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01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家谱造假”提法属措辞不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19

贵州·周毅

    造假,百度汉语释义:“制造假冒产品:摧毁造假窝点。”百度百科释为:“造假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造成假的局面。”《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义:“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摧毁造假窝点。”若此,“家谱造假”岂不是家谱印刷质量和印刷纸张有问题啊?抑或是印刷用墨质量有问题啊?家谱如果是印刷、纸张、用墨有质量问题,那只能意味着家谱收藏保存的时间长短而已,与家谱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家谱造假”属于生造词,古代没有过,只是近些年在中华周氏网等网站上一些针对乌东、泥田周氏族谱的指责文章里面出现的生造词。“家谱造假”一词来源的鼻祖是汝钊先生,其意实际上是指“攀附”、“杜撰”、“伪托”。

    “攀附”,指援引而上,附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或得到某种好处。人的需求是暴露其内在缺乏的窗口,当一个人有认同感缺乏,就去炫富,让别人的羡慕来满足自己的认同感。当一个人有价值感缺乏,就去炫耀各种能让他觉得骄傲的外在环境,比如头等舱、游艇、豪车等。同样的,喜欢攀附名人做祖先就说明其缺乏价值认同感,渴求别人用更尊贵的目光注视,以填补自己的不自信和价值缺乏。所以,古人修谱时,喜欢把该支系世系承接上某个名人,以彰显该支有名人先祖,这就是所谓的“攀附名人”。“攀附”最典型的数“郭宗韬拜墓”这一典故。郭宗韬,字安时,代州雁门(山西代县)人。五代唐大臣。初为教练使,迁中门副使,专典机务。入后唐,加检校太保、守兵部尚书,充枢密使。灭后梁,功拜侍中兼领镇、冀州节度使,进封赵郡公。时有豆卢革曾问侍中郭宗韬:“汾阳王(即郭子仪)是代北人,你祖居雁门,是不是他的后人?”郭宗韬回答说:“经乱失谱牒,曾听先父说去汾阳王已经四代。”后唐同光三年(925)秋,征蜀统帅郭宗韬过郭子仪墓时祭拜,且哭之甚哀,因而“郭宗韬拜墓”成为攀附名人、乱认祖宗的代名词。

    “杜撰”,指没有根据地臆造、编造和虚构。宋·王楙《野客丛书·杜撰》:“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世言杜撰、包弹本此。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这个典故说的是历阳人杜默(1019—1089),字师雄,宋和州(今安徽和县南义乡丰山杜村人)人。神宗熙宁九年(1076)以特奏名获进士出身,任新淦(今江西新干)县尉。他是道学三先生之一的石介的学生。庆历二年(1042),石介主持太学,杜默与他辞别还乡,石介作《三豪诗》赠别,诗称“曼卿(石延年)豪于诗,永叔(欧阳修)豪于词,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杜默喜欢作诗,但并无真才实学,对诗的韵律一窍不通,却反对循规蹈矩,因此他的诗往往闹出许多笑话。有一次,其师石介和欧阳修在开封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席间诗酒唱和。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诗句可算豪放。但邻座一考生却说此诗后两句重复用了“取”字,犯诗家忌讳,应改。杜默不接受,他说那是死守陈规陋习,而诗贵在意境,决不能以词害意。因此,人们每每见到他的诗就说:“这是杜默所撰。”后来,人们就把 “杜默所撰”简化为“杜撰”了,用来指称信口开河或不通文理的文章。

    “伪托”,指在著述、制造等方面假托别人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违背经义,伪托神灵。”清·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秦焚《诗》《书》《内经》想以方术得存,其书深奥精密,非后人所能伪托。”为什么家谱里面会存在“伪托”呢?主要体现在谱序方面,明明是修谱人写的谱序,却假托是某某名人作的谱序,以增加该谱书的知名度。如某某名人故里有一部修于清光绪年间的谱书中,有一篇谱系源流的序言,落款是北宋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欧阳修所作,但翻遍《四库全书》《欧阳文忠集》皆没有此谱系源流序,唯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看到,遗憾谱序与宰相世系表史实出入很大,因而谱序难免有“伪托”之嫌。当然喽,谱书名人作序也有货真价实的。如明内阁首辅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明内阁首辅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泥田周氏族谱序》和明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泥田周氏族谱序》在《四库全书·集部》里面就能找到,这些谱序就是货真价实的名人作序。

    综上所述,“家谱造假”一词不但属于生造词,用在家谱考证文章里面更是措辞不当。“家谱造假”,是两个词组组成的,即“家谱”和“造假”组成的小短句,同时又是“家”、“谱”、“造”、“假”四个单词组成,关键在这个“造”字,它指的是“制造”、“创造”、“建造”等,倾向于事物方面,故让人觉得是家谱存在质量问题。

    笔者认为,“家谱造假”一词换成“家谱作假”一词要比较恰切些,不但加重语气,也很符合语法词性、符合语法逻辑。但要完善“家谱作假”这一词义,得写全“家谱内容作假”或“家谱世系作假”,这样就更符合语法词性、符合语法逻辑。“家谱作假”也是两个词组成的小短句。“作假”的解释是“真的里头掺假的;好的里头掺坏的”,这用在家谱内容真伪辨别本来是恰切的,但其解释成分还有“制造假的,冒充真的”,原则上也是指“造假”,也指家谱印刷质量问题。所以必须规范语法逻辑,进一步说明“家谱内容作假”就更恰切了。

    我们今天研究考证谱书,不能全盘否定,对于谱书中存在的“攀附、杜撰、伪托”,抑或是语法大能们所说的“造假”,笔者认为只是跟修公路一样出现的“瓶颈”,当谱书世系出现肠梗堵的时候,要如何去疏通?众所周知,古人在没有老谱书的前提下,修谱只能根据口耳传说去寻根问祖、寻找资料,这样找来的资料就很难辨别真伪。当然喽,口耳相传也是历史,只是打折扣的而已。比如说某个支系老辈人口耳相传说其家祖上徙至江西吉水某地,修谱人跑到某地寻根,即便在某地谱上找到始迁祖的名字,但有可能是同名,故也不可能百分百准确,不过大方向是正确的。因而,口耳相传史实性即便打折扣,却也是历史。

    当今周氏有两大名人先祖上承世系无法衔接,也成为周氏考谱的公案。一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其濂溪故里于清光绪十三年修(1887)的谱上记载了宋朝欧阳修为该谱作的谱系源流,但欧阳修文集中却没有此谱系源流,而濂溪故里谱记载明朝多次修谱序中也没有提到周归仁是周才卿的儿子,故没有佐证史料证明,因而成了无头公案,况且现存濂溪故里谱世系开篇记载周归仁时没有记载其父亲,而是以第一世出现,并记载世居青州。最初,笔者收集到江西庐陵乌东老谱记载有周敦颐家谱资料,接着收集到湖南、四川一些谱书也记载了周归仁是周孟仁,是隋朝吴州总管周汾翁的大儿子,遂写了几篇考证文章,但随着收集到江西辂北周氏谱、江西安福谱、江西安福蜜湖谱、江苏宜兴谱等均记载了周敦颐先祖源流。因而,笔者不得不对之前所写有关周敦颐先祖源流的考证文章重新审视。为慎重起见,笔者编著的《中华周氏族史》精华本在收录周敦颐支系时,也只按照濂溪故里谱记载,以周归仁为第一世祖,徙自青州,无上承世系,留待后世继续考证。第二就是周必大,史家或考谱学家最多也只能根据《四库全书》里面记载的周必大墓志铭等史料来书写其祖源。周必大先祖世系按照一些家谱记载,也只能详细到周日宣,即便有家谱记载到唐代监察御史周子谅,那周子谅之前世系也是个迷。这里不得不说,不要一概而论就说家谱是“造假”的,大部分家族都修有谱书,家谱存在的瓶颈姑且不说,如果某人家谱记载到其祖父,难道能说其祖父、高祖父及列祖、天祖等是“造假”的吗?

    由此可见,无论是“家谱造假”,抑或是“家谱作假”的遣词造句,皆不应犯语法逻辑错误。“家谱作假”一词,如果加上逻辑外延定语:“家谱内容作假”,这样就更符合语法逻辑。不过,从语法词义来讲,辨别家谱真伪的措辞,还是用“攀附、杜撰、虚构、伪托”等相关词语来描述比较恰切。

2018年6月15日上午于筑兰香斋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