-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来源:杯酒聊历史 中国人取名字是一种学问,不但要好听,还要有些寓意,名字不只是一个代号。古代取名字是很有规矩的,最大的一个就是忌讳。忌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很普遍和重要的。 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古代人们在取名字的时候都会有所避讳,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和“为尊者讳”。平常言谈和书写的时候,都要回避君王、父母的名字,也不能用他们的名字来取名。 现在依然有一部分人取名字的时候会避讳,不与父辈的名字起冲突。因为避讳,中国人认为称呼长辈的名字的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我小时候极少说到父母的名字,几乎从来没有喊过他们的名字,意识里,似乎喊出父母的名字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所以,如果有其他小孩子喊出父母的名字,自己就会非常生气。 避讳的制度起源很早,周代兴起,成熟于秦汉,到了隋唐盛行,宋朝时候最是严格,直到民国时期,避讳制度才被废除。 避讳,避讳,讳是名字的意思,不过不是普通人的名字,而是特指帝王、圣人、长官和尊长者的名字。人们在平常说话、写字时,都要回避这些名字,不能乱说、乱写,这就是避讳。 避讳在古代是一门人人都懂的学问,如果你不懂,很有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最明显的就是皇帝、皇家的名字、称号要避讳。 名字避讳分为四种:国讳、家讳、圣人之讳、宪讳。 1、国讳:通常是指皇帝及其父祖的名讳,也包括皇后、太后,皇帝的字号也是,前代皇帝的字号、生肖、谥号、陵寝等,基本上皇家重要成员的相关名为全都需要避讳。避讳在给皇帝的奏章和外交谈判时非常重要。如果犯了国讳,那可是大不敬之罪,要掉脑袋的。 2、家讳:就是指家族内部,三代以内祖先的名讳,外人与之交往时也要遵守,表示尊重。 3、圣人之讳:就是圣人的名字,如黄帝、周公、孔子的名字在汉代之后的大部分朝代都是要避讳的。 4、宪讳:就是长官名讳,下属官员要避讳长官名讳。我们常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表现的就是宪讳。 这个故事是说:宋代有个州官,叫田登。此人十分跋扈,不准百姓说他的名字,也就是“登”字。所以,平常说的“点灯”要改为“点火”。元宵时节,按例是要放灯三天的,结果田登命人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3日”。百姓们看到后纷纷议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后“说”字省略了,就变成了今天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