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78阅读
  • 1回复

胡林翼生平及书法艺术初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24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胡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7-03-19) —
石印文


  胡林翼身历嘉、道、咸三朝,是世人公认的湘军统帅,与当时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称晚清“中兴四名臣”。胡林翼曾就读于同里内阁中书蔡用锡门下,“先生教人,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⑴”胡林翼对此用功极勤,为他后来于军政场中纵横捭阖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胡林翼去世较早,没有机会像曾、左那样由军事统帅转为洋务重镇,充分发挥自己的宏才大略而倍受后人关注。尽管胡林翼有着平乱的赫赫战功和为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军事文献,也尽管胡林翼倾其家财修建的箴言书院至今仍然弦歌不绝,但今人对胡林翼的了解大多也只是停留在仅知其名而已,学界对胡林翼的研究也不甚重视,特别是胡林翼军事和政治以外的文化艺术研究更是阙如。本文将对胡林翼的生平和其存世书法艺术作一初步考察,以展示胡林翼作为“中兴儒将”的文化形象。
一、胡林翼的人生历程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又作润之、咏芝),清嘉庆十七年生于湖南长沙府益阳县十九里之长冈村胡家湾(今益阳市泉交河镇),道光十六年(1812)进士,咸丰十一年(1861)卒于湖北巡抚任,谥文忠,终年五十岁。

胡林翼故居
胡林翼故居宫保第 遗留墙基
家世书香,少年出类

  胡林翼出生在一个五代同堂的书香之家,其高祖映塘公,字民典,事亲孝,色养无违,著有《孝经疏义》及《书法指南》行世,曾祖襟江先生与弟奉母居家,耕读相承;曾叔祖特堂公首开读书先声,积而未发,育子显璋,嘉庆辛酉拔贡,为益阳龙洲书院院长。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及对胡林翼一生学业起过决定作用的老师蔡用锡都出自其门下。祖父显韶,字律臣,以庠生卒,入祀乡贤祠,与从弟显璋分教里中子弟,以身体力行为主,著有《紫筠园诗文集》;父亲胡达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毕生崇奉理学,著《弟子箴言》十六卷、《闻妙香轩诗文集》四卷。律臣公育子达源(字清甫)、达澍(字时甫)、达灏(字京甫)、达溍(字季甫)四人,“兄弟胚胎家学,能文章,时有四甫竞爽之誉”⑵。相传胡林翼所居的庭院有古枫一株,虬枝交翠,冠达数亩,胡林翼曾祖襟江先生爱其美荫,曾经歌啸其下,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风:  
  挺兹殊异姿,俯视桃与李。吾庐未有前,托根何时始?吾庐既有后,美荫常如此。苍苍数百年,乔柯郁乡里。树木与树人,栽培同一理。
  此诗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古枫似乎就是专门为胡家所生,数百年来,茂盛乔柯,不正是胡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吗?胡氏一门的耕读传统,足以使胡达源、胡林翼很快地脱颖而出,以至后来获得令人钦羡的功名。
  胡林翼天资聪慧,年四岁时进退居止有常度,吐词不疾不徐,五岁即识堂楹联语,室壁图书,能记诵不忘,六岁即读论语,学书亦有法度。八岁那年父亲胡达源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胡林翼初入私塾,与祖父乡贤公于益阳志馆邂逅时任川东观察使的陶澍,陶澍一见胡林翼便惊为伟器,曰“吾已得一快婿”,以第七女静娟妻之。胡达源和陶澍当时在湖南都是地位崇高的人物,胡陶两家的结亲,为胡林翼以后尽交名士打下了基础。
  由于胡林翼在其兄弟中居长,所以受到作为一乡物望的祖父律臣公特别喜欢,对他的教育也是没有丝毫松懈,而且经常把孩提时的胡林翼带在身边,随侍祖父读书。胡林翼从八岁起到十七岁,随父母住在北京,父亲几乎每年都从翰林院的同僚中延请一位名师对他进行教授,此中还不包括后来对胡林翼影响最大的本邑名师蔡用锡。胡林翼对读书也是情有独钟,十分勤奋,而当时的胡达源还只是翰林院的一名普通编修,家中经济条件不甚宽裕,已经是翰林夫人的胡林翼母亲汤氏“犹日主中馈,不改恒度,既自淬历于学,而教公极严,谓为学端自蒙养始,亟授以儒先性理书,蚤夜督责,不少宽假”⑶。这样的读书环境和教育方法,使生活在京城的胡林翼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丁点恶习,而且使他的眼界得以开阔,志向更加远大。
名路坎坷,不移伟志

  胡林翼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之书,见过众多的通儒硕学,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胡林翼有着极大的影响,学而优则仕,胡林翼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上一条通过科举考试搏取功名之路。十七岁那年(1828)十二月,祖父到北京就养,当时的胡林翼“读书为文,操笔立就,旁通曲畅,自达其志”⑷。在祖父的鼓励下,胡林翼在京城参加顺天乡试,文章虽未获得朱衣点头,然胡林翼一笔好字,却被挑选去做了一次誊录试卷的临时书手,得到祖父的嘉许,赞为“矢无虚发”。此后一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六年内胡林翼曾屡应乡试,皆居榜后,可谓运交华盖。
  在这六年间,胡林翼由于父亲的工作和自己婚事及家庭事务奔走于北京、贵阳、益阳、南京之间,虽然居所屡易,然不改奋进志向,依然择师就读,不曾间断。在益阳桃花江陶氏别墅与陶澍的女儿成婚后,胡林翼受父命专门执贽到本邑二十里龙潭口的蔡用锡家求教,度过了胡林翼人生最值得怀念的两年时光,这两年,胡林翼“涵濡渐渍,服膺终身”。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使胡林翼深深感佩,胡林翼甚至愿意在碧云山里结庐与老师相侍读书以消余年。
  胡林翼当时虽未获得功名,已然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丈夫气概。除了精心研度经世济民之术以外,胡林翼还得到了躬行实践的机会。道光十一年(1831)沅湘大水事件中,胡林翼“恻然悯叹,亟诣县令”敬请按灾情轻重编户,劝富民出资赈恤,还极力动员陶家与自家捐资输物以济灾需。他在跟祖父律臣公的书信中写道:
  秀才便当以天下为己任,此一腔恻隐之心越读书越忍不住,况孙素以安民利物为志者,孙处家于一切奢侈之事未尝妄费,此祖父及父母所亲见而深知者……,仲尼云,博施济众,尧舜犹病,可见世间事力所不能及者,圣人无如何,天地亦无如何,力所能及而不为者,是不仁也,但处己当廉,济物当宽,非以钱为好也,要用之当乎理,得乎时耳⑸。
  可以想象,年甫弱冠,身处婿乡的胡林翼能够有此恻隐之怀和豪爽之概,祖父律臣公自然愉快的同意孙儿的请求,于是一场赈灾活动在胡林翼的发动下悄然展开。
    胡林翼尽管几踬文场,却从未轻言放弃,也不改纵言阔步、气象豪迈的风度,屡败屡试,终于值回乡祭奠伯祖玉峰先生的机会,应本省乡试中式,结束了连年赶考的耐力长跑。时年胡林翼二十四岁。比胡林翼大一十三岁的湖南道州人,后来成为清代最著名书法家之一的何绍基也于是年中举,成为胡林翼的“同年”。
  上天的眷顾往往是不期而至,就在胡林翼中举的次年,大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皇榜上,赫然写着益阳胡林翼的名字,胡林翼以殿试二甲二十九名朝考第九名的成绩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父子同登词馆,朝野一时传为美谈。
  供职翰林院五年中,胡林翼曾经有过乞假归省的想法,然被祖父制止,只得留住京城。但是居京的胡林翼在仕途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两次外放江南充任乡试副考官,两次都因为科场弊事之牵连而被降级,仕途受阻的胡林翼正在彷徨之际,父亲胡达源去世,给了胡林翼一个回籍修养的机会,从三十岁到三十四岁将近五年时间,胡林翼基本蛰居于乡里,一边侍奉母亲汤太夫人,一边读书交友,曾自题居室云: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极言乡居简寂,读书颇多,以为读书近三十年来未始不高自期许,由于室家之累迫而为稻粱之谋,虽觉遗憾,但是有这段时间与一家人雍睦相处,也不失为人间乐事。就在胡林翼丁父忧期满的时候,他的老师潘世恩派人捎信劝胡林翼复出,但是胡林翼仅以母亲年老为由婉谢,其实胡林翼当时的心里也是极其纠结的,庙堂之忧不能释怀,河海之患频仍,加之老母在堂,门鲜兄弟,单寒倍觉,读耕乡里而作一“马少游”似乎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胡林翼毕竟是有志向的,每当对镜,则又自感身肥心疚,惭愧自己没有建树而徒增髀肉,此种矛盾心情多见于胡林翼在这段时间与亲友的书信中。
捐官复出,名炳凌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底,三十四岁的胡林翼应湖南抚军陆费之请拟主讲湘阴仰高书院,正准备携枫翼保翼两弟动身时,而胡林翼父亲胡达源的同榜进士、胡林翼的“年伯”、时任两淮盐运史的贵州人但明伦来信敦促胡林翼出山,并且愿意负责筹措捐官复出的一切费用,胡林翼是“姑漫言而漫听之”,意犹未决。随后,对胡林翼看重有加的座师潘世恩、两江总督陆建瀛、安徽巡抚王植以及时任陕甘总督的林则徐等人也相继来信见招,胡林翼开始心动,“幡然改图,遂却湘阴之聘”。次年六月,胡林翼在但明伦等朋友赞助下,捐官成功,分发贵州,按照当时规定,凡属输金为吏者,可以根据出捐人意愿分发到条件比较好的州县,但是胡林翼却偏偏要求分到边远贫瘠的贵州,很多人不理解,不知道胡林翼费金万余,为什么选择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胡林翼在与朋友的谈话中道出了原委:
  天下官方,独贵州州县吏奉上以礼不以货,某之出资用皆他人助成之,窃念两世受国恩遇,黔又先人持节地,习闻其风俗,某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风,而不致负良友厚意⑹。
    当然,此话由胡林翼亲口所说,我们不得质疑其真实性,但是作为胡本人,我想他主动到贵州、也就是他“年伯” 但明伦的故乡,自然有他的真实目的,加上胡林翼曾经随父居留贵阳,对当地习俗有所了解也可能是他主动入黔的原因。这里顺便提及,不做赘述。
  胡林翼在贵州为官七年,先后接署安顺、镇远、思南、黎平几府府事。由于贵州是一个苗汉杂居的地区,社会相当复杂,盗寇匪患严重,胡林翼履任以后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息寇患,安定民心。可以说每接署一个新职务,接着摆在胡林翼案前的就是剿匪工作,胡林翼也不负众望,剿匪工作虽然一件比一件棘手难办,胡林翼却一件比一件办的漂亮,戡乱安民的名声,闻于朝野。甚至在他卸去黎平府事后的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朝廷索性让胡林翼“带兵总办镇远、都匀、清江、黄平、乌沙、凯里等处苗匪兼办黄平、瓮安等处榔匪⑺”,完全把胡林翼当成剿匪总指挥了。凭借几年剿匪经验加上在老师蔡用锡先生那里所学兵略吏治等有用之学的胡林翼,很快清剿寇匪,使湘黔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日趋安定,秩序井然。
  咸丰四年(1854),广西桂平的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军已经夺取东南数省并建都南京,朝野惊恐。朝廷用人之际,湖广总督吴文镕、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及御史王发桂急奏请调胡林翼赴湖北军营委用,得到应允。胡林翼遂提兵进入两湖战场,开始其“中兴儒将”的戎马生涯。一到湖北,便协同在湖南老家丁忧的曾国藩全力歼寇,夺回武昌,擢升湖北按察使,旋即与曾计划攻打江西。
  咸丰五年(1855)正月,由于太平军的战略反攻,武昌又被太平军控制,时任湖北巡抚陶恩培兵败投江自尽,就在湖北大片地区为太平军所占,清军士气涣散,粮草殆尽的时候,清廷把署理湖北巡抚的大任交给了胡林翼。胡林翼只得从老家益阳发粮食四十船以济军需,士气得以振作。八月,罗泽南率李续宾等五千兵力由江西增援湖北,使胡林翼解了困境,经过周密筹划腾挪,湘楚军已经扩至六万有余,趁着太平军内讧的机会,胡林翼于次年十一月成功夺回武昌并湖北大部分地区,清廷特赐头品顶戴及太子少保衔,实授湖北巡抚。从此以后,胡林翼和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日益壮大,两年之内连克多城,势如破竹。咸丰十年(1860)八月,作为天平军在长江流域的最后屏障安庆,被胡林翼一举攻陷,太平军自此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晚清中兴局面也就从太平军的全面失败开始渐露晨曦。而频年辗转军务的胡林翼却因此沉疴复发,于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六日在武昌咯血而逝,时年五十。将星遽殒,朝野兴悲,清廷追赠总督,赏太子太保衔,谥文忠。
    尝自以闻道晚,刻自绳检,欿然常若不足。家有田数百亩,初筮仕,誓先墓,不以官俸自益。父著弟子箴言行世,承其志为箴言书院,教人务实学。病革,曰:“吾死,诸君赙吾,惟修书院,无赡吾家。”所著读史兵略、奏议、书牍,皆经世精言⑻。
  胡林翼以“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曾国藩语)的胸怀经营湖北,终使“一糜烂众弃之鄂,缔造支持变为富强可宗之鄂(曾国藩语)”。平生清简,出仕之初,胡在先人墓前拜别并盟誓,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而让先人蒙羞,临死前尤念念不忘家乡捐修书院的事情,忠勤忧患之心,朗然可见。本人曾为益阳胡林翼陈列馆撰对联“许国如家,一身正气昭孤抱;自黔而鄂,万口仁声播两间”,足以概括胡林翼作为中兴儒将以诚忧国、从严律己的一生。
荐剡唯才,治军多策

  胡林翼“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局量之宏、吏才之精不特为同时流辈所比逮,即求之古人,实亦不可多得(曾国藩语)”。这里所提到的胡林翼“好贤之笃”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几个能与胡林翼相伯仲。胡林翼尝曰:“国之需才,犹鱼之需水,鸟之需林,人之需气,草木之需土。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才者无求於天下,天下当自求之。”荐举不尽相识,无一失人。⑼。其实胡林翼识人爱才的慧眼早在弱冠时候就已经具备,道光十二年(1832年),胡林翼应岳父陶澍之召赴江宁(今南京)时,即在陶澍面前极力推许林则徐和伊里布两人,甚至密请推荐为陶澍两江总督的继任人选。后来主政湖北期间,胡林翼更是思贤若渴,察吏不没一善。当时的曾国藩、左宗棠以及一大批湘军将领都是在胡林翼的发现和举荐下走入报国仕途的,曾国藩在得知胡林翼病故后撰挽联悼念,称其“荐贤满天下”,的非虚语。
  胡林翼少负奇质,喜研究“史记汉书左氏传,司马通鉴及中外舆图地志山川扼塞、兵政机要”,所以在治理军政事务上尤为应手,军营辗转中不忘总结经验,主持编纂有《读史兵略》和《读史兵略续编》,为后世兵家所借鉴。何绍基咸丰十年(1810)《胡咏芝由英山移营太湖,书来相迓》诗有句云“大开书局在铃辕(何自注为抚署之多桂轩),贤士翩翩共讨论。汲古有源经纬出,爱才无底性情尊⑽”。可见胡林翼在湘军甫克安庆时,即在抚署之多桂轩自开书局,刊刻《读史兵略》。此诗对于胡林翼在军事吏治方面独有心得以及胡林翼好贤举士的博大胸襟都有提及。
二、胡林翼的书法赏评

  如果说恩师蔡用锡极具个性的育人方式使胡林翼走上治军报国道路的话,那么,深厚的家学根柢和幼时苦读的积累,却又让坚毅果敢的胡林翼不时流露出一种儒雅的风度。这种气质在胡林翼的很多传世书法作品和信札言论中可以窥见,让幸运如我辈者能从胡林翼书法中感受一代儒将的艺术风神。
  胡林翼显然是属于世出书香而独从军政的典型,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当年的胡林翼如果不接受朋友的邀请出山从政,而是隐居山林、课徒著述,历史留给我们的定然是一个才华横溢文人胡林翼。从胡林翼的父亲开始上溯到其高祖映塘公,世代读书,我们虽然难以读到映塘公所著的《书法指南》,然可以想象其先祖除读书以外,书法之课读应该是其家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官至詹事府少詹事,笔底下没有一笔漂亮的书法断不能成(图)。陶澍云:“天子嘉其书有法,特赐诏对,命为提调官,俾领馆事”⑾。据浙江温州人、清末著名思想家宋恕的《宋恕集》记载,云“殿试一甲,世以为至荣,编撰、编检之职,世以为至贵,然其所以得之者,小楷也,苟小楷不工,虽有经天纬地之学,沉博绝丽之文,不能得焉”。胡林翼十七岁应试即选为誊录,中进士后又与其父亲同为翰林,可见其书法的不同凡响。下面就胡林翼目前存世的部分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类赏析。
真书临摩——端正整肃,直方其品

  藏于益阳市博物馆的《胡林翼临颜家庙碑四条屏》应是存世极少的胡林翼早年书法作品之一,由于胡林翼出仕后几乎生活在政事运筹和官场应对之中,不能有足够的时间使自己沉着地进行象颜体楷书这么讲究法度的书法练习。我们从此四条屏可以看到,胡林翼临摹的时候不是根据字帖文句顺序逐一进行,个别地方有阕失或颠倒,可见在临摹过程中胡林翼是有选择和避就的。从作品临摹的状态来看,虽然此四条屏临作不能算是很成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作为年少的胡林翼对于书法这门科举时代必修课程有着十分虔诚的态度。从书作上的印章来看,此四条屏为胡氏从侄胡子襄所藏,硕大的印面十分清晰:“益阳胡乡贤嫡曾孙文忠从子廉泉叔子子襄心畲氏珍藏书画印” (图)。据《麦田胡氏族谱》记载,胡子襄即胡林翼叔父胡达灏之孙,胡(非木)翼之三子之焯(号子襄、字心畲),其兄之镛即后来过继给胡林翼为嗣的胡子勋(字少芝)。由此方印文工整且极具功力的收藏章,可以推断,藏者有着非同一般的书画艺术鉴赏水平和对家传文物的宝爱。
    《颜家庙碑》全称为《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镌立的家庙之碑,当年撰文书写此碑的颜真卿已经七十二岁高龄,后人评价谓“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庄重笃实,见乎承家之谨”。胡林翼选择“刚毅雄特、体严法备”的颜体楷书作为少年时期的书法开端,当是受到时流的影响,清嘉道年间,虽然碑学之风开始风行,邓石如、包世臣等碑学巨擘一时受到众多文人的追捧,但是由于科举体制的桎梏,馆阁风貌的书法仍然占据着整个政坛,以内阁学士翁方刚等人为代表的书法权威自然成了当时企图入仕的人群争相学习的榜样,书法家普遍提倡自唐楷入手,其中尤以颜、欧为尚,对于人书俱老的《颜家庙碑》更是推崇备至。这段时间出现的钱沣、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以及后来的华世奎、谭延闿等,都是受过颜体楷书泽惠极多的书家代表。胡林翼自颜体楷书入门,但是其后期作品却又是与颜体迥然不同的面貌,这一点充分说明胡林翼对于书法有独到的理解,如果说胡林翼所临摹的颜体楷书一如其整肃的人品的话,那么胡林翼在其军政生涯中随写随赠、各具风姿的书法作品则又是他圆融通达、不拘成规的处世技巧之全面展示。
应酬楹联——庙堂气象,馆阁风神

  清代的楷书,最为流行的就是馆阁体,也称台阁体,它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是科举试场中必须使用的书体,它强调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的共性,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艺术个性。作为文人应酬频率最高的楹联,其书法载体就非馆阁莫属了。综观胡林翼所传下来的多副楹联书法,我们不难看出,胡林翼显然是受欧阳询、赵孟頫影响极多,以《度广神凝》联为例,胡林翼虽然力图再现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的特性,但是心里又受馆阁体的制约而过分追求规范,使得笔下的风格定位在通俗流美上面,仔细一看似乎有点象我们现在电脑中的某种规范的字体,不过将他的楹联作品置于同时代书法家楹联行列,却又显得一点也不逊色,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如果让我们用当代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去比照馆阁时代的书法,得出的结论往往会让我们大失所望,不是古人写得不好,而是我们的标准和尺度有了变化,因为艺术没有高下只有区别,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胡林翼的书法在当时受人珍视也就不仅仅因为他在政治上有着崇高地位而已了。《经写碑传》联则与前幅稍有不同,其用笔略圆润,不改整肃法度,所持毛笔似乎较细,乍看行笔如有全锋杀纸之势,故其点划转折处没有前幅劲拔,但是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完气足、墨如涂漆的庙堂面貌。相比前两幅,《笔写词挥》联给我们的气息自然亲切的多了,欧书结构里透出的个性苗头让我们眼睛一亮。尽管我们不可能从作品文字上推断出胡林翼这几幅楹联作品创作时间的先后,但是这幅作品可以很清晰地向我们传达胡林翼在创作时非同寻常的心态,可以这么说,胡林翼在创作《笔写词挥》联时,已经有了冲破陈法的欲望,相较前面的谨严法度,此幅更显轻松,尤其是某些笔画和线条的夸张,显然说明作者在书写抑或是创作中有了一种趋于自然的萌芽状态,这不正是我们当代书法艺术所热衷提倡的“发乎自然”吗?
斗方小品——风流蕴藉,清欲虚怀

  此三件斗方小品,现藏与益阳市博物馆,按款字年份所示,书写时间在道光三十年(1833),且明确地说明这是书于思南官廨。胡林翼于道光三十年九月委署思南知府,十二月又被补署黎平知府,次年六月交卸思南府事,七月接黎平知府印,可见胡林翼在管理思南府的时日才区区九月,此中又有半年要奔走与黎平与思南两府之间,案牍劳形之隙所作书法,定是应友人相索而为,当时恰在思南,故有落思南官廨款,以留雪泥鸿爪之韵事。三帧小品均书于半生宣纸之上,虽然略略残存着馆阁体的影子,但是基本上开始有作者自己恬淡冲和的审美取向在里面了,如果说《汉书丙吉传》这幅楷书斗方还有胡林翼作为旧式文人书法拘谨一面的风格存在的话,那么《游北山记》和《扬雄传》则又是胡林翼在书法艺术创作上开始冲破藩篱、彰显个性的一种尝试。特别是《扬雄传》,从结字和行笔来看,其跌宕丰腴、天真烂漫之态有点向苏字(图)靠拢的迹象,我不敢肯定胡林翼学过东坡的字,但是对于帖学一路的书法家,相互渗透或借鉴甚至殊途同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此时期胡林翼书法用印也极为讲究,几方姓名章清秀有加,这也与胡氏本人艺术水平异于时流有关。三作均盖“箩园”印章,史书未见记载,是否为胡氏别号,尚待考证。
行草条屏——不拘轨度,一任自然

  东坡论书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书,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胡林翼历经严格的传统教育,必定是沿袭古人进学的路子前行的,所以他必须是在能够写的一笔可观的楷书以后才能够从事行草书的练习,显然胡林翼是践行得很到位和成功的,我们看他用印花粉笺纸意临蔡襄《京居帖》的条幅(图),由于纸张光洁度较高,其吸墨性不强,所以使得毛笔触纸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痕迹留在纸上,这就需要书写者对于笔墨有相对高超的驱使能力。胡林翼在此帧作品中发挥出了迥异群侪的创造力,以并不常见的潇洒和开张笔力演绎自己的书法功力,使整幅作品的气象与纸张格调形成完美搭配,可谓珠联璧合、美奂美仑。而与前幅纸质完全不同的行楷《岑参诗三首》四条屏,给人的感觉则又是一番韵味,生纸吸墨性能很强,书写起来不能象粉笺纸那么流畅,行笔生涩,聪明的作者一般都用来书写行楷书,这样行笔的生涩恰好将行楷书所要表现的古拙老辣展示出来,以楷书视之,却有显得神采飘扬;以行书视之,却有不失其严肃方正。以大字看它,自然有密不容针处;以小字看它,似乎又觉得疏朗而有空余。此四条当悬于朋友厅堂有些时日,也为后世藏家珍爱,百余年来其墨韵氤氲之气,恍若新书,实文忠公潜德幽光之不泯者。其它如《白简飞霜》、《道侔三代》两条幅,则是一任性情,不加雕饰,其笔法和章法基本不趋怪异,全以常规出之,是为胡书法中难得的精品。唐代张怀瓘说:故得之者,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而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自然。就是讲干任何事情必须先有一定的功底后,不论创作什么作品,都会得心应手,关键的一条即“逞其自然”。这一点在胡林翼身上可以得到印证,的确,胡氏幼年不论在书法还是军事策略方面,都有过十分扎实的童子功练习和研究,为成就其一代儒将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信札尺牍——述事抒情,艺臻佳境

  如果现在的博物馆如果没有藏存胡林翼的信札,或许就没有笔者今天这么关注胡林翼的书法艺术了。苏东坡讲“书无意于佳乃佳”,其实就是说妙造自然,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发乎自然”实际上也来源于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有两重意义,一是作形容词,指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意思,这层意思用于书法创作我们都比较容易理解。二是做名词解释,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老子强调“道法自然”,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道的法则是自然”,这些道理用在书法艺术的鉴评上面同样可以会通。我们可以肯定,胡林翼的信札应该是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书写出来的,在写信时,他与一般人一样,没有想要炫示自己的书法而刻意做作,没有因此而择笔择纸,他所要达到的就只有一个目的,向信主人详尽地陈述写信的事由,唯一不同的是,写信的人有着迥异于一般人的书法功底而已,然而正是由于这个不同,胡林翼留给我们的信札就不等同于一般的历史资料,而是价值不菲的书法珍品了。
    我们先看《致辛阶》札。辛阶系道光进士劳崇光(1802-1867)的字,湖南善化(今属长沙)人。历任湖北、广西布政使、署广西巡抚,后调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镇压太平军。同治二年(1863)授云贵总督,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贵州苗民起义。此信主要谈论军事以及他为对付农民起义办团练保甲及其镇压黎平苗民起义之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又信中有“历权三郡”“七月至黎平至今已满两月”语,由此可推断胡林翼写此信时当在道光三十年底,是年胡三十九岁。在饱受连年匪寇骚扰的黔东官廨,胡林翼断然是没有心思对长近千言的信札进行精心创作的,可是我们从一通五页的信札上却几乎看不到一出涂改的痕迹,这又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胡林翼是否在书写此信以前有一个草稿。由于辛阶比胡林翼长十岁,且当时职务又比胡高,故胡林翼称“辛阶老前辈大人阁下”。给前辈或上级领导的信件,自然要整洁流畅,否则就有失礼仪,所以胡氏《致辛阶》札有草稿的说法应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然而即使有草稿在前的此信,通篇的气息给我们的感觉仍然是十分流畅和率意的,行笔不紧不慢,墨法中肥处见骨,瘦处见肉,通篇有若壮夫扫地,轻松自如。可见正值盛年的胡林翼在戎马倥骢的军政生涯中仍然对笔墨有着较强的驾驭能力。再看《致雨苍》札,信末署庚申十二月二十九日,这是胡林翼人生的最后一个除夕的前夜,也可能是胡氏暮年书法风格的珍贵标本,雨苍其人虽未确定到底是胡氏的哪位朋友,但是信中却提到了他治鄂时期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幕客也就是他去世第二年的继任者严树森(字渭春)。严系道光举人,咸丰间由知县累迁河南巡抚,当时在河南省边界镇压太平军。按照信里所述,大意是严曾向以前的老上级胡林翼请求借兵剿匪,还委托雨苍当说客,胡氏在此信中以委婉的语气力陈不可冒失的原因,全通信札一以行楷书出之,想见重疾在身的胡林翼处事严谨的作风,统观其行笔和章法布局,已经流露出力不从心和英雄迟暮的颓败迹象,全然不见胡氏平素笔锋飞舞的豪气。信中云“窃愿天假之年,尚欲一提振其平旦清明之气”,可以想象胡林翼对于军政事业的钟爱以及对眼前这个虽然纷乱但有助于他建立不世功勋的世界的无比留恋。基于以上两札图版均来自于网络,最近出版的《胡林翼集》也未见收录,其真伪尚不能定论,个人对其书法艺术评价也存在片面的地方,敬希后来者匡正。
  至于宝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的这件《致左宗棠》札,《胡文忠公遗集》和岳麓书社近年出版的《胡林翼集》都有收录,足见此信的重要历史价值,不过在文句上较此札略有异动,是否为作者亲自修订,我们不可得知。考此札书写时间大约在咸丰元年和咸丰二年之间,当时怀才不遇的左宗棠尚隐居在老家湘阴东山白水洞,太平天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长沙城南,本来朝廷欲抽调有剿匪经验的胡林翼协助湖南平寇,却被黎平当地士民慰留,“得旨无庸赴楚”。胡林翼只好向新调来的巡抚张亮基推荐左宗棠,张也多次致信敦请左出来相助,遭到婉拒,此信就是在张亮基吃了几次闭门羹后,胡林翼亲自写信相劝,遂使左有出山之意,左宗棠成就功业也就于此开始。按胡氏与左氏本是同年所生,甚至还长左几月,又是世交,然而由于左与胡的岳父陶澍结了亲家,所以胡林翼便矮了辈分,信中称“姻丈”即指此,不过姻丈归姻丈,毕竟当时的胡林翼已经是朝廷命官,堂堂贵州黎平知府,与没有职位的世交左宗棠写信自然就不会打草稿了,我们看到的这件《致左宗棠》札,前后五页,字近千言,极富文采、极尽说客之能事,信中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主旨,力促左宗棠出山。结字大小错落有致,字法和草法根柢清晰。也由于当时心情急迫,言语中也不免有一些过激之词,书写的节奏也不甚平缓,有多处增删,虽然不象有邮差立于马前的紧急,但是作者心中急燥不安的情绪已经毕现毫端。从这一点看,其创作状态有些类似于颜真卿的《祭侄稿》(图),写信和写祭文都是述事言情,大抵没有经营笔墨章法的意图,笔下所见,除了文意,基本没有作者矫柔做作的痕迹,我们通常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自然流露,所以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短时间内以极不平静的心态书写出来的这通《致左宗棠》札,除了有着很高的资料价值以外,即便是在今天,它的书法艺术价值仍然是一般名人信札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胡氏书法与同时代书家作品的风格比较

  胡林翼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清代书法碑学盛行的道、咸时期,却依然以帖学风格的书法示人,这当然与其不屑以书法名世和长期治军有关,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辨证的,你越是不在意的东西它越是容易得到,假使胡林翼没有如此卓著的军事功绩,他留给后人仍然有这些十分珍贵的书法作品。下面我们就以胡氏同时期并对其有影响的人物的书风与之比较,以期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胡氏书法。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和岳父陶澍两人,应是对胡氏书法影响最大的关键人物。陶、胡二人都是翰林出身,其书法功底深厚而不逾矩度,为当时馆阁体的忠实推广者,胡林翼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基础都是在父辈的指导和监督下打好的,所以胡氏早年的许多应酬均能遗留父辈的风格。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何绍基,何作为有清一代享有盛誉的书法名家,与胡林翼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他的年纪虽然比胡长十多岁,但是从政资历却跟胡不相上下,两人是同榜举人和同榜进士,俗称为“同年”。在京城翰林院内,他们之间是否交流过书法,史料没有记载,但是何绍基对于胡林翼这位“同年”小老乡的关爱和敬佩之情却是十分明显的,这在何氏诗文中亦有体现,对晚年沉疴在身的胡林翼,何氏还在笔记中记述如何教他调理诊治,想必何的书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胡林翼。何绍基十分勤奋,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临写汉碑极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可以这么说,当时书法艺术的主流应当是以何绍基等人为代表的碑学一路,胡林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书法面临一个艺术边缘化的危机,但是倔强的胡林翼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甚至不涉篆隶而独擅家法,这一点又和与他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这样,却丝毫不能抹煞这四人在中国清代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正如左宗棠在评价自己和胡林翼时用“我刚而褊,公通且介”一样,两人的书法风格也完全符合这一评语。而曾国藩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的处世作风又基本与其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水师统帅彭玉麟,诗文书画皆精,其书法刚劲中见柔情,法度谨严中略显出矩之端倪,多有生动泼辣之风貌,可与胡氏书法一相颉颃。
  笔者以书法爱好者和文史爱好者并非专业的眼光,通过简要地分述胡林翼的生平以及书法艺术,旨在让今人对“中兴儒将”胡林翼有一个更加立体的了解。由于资料的欠缺和本人学识的局限,不当之处难免,读者诸君能够以爱我助我之心为之指瑕,在此先表感谢。当然,胡氏谨勤忠恕的一生决不仅仅于军政和书法两事可为传颂,这有待更多的文史专家作出进一步的探求追索,以填补湘军历史研究以及益阳地方史志研究的空白。
    注:
    ⑴、⑵、⑶:清梅英杰撰《胡文忠公林翼年谱》卷一。台湾商务印书馆
    ⑷、《胡林翼集》  郭嵩焘撰《胡文忠公林翼行状》
    ⑸、清梅英杰撰《胡文忠公林翼年谱》卷一。台湾商务印书馆
    ⑹、⑺《胡文忠公年谱》  新繁严树森编著
    ⑻、⑼《清史稿》卷四百六《胡林翼传》
    ⑽、《何绍基诗文集》504页,岳麓书社
    ⑾、《陶澍全集》之六136页,《益阳胡氏族谱序》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24
毛泽东为何仰慕胡林翼?
刘继兴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字是润之(芝)。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的字“润芝”来自于胡林翼(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毛泽东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与当时任《新民报》副刊编辑的作家张恨水谈起:“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即梁启超)。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仰慕清朝的湘抚胡林冀,觉得胡林冀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


    在湘军集团中,胡林翼绝对是个无可替代的人物。他既是湘军大佬,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大清“中兴三名臣”。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曾任御史的晚清名士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曾撰著《湘军志》的晚清大学者王闿运说“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林翼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清史稿》评价他:长于综核,干济冠时。
    曾国藩自己也曾在奏议中称赞“润芝(胡林翼)才力过国藩十倍”。曾国藩还说胡林翼之功在于“变风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李鸿章晚年,与人谈旧事,常挂在口边的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胡林翼谥文忠)。清人唐文治在《胡文忠公语录序》中对胡林翼有两句恰如其分的赞语:“此其量,江海之量;此其心,江海之心也。”
    胡林翼很善于理财。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为此,曾国藩赞誉胡林翼说:“以湖北瘠区养兵六万,月费至四十万之多,而商民不敝,吏治日懋,皆其精心默运之所致也。”(《清史列传》,第3352页)在他苦心经营下,“糜烂众弃之鄂”变为了“富强可宗之鄂”(《曾国藩全集·书信三》。
    《清史稿》对胡林翼识才、爱才和用才方面的过人之处也评价甚高,说他“驭将以诚,因材而造就之,多以功名显……”胡林翼在晚清还以善于发现和擢拔人才出名。其中尤以七次荐举左宗棠传为政坛佳话。左宗棠尚为“湘上农人”时,胡林翼身为黔中僻地小小的知府,人微言轻,便向自己的顶头上司、云贵总督林则徐荐举左宗棠为幕宾(左未成行);后又多次致书湖广总督程矞采,称誉左宗棠“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如便中访问,必有裨高谅”,此事终因左宗棠不愿出山而告寝;胡林翼并未就放弃,后来又致函湖南巡抚张亮基,褒美左宗棠“廉介方刚,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他以其诚意感动了孤傲的左宗棠,左宗棠终于出山了,开始了其风起云涌的报国生涯。
  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因病呕血死于安徽军中。谥文忠,追加太子少保,兵部侍郎。他死后,曾国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的《日记》中感叹道:“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调护诸将,天下宁复有斯人哉!”曾国藩还赞胡林翼“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驭将之厚,吏治之精,无善不备,无日不新,同时辈流,固无其匹,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其评价之高,在曾国藩论人之语中,是绝无仅有的。
    胡林翼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修建了箴言书院“以公邑人”,培育人才,造福桑梓。其所著《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10卷等,辑有《胡文忠公遗集》。他还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
    胡林翼虽然英年早逝,他所开创的地方自治的政治格局却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他在湖北的自治,使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制已经岌岌可危,湖北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国。后来,清朝各级政府在汉族官吏掌权之后纷纷加强自治,使清朝的中央集权制名存实亡。
    就在胡林翼去世五十年后,1911年,在胡林翼发动改革的武昌,辛亥革命打响了第一枪。随后,中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满清政权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护国军神”蔡锷特别欣赏胡林翼的军事才能和用兵思想,曾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用于指导和武装他的部队。后来。此书被增订为《曾胡兵法十三篇》。蒋介石也十分推崇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于1924年将《曾胡兵法十三篇》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国共两党出身的黄埔军官,人人带着这本书走向北伐战场,一连串的胜利,也有着胡林翼的一份功劳。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