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12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骑兵政委胡一新杀虎口奇袭敌据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2015年7月15日)
记者:贾丽 通讯员:崔军标、邱峻玲
胡一新
120师向晋西北挺进
晋绥边区行政区划图
胡一新简介

    胡一新 (1907—1940)原名胡佃敬,又名胡一庭,内蒙古丰镇县大庄科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胡一新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了适应山区游击战争的特点,他带领部队刻苦进行骑射训练,同战士们一起整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一直练到不管多烈的战马,即使无鞍镫也能驾驭,被誉为“骑兵政委”。
    1940年11月26日,在杀虎口战斗中负伤的胡一新因医治无效而逝世,时年33岁。
    杀虎口栅子外战斗遗址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城北35公里处,这里也是苍头河的出口处。苍头河两岸山峰耸立,中间河谷狭长,明代嘉靖年间在这里筑的杀虎堡城,向来是山西至内蒙古南北交通的要塞。
    1939年七八月间,日本侵略者为了打通河北凉城至山西右玉的公路,派伪蒙将李守信的骑兵第9团第2连临时驻扎在八路军活动的杀虎口栅子外。
    同年中秋节后,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6支队骑兵营来到李达窑、暖泉一带活动,并派出侦察员到杀虎口附近侦察。根据侦察情报,决定袭击敌人栅子外的临时据点。
    10月16日傍晚,在支队政委胡一新的指挥下,八路军完成了对栅子外的迂回包围。晚10时许,骑兵营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栅子外之敌发起进攻。双方激战30分钟,打死敌伪连长1人、士兵10多人、战马20余匹,俘敌20多人。不幸的是胡一新受伤,后转延安医院治疗无效去世。
1、离开阎锡山部队考入汾阳军校

    胡一新,1907年生于内蒙古丰镇县大庄科村一户富裕的农民家庭。在兄妹五人中,他排行老三。
    胡一新自幼勤奋好学。他8岁进入本村小学就读,16岁考入山西大同省立第三中学,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在大学期间,胡一新受进步师生的影响,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也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
    1929年初,22岁的胡一新放弃学业,给一家店做了帮工。自食其力的生活,使他体验到劳动人民的疾苦。苦难的生活,使胡一新彻底地觉醒了:要挣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就得革命。1929年底,胡一新辞去帮工的工作,离开北平,加入了阎锡山的部队,成了一名看守监狱的小兵。
    胡一新在做监狱看守时,接触到了一些被囚禁的共产党人。从他们那里,胡一新懂得了当兵打仗是有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之分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是为劳动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但那时的红军,还在那遥远神秘的南方山区,胡一新无法找到。后来,他又听说了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汾阳开办了一所以“抗日反蒋,培养革命军官”为宗旨的军校。于是,他毅然离开晋军,于1931年考入汾阳军校。
    冯玉祥将军倾向革命,共产党人在这个部队的活动异常活跃,并建有士兵委员会等地下秘密组织。胡一新入校不久,就积极加入了这个组织。在这里,他不仅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许多进步书籍,提高了思想觉悟,而且还熟练掌握了各种军事知识。
    1932年秋,胡一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人生旅途上的新生活。
2、亲历同盟军的诞生、壮大与瓦解

    1933年初,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以国家兴亡为重,高举爱国大旗,广泛联合东北义勇军、热河抗日民军、察哈尔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积极酝酿组建抗日同盟军。
    4月上旬,胡一新所在的汾阳军校师生奉命出发,北上抗日,月底抵达张家口,被编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师。胡一新是二团一个连队的政治工作负责人。
    5月,他与共产党员张民权、郑汉等奉命前往雁北、绥东一带扩军。在他们积极宣传鼓动下,大同、阳高、怀仁等地的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踊跃报名,争相参加抗日同盟军。胡一新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县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受到好评。特别是在收复察北重镇多伦的战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堪称表率。
    然而,多伦战斗的胜利,在南京政府中引发极大震动,不久,抗日同盟军被分化瓦解,不欢而散。第二师被宋哲元部收编,胡一新和该师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奉命继续留在军中。不久,由于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1934年7月,胡一新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李启明一起离开了宋哲元部。他俩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沿途乞讨,徒步数百里来到西安。在举目无亲的困境下,他俩临时参加了杨虎城将军举办的步兵训练班借以栖身。在这里,他俩又结识了共产党员张文舟,并建立了三人临时党支部,还通过训练班的地下党组织与中共西安市委取得了联系。市委介绍胡一新赴陕北苏区工作。他在奔赴陕北的路上,连续三次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但都想办法逃了出来。历经艰辛,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陕甘党组织。
3、处处以身作则,带领部队奋勇杀敌

    1935年12月,刚刚踏上陕北这块热土的胡一新,很快就被任命为西北抗日救国会秘书,负责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走街串巷,积极地向各界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唤醒民众拿起枪杆子,奋起抗战。他撰写了许多有关统战工作的文章,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因而被人们誉为“小秀才”。
    胡一新由于和党组织失掉联系多年,加之组织手续不全,他原来的党籍未被确认。胡一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6年春天,他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第二次加入了党组织。同年5月,他奉命来到三边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不久,又转入傅作义部队,任某团团部文书。11月,随傅作义部开赴绥远抗战前线,参加了著名的百灵庙战役。在炮火连天的疆场上,他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增加了胆识和才干。
    1937年春天,胡一新又奉命赴雁北地区,以煤矿工人身份为掩护,在矿工和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7月,雁北地区抗日烽火愈烧愈旺,各种武装力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经常活跃在这一带的抗日队伍第5支队、11支队、平鲁6支队和右玉7支队,也正式编为八路军120师独立第6支队,胡一新任政治委员。
    这一年,正值抗日战争初期,日寇侵略气焰十分嚣张,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晋绥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更是异常残酷,兵员少、武器差、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面对这种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胡一新反复对部队进行教育,认真组织官兵们学习毛泽东刚刚发表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每当战斗的紧要关头,他总是冲杀在前,带领部队奋勇杀敌。由于他出色的政治工作和模范的带头作用,使第6支队的军政素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特别是他亲自率领的第6支队的骑兵营,方圆百里,威名赫赫。
    凭着这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和过去戎马生涯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他与支队长刘华香一起,率领第6支队转战在雁北和绥南大地,先后参加了长流水、小破堡、厂汉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南)、杀虎口(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北)等多次战斗,均获全胜。
4、战场负伤,手术没能挽救英雄生命

    1939年秋天,连吃败仗的日寇并不甘心,又兵分几路向晋绥根据地恶狠狠地扑来,企图消灭第6支队于长城脚下。为了彻底挫败敌人围攻,保卫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第6支队决定:由政委胡一新亲自率领骑兵营,避实就虚,袭击临时驻扎在右玉县杀虎口镇的伪军李守信部的骑兵连。
    10月16日夜,战斗打响了。胡一新亲自带领第一连一排战士,以手榴弹爆炸后的烟幕作掩护,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晋泰店大院,与敌展开了白刃战。店内的20余名伪军多数被歼,其余全被活捉。仅仅用了五六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
    晋泰店大院内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胡一新带领骑兵营抓住战机扬刀催马、一鼓作气,又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彻底、干净地歼灭了敌骑兵连。战斗中,胡一新左腿膝关节负伤,但他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忍痛指挥部队打击敌援兵,又击毁汽车一辆,毙敌20余名。
    胡一新负伤的消息传出后,晋绥边特委领导立即委派右山怀县委书记李登瀛,将胡一新转移到朔县五区枪风岭隐蔽治疗。由于药物奇缺、环境险恶,半个月过去了,胡一新的伤口仍不见好转,这才被转送到陕西省神府县贺家川120师卫生部继续治疗。
    胡一新在治伤期间,仍念念不忘自己的部队,时刻关心着战局的发展。他一遍又一遍地精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还根据党校的学习课程,拟定了自学计划,盼望早日出院,重返前线。但由于医疗条件太差,药品奇缺,他的伤口日渐恶化,流血不止,总是痛得大汗淋漓。
    1940年11月26日,医院为了抢救胡一新的生命,采取了最后措施,当即实施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但由于胡一新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手术刚结束病情就急剧恶化,终因失血过多,不幸逝世,年仅33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2
骑兵政委胡一新杀虎口奇袭敌据点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