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80阅读
  • 1回复

【游记】“道教圣地”齐云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宗亲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8-08-16) —
    2011年3月15日,市中职生技能竞赛闭幕式结束时间还早,我们到休宁周边景区游览。
    首选地是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列为四大道教名山,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齐云山。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因最高峰齐云岩而得名齐云山。景区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
    齐云山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宋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佛、道两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那时齐云山名声毫不逊于黄山。
    记得80年代,我和几个同事在屯溪参加自学考试后,邀群来过齐云山。说起来也好笑,同伴说从没有坐过火车,提议乘火车到齐云山。谁知观前火车站到景区的距离很远,走了好长时候才到当时的景区入口处登封桥。那时是不收门票的,步行上山。


    时隔30多年,这里变化特大。景区大门融入道教元素,走入大门齐云山风貌尽显。接到电话的景区接待人员热情的安排我们从右侧的索道下站乘座索道。
    大门里沿河的绿化带是新建的,曲折的石板铺设的道路穿行在草坪中,待树发芽透枝叶茂,走在这条路上,就是行走在林荫。


    与大多数景区一样,索道也是吊篮式的,满载只能6人。我好奇的问负责接待我们的景区人员,山上的居民能不能乘坐?是不是免费?她告诉我,可以准许他们乘索道运输粮油等生活用品。而我了解的黄山索道除载客以外,是不能载运其它物品的。所以,黄山的挑夫是一道风景线。

    空中俯瞰又是一般景致。新安江支流横江恰巧在齐云山转了个S形,与村庄和山丘竟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齐云山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等同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
    横江好似一条巨蟒,蜿蜒延伸,矩形状的农田好似绿色地毯平铺在江畔。白墙黑瓦的村落或列成一线,或聚成一点,点缀河山。钟灵毓秀的山水田野风光尽收眼帘。

    下索道,首先我们来到齐云山的望仙台景区。右侧崖边新建有六角单层式仿古飞云亭。这里观赏视野宽阔,山下的山色、水色、田野、民居等尽收眼底。

  登封桥横卧于横江之上,把岩前镇与齐云山相连。登封桥初建于明万历十五年,清康熙五十七年重建,乾隆五十三年被大水冲毁,乾隆六十再次重建。该桥八墩九孔,桥墩船形,拱孔间距14米,桥长147米,宽8米,高9.5米,两端引桥各长16米,全以青石砌成。桥面平铺条石,两边立有0.9米高的石栏杆,拱圈为半圆形固端拱。桥上昔有亭、庙,今已毁。“跨川如虹,卧波如龙”,气势雄伟。原名桥东桥,因为桥落成之日,古知府驾车而来,正举行庆典之际,朝廷使者驿书亦至,把升古之贤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县民感其德政,祝古之贤被封大官,步步登高,便将该桥取名为“登封桥”。该桥亦此成为吉祥之地,流传有“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民谣。
    古飞云亭前我们待了好长时间,还是在景区接待人员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的离开。

    不远处就是望仙亭,望仙亭四角二层楼阁,是旅游胜地齐云山“渐入仙关”的门阙。建在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两峰夹峙,形成关隘。是原齐云山“九里十三亭”中最后一亭。它不像印象中的亭子造型,很像一座道观。丹漆彩绘,雕梁画栋,华丽典朴,居高临下。
    据说“望仙亭”原叫“冷水亭”。
    传说三千多年前八仙李铁拐云游来到齐云山,静乐宫的灵乙老道见来者满脸络腮胡子,一只瘸腿脓血淋漓,背上背着一只大葫芦,胁下夹着一根长铁拐,污头垢面,发冠生虱,遍体疮痍,顿生恻隐之心,当即收留了他。
    而灵乙道人门下道徒布根祖很是嫌弃,意欲驱赶李铁拐出门。李铁拐故意丢下一块碎银子,道徒布根祖待李铁拐离开,拾起银块藏入道袍袖里。九九八十一天,李铁拐又将一颗夜明珠“忘”在案上。布根祖见到此宝,将夜明珠扣在脸盆底下。当李铁拐表明身份,说明是来超度成仙时,道徒脸盆底下的那颗宝珠却成了颗石子,而银块是团泥。道徒赶到冷水亭,见李铁拐带灵乙道人腾云驾雾,后悔不已。此后布根祖天天立在望仙台上望云兴叹。久而久之他的身躯变成一块立石,冷水亭也改称“望仙亭”了。

    尽管据黄山很近,但齐云山的地质结构与黄山及周边山大相径庭,特有的丹霞地貌在皖南地区极少见。峰体突起浑圆,奇峰峥嵘,怪石嶙峋,赤如丹砂,灿若红霞。随处可见的沉积岩呈现的累累斑痕。风景独特,难寻却珍贵。

    出望仙亭前行,出亭后走向桃花涧。途经梦真桥。此桥建于明代,横跨桃花涧,左倚榉树,右临丹崖,据说明嘉靖年间杭州绅士谭仁义背患痈疽,久治不愈,遂上齐云山求神。至桃花涧旁小憩,不觉人睡梦见一真人(道士)取涧底灵芝为其治痈。醒后觉背部清凉舒爽,次日痈疽消肿退热,第三天痈祛体复,谭老板为感谢老道梦中指引捐银造了这座桥。谭忆起梦中之事,他逢人便说:“梦境本虚无,白岳显灵真,玄帝难益寿,华伦妙回春。故取名“梦真桥”。

    梦真桥头的榉树,由于寓意“一举成名”,又因休宁历史上出了19个状元,数量居全国之首,被公认为“中国第一状元县”的历史背景,所以被尊为祈求学业最为灵验的“神树”。

    沿着永乐古道,来到一天门。一天门是天然山洞口,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回头看,一天门竟是一巨大的丹霞地貌山体自然形成石洞,竟活脱活现酷似巨大象鼻,故称“象鼻石”。

    进了一天门即到洞天福地。这里是气势很大的摩崖石刻神像群的圣境,“天开神秀”映入眼底,“开天神秀”、“齐云圣景”、“半天晴雨”、“天开图画”铺天盖地,颇为壮观。
    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土、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巨大,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直径达230厘米。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俸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群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像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璧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璧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也称之为一天门。

    门内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顺入洞口右侧石阶上行,较为平坦的地方有有“雷霆纠罚司” 神像,他高举打佞金鞭,怒眼圆睁,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回看,望仙亭藏身于绿荫中,红的艳丽,黄的清新,特别瞩目。

    二天门更像关隘, 右有“真真石室”,即“白岳山房”。供有全真道三个领袖:南无派创立者长真真人谭处瑞,随山派创立者长生真人刘处玄和龙门派创立者长春真人丘处机。

    过二天门即到“月华街”。粉墙黛瓦、骑墙错落的徽式山房,比邻接踵,连片成街。数以百户正一派的道人方士聚集生活在这条“天上的街市”中。
    齐云山是正一派“张天师”的道场。正一派道士遵循松散的修行法则,可以婚娶生子,不必出家,也不必斋食戒酒肉。历经八百年来“月华街”的人口逐渐增多,终成道教正一派集群生活在山上的村落这独特奇观。山水、村庄、田园、徽派建筑,一幅和谐的天上人间图画。

    香炉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原来峰顶有明代的铁亭、香炉,据传是朱元璋所赐。可惜原来的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峰顶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由钢管铁板焊成,是四柱翘角单层结构。远眺,此亭似香炉峰一顶王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道天门三重镜,区别于其它,三天门好似一个亭。过门“豁然开朗”那山谷之中,绿树掩云雾绕着的,竟是一个白墙黑瓦的村落!真正是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月华街。

    月华街又称月华天街,宛如一弯月牙,坐落在齐云山半山处。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这里宫观道院遍布其间,民居店铺鳞次栉比,香火缭绕、钟鼓和鸣,被誉为“天上人间”,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其中玄太素宫为嘉庆皇帝赐建,是道家居士修身养性之地。


    驻足欣赏,丹霞地貌、依山而立粉黛民居,树梢中凸显的马头墙,峡谷远处香炉峰的香炉亭。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美不胜收。

    路边有一个茶馆,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让给我们每人泡了一杯当地产的绿茶。山水好,好茶配好水,我们连跑了三开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沿途群山叠嶂,远看其中一座山上的双层苏式园林建筑的亭子,古典、优雅。

    随着旅游开发,山中的村民除了做道士的,剩下的也都是靠山吃山。做导游的,卖香火的,开小店的,做餐饮住宿的,当然更不能少了众多土产的出售,如茶叶、野菜等等。住在半仙地,日子也过的如同半仙们滋润。
    了解到齐云山虽是道教名山,但做道士的不是很多,由于这里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的,穿上服装就是道士,脱下衣服就是常人。山上居民中都和道教沾边,尽管道士并不是每家每户有,但他都是道士的后裔。

    这个角度看香炉峰,特像一个蒸熟的窝头。

    俯看峭壁下是一片茶地,茶园成“U”型,三面是山,一面畅向横江。高山茶,又有山水滋润,茶质一定优良。

    位于月华街的中心的玄天太素宫,根据风水学说,大殿的地形酷似一把金交椅,鼓峰、玉屏峰、钟峰三峰相连呈“山”字形,左有青龙盘绕,右有白虎护卫,殿后山涧五道清泉汇于殿堂前,正应对“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
  此宫殿原址本是天谷子余道元创立的佑圣真武祠,里面的玄帝像是百鸟衔泥自然而成。像成后屡屡显示灵异,从此香火极盛。明代皇帝听说齐云山的神仙灵,命张天师作法求子,应验后龙心大悦,拔下银两兴建玄天太素宫。太素宫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也是道教活动中心。
    这是1994年按原样重建的。

    太素宫是月华街上仅剩的一处道宫。山门是一道红墙,门外堆放着很多大型的条石和基座,有不少身着道士服装的聚集在门前石廊。门内正中有一石鼎,石鼎香火缭绕。两旁有很多的柱基石,经石桥穿过水池。过桥后广场上横卧有两根一丈有余的四方石柱。高台上屹立一座重檐绿瓦,飞檐斗拱的大殿。殿前左右各有日井、月井,可能缘于道家道家阴阳五行学说。俯身观井,水倒不深,但井沿四壁苔痕深深。
    这是日井。

    这是月井。

    上殿石台阶中间浮雕刻有龙腾图案,十分精美。

    大殿前的青铜香炉。
    十分可惜,这些都是近期重建的。原建筑好不容易逃过文化大革命浩劫,竟然毁于1968年。其原因是省里的某市要建毛主席纪念广场,看上了太素宫的材料,竟然将老祖宗留下历经四百多年风雨的古建筑拆毁,运下山去建广场。但拆卸后发现,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构件都太大太沉,无法用人力运下山。结果是木材被公社用来打了大衣柜来卖,而石材就被扔在了山门外和院子内。眼前所看到的石柱、石构件就是再建大殿后所剩下的。疯狂的年代、愚昧的人,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院内两边有很多石刻字碑,留下历代文人墨客的印迹。

    村头木门给我太深的印象。充分利用两墙之间的空间,既是门楼,又是凉亭。可以歇脚、可以避雨。楼上既是木椅,又是栅栏,更是别样的观景台。

    岩壁与房墙构成的胡同尽头是一道空石门,条石铺设平坦的路通往景点小壶天。

    小壶天是明代一个石坊,石坊门洞呈葫芦形,上刻有“小壶天”三字。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

    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靠山的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小壶天古井倒有一民间传说,500年前,浙江淳安县茶湾村树根、春花自小青梅竹马,成年后情深意笃,海誓山盟:非她不娶,非你不嫁。可春花的父亲嫌树根家境贫寒,执意不允。父将春花痛打一顿,反锁于阁楼,不准同树根见面。一天深夜,树根偷偷来到楼下,树根将一匹红绫抛上楼去救出春花,趁着夜色,逃到齐云山小壶天。当春花父带人追来,两人紧抱跳下舍身崖。此后,树根化作一座鹊桥,横卧在小壶天危岩之上;春花的泪水变成清澈的水池,日夜守护着自己心爱的恋人。

    这泉估计很久没人取水了,尽管满盈,但苔藓覆盖。

    树根化作的鹊桥,石栏精密咬合,立柱上部莲花雕刻精致。
    打道回府,就此打住。没有继续游览了。30多年前我是走到底的,记忆中前不多远就有像伸出五指的五个并列的山峰叫五指山,在过去有方腊寨,路的尽头半山绝壁下有一半敞开的山洞,就是方腊洞。
    传说北宋,方腊在歙县七贤村起义。率领义军杀富济贫。声势浩大,不到半年,就攻占了杭州、歙县等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在宋王朝官兵的围剿下,义军凭借齐云山天险要,居高临下,用刀剑和滚石击退宋朝官兵。由于齐云山粮草丰盈,池塘满溢,本可固守,但由于叛徒出卖,决了池水,烧了粮库,不得不下齐云山,在浙江帮源洞被捕,后在汴京遇害。

    景区接待人员带我们从原路返回。回来尽管走路匆匆,但反过来看景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返回到洞天福地时,注意到有用野草铺就的阴阳八卦图。

    走向索道上站,远看山下风光无限。

    还是乘来时的索道下山,临别时,我们对全程陪同的景区工作人员一再表示感谢。离开齐云山,直奔休宁野生动物保护区。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2月13日推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3
“道教圣地”齐云山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