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15阅读
  • 1回复

开国将军徐立清的家风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9
“三让”显高风亮节“两好”传万世英名
——金寨藉开国将军徐立清的家风故事
搜集整理者:胡遵远


  人物简介:徐立清(1910-1983),原名徐映清,安徽金寨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徐立清,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〇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第三十二师经理处书记,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组教科科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一九八三年一月六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徐立清的一生,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他让级别、让军衔、让职位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钦敬,被人们誉为“三让将军”、“人生楷模”,毛主席称他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一)主动让级别

  徐立清将军1929年8月参加红军,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功勋卓著、进步很快,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1兵团政委、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等要职。
  1950年9月,为统一全军干部管理,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当时,毛主席对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点将,“成立总干部部,要徐立清来搞。”总干部部成立后,由罗荣桓兼任部长。罗荣桓认为,“徐立清同志对毛主席的干部政策思考领会得深刻,他在干部工作中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做法。”“徐立清同志心胸开阔,待人厚道,善于团结人,联系群众。”在副部长分工时,徐立清主管任免、组织调配工作。
  1952年,全军干部定级,徐立清主持这项工作。早在建国前,徐立清已担任大兵团政委,按规定应是正兵团级。当时,有关部门上报中央军委的报告上写的是“徐立清正兵团级”,他看到后将“正兵团级”改为“副兵团级”,并专门向总干部部写了报告,这是徐立清的“第一让”——“让级”。总干部部罗荣桓部长、副部长赖传珠都认为徐立清应定为正兵团级,同时,也深为徐立清这种高尚风格所感动。罗荣桓部长在大会小会上多次表扬徐立清,称徐立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楷模,同志学习的榜样”。后来,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专门找到徐立清,明确提出:坚决不同意他定为副兵团级。因此,在定级的审批报告上,彭德怀又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
(二)坚持让军衔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军衔评定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规定。在罗荣桓的直接领导下,徐立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持这项工作。他始终牢记毛主席提出的“照顾方方面面、不搞山头主义、一碗水端平”的要求,在总干部部对全军师以上干部,特别是对1000多名高级干部授予将官军衔的工作中,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秘书在沙发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放亮,他还在伏案工作。
  至于徐立清本人,按照军委规定的条件,他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当他看到授予上将军衔人员名单中有他的名字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调”到中将行列。名单到了罗荣桓部长手里后,他亲自找徐立清谈话,既有关切又有批评:“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职的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了呢?你徐立清是有贡献的,是够资格的嘛。”于是,罗荣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将名单中。之后,徐立清又给中央军委和罗荣桓部长写信,要求不要授予他上将军衔,并列举了种种理由:一是可以减少原红四方面军在上将中所占比例,不突破毛主席最初的设想;二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克服名利思想;三是便于做一些争军衔同志的工作,保证授衔工作的正常进展。为此,徐立清和夫人党秀玉商量了让衔这件事,夫人很支持:“咱不要在待遇上、名利上和别人争高低,你要中将我支持你。”
  正在这时,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也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希望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看到后,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徐立清认为自己有了学习的榜样,就连夜给过去的搭档许光达打电话,彼此交流了自己要求低授军衔的看法,许对徐说:“这是我们个人的想法,跟别人没关系,要坚持下去、做出榜样来。看那些争着要高衔的人有啥话可说。”
  深夜,徐立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于是,他披衣起床,伏案给中央军委和罗荣桓部长写信,信的大意是:此次授衔,我要求低授,这是因为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副部长,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大家做出个好样子,要不然,我就不好去要求别人了。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给地主家放牛,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可我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出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将军衔心里很不安。论德、才、资、功,授予中将我已经感到十分荣耀了,再三恳求军委和总部领导能批准我的要求。
  第二天,这封信就到了罗荣桓手里,他拿着信和赖传珠、宋任穷两位副部长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徐立清建国初期就任大兵团政委,又时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应该授予他上将军衔。之后,他们又把这个意见向中央军委彭德怀副主席作了汇报。彭总同意总干部部的意见,指示应授徐立清上将军衔。一天,彭德怀还特地把徐立清叫到办公室,请他当面解释不要上将军衔的原因。徐立清谈了情况后,恳请彭德怀支持,彭德怀说:“立清,你不要上将的事,我看还是商量一下再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后来,在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彭德怀副主席提到这件事时说:“徐立清我了解他,人很好,没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信、行必果。”毛主席连连点头,接着说:“不简单呢,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
  经过反复思考,徐立清又先后给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罗荣桓部长连续写了几封信,表明自己的决心,再次阐明自己要求低授的理由。
  很快,事情反映至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找徐立清谈话、做工作。谈话中,徐立清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周总理没有做通徐立清的工作,徐立清反而做通了总理的工作。最后,深受感动的周总理同意授予徐立清中将军衔,并感慨地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在授衔仪式举行的前一天,周总理又专门打电话邀徐立清到中南海面谈。之后,周恩来特地把摄影记者叫来,在他的书房里和徐立清合影留念。
  1955年9月27日下午,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这次评衔,共评出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后来又补授王建安、李聚奎两位)、中将175人,主动让衔的徐立清排在中将之首,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仪式结束后,许光达大将专门找到徐立清,满怀深情地说:“我要求降为上将的请求没有批准,你成功啦,我祝贺你。”
  当晚,在中南海怀仁堂外的草坪上举行了盛大晚宴,周恩来在晚宴上发表了祝酒词,身着将帅服的元帅、将军们兴高采烈,端着酒杯互致问候。刘少奇委员长突然叫了“徐立清”的名字,徐立清急忙来到刘委员长跟前,刘少奇说:“你是一名应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军衔的中将。”徐立清说:“您本该授元帅不是也没要嘛,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正在这时,彭德怀也来到徐立清面前说:“你那两颗金豆的含金量可不一般啊。”
  后来,在一次全军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徐立清时,一连用了两个好字:“徐立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三)再三让职位

  在主持定级、评衔工作的同时,徐立清还积极参与领导从全军调选了近3万名军事、政治、后勤和各类技术干部,逐步建立健全和加强了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后方勤务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此外,他还参与调配了近20万名干部组建了海军、空军、防空兵、公安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以及民航局、气象局、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军事工程学院等,从而使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步兵走向诸兵种合成的军队,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变。
  1950年10月,徐立清刚到军委总部工作时,刚满40岁,身材匀称,头发浓密乌黑。但是,在我军干部授衔评定工作基本完成以后,刚刚45岁的徐立清累倒了,心脏病复发,身体明显消瘦,头发也花白了,有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一病就是五年。
  因此,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徐立清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主动要求总干部部的任免工作由宋任穷副部长兼管。罗荣桓部长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曾谈到徐立清的工作态度。毛主席说:评衔工作很辛苦,管评衔工作的同志更辛苦。徐立清我是了解的,工作勤奋,没有名利思想,他的作风很值得同志们去学习。
  1955年冬天,徐立清病情加重,连文件都不能看了,只能靠秘书给他读文件的要点。这时,徐立清为自己有病不能坚持工作而深感不安。一天,徐立清对去医院看望他的赖传珠副部长诚恳地说:“请转告罗荣桓部长,我的身体状况很差,短时间内不能工作,建议总干部部物色一位年轻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当罗荣桓部长专程到医院看望他时,徐立清再次当面提出找人接替工作的想法。罗荣桓对他说:现在安心养病更重要,工作上不要过多考虑。此后,在医院的病榻上,徐立清亲自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让位”,建议免去他总干部部副部长职务,以便及时任命新人。军委对徐立清的建议非常重视,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军委领导一致认为,徐立清还很年轻,应抓紧时间治病,等病好了再继续工作,最后结论是:“放放再说。”
  徐立清的建议没有得到批准,他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当他病情稍有好转时,又直接给彭德怀、罗荣桓元帅写信,请求提前退出现役转业地方,或到省军区任个副职,做点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众工作。几天后,罗荣桓部长正式通知徐立清:你提出退出现役的请求,军委和总部没有采纳,等病好了继续履行总干部部副部长职责。徐立清请求“让位”的事虽然没有被批准,却反映出他对党的事业、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和荐贤让贤的宽阔胸怀。
  1960年12月,徐立清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仍旧参与主持全军干部的铨选工作。
  由于徐立清曾“让级别”、“让军衔”、“让职位”,所以军内外都尊敬地称他“三让将军”。
  1983年1月6日,时任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的徐立清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徐立清逝世后,有1800余位高级干部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驻北京部队代表前往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许多高级将领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战友痛哭失声。在遗体告别仪式上,邓小平最先来到灵柩前,向徐立清同志遗体深深地三鞠躬。然后,他握着徐立清夫人党秀玉的手说:“立清是我的老部下、老战友,他是一个好同志。”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19
开国将军徐立清的家风故事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