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93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广州黄埔村 隐身于村里的胡氏宗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04
来源:金羊网(2014年9月15日)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的池塘后面,有一座胡氏宗祠。祠堂还保存着宏伟的气势,只是门口的石桌、石椅,只剩几条石柱。祠堂的广场立着一块极高的石碑,上书“戊子科乡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武举”。立碑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事了。碑上还有一个锈迹斑斑的石控,不知作何用。
  祠堂保存非常完好,不知是否进行过修缮。两侧偏房墙面上的石(砖)刻,色彩艳丽,图案清晰可见。柱子上的石刻,也一样清晰。图案包括花鸟虫鱼,龙凤缠绕等,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抬头望去,所有横梁和支撑屋顶的建构,竟然全是实木雕刻,有的柱子直径达50cm左右。
  海珠区是广州老四区之一,古称江南洲,在广州市珠江的南面。2005年,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千米,总人口87.7万。海珠区古称“江南洲”,广州人称为“河南”,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物可考而比较确切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区内遗迹旧址、名人故居和和纪念建筑众多,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两次设立的大元帅府旧址,有岭南画派祖师居廉的居所十香园,有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有见证海珠岛地貌形成历史的古海岸遗址等,颇具人文历史底蕴。

  黄埔村中,有梁、冯、胡、罗四大姓氏,还有关、黄、卫、陈等小姓。漫步村中,祠堂随处可见,是黄埔村所保留的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屋一祠”,可谓黄埔村一景。每座祠堂门前,均立着一对石狮子。大门两侧的门脚上,大都刻有形态各异的浮雕。图案多为花鸟树木,线条精细,形象逼真,雕刻精妙,尽管经过漫长岁月的磨损,大部分仍然保存得较好。现黄埔村保存的祠堂中,建筑风格基本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的建筑风格和式样一致:青砖建筑,花岗岩墙裙、铺砌灰绿筒瓦顶的硬山建筑,风火山墙;中堂中基、石柱、石枋上的石雕狮子,雕刻风格粗犷,梁架上精雕细刻的花鸟、人物纹饰丰富。
  本族名人
  胡璇泽(1816-1880年),一名玉玑,号琼轩,人称黄埔先生,番禺黄埔乡(今属广州)人。胡璇泽于青年时,随父及叔父等人去新加坡经商,设黄埔公司;数年后业务拓展,声名渐隆;后兴学办医院。他历任新加坡农艺会副会长、立法院非官方议员、铁路公司临时总理、太平局绅,受赐C.M.G三等勋章。1877年,胡璇泽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领事,同年被俄国沙皇任命为俄国驻新加坡领事,1879年被委任日本驻新加坡领事。他身兼三国领事,被传为佳话。英、美、法三国,将其生平事迹和功业,各谱一书以为楷模。1880年3月27日,胡璇泽病逝。各国公使馆均下半旗致哀,清廷特加赠太仆寺卿衔。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04
千年古村:黄埔村胡氏宗祠四合院

   与主山冯氏公祠一巷之隔的荣西里,便是左垣家塾所在地。左垣家塾是“十三行”之一天宝行行主梁经国生活过的地方,由梁经国号“左垣”得名。梁经国19岁加入冯氏洋行做帮工,由于他执掌的洋行生意红火而得冯氏洋行资助,出任天宝行的行商,他和儿子梁伦枢都成为广州行商的巨擘。眼前的左垣家塾,与古树相伴,残破、安静地矗立在窄巷的拐角,在周遭各色新建洋楼的簇拥围合下,丝毫显不出当年主人的叱咤风云。
  当巷陌突然呈现“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明净时,我知道池塘中的倒映便是胡氏大宗祠了。正午的阳光把村中最显赫的胡氏大宗祠照耀得通透生辉,可宗祠后层层叠叠的新楼却拥塞成大煞风景的背景。胡氏大宗祠是胡姓的始迁祖祠堂。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县,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广州濠畔街,后迁至黄埔村。祠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头门两侧的门联上写着“派溯崇安源远流长绵世祚”、“基开黄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村里人最引以为豪人物,是胡姓中的胡旋泽。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同时又是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曾先后被澳大利亚国封为男爵、被英国授予CMG三等宝星爵位。由于他的卓绝贡献,人称“黄埔先生”。现胡氏家族重新做了“钦命新加坡领事胡旋泽”的竖式挂匾悬挂在宗祠内。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