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93阅读
  • 0回复

红军长征到延安与老区人民的支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26

来源: 延安日报(2016年9月1日)作者:胡建满(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北上抗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由中央苏区出发开始长征,在此之前,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后合并改编为红二方面军)已奉命先期出发。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苏区出发。红四方面军由四川出发。经过漫长艰难曲折的努力,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定都延安,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空前壮举。但这一空前壮举得以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革命力量得以空前壮大并迅速发展与延安这块革命热土是分不开的,更与普普通通千千万万个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和支援是分不开的。
一、中央红军初到陕北与延安老区人民的支援

  当中央红军长征到吴起镇时,时已深秋,人们早晚已身不离棉衣。而红军战士身着破烂不堪的单衣短裤,足穿草鞋。陕北人民生活本来很困苦,但为了支援与慰问亲人,老百姓们纷纷为红军捐送御寒的衣物,有的群众甚至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红军战士穿。红军到达瓦窑堡时,党组织组织群众日夜赶做衣服。齐家湾的党玉兰、石翠女、贾香等负责选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为红军精心裁剪,认真缝制,用干草灰煮染衣料。在数日内为红军缝制衣服数千套,使红军战士都换上了新棉衣。在为红军缝衣做鞋中,人民群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瓦窑堡市的高兰英等6名妇女,两个晚上不睡觉,赶着给红军做鞋,在4天内做了6双军鞋。
  同时,当地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也立即组织群众行动起来,设立接待站点,杀猪宰羊,碾米磨面,热烈地欢迎、慰劳亲人般的红军。赤安县六区一乡所辖的吴起镇及其周围村庄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牵驴拉马,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吴起镇周围3个乡共送小米、荞面28000多斤,猪50多头,羊270多只。赤安县工委书记任秀明为了做好迎接、接待工作,亲自挂帅,组织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全力以赴。他们在洛河川的金汤镇、金丁山、吊坪、牛沟、旦八镇、白叶沟庄、寺崾崄岭、崾子川等地和周河川的桃沟林、顺宁镇、白草台、徐台子、刘坪、保安城、芦草沟、康家沟、杨城、川口等地共设立欢迎接待中心200多个,县、区、乡领导直接参加站点的接待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人抬畜驮,从数里、数十里之外送粮、送肉,慰劳红军。在十多天中,赤安全县共筹粮10万余斤,草料3万多斤,猪200多头,羊1000多只。
  为了照顾好长征到陕北的伤病员,中共赤安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把伤病员安排在思想觉悟高的干部和群众家里,进行医治和护理,同时派张明科、戴通孝率游击一支队专门负责掩护伤病员的转移工作,并在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寻找回掉队的伤病员200多人。老百姓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体贴、照顾伤病员,使他们能尽快康复,重返战场。吴起铁边城镇张沟庙的张德元,在路上碰到因病昏倒在地的红军小战士时,立即将他背回家,精心护理了九个月,使他恢复了健康。
  红十五军团得悉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把自己盼望中央红军的激情都凝聚在对中央红军的支援上。其中每个连抽出机枪3挺,其余枪支弹药若干送给中央红军;经济部拿出1万元边币,卫生部调出部分衣服、医药用品等,派人送给中央供给部;在劳山和榆林桥战役中入伍的全部解放军战士拨给了中央红军。毛泽东和彭德怀于10月26日收到这些雪中送炭的物资款项后,立即发出感谢信,热烈庆贺3支红军在陕甘会合,信中写道:“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同志,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援,我们久已听到26军同志们在陕甘边长期斗争的历史,25军同志在鄂豫皖的英勇斗争历史,和在河南、甘肃、陕西的远征,听到群众对你们优良纪律和英勇战斗的称赞。最近,更听到你们会合的消息,不断取得消灭白军、地主武装的胜利,这些使我们非常喜欢。现在中央红军、红25军和陕北红军这3支红军会合了,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命运大发展的导炮!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表明了3支红军兄弟般的团结战斗,表明了革命运动大发展的局面即将到来!
二、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与延安老区人民的支援

  毛泽东同志在评价直罗镇战役时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直罗战役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总结的与人民群众的支援是密不可分的。在战役开始之前,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动员、组织我红军部队、地方党政军群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进行紧张的战勤准备工作。在红十五军团打下张村驿后,周恩来即来到这里,在十五军团民运部全体同志会议上,亲自组织群众,积极做好支前的准备工作。他指示在张村驿一带要打土豪、分田地,并组织贫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同时叮嘱要组织好担架队,在此要建立伤员转运站,烧好开水,煮好米汤,给伤员们吃喝。另外,还要建立俘虏转运站。遵照周副主席的指示,民运部分组到农村,帮助建党建政。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张村驿周围的土地全部分配完毕,人民群众分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于是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与此同时,鄜县县委和苏维埃政府也相继成立,在陕甘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鄜县县委和县政府派出全体干部分片包点,限期建起了张村驿、上柳池、照八寺、槐树原等4个俘虏接待站,组织了1000多人的担架队,在短时间内组织群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张村驿总后勤部门运送粮食20多万斤,组织担架500多副。鄜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韩明奎亲自带领孔瑞拴、廖光才等80名担架队员把伤员送到下寺湾后方医院,担架队随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全部进入阵地后,开始运送伤员,时间长达28天之久。此外,在战役开始前,我地方干部、游击队给红军当向导,帮助勘察直罗镇地形,绘制详细地图;协助红军在直罗地区疏散群众,实行坚壁清野。这些工作都为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胜利的保障。
三、红军东征与延安老区人民的支援

  1936年2月,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发布《东征宣言》,开始东征。为解决前线将士的给养问题,中共陕北省委、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于4月发出《关于卖粮借粮的决定》,要求各地党组织、苏维埃政府调动党团员的积极性,开展区与区、乡与乡的竞赛,激发群众的热情,买粮、借粮给红军,以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并公布了分配各县购粮、借粮的具体数额:安定购买200石,借100石;秀延购买200石,借100石;延水购买300石,借150石;延川购买500石,借200石;延长购买200石,借100石;延安购买350石,借150石;安塞购买800石,借400石;子长购买700石,借300石。


  在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节食省粮,筹粮、筹款,支援红军作战,成为各县人民的积极行动。秀延县在接到任务后,召开县一级会议,经过广泛动员在几天内卖粮130石,借粮40石,完成军粮收集任务的一半。瓦窑堡市深入地向群众宣传,使群众都了解充实前线红军给养、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在16天内群众借出粮食11石,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借粮捐粮运动中,共产党员、儿童团员中也涌现出一些积极分子。秀延县政府共产党员高峰财同志,得知前线红军需要粮食,自己借出粮食2斗米,并提出他们村借5石卖6石粮食给红军,经过他的宣传动员,在4天内完成11石1斗5升的任务。延安县蟠龙区六乡的少年儿童在筹粮的突击运动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组织了宣传队,除鼓励自己的父母卖粮借粮给红军外,还外出到邻乡宣传。该乡有6个儿童,在三天内动员父母及村里人借到粮食1石。
  陕北省在红一方面军刚进入西北根据地完成970余石捐粮任务后,从1936年4月19日至5月24日,布置各县共卖粮5950石、借粮3550石、捐粮960石。中央政府财政部要求根据地各县政府在一月半内筹集军费15000元,赤源县在1935年12月26日前即筹款1600元,完成了任务。

  红军东征到延川时,当地县委和县政府发动群众,将妇女组成缝洗衣服队,儿童团、少先队组成护理队,赤卫军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全力支援前方。到1936年3月底,陕北省妇联发动妇女共做军鞋8446双、袜子553双。延川禹居区的妇女在4天内赶制军服3000套,永坪区七乡的妇女们昼夜为红军赶做军鞋300多双;部队在延川永坪川驻扎时,永坪区七乡给红军送蔬菜7000多斤,粮食10000多斤。永胜区七乡送粮4000多斤,猪11头,干豆角、洋芋、鸡蛋等不计其数;在东征开始时,延水县奉上级指示,除调配制作大量船只外,还派出由杨景芳带队的千数人力和800头牲口的群众运输队,给红二十八军运送枪支弹药及粮食草料,一直运到山西石楼前线。东征战斗打响后,延水县又派出1000副担架,支援前线,代理县委书记贺光华亲自把1480名担架队员(共370副担架)送到清水关渡口。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高兴地说:“你们这批担架队员,年纪轻、热情高、不怕苦,不愧是老区人民。”红军东征回师陕北时,为了做好接应工作,延水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正齐亲自担任清水关渡口总指挥,成立临时水手工会,带领100多名精壮水手,昼夜不停地接应部队过河,渴饮黄河水,饿啃冷干粮,连续抢渡十多天,胜利地完成了接应任务。延水刘家山还组织了50多个铁匠,连夜赶制造船用的铁钉。阿占村做担架50副,同时还组织了二三百人的担架队和30多人的运输队,为红军运送伤病员和物资;红军战士每到一地,当地群众总是以最大的热情予以接待和支援,他们拿出最好的东西给红军吃,有的家户将家里仅存的一点粮食也拿了出来。拿不出粮食的群众则说:“我家粮食缺,出力没嘛哒,送粮任务我们包了!”红军离开时,老百姓还拿出瓜子、鸡蛋、红枣送给红军。战士们感动地说:“老百姓待我们太好了!”
四、红军西征与延安老区人民的支援

  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1936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红十五军团配合红一军团开始西征,此时,延安人民与支援东征一样,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西征部队以极大的支援。当红军部队经过安塞、志丹、吴起等县时,当地县、区、乡苏维埃政府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广泛的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奔走相告,他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的热爱,拿出最好的东西欢迎、支援自己的军队。志丹县县委书记苏耀亮、政府主席刘景范得知红军西征路过此地时,立即决定将本县多年储存的70多石义仓粮支援红军,并向全县各区乡发出紧急动员令,尽一切力量为红军筹粮备草。同时,县、区、乡设大小接待站70多处。站内食宿齐备,配有服务人员,部队随到随住。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到站点接待。人民群众在慰问红军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红五团到志丹顺宁时,丁岔乡主席董登有组织全乡群众20多人,扛着猪肉,提着鸡蛋,用毛驴驮着白面、荞面、洋芋等去慰劳红军亲人;黄地台村团员石丕杰将自己揽工挣的100多斤小米,捐献给红军;芋子湾村的王丕君,把家中仅有的一头猪也捐献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杀猪7头。据不完全统计,顺宁、金丁两区送粮55000多斤,马草20000多斤。仅金丁一区捐献猪80多头,鸡300多只。

  西征过程中,由于红军的宣传,当地政府的号召动员,老百姓踊跃报名,参军参战;自动组成担架队、运输队,为部队运送粮食、武器弹药和伤病员;组织随军向导,给红军带路。延川县永坪区七区七乡农民白振合、冯士澄等4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西征,其中在此战役中牺牲10多人;志丹独立营二支队自愿编入红二十九军加入西征行列;为了在战场上及时救护和转运伤病员,仅吴起县四区一乡和志丹金丁区组织担架88副,随军作战。金丁、顺宁两区,动员牲畜400多头,往曲子镇运送武器、炒干粮(干米、黄豆、燕麦);志丹游击二支队先后两次派20多人、60多匹骡子给红军带路、送行李,先后到过甘肃的罗崾岘和洪德城;当红军西征部队途经安塞的高桥川时,苗店乡的负责人李春发、宋生有等积极充当向导,一直将部队带到志丹县的麻子沟。
  支援西征红军,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们也力所能及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部队到达金丁区时,区政府组织100多名妇女为战士们洗衣、缝衣、做鞋、补袜。该区胡兴庄村地主胡克升家常年不出门的十多名妇女也被动员出来,为红军缝缝补补。在支援红军中,顺宁区周湾村的石桂花,从家中一下拿出两双鞋献给红军;黄地台村的李生芳将给自己丈夫做的一双心爱的十眼鞋也毫不犹豫地捐了出来。为了给红军准备过冬的棉衣,志丹县把筹集的40000多斤羊毛全部交由妇女们全力赶制,使红军尽快穿上棉衣,安全度过了陕北的严冬,有的红军战士感慨万千、激动不已,说经过千重山万重水,受过千重苦万重难,终于找到家了,终于有了家的感觉了。
  延安是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红色土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先烈点燃革命火种,以燎原之势使之变成一片革命的热土,为最终把延安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新的出发点创造了主要条件,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这片热土,不能忘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更不能忘记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延安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