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史博览·人物》(2019年6月26日) 记者:吴双江、周欢
这些年来,我常常遇到湖南人,也常常因为湖南话而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乡情。但我又常常不敢想起记忆中的那个真正的湖南汉子和他的故乡,因为每每回想,总觉得他好像在昨天才离开一样,总是忍不住泪流满襟。
一
我出生在贵州省岑巩县,但是从小却一直生活在一个地道的湖南话语言环境中。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从湖南来到贵州学艺谋生,但他始终说着一口纯正的湖南话。因为父亲的乡音未改,也让我对湖南的牵挂不断。我的内心深处似乎总有个声音在说,我的根是在湖南邵阳。
六十年代的邵水西路(邵府街)
在父亲陪伴下的那些年,他用乐观、善良的生活态度,言传身教地影响着我们。父亲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湖南邵阳,爷爷唱戏谋生,在耳濡目染中,父亲也学会了唱戏。《打铜锣·补锅》是父亲最爱唱的曲子,我们小的时候,还时常听他唱起。
原本在湖南生活的父亲,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但后来奶奶患上重病,为了给奶奶治病,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卖掉了。身为长子的父亲除了要照顾好失明的小姑,更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奶奶,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尽子女最大的能力厚养父母,生前对老人好才是最重要的。奶奶临终前对父亲嘱托:“孩子,你孝心尽够了, 我走了以后,今后每年都不用给我烧香,不用祭拜我,在我生前,你该做的全都做到了。”
奶奶去世后,为了谋生,为了偿还家里的债务,父亲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贵州。初来乍到,他总是会被当地人“拒之门外”。尽管父亲骨子里有着很好的德行,又学习了一门好手艺。但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是外地人,又说着浓浓的湖南话,很多当地人并不信任父亲。
那时候在贵州做木工,一般都会在当户人家过夜。记得有一次,父亲上门给别人做木桶等生活用具,那户人家没有像对待本地木工一样,让父亲住在客房,而是随便让他睡在房角的木板上,上面铺着席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父亲觉得席子实在是有点硌人,于是掀开席子一看,结果发现席子下面是一个装着几百块钱的钱夹子。
第二天早上,父亲把钱夹子拿给了那户主人。那个年代的几百块钱,真的是一个家庭很重要的财产。当时他们都被父亲的行为感动了,原来眼前这个操着浓郁湖南口音的人竟然如此诚实善良。之后,父亲成为贵州岑巩县里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工师傅。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过一次坐错车的经历,也更加验证了父亲的为人。记得那次因为母亲身体不适,不能坐车,于是将攒了很久的肉票给我,让我去买两斤肉看望被打成右派的外公一家,但是我不小心坐反了方向,下车时天已经黑了。
我怯生生地跑到一个饭馆去询问是否可以让我住一夜,并说我只有5角钱,这是妈妈安排买回家车票的钱。一位中年妇女问起了我的情况,我如实回答,“我来看望外公外婆,爸爸叫胡松茂,是一个木工。”听到我父亲名字后,她马上说,“你不要住饭店,你去和我女儿一起睡,和我们一起吃饭,不用你出钱。到明天早上我帮你找个便车回去。”我问她,应该怎么感谢,她却说不用谢,“因为我们都知道你父亲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二
或许,在广袤的湖湘大地,我的父亲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在我心中是一条真正的湖南汉子,他曾做出的一些事情超出了“人之常情”,让人肃然起敬。记得那是1974年的一天,我姨带着妹妹去凯里玩,但妹妹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了。得知消息的父母痛心不已,全家都笼罩在失去亲人的悲痛氛围里。然而,父亲在处理妹妹后事时却表现出令人心疼的冷静。当时警察对车祸的调查结果是刹车失灵,导致汽车撞向人行道,驾驶员须负刑事责任,并进行赔偿。“他是无意的,我不追究他的责任。”父亲用湖南腔沉重地说道,这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胡国珍一家唯一一张全家福照片,当时最小的妹妹还未出生
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要经济赔偿,这对当时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件非常艰难非常痛苦的决定,何况当时我们家还特别困难。驾驶员既后悔又万分的感动,为了表示歉意和感恩,还坚持要给我们家过继一个女儿。父亲拒绝了,并对他说,“以后我们两家不相往来,你不用背着良心债,我也不想看到你想起伤心事。”后来父亲还特意按了手印表示自己决不追究责任。直到1986年,父亲去世,我们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当初他按的手印资料,当时模糊的记忆一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们不知道的是,原来当时他按了100多个“免责”手印。
父亲总是用他的言行教导我们何为善良。记得小时候,经常有遭遇灾难的人跑到我们家这边来讨饭。看到穿得破烂的陌生人,我们小孩子难免害怕,第一反应就是关上门。父亲看到了以后就会责怪我们,叫我们把门打开。他教导我们说:“讨饭是君子的后路,别人是来找你讨,又不是来抢,咱家有就给人家分一点。没有也别关上门,送碗水给人喝吧”。尽管当时我们家的条件非常拮据,但是,只要有总是要匀上一点粮食送给他们。
胡国珍家兄弟姊妹在2006年春节期间回湖南,与二叔一家在老房子门前合影。这个老房子不是父亲出生时的房屋,是胡国珍爷爷、父亲、二叔、大姑在1958年共同修建的
“君子慎独”,父亲的善良不只是在人前,还体现在很多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以前家里穷,我们常常去路上捡玻璃、锈铁钉、鸡毛鸭毛等,捡了以后拿去卖钱。但是路上带刺的树枝或者扎脚的瓦片,我们往往就会直接略过,任由它们横在路上。有次,我们和父亲在一条小路上走着,我们像往常一样略过了那些树枝、瓦片,结果被走在后面的父亲叫了回去,他让我们把这些东西捡起来放到路边去,“不要甩在路中间,以免下一个人踩到刺伤脚”。
三
善良的父亲,却并没有一个硬朗的身体。印象中的父亲常年多病,高血压、哮喘病、肺气肿、心脏病……他疾病缠身,整天不停地喘气和咳嗽。记忆中,我们家很少能好好的过个团圆年。每次快到春节的时候,父亲为了能有钱过年,会非常辛苦地去工作。结果快过年了,他却病倒了,常常都是在医院中度过春节。
别人看到我们家生活太难了,经常劝他说:“你做木工也赚不了多少钱,要不就别让孩子读书了,让他们出去做工。”那时候,我们也到了可以去搬砖、挑沙、捡石头、挖野菜,给家里增加收入的年纪了。
胡国珍家兄妹五人合影
没想到的是,父亲决定让哥哥休学,让我继续读书。当时很多人都不赞同他这么做,女儿是别人家的,还是应该让儿子读书。但是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女儿在社会上生存更加不容易,要多读书。
对那时的我来说,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放学后要去帮忙捡石头补贴家用,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学习。开电灯浪费电费,点煤油灯也费钱又熏眼睛,怎么看书成为了一大难题。当时我们家旁边就是税务局,中间就像是一条贫富交界线。他们的公厕晚上会一直亮灯,于是我就在公厕旁边的电灯下面看书,蚊子、虫子、恶臭味,我都一一克服了,这是我从父亲的优秀品格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育。那时候家里的经济实在是太困难,我是得益于国家的人民助学金帮助,才顺利完成了学业。所以,我一直存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
1974年,我跟随父亲第一次回到湖南,故乡的土胚房让我印象深刻。那次更是时隔近20年,父亲第一次回家,看望爷爷,也把失明的小姑接回了娘家。那一年,我们全家第一次照了全家福,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遗憾的是早夭的妹妹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今年端午节(2019年6月7日),胡国珍回湖南看望双目失明的小姑
远在他乡、身患多病、丧女之痛,父亲一生命运坎坷,但始终放不下的是故乡。直到1986年,父亲去世前,他思乡的情结异常强烈,买不起快车票,常常就是在慢车的过道边,坐两夜三天的车回老家。父亲去世前曾希望葬回他的故乡,陪伴他的父母,但当时我们家实在太穷,真是没办法没能力将他运回湖南安葬。只好将他葬在了岑巩县城的一个名叫湖南坡的山坡上,以安慰他的在天之灵。不久母亲也去世了,与父亲一起“长眠”在湖南坡。
这些年,我们常常都去湖南坡看望父母、为他们扫墓,有时也去湖南老家看看,因为那是我们的根之所在。如今,老房子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叔叔开起了小卖部,父亲最牵挂的小姑,也因为党的好政策,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有了保障。
贵州蜡染
后来,我还特意给小姑姑送去了贵州的特色蜡画。没想到姑姑还特意打电话跟我说:“你送的蜡画好漂亮。”我问她,“你能看见?”她说,“我是用手摸着感觉到的。”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尽其所能,帮助贫困的小姑,这也是我们对父亲精神的延续吧。虽然他的5个儿女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都坚守了平凡中的善良。
父亲已经走了30多年,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当时的那个湖南汉子为何能做出那么多平凡又超常,并令人敬佩的事情。父亲的精神和品格一直激励、影响着我,我也会将这种家风教育延续到我的下一代身上,希望她积极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