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来源:我是李老三(2020年2月24日) 和杭州的人口构成一样,历史上的浙江省也是南渡人、徽州人这些外迁来的和尚在念经。也正源于此,在今天中国的省域里,浙江可以说是最有包容精神,最不排外的一个省份了。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浙江半条母亲河 浙江简称浙,都源于一条江。发源于西南相邻的安徽黄山南坡,浙江这条江穿越浙皖交界分水的百(白)际岭,一路东北行进,先后叫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入海。除了文化角度的传统正源新安江(千岛湖),浙江还有南部和东部两条源头:衢江和武义江。 如此算来,从浙江省西南角的浙、赣、闽三省门户通衢衢州、中部的金华义乌盆地,到北部的杭州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都属于浙江水系。再加上下游东岸汇入的浦阳江,以及发源于北部会稽山、四明山北坡的曹娥江北流入钱塘江入海口,浙江的确可以算是浙江的大半个母亲河。 自北向南,整个浙江省,除了西北角天目山(莫干山)东峦的苕溪-太湖水系(包括湖州、嘉兴以及杭州北部余杭等地);东部发源于四明山东坡的鄞(音尹)江(甬江)水系(宁波);以及东南部,发源于天台山、雁荡山等浙东南山系,东流入海的灵江(台州)、瓯江(丽水、温州),都可以算做浙江水系。 浙江省的历史开发,交通以及人口迁移,文化传播,其实都和浙江这条江息息相关。浙江的开发,历史上便是自北向南推进。 如同今天浙江省的人口政治经济中心依然在西北部杭嘉湖为中心一样,早在春秋先秦,太湖南岸的吴文化,以及钱塘江一江之隔,东部的越文化(绍兴、宁波)就成双子星座之势。 刚刚名声大涨的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可以说分别是吴和越文化的最早代表。 浙东和浙西,两浙观察使,浙江的最早雏形 浙江建立行省是在明代。也就是说,浙江省今天的疆域明代至今,除了局部切割转让(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将半个太湖让渡江苏,江苏将东部沿海的海岛让渡浙江),基本保持到今天。 除了春秋的吴越之争,三国吴国孙策家族征讨钱塘江东岸的会稽郡,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与吴越的攻战交融,都代表的是浙江最早的两个文化起源,浙西和浙东的交融发展。 我们的河在讲述江苏省域时(江苏人是如何走到一起来的)提到过,苏南太湖南岸,直到钱塘江西岸,天目山东峦的苕溪-太湖水系范围内,均是吴文化的历史繁衍地。再加上钱塘江(浙江,又名渐江。言江水、海潮百折之义)东岸,会稽山、四明山北峦的越文化中心,浙西、浙东的两浙成为了浙江文化最早的两个起源地,也成为了后世浙江省域的两个政治经济中心:杭州和绍兴(会稽郡)。 杭州的名字当然来源于余杭。余杭、余姚,名字前带余,有着吴越文化的古音意味。在浙江类似这样的古地名有很多,比如义乌、诸暨,义乌虽然后世演绎说是当地的大孝子如同乌鸦一样义感天下,故名义乌。但是据谭其骧先生考证,义乌是古越文化语言的发言的沿袭。 至于会稽郡、会稽山的来源,还真是会计之义。据说是大禹在此论功行赏在此会稽天下故名。 随着,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以及两宋时期的中原衣冠南渡,浙江的开发,开始沿着浙江下游,一路南进到今天的浙闽分水岭仙霞岭。从浙江中部的金华-衢州盆地,再向南,越过分水岭,便是闽江建溪水系。再向西,便是赣江水系。山型水利,浙江雏形就此形成。 中原人民的南迁,沿着赣江南行,和沿着浙江南行,是两条最早和最主要的南迁路线。也分别形成了今天的江西省(九江郡)和浙江省(吴郡和会稽郡)。相比浙江南部和省东南沿海的多山,江西的开发则是一路溯流而上,直插到赣州南岭(大庾岭),南接岭南珠江水系三角洲。 随着中原衣冠从太湖领域、会稽山以北地区,沿富春江一路南行,翻越会稽山,原本没有开化的南越民族也只得在撞球效应下进一步南迁,直到今天,浙江南部、西南部丽水等地,浙闽和浙赣交界地区,还存在畲族自治县乡村。畲族可以说是南越民族今天的延续之一(也有认为来自赣闽粤交界处,途经潮汕凤凰山)。 中原南渡移民、吴越原住民和徽州人构成了今天浙江人的祖先 一条浙水,不仅在下游入海口滋育出浙江最早的文明起源,也将浙江省与江西、安徽水运陆路相连。新安江水系,将徽州的茶叶、物产、文化以及徽商、徽州官宦名士等人才精英沿江顺流而下,构成了明清近代以来杭州、湖州乃至苏南、大上海的社会精英阶层。 今天杭州的徽派文化和建筑都是当年历史的遗迹。今天已经虽然已经沉寂在千岛湖水底的此淳安县古县城便是当年连接苏杭与徽州文化的一个节点城市。瓯江:从青山丽水到温商天下瓯江:从青山丽水到温商天下 正是由于新安江水系的便利,徽州虽然属于安徽省籍,但在文化上更亲近杭州、苏湖杭以及苏南上海滩。 而浙水的另一个源头衢江,则在上游江山县与江西上饶赣水水系相连。相比九江的长江通道,构成了江西这一内陆省最近的入海大通道。并将江西、湖南通过浙江水系,连通到长江三角洲。 直到今天,浙赣线、沪昆线中国连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还是经由浙西南衢江谷地。衢州这个名字便是大道通衢之意。 今天浙江西南角衢州江山毛森、毛人凤一系的毛,和湖南韶山毛主席家族一系的毛,一脉相承。也可验证出浙江水系的移民大通道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最早的移民输出大省,直到今天移民后代的浙江依然包容、不排外。相比其他土鳖排外的省份,这一点显然浙江人是大气的。 除了西通湘赣皖,衢江向南,翻越仙霞关分水岭,向南则连接浙闽。 浙江省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浙江,便是西以天目山、百际山,南以仙霞岭为屏障,东濒大海,内陆以浙江水系为骨架。山可守,水可居。 在历史上,南渡的南方割据政权,欲进取则多定都建康(南京),欲自保着多定都杭州。足可见杭州和浙江的相对独立性。 但是,虽独立但不保守、排外。如同浙江水系的国际性一样(上接徽州,下通苏沪),而是广纳天下之士。 作为浙江独立发展,浙江省域观念建立的最关键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钱氏吴越割据政权,吴越王钱镠和同时期的南吴草创者杨行密便是相爱相杀。二人虽然都争夺太湖沿岸,以及苏嘉湖鱼米之乡富庶地区,但两人都懂的体恤民力,政务宽和。 《后五代史》史载,唐末占领苏皖的杨行密和占领浙江的钱镠一度互相攻战,杨送钱一贯钱,寓意穿钱,钱则大斧砍杨柳,寓意砍杨。直到最后两人结了儿女亲家,杨的女儿嫁了钱的儿子后,双方才相安无事。但也造就了历史上苏湖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尤其钱镠极其重视水利农田治理,直到今天浙江人还尊称为海龙王。 苏湖足,天下足。杭(州)嘉(兴)湖(州)平原鱼米之乡的底子应该便是那是开始奠定的。 浙江东北角的经济重镇嘉兴这一名字来历便颇有讲究。据说,秦始皇巡访江南,路过此地有观相之人向其打小报告,说此地有王气,为了压一压此地的王气,此地被改名由拳县,意思可能是压一压的感觉。 三国时期,由拳有嘉禾(好稻米)生,又改名禾兴县(中国作为农业国,尤其喜欢嘉禾这个名字,湖南有个嘉禾县)。后来又和吴国孙氏的父亲重合禾字,又改名今天的嘉兴县。 嘉兴有王气没王气,咱们都不要封建迷信,但是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所开的会的确是在嘉兴。最终共产党推翻了蒋家王朝。 东南一隅,温州的开放性 东部的台州、温州地区,以及与温州一水相系的处州(丽水)虽然不属于浙江水系,但北可凭借宁波良港,一日风帆可达。沿衢江金华盆地,还可通过遂昌江等瓯江水系将浙水与瓯江相连。 古称处州的浙江最南端的丽水,其瓯江水系虽然河谷平原有限,但早在唐宋便已开发。瓯江支流的水利古堰,在此做过官的范成大其诗作中便有描写。 海路北可达宁波,水路西可上溯至丽水、遂昌,以及衢江-金华盆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温州虽然名字指此地酷热不易居之意。但是历史上并不闭塞荒僻。瓯江两岸,出了刘伯温、陈诚(青田人)等名人志士。 明清的温州永嘉学派则也是以务实、重商为特征。很有今天温州商人跑全国,跨海外的千万精神(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 浙商、温商,虽然有所不同,但某种程度上今天遍布全国的温州商人已经代表了浙商。温州瓯江入海口再向南,浙闽交界近海分水岭以南,便是福建沿海。但却产生了完全和温州人、浙江人不同的文化元素,不得不让人佩服自然造化的神奇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