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21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咱们老徽州——绩溪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07
来源:夕夕0822的新浪博客(2011年12月19日)


    绩溪县域形状如牛,牛能吃苦耐劳,喻绩溪人有实干精神。
    从县境的轮廓来看,绩溪好象一头卧牛。宋代邑人布衣赖文俊诗云:“绩溪形势若牛眠,荆州九华为头角,徽岭做背分南北,大会金山为尾踔。据《歙县风俗礼教考》云:“绩俗极俭,而安守本分,为诸邑所不及。语云:‘唯绩溪人真老实’。”在上世纪20年代,胡适在和陈独秀的交往中,陈独秀就直呼胡适为“绩溪牛”。
    绩溪,是皖南古徽州的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之一。全县面积1152平方公里,分为11个乡镇,18万人口。宋代绩溪县令苏辙曾有诗云:“指点县城如手大。”绩溪地处黄山和清凉峰之间,山青水秀,“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历史上素有“百里花园”之誉。
  据记载,绩溪古名华阳镇,属歙县。唐永泰二年(766年),始置绩溪县。唐《元和郡县志》记载:“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此得名。”民间相传,登源河与扬之河至凤凰山下(今临溪)北合出境乃歙县练江,势如绩麻,故得名。溪地踞徽(州)宣(州)之脊,东依天目,西枕黄山。境内有徽岭逶迤城西,宋王安石曾有“夜过徽岭月明中”的诗句。据史料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之名就是得名于绩溪境内的徽岭、徽溪、大徽村。
绩溪胡姓

  绩溪县是一个由移民后裔组成的社会。汉代以前没有居民姓氏可考,东晋以后,随着中原士民的南迁,才开始有姓氏的记载。
  在南迁绩溪的移民中,胡姓是一个大姓。据清乾隆《江南通志》记载:“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徽州)为最。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古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六县),邑小士多,绩溪为最。”
  绩溪的名人多,而绩溪的胡姓更是名人辈出。清咸丰以前,绩溪境内定居有58个姓氏。据1987年编写的《绩溪县志》记载,为存史资治、教化之目的,县志选载入志立传的138人中就有48个胡姓人物,占了全县立传人物的三分之一以上。
  胡姓立传名人中,有宋代监察御史胡舜陟,金人南侵时力主抗金,上疏弹劾秦桧十大罪状被罢职,后又上疏为岳飞辩诬,为秦桧所害,死于冤狱;有编著《苕溪渔隐丛话》百卷诗论、后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的学者胡仔;有明代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胡富;明代名臣、工部尚书胡松;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还有“绩溪经解三胡”的清代专攻礼学的祖孙三代学者胡匡衷、胡秉虔、胡培;徽墨名家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胡天柱;晚清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清末民初著名的雕刻艺人胡国宾;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今国家主席胡锦涛等。他们都是绩溪胡姓的后裔,但是同姓而不同宗,各有始祖,各有宗祠。
    绩溪胡姓众多,分为四大支脉:
    龙川胡——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散骑常侍兼中领军胡焱,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徽州),游观绩溪华阳镇龙川(今大坑口),见此处山水清丽,从山东青州濮阳举家迁到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至今已有1600余年,世称“龙川胡”,因后来出了两位尚书,也称“尚书胡”。
    金紫胡——唐大中五年(851年),散骑常侍胡宓持节歙州,从濮阳迁家乌聊山,死后葬在绩溪城西。宓子治,居家华阳镇,繁衍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因其后裔宋代名臣胡舜陟曾受封为“金光紫禄大夫”,世称“金紫胡”。
    明经胡——北宋开宝八年(975年),胡延政任绩溪县令,赐居绩溪胡里(今临溪湖里,宋时称通镇)。其子孙世代繁衍,又自湖里分迁岭北的宅坦、杨林和上庄等地。延政之父胡昌翼,系唐昭宗李晔幼子,天甲子(904年)为何皇后所生。当时朱温篡唐,皇室遭难。婺源考川胡三受昭宗之托,将昌翼庇匿以归,隐居考川抚养。为避危险,昌翼改姓胡。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登明经进士,不仕而归,造明经堂讲学,世称“明经胡”,俗称“李改胡”。
    遵义胡——宋朝南渡时,湖州乌程的胡清迁居临溪高车。元末,其后裔又迁县治遵义坊,世称“遵义胡”。明正德年间其后裔胡松曾任工部尚书。
    迁居绩溪的胡姓依然聚族而居。在绩溪境内,胡姓分布相对集中于70多处村镇,其中大坑口、株树下是“龙川胡”聚居村;上庄、宅坦、湖里、上胡家是“明经胡”聚居村;而“金紫胡”和“遵义胡”则主要居于城内及岭以南的乡村。其中最有名的村镇有“龙川胡”的大坑口村和“明经胡”的上庄镇。
    前面提及到的胡姓名人中,按“四大胡姓”划分,祖籍“龙川胡”的有胡富、胡宗宪、胡锦涛;祖籍“金紫胡”的有胡舜陟、胡仔、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祖籍“明经胡”的有胡天注、胡雪岩、胡国宾、胡适;祖籍“遵义胡”的有胡松。
    胡锦涛是绩溪大坑口人,徽商的后代。早在100多年前,他的太祖父胡允源就离开绩溪,在江苏泰州开了一个小店,到曾祖父胡树铭时已小有规模,又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了七个分店,并从事茶叶出口生意。祖父胡炳衡,父亲胡增玉,胡锦涛1942年12月出生于上海,在泰州上小学、中学。其子胡海峰。龙川胡氏家族姓名遵循中国古代的五行相生原理,以他家族为例:水(44世胡允源,“允”字本有三点水)——木(45世胡树铭)——火(46世胡炳衡)——土(47世胡增玉)——金(48世胡锦涛)——水(49世胡海峰)。
绩溪民风

   绩溪县“邑小士多,名儒辈出,显臣如林”;绩溪人终身碌碌,勤谨奋击,自誉“绩溪牛”。首先从其县境的轮廓来看,绩溪好象一头卧牛。宋代邑人布衣赖文俊诗云:“绩溪形势若牛眠,荆州九华为头角,岭作背分南北,大会金山是尾踔。”据《歙县风俗礼教考》云:“绩俗极俭,而安守本分,为诸邑所不及。语云:‘唯绩溪人真老实’。”在上世纪20年代,胡适在和陈独秀的交往中,陈独秀就直呼胡适为“绩溪牛”。
  绩溪人十分重视教育,敬重人才,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风尚,这也是绩溪“邑小士多”的历史文化渊源。早在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绩溪人胡忠就在上庄镇(胡适故里)的宅坦首建了安徽省最早的书院——桂枝书院。据旧县志和族谱记载,该村在清代著书立说者就有二十多人,著作达四十多种,六十多部,被誉为岭南北“举人村”。
  徽州为朱熹的桑梓之地,以“新安理学”名于世,理学和经学均盛。而绩溪的“金紫胡”则以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成为经学的一个流派,世称“三胡礼学”。
  在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绩溪人胡适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倡导者。当时,全国新文学作家142人,而绩溪就有4人,他们是胡适、汪静之、胡思永和章依萍。据胡适考证后记载:“自宋胡舜陟、胡仔父子好学成风,‘礼学三胡’自清乾嘉至道光百年间,胡廷玑一脉六代,名列儒林者十四人,著作七十六种,数百卷。”
  在宋代元丰年间,苏轼因诗得罪被谪往海南,其弟苏辙受牵连贬任绩溪县令。苏辙在绩只有八个月左右,留下的诗有36首。在他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塾也纷纷建立。后来苏轼自海南归,过绩溪探望其弟,苏辙率众迎于城西潭石头渡口,后易名“来苏渡”。苏辙离任后,邑人筑桥纪念“二苏”,起名“来苏桥”。苏辙在绩溪任职期间,重农桑,轻赋役,兴水利,办学堂,政绩卓著。他为政清廉,生活简朴,爱民恤众。在他留绩的诗中有“行年五十治丘民,初学催科愧庙神”、“笑杀华阳穷县令,床头酒尽只颦眉”等诗句。
绩溪物产


  绩溪县有历史悠久的徽墨,从事墨业最著名的墨庄是汪近圣创设的“鉴古斋”和胡天注创设的“胡开文”。而胡开文后来则几乎成了徽墨的代称,出现了徽墨即胡开文、胡开文即徽墨的现象,因此有“天下徽墨在绩溪”之誉。
  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也形成于绩溪。民国时期,绩溪人开设的徽菜馆遍及海内外,仅在上海一地就有鸿运楼、大中华、大富贵、大新楼、大嘉福等120多家菜馆。绩溪素有“徽厨之乡”的称号,当年胡适曾以绩溪岭北“一品锅”宴请杜威,赢得举座赞誉。
  绩溪城东的龙须山,盛产龙须草,以此草生产的“龙须纸”,备受南唐后主李煜的珍爱,储之于“澄心堂”,并赐名“澄心堂纸”。
  绩溪“桑树蔽野,户皆习蚕”,“丝织业繁盛”,乃著名的蚕桑之乡,是江南丝绸的主要产地之一。
  绩溪的村落选址及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黑白分明,青瓦飞翘,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在那“无绩不成街”的年代,那些雄振天下的绩溪徽商,年老退居故乡,“筑馆舍广招宾客,建祠宇敬宗睦族,立牌坊续世显荣”,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和珍贵文物,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实为国内罕见。其中以龙川“胡氏宗祠”和上庄“胡适故居”可为代表。
徽州之失

  从上庄镇附近胡家村发现的穿孔石斧、带铤石镞、细长石锥、圆润石凿、有段石锛、半月石刀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绩溪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在行政区划上,绩溪在西周以前,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越灭吴后,属越;秦朝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属会稽郡的歙县;此后均属歙县华阳镇。唐永泰二年(766年),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后,绩溪属徽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绩溪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划属芜湖道。1949年后,绩溪先后属徽州专区、芜湖专区(整个徽州专区都属芜湖专区)、徽州地区。1987年徽州地区撤消,成立黄山市,徽州从此消失。安徽省是得名于原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安”和“徽”,现在徽州都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安徽也就不能称其为“安徽”。
  绩溪和歙县(原徽州府治)原本就是一个县,徽州之名还是得名于绩溪境内的徽岭和徽溪。南宋的罗愿在《新安志》中说:“徽岭在(绩溪)县西北十里。”明弘治年间的《徽州府志》载:“徽岭山,徽一作,在(绩溪)县西北十里。”又说:“徽溪出徽山,南流十余里入绩溪……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民国期间的《歙县志》更是明白地指出:“徽州以绩溪有徽岭徽溪而得名。”
  古徽州在中华大地的东南一隅,论交通并不方便,论田地并不肥沃,但在明清时期却特别富裕,特别地出人才,并形成了人们所说的“徽州文化”现象。绩溪和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徽州的徽商、徽菜、徽雕、徽墨、徽派建筑等都是以这二县为代表。1987年绩溪和歙县被分别划归宣城和黄山两个市,绩溪脱离徽州文化的主体,徽州文化失掉绩溪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绩溪虽然在行政上已不属于徽州,但它却无法从徽州文化中脱离,徽州文化离开了绩溪也不可能是完整的,无论是从那个方面来看,绩溪和徽州合则双美,离则双伤。就象一件艺术品,若除掉其中的某一部分,岂不变得支离破碎,不完整了吗?因此,笔者认为原徽州地区的名称和区划应该纠正过来,恢复原状。
绩溪景点


    龙川景区——龙川村建于东晋咸康三年,现有“胡氏宗祠”和奕世尚书牌坊等古迹。胡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年间重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门楣上原有一匾,上写“龙川胡氏宗祠”六个大字,系“明四大家”之一的文徵明手书。宗祠的主体建筑有明代特征,室内装饰则显示清代风格,石雕、木雕玲珑剔透,图案有龙戏珠、狮滚球、历史戏文和四时花卉等,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的斜对面是奕世尚书牌坊,胡富和胡宗宪正好相隔一个甲子,所以称奕世。该坊始建于1562年,为四柱三门五楼结构,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


    胡宗宪尚书府——是徽州文化中官宦府第的代表作,它精巧玲珑,又典雅辉煌。坐落安徽绩溪龙川村,占地 3000 平方米,明代建筑,至今有500多年历史。它以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设计巧妙,以“门阙多、马头墙多、古巷多”而著称于世。历史上曾以“七世同堂”传为佳话,虽人口众多分而居之,但分居不分家,彼此和睦相处。尚书府熔从善堂、松公家祠、徽州官厅、文昌阁、蒙童馆、土地庙、轿亭、余庆堂医馆、小姐楼、逍遥斋及后花园中的徽戏园、寒香园、惜月亭、佛园、梅林亭等为一炉,尤以井中套井、圆中见方、常年不涸的胡氏家井使游人倍感新奇。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人(今安徽绩溪人)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一位兵部尚书,也是一位驰聘抗倭名臣。
    嘉靖十七年,27岁,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嘉靖十九年,出任山东益都知县,治旱蝗,平盗贼,治宗室,平冤狱,政绩显著。嘉靖二十六年,受命出任余姚知县,"洁己奉公,持法正事"平反多起冤狱。使余姚政通人和。嘉靖二十七年,被升为湖广道试御使。嘉靖二十八年,被委为宣府,大同巡按监察御史,并向朝廷上疏了>,使明军士气大振。后被调任北直隶巡按监察御使,又向世宗提出著名的>的主张,为北国边防的加强立下了汗马之劳。嘉靖三十年,被遣往湖广出任湖广巡按监察御使,并协助平定了苗民起义。还惩治湖广辽王等藩王害民势力,深受百姓爱戴。嘉靖三十三年,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使,自此,宗宪政治生涯转至抗倭事业。在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先后入侵浙江杭州,严州,淳安, 南直隶旌德,泾县,南陵,当涂,芜湖,无为,歙县,南京等地此时,宗宪为浙江巡抚,在嘉靖三十五年,经过身经百战,两浙寇渐平。嘉靖三十六年, 胡宗宪已是浙江巡抚阮鹗于福建。当时新寇自浙江。台州。温州。等又入犯福建。福州。兴化。泉州等地。大肆焚掠而去,而宗宪为此全力以赴,智勇双谋,立下了汗马之功。
  嘉靖三十九年,明世宗论擒获王直之功,以“宗宪矢心为国,殚竭忠谋,劳绩殊常,宜加显擢,以示激励。”逐加擢其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右待郎,总督如故,三月之后被擢升为兵部上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次年又被明王朝晋加少保之御。
  在嘉靖四十一年,其政敌陆凤仪弹劾宗宪为严嵩党,宗宪被逮。世宗慰曰“宗宪非嵩党,而释之”。在嘉靖四十三年,宗宪解官归里。嘉靖四十四年,54岁,又一次被政敌弹劾入狱,辩诬无望。十一月三日,乃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并愤而引刃自瘐于狱中,一代忠诚含冤而死。
  忠臣冤魂使一些正直之士冒着随时可能被胡宗宪政敌罗织罪名,身陷囹圄的危险,毅然上书为之讼冤,经过诸多正直之士的冤疏,加上倭寇再次入侵,引起无数人对宗宪的无比怀念,不断有人上疏为其鸣冤,在明穆宗于隆庆之年(1572)为其初步平反,一直到万年七年(1589)在宗宪含冤而死的25年之后,迎来了全面彻底的平反,昭雪,明神宗亲颁和,不仅全面的肯定了胡宗宪的抗倭功绩,将其的官衔尽数恢复,并赐予了谥号和御葬的荣誉。


    湖村——距绩溪县城18公里的湖村景点,是在龙川景区旅游线上。村南头有驰名的“中华门楼巷”,巷内连着的民宅大门上端门罩,均以精致豪华的砖雕作品装饰。一个门楼一种景观图,人物、山水、花鸟、戏文、典故,完整而生动地构成一个画面,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其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集建筑、砖雕工艺,绘画设计艺术和儒家思想于一体的门楼装饰。并且又如此豪华,在徽派建筑中是少见的,它把徽派建筑中独具风格的门楼文化展示得博大精深,淋漓尽致。


    障山大峡谷——障山大峡谷距县城25公里,距龙川景区14公里,在同一条旅游线上。
    障山大峡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春秋时代,吴越以障山为界,秦统一后设立鄣郡,以山命名。障山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特点是:“奇、险、峻、秀”。景区内50多个景点无不让人感到奇幻深幽,心神飘逸。
    障山大峡谷移步有景,景景新奇,无一雷同,最顶级的有四大奇观:

    毛泽东奇石头像——这是亿万年前天然形成的,高3.83米,头像从右侧观望,非常酷似毛泽东晚年的容貌,那后背式的头发、饱满的天庭,深遂的双目,睿智的眼神,滚圆的下颔,无不栩栩如生。红太阳升起在韶山,这是全国人民爱戴赞颂的口碑,红太阳日落定格归宿在障山,这是绩溪人民对伟大英灵的自豪,也是对绩溪的鼓舞和鞭策。


    冠顶生花——它与黄山的“梦笔生花”相媲美,在天门中开雄伟的气势中,高耸巨大形似皇冠的岩石上,巍然屹立着一株黄山松,苍翠蓬勃,生机盎然。这是一个奇迹,也许游客们不以为然,山中长棵松树有什么稀奇呢?嗨,你不知道,黄山松的生长条件必须在海拔800米—1600米高度以上才能生长,而障山这冠顶巨石海拔只有400米的高度,它却茁壮成长,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不正是一个谜?


    世界单体第一巨石百丈岩——高460米,宽180米,垂直度为85°。2002年4月28日向上海吉尼斯总部申报“世界最高的单体岩石”纪录,经总部实地勘测研究后已获通过,此前的世界纪录是澳大利亚的“艾耶斯巨石”,高度为384米,百丈岩已超过它76米,被称为世界最高的岩石是当之无愧的。


    葫芦潭——位于百丈岩脚下,在同一岩面上被水流冲刷成一个酷似葫芦的水潭,大弧圆和小弧圆及中间的细腰部是如此比例相称协调,其口部还有一个葫芦塞,葫芦内还盛有练丹丸,相传轩辕皇帝在此采药练丹,练成的丹丸都装入这宝葫芦内,观世音就是取其葫芦内的圣水普度众生,为民济世。
    三雕——位于县城西街的三雕博物馆,设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内,该祠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两次扩建修缮。
    祠内有砖、木、石三雕俱全。在额枋、曲梁、斗拱、梁驼、护撑、雀替、平盘斗、拱风板等木质结构上,镂刻着精致的戏文百图,神兽、异草,内容重点突出,中心主题鲜明,祠内正厅和奉先楼前,门楼,四廊、华板、地伏等构成的石栏,盾板上,雕刻着石狮和名贵的花草树木,构图新颖,选题优雅,虚实有致,结构严谨,幅幅逼真生动,雕工自然流畅,刀法细腻,一色的黟县青石选料,古朴典雅。
    三雕博物馆除了周氏宗祠原来建筑结构上的砖木石三雕近三百件作品外,还收藏了大量晚清时期各式建筑物上的三雕艺术精品数百件,相当完整而集中地展现了绩溪徽派建筑砖木石三雕的艺术精品。


    胡适故居——上庄镇于县境西部,距黄山天都峰的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清代民居甚多,以前村人在沪经商务工者众多,有“小上海”之称,镇内有胡适故居和胡开文纪念馆。胡适故居陈列有胡适各个时期的照片、手稿和墨迹,以及胡适和其父胡铁花的遗物,还有国内外著名人士题赠的字画、诗词等。胡开文纪念馆原为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注的故居,馆内陈列有关于胡开文墨业的藏品、资料和实物。
    胡适,这个20世纪前叶的哲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拥有36个博士学位的文坛泰斗,跻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他的家乡就在绩溪县上庄镇,这里青山环抱,绿水萦绕,一派深幽恬雅的田园风光。胡适对家乡的秀水青山情有独钟,特书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以作颂扬。“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改善,堂堂溪水出前村”这就是胡适对故乡村景真实形象的写照。
    胡适,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出生三个月后随母亲到台湾。1895年3月,父亲胡传在台湾抵抗日军的侵略战死沙场。回乡后,胡适在家乡读了9年私塾。1904年2 月同三哥胡绍之同去上海,1906年,他考入中国公学,用白话文写了第一篇文章《地理学》,时年16岁,1910年7 月,胡适到北京考取了留学官费生,在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大教授,12月奉母命在上庄与江冬秀结婚,时年27岁,结婚当天,他写了两副对联:
    旧约十三年,环球七万里。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1928年,胡适住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其后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马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4月10日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北,享年72岁。蒋介石的这副挽联可谓对他作了恰当的评判: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故居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是前后两进三开间的通转楼,所谓通转楼,是徽派建筑中二楼前后进相连相通。总建筑面积275平方米,共13间。大门和正厅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胡适故居”匾额,大门门罩有精湛细腻的砖雕装饰。
    正厅堂前是一房之冠,礼待宾客的场所,有八仙桌,大师椅,茶几等原物摆放呈徽州传统格式,装饰的一大特色是隔板,窗栏板都雕刻着无土兰花草,胡适非常喜爱兰花高洁幽香,他有一首《希望》的诗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栽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的花时过……”这首诗歌是最早传入大陆的流行歌曲,影响很大。胡适思念兰花的深厚情意,永远在他心灵深处的故居兰上。
    这些兰花草是运用了阴刻手法雕制,艺术水平很高,雕刻者是墨模雕刻大师胡国宾,他为胡开文、曹素功制墨名家雕刻墨模,享誉国内外。
    故居内还有胡适结婚时的花烛房,红漆描金的木床、柜、桌、凳均原物依旧,陈设如初,还有近年来胡适之子胡祖望赠与故居的胡适、江冬秀的上些衣物,也在故居内陈列。
    故居内两侧厢房,一间是胡适的书房,一间陈列着胡适手稿、墨迹、著作,照片和国内外名人题赠的字画,诗词等文物,并有胡氏宗谱。
    故居后进堂前摆设与前进基本相同,正上方有“持节宣威”的大横匾,是胡适任驻美大使时,绩溪县长朱亚云敬赠。对联两旁挂着他父母的遗像和生活照,还有他父亲在台湾任职时带来的两只海螺。
    胡适在他的书信、手稿中,蕴有许多深刻哲理之言,如“努力做徽骆驼”、“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世重重叠叠山”,“做学问要在不疑之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之处不疑”,“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等等,这对进一步研究和全面重新认识胡适,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胡适对家乡文化教育极为关注,他为家乡建立图书馆提出了中肯建议,并赠送图书,又为“绩溪著作小丛书”作了大量的收集考证工作,还为家乡教育事业出谋策划,将家中留存的“四史”图书赠给 英小学。
    胡适怀着深厚的故乡情,他对上庄的名茶“金山时雨”评以“极品香茗”。他在外喝不到故乡水,却天天品的是故乡茶,他对家乡的小吃“拓果”“毛豆腐”“青皮豆鼓”“徽菜一品锅”等餐饮乡味念念不忘,作为特色餐食极力推崇,称之为“国果”“国锅”,纳入“国粹”之列,招待他的亲人,胡适作为名噪一时的文坛泰斗,誉满中外,他对家乡深蕴历史文化的饮食,不作“落后贫餐”“雕虫小技”卑视,而是嘉以很大的荣誉,这种从不妄自菲薄的故乡情,自豪感,应该说就是一种爱国爱乡的精神。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08
咱们老徽州——绩溪牛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