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州将军
胡万州(1865~1943),又名胡文辉、胡致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峡山华桥人,生于同治四年乙丑岁(1865)少负大志,愤清政日非,思有以改革,青年时往香港经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后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任支部评议部长,在港暗设机阁,与胡汉民、邹鲁、陈炯明、任鹤年、黎金廷等共策反清革命,暗中进行。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在武汉起事暴发,万州在广州组织民军,9月17日攻占宝安县(现深圳市),未几粤及各省次第光复,孙中山以南京金陵为临时首都,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万州被推为国民党粤支部组织代表。民国五年(1916)护国之役,在讨伐袁世凯中,万州被孙中山任命第六军指挥兼海陆军司令,4月12日攻占广宁县兼署其事。14日攻占四会县,同日宝安县知事输承三水、东莞民军受万州委托者皆响应。6月20日海军司令李玉以全省兵舰来归,于是吴廷芳炮兵四合营、林鸿斌步兵四合营亦相率效命。民国九年(1920)讨伐桂系军阀,万州受任救国军中路司令,后改任义勇军第五支队司令,出师德庆、广宁、四会、宝安等县,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期间,几经周折,扣回了莫荣新向美国商人订购的价值300多万美元的一批军用品,增强了军政府军事装备,扑灭了莫军,受到孙中山嘉奖。后任广州财局咨议、总统府咨议等职。
胡景翼
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又作励生。陕西富平人。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胡百锡中将
胡百锡(1895年—1986年),汉族,湖北省沔阳县仙桃镇(现仙桃市)。抗日将军,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学成回粤后曾任陈炯明军连、排长。后任职于西北军,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兼任西北军官训练团教官。抗日战争期间任职于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任职于周志柔直属之参谋处,担任参谋处处长,罗机副之,下辖5科一组一股,少将军衔。参与指挥了“汉口空战”等大小数十次空战,数次指挥中国空军部队与日军血战,并与王立序等人同获五等云麾勋章及二等复兴荣誉勋章。 抗战胜利后,兼任空军指挥参谋学校校长,参与了抗战后中国空军的重建工作,1946年晋任空军中将,后出国学习空军战略指挥。国民政府迁台初期,曾任国军空军参谋长,后任职于总统府“顾问”一职。1986年卒于台北。
陆军中将胡廷佐
胡廷佐于1880年出生,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葛店武城村人。胡廷佐少年时磊落有大志,不事家务生产,壮岁时即欲投笔效班定远,立功异域。常谓大丈夫应以廓清宇宙、拯民水火为己任,安事笔砚间寻章摘句作书生态耶?清朝光绪年间,国政凋零,外侮日亟,胡廷佐愤而从戎,投入湖北工程营地垒司充队士,后随侍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到南京,以功绩升工程营哨长。乃得与孙武、徐达明先生相识,介绍加入共进会,奔走革命,潜养推翻满清实力。其间,曾参与日知会。未几,又以军功晋级陆军第八镇四十一标第三营右队队官,对于河南彰秋操、河南会操,每役无不与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作为四十一标右队队官,胡廷佐先后率队捣毁电报局,夺取官钱局,占领大东门、阅马场,并指挥所在队伍猛攻清督署。攻下督署后,军心大振。许多持观望态度的官兵也相继而起,公推胡廷佐指挥攻打藩署。胡廷佐说道:“大家推我指挥,我有两项要求:一不许仇杀,二不许掠夺财物。不知能否做到?”众人齐声答应:“能做到。”于是,胡廷佐率领士兵攻下藩署。藩司连甲逃之夭夭。藩署金库内白银约有三四百万两。胡廷佐当众传令:“有劫夺金银者,杀勿赦!”由此,藩库金银保存完好无损。民军扩编,他任第七标统带。清军南下,他率部在汉口刘家庙、三道桥一线鏖战。汉口失利,退守汉阳。扁担山争夺战,左膀负伤,伤愈升任第二协统领。1912年4月改为第十旅,任旅长。1912年11月1日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同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的还有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等六十人。1914年改编为湖北湖北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任团长。1916年与张笃伦、朱兆熊先生联合同志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胡廷翼(胡廷佐叔父,时任护法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赞)先受命赴襄阳策动独立事宜,后赴荆沙会同驻镇荆沙的胡廷佐宣布独立。1917年年底胡廷佐在荆沙响应护法运动,任第一军第二梯团长兼前敌总指挥。他身先士卒,屡建功勋。敌人反扑,他着红里军大衣站在宜昌磨盘山高处指挥战斗,脑部不幸中弹牺牲。此役后,胡廷佐叔父胡廷翼改任第一军第一混成旅旅长,他经由第一军总司令柏文蔚上书总理孙中山汇报战役详情,孙中山于次年一月六日亲笔复函胡廷翼,曰“顷诵手书,敬悉一切。客岁荆襄树义,为南方护法军之极大声援。执事(指胡廷翼)与令侄(指胡廷佐)之热心毅力,国人同钦。……” 胡廷佐后被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中将。其故居位于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基本保存完好。
胡越将军简介:湖北黄冈人,出生日期不详,个性沉着冷静且富义气,事亲至恭,为有名之孝子,早年毕业于美国密执根大学,获政治学硕士,抗战时期任第9战区政治部少将主任。 1937年抗战军兴。历史记载1940年3月23日阵亡。但据家母(胡越大女儿)回忆为病逝。同时,胡越将军的故友吴忠亚老人回忆,同为病故。
胡兰畦少将
胡兰畦(1901年—1994年),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她是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和陈毅、吴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杰出人士的挚友。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她都做出了贡献。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将军军衔胡兰畦少将是位大美女,她曾以时尚俏女郎登上过《良友》画报的封面。胡兰畦的经历颇为传奇,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写出了有影响的著作《在德国女牢中》。她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出席过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赞其“是一个真正的人!”高尔基因病去世后,胡兰畦被选入了高尔基治丧委员会,曾为高尔基执绋。她还是茅盾小说《虹》中所描写的成都“五四运动”以来一位新女性“梅女士”的原型人物。她还和陈毅曾山盟海誓:互等三年,若三年后都还未婚,则结为连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上将司令官胡若愚
胡若愚(公元1896年-1949年)。宇子嘉,云南罗平县罗雄镇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兰州军官训练班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兵团上将司令官。
1911年参加昆明发动的“重九起义”,翌年毕业于云南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读过《警世钟》等进步书刊。1913年赴江西,在李协和部下任连长,参与讨袁失败,胡奔父丧回罗平。
1914年人湖北陆军中学,后转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第六期,翌年结业。护国之役,胡任营长,时广东督军龙济光(蒙自人)助袁为虐,密令其弟龙炯光到蒙自一带活动,勾结土匪,扰乱南防,聚敌千人,其势极凶。是时滇军已向川桂出动,后方空虚,全滇为之震动!唐继尧命胡率兵进剿,数日后平乱,胡被提升为步兵第十一团团长。为造福桑兹梓,胡提出:“吾罗平之水利不兴,则生产量不增,人民之贫苦不能解决,社会亦难进步。”并商诸水利负责机关,派湖北人杨荫纯到罗平勘测腊山引水工程。
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
1920年,胡任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驻四川叙府,兼任警备司令.后移师桂林,在孙中山及李协和领导下逐走沈鸿英,占领桂林,胡被任命为桂林警备司令.年底,顾品珍起兵倒唐.胡率部回滇救援,行至昭通,被顾部所阻.退驻毕节.不久孙中山号召西南各省出师讨广西军阀陆荣廷,胡乘机响应.孙中山任命胡为先遣军司令,胡率部由毕节出发,经镇远、湖南洪江攻广西桂林.占领桂林后,孙中山决定在桂林建立大本营,准备北伐.这时,出走香港的唐继尧为了组织力量打回云南,派亲信赴桂林劝说胡脱离孙中山,拥唐回滇.1922年随唐回滇,击败顾品珍,胡任滇军副总指挥,旋升总指挥,唐再次控制了云南政权,胡亦被委任为澳中镇守使兼-司令,驻军昆明,成立滇中镇守使署,后改为滇南镇守使,移驻蒙自.曾相继任国联第二军长、中东巡宣使、建国联军第二军军长等职.
1924年夏,罗平遭受冰雹、旱涝等灾害,禾苗受损,收成骤减,胡捐款1500元救济家乡饥民.1926年,唐继尧任命胡为蒙自镇守使兼南盘江下域水利总办,曾对罗平腊山引水进行测设.同年,因唐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危及胡、龙、张、李四镇守使,由于胡资历较深,遂与三镇守使达成反唐协议,联合掀起了倒唐的“二·六”政变”.并由胡领衔通电中称:“惩办-,屏除官小……”,“反对唐继尧-,推行改革,开放民意".3月8日成立云南省务委员会,推胡为主席委员,支持王复生在云南法政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国民党支部.1927年受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又加委为第八路军总指挥.翌年11月7日,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胡接受省特委地下党策动,发动了“六·一四”政变,扣押了龙云,并释放了被龙云秉承蒋介石密令逮捕的王复生、李鑫、赵祚传、运伯连、杨逢春、戴德明.唐死后,胡与龙云几度混战,龙被俘,双方签订了《板桥协定》,放龙回昆,但均无诚意实行.为了争夺云南军政大权,双方进行了持续三年多的混战,胡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1930年初,胡经康定到成都投奔刘文辉,刘给胡率领一个旅的编制.6月23日就任青岛市长.9月,反蒋活动失败,胡被通缉,逃往上海,潜入租界。因蒋要胡见面,胡惧被扣,遂派彭稚如赴京,谋取出国名义及护照。
留学
1933年,李宗仁赠给出国费用,赴德国留学,致力研究军事学,并参与杨耿光率领的“中国欧洲军事考察团”,赴法、比、荷、捷、波、苏、英等国考察.1936年回国,著有《现代大军统帅》、《现代战争理论》《现代战略之根本》等书,在香港出版.
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胡任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并受命为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代理参谋,特派协助第二集团军孙连仲指挥作战.台儿庄会战,胡参与指挥.1938年1月,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在鲁南地区参加抗击日军.在娘子关战役中与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相会,并协同作战.抗战后期,先后任军委会第二、三校阅主任,代表蒋介石校阅驻川、黔、桂、湘、鄂诸省国民党军,以及驻防云南省的第二、五、六、八等各军.1942年出任兰州军官预备学校校长,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在南京退役.
1948年初,为了支持李宗仁竞选总统,当上第一届国大代表,翌年2月复出任国民党十一兵团副司令、上将司令,11月底在桂东南岑溪容县杨梅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所部全军覆灭。
宇子嘉,云南罗平县罗雄镇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兰州军官训练班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兵团上将司令官。
毕业
1911年参加昆明发动的“重九起义”,翌年毕业于云南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读过《警世钟》等进步书刊。1913年赴江西,在李协和部下任连长,参与讨袁失败,胡奔父丧回罗平。
1914年人湖北陆军中学,后转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第六期,翌年结业。护国之役,胡任营长,时广东督军龙济光(蒙自人)助袁为虐,密令其弟龙炯光到蒙自一带活动,勾结土匪,扰乱南防,聚敌千人,其势极凶。是时滇军已向川桂出动,后方空虚,全滇为之震动!唐继尧命胡率兵进剿,数日后平乱,胡被提升为步兵第十一团团长。为造福桑兹梓,胡提出:“吾罗平之水利不兴,则生产量不增,人民之贫苦不能解决,社会亦难进步。”并商诸水利负责机关,派湖北人杨荫纯到罗平勘测腊山引水工程。
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
1920年,胡任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驻四川叙府,兼任警备司令.后移师桂林,在孙中山及李协和领导下逐走沈鸿英,占领桂林,胡被任命为桂林警备司令.年底,顾品珍起兵倒唐.胡率部回滇救援,行至昭通,被顾部所阻.退驻毕节.不久孙中山号召西南各省出师讨广西军阀陆荣廷,胡乘机响应.孙中山任命胡为先遣军司令,胡率部由毕节出发,经镇远、湖南洪江攻广西桂林.占领桂林后,孙中山决定在桂林建立大本营,准备北伐.这时,出走香港的唐继尧为了组织力量打回云南,派亲信赴桂林劝说胡脱离孙中山,拥唐回滇.1922年随唐回滇,击败顾品珍,胡任滇军副总指挥,旋升总指挥,唐再次控制了云南政权,胡亦被委任为澳中镇守使兼-司令,驻军昆明,成立滇中镇守使署,后改为滇南镇守使,移驻蒙自.曾相继任国联第二军长、中东巡宣使、建国联军第二军军长等职.
1924年夏,罗平遭受冰雹、旱涝等灾害,禾苗受损,收成骤减,胡捐款1500元救济家乡饥民.1926年,唐继尧任命胡为蒙自镇守使兼南盘江下域水利总办,曾对罗平腊山引水进行测设.同年,因唐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危及胡、龙、张、李四镇守使,由于胡资历较深,遂与三镇守使达成反唐协议,联合掀起了倒唐的“二·六”政变”.并由胡领衔通电中称:“惩办-,屏除官小……”,“反对唐继尧-,推行改革,开放民意".3月8日成立云南省务委员会,推胡为主席委员,支持王复生在云南法政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国民党支部.1927年受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又加委为第八路军总指挥.翌年11月7日,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胡接受省特委地下党策动,发动了“六·一四”政变,扣押了龙云,并释放了被龙云秉承蒋介石密令逮捕的王复生、李鑫、赵祚传、运伯连、杨逢春、戴德明.唐死后,胡与龙云几度混战,龙被俘,双方签订了《板桥协定》,放龙回昆,但均无诚意实行.为了争夺云南军政大权,双方进行了持续三年多的混战,胡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1930年初,胡经康定到成都投奔刘文辉,刘给胡率领一个旅的编制.6月23日就任青岛市长.9月,反蒋活动失败,胡被通缉,逃往上海,潜入租界。因蒋要胡见面,胡惧被扣,遂派彭稚如赴京,谋取出国名义及护照。
留学
1933年,李宗仁赠给出国费用,赴德国留学,致力研究军事学,并参与杨耿光率领的“中国欧洲军事考察团”,赴法、比、荷、捷、波、苏、英等国考察.1936年回国,著有《现代大军统帅》、《现代战争理论》《现代战略之根本》等书,在香港出版.
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胡任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并受命为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代理参谋,特派协助第二集团军孙连仲指挥作战.台儿庄会战,胡参与指挥.1938年1月,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在鲁南地区参加抗击日军.在娘子关战役中与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相会,并协同作战.抗战后期,先后任军委会第二、三校阅主任,代表蒋介石校阅驻川、黔、桂、湘、鄂诸省国民党军,以及驻防云南省的第二、五、六、八等各军.1942年出任兰州军官预备学校校长,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在南京退役.
1948年初,为了支持李宗仁竞选总统,当上第一届国大代表,翌年2月复出任国民党十一兵团副司令、上将司令,11月底在桂东南岑溪容县杨梅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所部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