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86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胡氏宗谱  百年回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作者:思绥草堂

    2015年5月22日与《上林》主编童银舫兄赴天津问津书院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下午到达指定的夏日荷花酒店,拿到了王振良兄和他的小伙伴们精心准备好的会议资料。让我砰然心动的是,年会日程安排中,23日星期六、24日星期日两天的早上5点半到7点半,就是逛“古文化街旧书摊”,并且注明“代表自行安排,打车约九元”。一大早逛俗称“鬼市”的古玩市场,那是以前常干的事。但旧书摊也需要起得这么早的,却是第一遭,所以很自然的充满了期待。2006年我曾到过天津的沈阳道古玩市场,在市场门口喝到了用大锅支起来烧滚的羊杂汤,那个鲜,至今想起来仍能舌底生津,馋涎欲滴。尤其是在市场内还看到了一函六册的《杨氏族谱》,光绪年间刻本,摊主介绍说是杨家将的家谱。只是索价要2000元,跟那时候的行市有不小的差距,终于没有出手带回。
    这次再来天津,也能在“古文化街旧书摊”遇到惊喜吗?
    23日早晨,我与银舫兄在5点半之前就准时赶到了“古文化街”,然后却是满满的失望了。市场内确实有摊主陆陆续续的摆开了旧书摊,但真正是名副其实的“旧书”摊,跟“古书”无关,因为几乎都是近二三十年来的旧书,建国初期的都难得见到,更不要说是线装书了。尤其难受的是,天津那些著名的小吃,一家也没有看到,更别提羊杂汤。我是一起床便要吃早点的,碰到这种情况,跟我一样的“吃货”肯定感同身受。
    好在在一家转角的旧书摊位前,银舫兄提示我说有家谱。这大概是这个市场内唯一的一部线装书了。谱装在一只透明的塑性袋内,袋子里除了家谱,还有一块小纸片,写了“胡氏宗谱,民国五年”几个字。字是用红笔写的,现在已退色得发了白,显然已是天长日久,无人问津。让我有点小激动的是,隔着塑性袋子仍能看到这是一部十二针眼装的家谱,蓝布封面。这种装订法一般只有浙江的丽水地区和宁波地区才会有,显然,这很有可能就是一册我们浙江地区的家谱。
    打开家谱一看,版心处题有“甬上慎德堂胡氏宗谱”字样。这不但是我们浙江家谱,更是我们宁波地区的家谱,这几乎等同于他乡遇故知了。谱是完整的,前序后跋,三卷首一卷一册。只是一问价,难主索要2000元,又大大泄了气。十年前2000元六册光绪家谱没敢要,十年后2000元只有一册民国家谱,还怎么谈?
    终归是不死心,小心还价:“500元成吗?”摊主摇摇头,说:“家里有人出了我1000元,都没卖。”听他这么说,只得仍把谱放进塑料袋内,摆到原来的位置上。心里却是有了底,人家这么说,1000元之内可能有戏。这样的价位也不怕有人跟我抢,离开了这家摊位,转身又是找早餐店了。可惜现在的天津,不是十年前的天津,这个地方也不是那个时候的沈阳道,尽管已到六点多,小吃店依旧是一家也没有找到。
    这时候的我,走在天津的古文化街上,嘴里盼着吃的,脑子里却是满满的《胡氏宗谱》。这部修于民国五年也就是1916年的宁波《胡氏宗谱》,距今2015年正好虚龄一百岁。这个时刻在天津出现,不就是在等候我这个专藏家谱的宁波人么?而且这是一部钞本,照例是不会多的,很有可能就是只有这一部存世的“孤本”。我这个宁波人今天不把其带回宁波,于心何忍情何以堪啊。迎着冉冉升起的晨曦,我又慢慢悠悠的晃回到了这部家谱前,继续跟摊主交量,我从五百加起到八百最后到一千,摊主从二千往下减到一千五然后到一千二,最后终于在1000元这个价位双方握手言欢。
    谱到手,直接就打车回了宾馆,在宾馆大门口正好碰到了一大帮也要去古文化街淘书的读书年会代表,其中就有“虎闱”陈克希老师。陈老师是沪上著名的旧书估价师,一看我拿了一册线装书,就接过来看了,然后问我多少钱买的。我还没说,银舫兄已抢先要他估估价,看值多少钱。陈老师一摆手,说“一千以内。”果然是老法师,这个估价准确得让你无话可说。说实话,这样一册家谱,七八百元是很正常的市场价,但因为是在他乡,宁波家谱碰到了宁波人,多付出几百元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对陈克希老师一下子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吃过早餐,回到宾馆细看,却是越来越感觉到这部家谱有些不同寻常。据家谱记载,这个家族清初从安徽迁到仁和(今杭州)东园巷,咸丰同治间因为避太平军之乱,又自东园巷迁到鄞县,故谱名称之为“甬上”。至民国五年,才不过五六十年,而家谱中为之撰写序言及传记的就有“古歙程善之”和进士张家骧、王荣商等人。程善之(1880—1942)是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安徽歙县人,幼年随父居江苏扬州,后加入同盟会和南社。担任过孙中山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聘为国难会参议员,著有《沤和室诗存》《残水浒》《宋金战纪》《四十年闻见录》《清代割地谈》等。张家骧(1831—1885)是浙江鄞县人,世居西门板桥,同治元年进士,初入翰林院时为同治皇帝的弘德殿行走。同治帝病逝,他就成了光绪帝的师傅,是影响光绪维新变法思想的人物之一。他也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关键人物之一,曾联合翁同龢、夏同善、林拱枢(林则徐子)等知名人士,请求此案进京复审,最终为此案平反昭雪。著有《粤南志》《中华币制史》《中国之币制志汇兑》等。王荣商(1864—1926),,宁波镇海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曾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民国元年,王荣商返回故乡,1919年任《镇海民国县志》总编纂。著有《容膝轩文稿》《容膝轩诗集》《容膝轩笔记》《蛟川耆旧诗补》《槐窗杂录》等。
    王商荣在“德二懋堂公五十寿序”中说:“先生为封翁庆祥先生之次子也。原籍安定,继迁浙之仁和东园。自粤匪扰逆,縻烂半天下,斯时先生尚在襁褓中,于枪林炮雨中由封翁携眷避难四明。匪平后先赁屋于鄞城之湖西,继迁贯桥之下而卜居焉。嗣后始置产于县西……先生优于贸易之术,而家遂蒸蒸日上,复于申江特创基业,力图振兴。以先生之才,勤先生之业,宜其攸往,咸宜生息之盛,可立而待,此先生致富之由也。”
    当时的胡家,尚属于根基未深的外来家族,能请得动这些名流动笔撰文,显然是不简单的。
    果然,在卷二世系中,看到:“留六,德二云龙字懋堂六子,名咏骐,字宝禄,又字斌,文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市政学硕士,任旅沪同乡会科长,甬青年会总干事。子二,国城,国定。女一,名国美。”一问度娘,这位叫做胡咏骐(1897—1940)的人,竟然是中国保险业的先驱,有“保险业大王”之称,而且还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介绍他入党的,就是宁波鄞县老乡沙文汉。郑振铎先生在《蛰居散记》中曾这样回忆胡咏骐:“这不是一个孳孳为利的普通商人,他看得远,见得广,想得透彻。他知道一个商人在这国难时期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他的一切措施,一切行动,都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的。他从事商业近二十年,但他的经济情形也仅足够一家温饱而已,而对于爱国事业,则无不竭力帮助着,比千万百万富翁所尽的力量更多,更大。”
    胡咏骐的次子胡国定,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1979年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4年兼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及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努力推动建立“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并曾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科协主席、天津市数学会理事长等职,为中国数学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来只想带回一部宁波家谱,忽然变成了一部名人家谱,自然是喜出望外。当天中午读书年会的招待会,我与焦静宜老师同桌,就向她请教胡国定教授的情况。焦老师是来新夏先生的夫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曾任《南开大学学报》编辑,南开大学出版社编审,对于胡国定教授非常熟悉,据她说,胡国定教授逝世于2011年,他的子女都在国外,在天津应该已经没有亲人。
    我突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猜测,这部《甬上慎德堂胡氏宗谱》莫不是胡国定教授的身后之物,在他驾鹤仙去之后,藏书或许有些散失,这部家谱就是其中之一?否则,一部宁波地区的家谱,怎么会这般巧合地出现在天津的旧书摊里。如果猜想成立,那么胡咏骐世系中有些后来添注的内容如“文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市政学硕士,任旅沪同乡会科长,甬青年会总干事……子二,国城,国定……女一,名国美”等字样,或者就是胡国定教授的手迹。
    因为来天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却意外遭遇了一部百年前的宁波家谱,也算是这次年会的奇遇之一。这部《甬上慎德堂胡氏宗谱》自然将收录于由我主编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绥草堂藏名人家谱汇刊》某一辑中,若他日胡氏家族有缘见到,能凭此而续修,也算是一桩功德,岂不快哉。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8
胡氏宗谱  百年回归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