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38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容桂老建筑,倾诉岁月往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来源:容桂公民教育 顺德文艺

    庙,飘荡着让人沉思的檀香味,那些古塔上的石板,刻画着岁月的轮廓,古桥星罗棋布,走在桥上,河水冲刷桥墩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光阴的故事……
容山观音堂

    投下红莲子,种出的亦是白莲!容桂金鱼岗畔的白莲池由此得名。白莲池观音堂更是声名远播,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每逢正月二十六“观音开库”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不仅邻近的佛山、广州人会来参加,香港、澳门、新加坡的香客也不远千里来此地朝圣。

    传说观音每年查点钱库一次,时间是正月二十六当天的子时,不少善信于此时辰到观音庙“借库”,即到庙中取一两只“寿金”(纸锭)回来,次年再送回五六只,谓之“还库”,以此在观音庇佑下发大财。

    观音堂原只是一间连有盖天井才三进深的小神庙,墙体用蚝壳砌成。后几经重修,部分墙体改用砖建。上世纪80年代,经乡民和港澳乡亲集资数年重修和拓池填塘,新建挹莲亭、百步长廊、假山石径,并广植花木,如今此地已是风景秀丽的白莲公园了,不变的是观音开库这一民间祈福活动,远道而来的香客仍是络绎不绝。
顺德第二工人文化宫

    工业路90号“顺德第二工人文化宫”,是一间明快醒目、鹤立鸡群的建筑。高两层,墙体抹灰砂,呈鲜明的黄色调。支撑雨檐的四根圆柱,涂成鲜红色,一黄一红,相互映衬,颇为亮丽清爽。主楼高耸,左右两边低的格局,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端庄、宏大,这也可算是明显的时代烙印了。
    这座“顺德第二工人文化宫”甚至比大良的第一工人文化宫建得还早。1956 年顺德县总工会投资六万元,交由石岐市建设公司包工包料承建,名为“顺德县 工 人 文 化 宫”。1973 年 县工会恢复后,才将稍后建成的大良工人文化宫称为第一文化宫,将容奇的文化宫称作第二文化宫。
    如今的第二文化宫已改造为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了。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工人文化宫旧容焕新颜,又有了新的生命价值。透过墙望进去,紫荆蓬勃,木棉葱茏,迎面扑来满园春色。
聚奎阁

    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砚,塔即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诗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传此塔是因两姓争风水斗法而建,以塔顶铁针夕阳阴影刺螺山一坟,破其风水,使之成为废地云云。

    塔共七层,高34.2米,每层各有题额,由下至上依次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风鸣”、“灵照”。题额同为乾隆五十七年副贡生胡俊所书,却分属楷、行、草、隶、篆五体。一人书五体,五体皆出彩,颇具观赏性,让人开眼界。
真武庙

    据说容桂梯云路牛归古巷的得名与真武庙有关。相传真武庙的一只铁牛为追寻一株灵 芝,逃出庙门,进入桂洲里村的一条小巷中。 每当夜深人静,巷内人家便可听到牛蹄敲击石板的声音。此巷因此得名“牛归古巷”。
“灯芯桥”

    另一最为乡亲津津乐道的传说则是庙内中座北极殿前石池上的“灯芯桥”。 古时百姓间有矛盾纷争时,为示清白,立誓后即步行过灯芯桥,据称亏心者会跌下池中。此桥因此也叫“誓愿桥”了。
真武庙
    真武庙亦称大神庙,始建年代不详,据重修碑记所载,该庙在明朝正德年间圮毁,万历辛巳(1581年)春神诞日那天,庙址上空突现红云,祥光普照,恍现龟蛇,依稀是玄武神身影。村民纷纷称奇,次日即有人得大神报梦,告诫民众诚心向善,改过自新,多做好事,必有好报。附近村民纷纷信服,凡遇水、旱、盗、疾等事即到原址求神问卜,多有灵验。后获准重建,善男信女纷纷捐钱,经3年重建成此庙。此后,清康熙、嘉庆年间均有重修。
    1989年,港澳同胞胡锦超先生为保护桑梓文物,慷慨捐资重修。 2014年区镇政府对真武庙进行重修,恢 复旧貌,画栋雕梁,朱檐碧瓦,香火极盛。
秀桥

    秀桥横跨四基村长塘巷尾的织窝涌,其背后还承载着一段孝贤故事。原来的秀桥是用红石筑成的单孔拱桥,桥面仅宽1米。到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桥。乡人过桥十分不便。
    有一天,在香港经商的叶渭泉(又名叶超)继母一人经过此桥,因桥身震动而脚软不能行。数年后,继母去世,而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秀桥。叶便依继母嘱咐,和乡亲们重修秀桥,历经半年,于民国八年(1919年)春月竣工。新建成的秀桥约长 10 米,桥面宽约 1.8 米,单孔,桥用白石砌成,每级石级高仅10 厘米,坡度较小,方便老人家上下桥。
花洲第一桥

    扬州桥上最动人的风景是“玉人吹箫”, 容桂桥上却是书生的一方墨砚最能叫人回头痴望。这桥便是“花洲第一桥”!花洲是桂洲的别名,古代人们来往桂洲,多数乘船沿德胜海到北便涌口上岸,登岸后越过大基围,经北边涌口水闸东面的村道入桂洲,跨过的第一座桥便叫做“花洲第一桥”。桥初为竹桥,清代嘉庆年间改建成花岗岩桥。

    桥南面闸门上“花洲第一桥”的五个赵体大字,懂书法的人曾评论写这五个字“颇费心思”。 牌坊上的一副对联“春风桂水唤醒三千客,明月花洲飞渡第一桥”,则写尽了当时开埠通桥后的盛况。
洛阳桥

    有汉字记载的花洲(桂洲)史仅可追溯至宋代。洛阳桥便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为容桂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单孔石拱桥,全 长15米,顶宽2.58米,高3.1米。
    此桥主体为红色砂岩所筑,该石是岭南 民居夯基所常用的石材,坚固美观,暗红的色泽更显得这桥古朴而苍劲。拾级而上,发现踩在红岩石上的触感极好,予人厚重又温润感,桥面石缝里生出的一点点杂草一些些绿意,流淌出一种时光回转的古意。
冯氏六世祖祠

    容桂马冈村内拥有大小祠堂不下30 间,最古老的宗祠则为冯氏六世祖祠。
    冯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马冈马东,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仲秋。三间三进的祠堂内,硬山顶,灰塑、木雕、砖雕、脊饰 等原貌保持完整。

    冯氏六世祖祠横匾由著名书法家吴道镕所写。据说若不是名门望族都请不动他,且润笔费是以两金来计算的,所以他的笔墨留在顺德的不多。墙壁嵌有“世德堂碑 记”,此碑立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祠堂门前有旗杆夹,上刻有:光绪八年壬午未科乡试中式第八十二名举人。
碧梧佘公祠

    马冈得名,有一传说:明朝正统年间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的战马受重伤死在马冈,身躯变成一座山冈,因而命名此岛为马冈。因四面环水,偏于一隅,颇有点离世别居之味。

    佘氏是马冈大姓。据记载,马冈佘氏先祖能舜公约于 700 年前(元朝)因官职变动,先后到福建、广东韶州、广州番禺任职,他的三个儿子及后人分别立籍于福建莆田、广东潮州以及顺德马冈,至今三地佘氏均已各自繁衍成一大族群。马冈籍佘氏出的古今名人不少,其中以明崇祯年间的佘义士及其后人世代为袁崇焕守墓的事迹最广为传颂。
    1630年,明朝抗清大将军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冤杀,其仆人佘义士是顺德马冈马南人,佘义士舍家忘死偷葬袁大将军首级。

    从此三百多年来,佘家世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为缅怀先祖、鞭策后人。

    佘氏族人于2007 年筹资重修了原本破烂不堪的马南碧梧佘公祠。祠堂内挂满了佘氏先贤名录,佘义士的故事也在此得到了完整呈现。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2
容桂老建筑,倾诉岁月往事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