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66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解读湖湘文化的钥匙——千年学府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提到湖南人的精神,不能不提到湖湘文化,提到湖湘文化,就不能不先说一说岳麓书院。 
    据岳麓书院的档案记载:自公元976年书院正式创立,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恰好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在千年之交的今天,这里的变迁见证着历史与文化的流向。回首过去一千年,岳麓书院一直以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岳麓书院其历史比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更加久远。到这里来讲学的在当时都是名家,如朱嘉、王阳明、周敦颐等学者,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中心。培养出很多“传道济民”的人才,同时在它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政治人才和思想精英。思想家王夫之,爱国思想家魏源,政治家陶澍,外交家郭嵩焘,军政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维新派唐才常,革命先锋陈天华、蔡锷,教育家杨昌济,因而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名。

   说到岳麓书院对湖南和中国的作用,就好比说到牛津、剑桥之于英国,哈佛、耶鲁之于美国一样。   
    南宋时期,朱熹两度来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进而逐渐发展成为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大批学术“巨子”和抗金名将从岳麓书院走向社会。 
    明代中后期,岳麓书院再度复兴,大儒王阳明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之际,王夫之等四方学者络绎不绝来此讲学。 
    晚清以后,这里更是鼎盛一时,培养出众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人才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以魏源等为代表的政治改良派;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为代表的“中兴将相”;以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   
    1916-1919年,青年毛泽东也曾数次寓居于岳麓书院,他和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谢觉哉、李达、罗章龙等大批师生一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在岳麓书院,现代教育体制已彻底取代了沿袭千年的传授方式,但书院优秀的传统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走进书院,那块“实事求是”的匾额巍然高悬,这种学风与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无形的学风影响甚至超过了有形的学制影响。所以,岳麓书院是湖南人的文化圣殿。

    岳麓书院承载了湖湘文化   
    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几乎是同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它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   
    现在人们一谈到湖湘文化,总会讲到岳麓书院,而讲到岳麓书院,则又总会联想到湖湘文化。岳麓书院是现代湖湘文化人的精神“圣殿”,人们将岳麓书院视为湖湘文化的思想发祥地。到今天,湖湘文化中的精髓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湖南人。   
    从中唐到五代,湖南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之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   
    两宋时期也是湖湘地方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的时期,就是在该时期湖南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   
    虽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地道的北宋年间的湖南人,但是因为他的主要活动不在湖南而在江西,他对于本土的影响也不大,而把他所开创的理学传到湖南并创立湖湘学派的是南宋时从福建迁居湖南的胡安国与胡宏父子俩。胡宏的一名弟子叫张拭,在理学的各个领域都下了功夫,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清人黄宗表说他所学“得之五峰,论其所造,大要比五峰更纯粹”,可以说是一位发扬和光大师门的人物。   
    张拭主要以岳麓书院为学术据点。他的门人弟子有彭龟年、吴猎、游九言、游九功、胡大时等。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张拭接待了从福建崇安前来访问的闽学派理学大师朱熹,张、朱二人在岳麓书院会讲二月,就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切磋问难。通过这次会讲,使得湖湘学派与闽学两派得以互相取长补短,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和理学的发展。 
    由胡氏父子创立的湖湘学派经张拭之手得以向外传播,走向全国。如宋明理学大师魏了翁通过张拭的蜀中弟子范荪吸取张拭一系的学说,在四川蒲江和湖南靖州先后各办起一所“鹤山书院”,不仅使“蜀人尽知义理之学”,而且使“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求书从学”,扩大了张拭思想的影响,沟通了湖湘与巴蜀文化的交流。   
    岳麓书院在当时就成为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各种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仅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湖南人开了重视教育的风气,还为近代湖南人才辈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文化基础。直到现在湖南还是十分重视教育,湖南人有句名言“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湖南省每年的高考录取分都位居全国的前列。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湖南人是有相当的自信度的,湖南人最喜欢的四个字就是岳麓书院门联上的“惟楚有材”。 
    岳麓书院的交流开放,海纳百川的精神和湖湘文化是互相辉映的,而且这种精神是近代湖南人开放务实心态的源头。它当时的很多的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想上的一些特质仍然对现在的湖南的教育理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现在的湖南大学在构筑自己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园文化时,就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文化精神、教育传统。这样,优秀的湖湘文化就被吸收到现代湖南文化、现代高等教育中来。 
    同时岳麓书院在传播和繁荣湖湘文化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宋代,湖南除出现湖湘学派,理学上在全国有自己的特色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医学及考据学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建树。   
    除了贡献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以外,岳麓书院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奇伟。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指导理论的最重要的两句话“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是岳麓书院率先挖掘与阐释的。就说这一点,岳麓书院就堪称中国最杰出的哲学社会科学殿堂。

    岳麓书院记载着湖南人的心灵史   
    作为一个湖南人,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岳麓书院是不能不去参观的,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能告诉我们湖南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中心,这里曾经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这里曾经是掀起中国一轮又一轮改革的策源地,这里承载着最典型的湖湘文化:坚韧、刚直、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实事求是,经世济用。
    从历史源流来看,岳麓书院的创建、发展几乎是与湖湘文化的建构同步的。它作“天下四大书院”之首,标志着湖南地区文化教育落后局面的打破和湖湘文化的崛起,湖湘文化的诸多特质,特别是思想学术方面的特质,均在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教育传统中得到鲜明的体现。湖湘文化成就的最显著标志,就是涌现出一代代炳耀史册的知识群体,而他们基本上与岳麓书院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学源关系,岳麓书院门联上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湖湘文化成就的最好注脚。所以说,岳麓书院已经被视为湖湘文化的象征,成为湖南人的精神圣殿,标志着湖湘文化的品位和成就。
    岳麓书院之所以绵延千年而不变,在各个时代都能为中国的文化贡献远大的力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岳麓书院有一种特有的创新精神,继承传统又不困于传统,发挥优势又不固守优势,而是时时注意扬弃自我,不断地超出自我,这种精神凝聚成了湖湘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文化物质。从宋代开始,岳麓书院曾经一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中心、教育中心,而面对对世纪岳麓书院的目标定位为:湖南大学人文科学的教育基地、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基地、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岳麓书院将继承其优秀的学术传统,并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吸引省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此研究、讨论、讲学。近年有很多文化界的名人,还有科技界的精英,都来到这里讲学。岳麓书院讲堂将不仅仅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它依然要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与时俱进,重新恢复它的学术地位,成为解读湖湘文化的新钥匙。

    可以说,岳麓书院的文化精神就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核心,岳麓书院文化精神的历程,是湖南人的一部无形的心灵历史。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