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54阅读
  • 2回复

[网络转载]章丘“胡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08

    【编语】
    “胡山”位于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横沟村东侧。在当地人眼里,这座海拔近700米的高山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神圣之地。这里山朗石秀、异鸟成群;这里有长老坐石修、佛祖拈花笑。道观遗址兀立峰顶。
    之所以称为“胡山”,有很多版本的说辞;很久很久以前,姜太公临淄初开齐国,传至桓公,总理管仲辅佐,成战国七雄之霸业,一个诗经中叫“大东”的地方,便是今天的章丘,那时大地混沌未开,中原称呼山东东部地区为“东夷”,但章丘龙山却已经文明的曙光照亮了世界,章丘大地丛林茂密,巨野河、巴漏河、武源河、绣江河、济水河,纵横交错。名山大川都已命名,唯独南望一峰,卓尔不群,千仞壁立,桓公巡游天下,至此,问道:此山何称?管仲山前慢踱七步,忽见一白胡子老樵踏歌而至,答曰:此山名曰胡山。从此胡山之名便响彻齐鲁。
    也有说这里原来有座“古月山庄”  将古月合成,得名“胡山”。
    还有说是这里原来是土匪占据的地方,占山为王的土匪称为“胡子”,而得名“胡山”。
    胡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它地处泰沂山脉北麓,章丘境内的胡山脚下,主峰海拔693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9c。公园距章丘市区6公里,距济南市区46公里。309国道贯穿其东西,外环路、绣阳路直达其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岱岳癸脉,胡山最灵——章丘胡山历史古迹寻踪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翟伯成

天公地母祠遗迹

神医大夫碑

瞻华碑拓片

残缺的龟背和石碑
残缺的龟背和石碑
胡山北麓

    章丘多名山,自古以章丘之镇山著称于世者,乃胡山。胡山巍峨耸立,雄奇秀丽,海拔693余米,耸立于章丘中南部,素有“小岱岳”之美誉。
    据康熙《章丘县志》记载:“胡山在县治南五十里。脉自黄巢顶来,至此五十余里,陡起一峰,极高大,东南一望,连峰沓嶂,与长白山之摩诃峰南北对峙,为章丘之巨镇。”
    《济南府志》记载:“岱岳癸脉,胡山最灵。”古时历代章丘县令多来祈祭。
一、脉接岱岳祈祭颇灵验
  胡山人文厚重,历史传承久远,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名山。早在唐代就建有天宫地母祠,兴盛一时。天公地母祠,也称天地行宫。旧时以胡山为中心,东至青州,西至济南,北至滨州,南至泰山,方圆几百余里,胡山天地祠规模甚大。
  祭祀天地,乃古之大礼,在中国文化史上,人们祀祝于天地,视天为父,视地为母,人居天地间,天地人和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
    古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不仅庶人凡夫敬祀天地,历来帝王禅位、年节、庆典亦都敬天地,故北京有天坛、地坛之设。
    胡山为章丘之镇山,古时人们将天地之祭典设在胡山绝顶,取胡山之高耸,天地递接之意。天公地母祠为一四合院。
    正殿内塑天公地母像,大门上方悬有一石匾,上刻“天地行宫”四字(现存马家峪村委)),内塑天公地母像。
  胡山位于岱岳癸脉,祭祀颇为灵验,宋治平三年(1066年)的祈雨碑即是史证。碑文曰:“胡山于章丘为最高,其神也最灵,相传祷雨必有应。
    治平二年三年夏,境内连渴雨,始平冯公仰山钦神,克意勒命其门人衡钧辞以为祝,而遣其佐寮奉之,率众民以登祭。始,以尉王君和之行,即彻即雨,次,以薄陈君表臣行,约三日,如期雨。乃岁并济,阖境荐丰,感休图报,即山作庙,以木易石,以宇易龛,神就宴嬉,人起严肃。使天神有常福,人有常告,于事得宜,兹用为记。”碑文所记为宋治平二年、三年(1065年、1066年)夏,章丘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章丘县令冯安之与县尉王君和、主薄陈表臣率民众祷于胡山祭天公地母祈雨。约三日雨、三日即到、天果降甘霖、于是冯重修天公地母祠、以谢天地。
二、山上诸神庙宇众多
  胡山人文古迹众多,除了唐代的天宫地母祠,宋元建有黄台院知觉寺、药王庙等等,为道教圣地。明清时,胡山全真教盛极一时。主峰顶至今留着庙宇的遗迹,散落着残碑断碣、柱础绿瓦,还有巨大的赑屭、尚未坍塌的山门,这都显示出极盛时期庙宇宏大的规模。
    主要有:
  老君祠:在天地行官之东北。清代之前,为木结构,因其易风雨侵损,民国十四年,胡山道人便易木为石,改建成劵拱石殿。殿内塑有太上老君像,两侧为其两大弟子:南华真人庄子,无上真人尹喜。殿内四墙有绘画。在老君祠的正额上镌刻“老君祠”,在一侧有碑,碑文曰“胡山祖上遗训,并无烟酒茹荤之说,后辈有犯此规者,不为胡山门人”。
  关帝庙:位于老君祠旁,三间,现只存遗迹。当年供有关帝像,不知建于何年,亦无碑,只有“关帝庙”三字石额,散乱于老君祠前荆棘乱石中。
  天齐庙:因胡山为“小岱岳”,又为泰山癸脉之正山主尊,故胡山亦合泰山之制,建有天齐庙。由于岁远起始年无考,但在明中期即已出现,李开先在其嘉靖年间胡山碑记中有记载。天齐庙规制,与泰山岱庙天贶殿一样,但规模较小。
  天齐庙正对的西大殿为龙王殿。是民国8年(1919年)道人赵智慧重修胡山诸庙时所建,是胡山诸宫观的最后一次修建。殿内正尊为四海龙王。据知情人回忆,其殿柱上有楹联:“兴云施雨滋万物,掣电鸣雷启群生。”
  神医大夫庙:位于胡山顶东南,“望鲁”塔西南下,庙为两间,已倾颓。庙门石额上镌有字迹:“神医大夫,本山王元厚书,咸丰三年菊月重建”。
  此外还有吕祖殿,内塑全真王五祖之像:吕洞宾居中,王玄甫、钟离权、刘操、王重阳分列左右,因胡山是章丘全真教的祖庭,因而在胡山建吕祖殿祀全真五祖。
  三、“望鲁”主文运、“瞻华”揽胜景
  旧时,胡山“望鲁”塔十分有名。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旧军孟家会同西关高家等全县乡绅在胡山建起一座石塔,名曰“望鲁塔”。塔高七层、六棱,三十余米,为旧时章丘一大胜景。据说当年站在龙华村头就可望见胡山上的望鲁塔。龙华村头的兴龙桥石刻有诗云?“胡山一塔入云天,绣水东陵左右旋。驴背往来如画里,栏杆数毕到村前。”当为赞颂胡山望鲁塔之壮观。塔顶层塑有魁星点状元的神像,蓝面赤发,目如闪电,令人望而生畏。魁星一脚跷起后伸,一脚立于一龟头上,一手捧斗(墨斗),一手执笔,笔尖指向西北方的旧军镇,这就是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举人进士多出于旧军、绣惠西关一带。如明清两次“五里三进士”等等。
  在天地行宫西侧(也有人考证在西门),自古有层台,上矗一碑,镌有“瞻华”。此碑仍保存完好。旧时人们朝山游景,无不登此高台远眺。南眺青峰隐隐,北望碧水潺潺,仰则白云悠悠,俯则林麓寂寂,坐台抒怀,清风拂襟,足以览山河之胜,实为胡山一大景观。明代著名文人张光启著有《自娱草》,其中有登胡山绝顶瞻华台抒怀诗一首:“济南百余里,远揖华不注,削立飞鸟外,苍茫万古寓。四瞻数里间,乃见平陵城,古堞莽荒荒,寂无鸡犬声。兹峰如奇人,流传何代世?今古一瞬间,平陵自兴废。”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文联副主席)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08
胡山传说
来源:大众网

胡山秋色

  胡山又称古月山,位于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横沟村东侧,海拔693.8米,面积3平方公里。
传说一:李开先深夜遇知己
老君祠遗址

  胡山峰顶的老君祠建于解放前。其实在宋代,这个地方原为天公地母祠。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废墟。根据遗址现状可看出当年的道观是坐北朝南的。遗址前有一排残缺不全的石阶,就在石阶两边分立着两尊赑屃。赑屃身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但其脑袋却不见了。这两尊没有脑袋的赑屃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这时,同来的村民马道沁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章丘名人李开先与这无首赑屃之间的故事。
  李开先是章丘埠村镇人,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他曾因抨击时政,遭罢官在家30年。据说,这期间李开先曾在胡山隐居,并建了一座书院专心修道、研读。
  话说有一天晚上,李开先正临窗静读,忽听门外有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老道士。这老道士长相古怪。老道士说:“我是东海蓬莱道士,听说先生素有才学,今日特来请教。”李开先很是高兴,便请老道士进屋,两人谈古论今、吟诗作对,相谈甚欢。李开先把老道士当成了知己,此后,道士每晚必来。
  一日,李开先的好友雪蓑子前来拜会。李开先很高兴地将老道士引见给雪蓑子。三人一夜畅饮。即将天明时,老道士喝得尽兴,便即兴吟道:久居深山不寂寞,今日有幸逢知已。拼得千杯酬一醉,从此零露不敢欺。吟罢,竟自伏案而睡。过了一会儿,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桌案竟被老道士压碎。李开先和雪蓑子大惊,忙上前搀扶,竟觉得道士怎么也搀不动,仿佛有千斤重。雪蓑子疑心道:“此事看来蹊跷,此道士并非是凡人。”说完,雪蓑子拿来一根红线系在了老道士的脖子上。第二天,两人发现老道士已不见了。两人四处寻找,忽然看到道观旁边有一尊驮碑的赑屃,脖子上赫然拴着一根红线。李开先笑道:“原来是它!”原来,这赑屃在胡山上待得久了,已然成精。雪蓑子怕它以后伤害李开先,便在其背上画了一道符,并砍下了它的脑袋,以防它再生事端。自此,赑屃就成了如今这没有脑袋的样子了。
传说二:雪蓑子点睛乌鸦飞

  胡山的半山腰上有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径。记者一行途径此处时,村民们告诉我们,这条小径名为“雪蓑古道”。说起来,它还有一段关于雪蓑子的佳话。
  雪蓑号雪蓑子、雪蓑道人、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等。他善诗书、知音律、懂绘画、长医术,且聪明过人。他与李开先是挚友,经常在胡山上与李开先吟诗作对,好不逍遥。据说,这胡山上的“雪蓑古道”便是雪蓑子经常踏足的地方。他曾站在这条小径上,对着山壁挥毫泼墨,抑或将纸铺在地上奋笔疾书。“雪蓑古道”便由此而来。
  相传,明嘉靖年间,村民重修天公地母祠。峻工后,人们觉得大殿里的四面墙壁一片雪白,不太好看,便想画上壁画。巧的是,雪蓑子正在游胡山。众人便邀请他为大殿四壁绘画,雪蓑子欣然应允。不过数日,雪蓑子已在墙壁上画了精美的壁画,只见画中山石雄壮,宫殿辉煌,众人一片喝彩。这时,有人叹道:“画虽好,但是没有活物,要是再画上鸟雀就更好了。”雪蓑子听后,大笔一挥,又在画中山林之处画了近百只乌鸦。
  几日后,人们发现了一件怪事:许多乌鸦争先恐后地往大殿里飞,结果纷纷撞墙而死。原来,这些乌鸦误把墙上的壁画当成了真的,都想飞进去,和画里的乌鸦一起飞翔嬉戏,没想到却撞墙而死。胡山道士大惊,连忙关上大殿的门,但是仍有乌鸦撞门而死。无奈之下,胡山道士恳求雪蓑子,想想办法让这些乌鸦不再撞门而死。雪蓑子说:“这个简单。”随即,他取来笔墨,一一为画中的乌鸦点睛,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壁画中乌鸦皆未点睛。说来更奇,雪蓑子点睛之后,画中的乌鸦竟都活了,它们呼啦啦全都从墙上飞了出来,破门而出飞进了胡山深处。此后,便再也没有乌鸦撞墙而死了。雪蓑子亦因此名扬天下,被誉为得道神仙。
传说三:毕太和追梦来胡山

    胡山上除了李开先、雪蓑子这样的名人佳士,相传还有一些道行高深的胡山道士让人钦佩,他们除恶扬善,为当地穷苦百姓治病除魔,保佑着山下村民。因而胡山道士的名声也在坊间广为流传。
    清康熙年间,金陵全真教毕太和道法高妙,学问渊博。一日,毕太和梦见一片羽毛从天上盘旋而下,口吐人言:“龙门毕太和,六十年伴古月。”毕太和醒来后,整日思索也不明其意。于是,他告别徒弟,打算云游四方,以解梦境。
    这一日,毕太和游至济南府章丘县境内,夜宿危山东岳庙。晚上,他在院内静坐,忽然看到东边有一山,气宇磅礴,卓绝不凡,便问东岳庙道士那是何山。道士答:“其乃我章邑名山,胡山。”毕太和大喜道:“古月即为胡,我多年问道,竟为此山。”心中悲喜交集。次日,毕太和便来到了胡山。他见天公地母祠已经残败,便在胡山上住了下来,日日维修。毕太和的举动渐渐惊动了章丘的一些名绅,他们纷纷捐钱捐物,不久,胡山道观便焕然一新。
    毕太和在胡山一住六十年,年过百岁却仍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日,毕太和对其众弟子说:“吾来自金陵,伴胡峰整六十年矣,今胡山道门已盛,宫观大成,我该回去了。”说完,他面带微笑,竟然羽化了。其弟子含泪将其厚葬。
    此后不久,有一个章丘商人自江南经商回来,到胡山还愿,对众道士说:“我在金陵见到了毕老仙师,他红光满面,见了我还问胡山的情况呢!”众弟子大惊,打开毕太和的棺木一看,里面果然空空如也。
    传说中像毕太和这样的得道高人,在胡山上还有很多。相传,胡山有一个疯癫道士,整天穿得破破烂烂,在胡山道观前卖老鼠药。但奇怪的是,每当有人买他的药,他便神秘兮兮地说:“此药不仅能杀老鼠,还能治百病。”人们都当他是疯子,不去理他。
    山下有一个叫张士松的村民,以卖米为业。他的父亲已经瘫痪在床几十年。因为张家的米仓中有老鼠,张士松便去买了疯道士的鼠药,放在米仓中。没想到的是,米仓中的老鼠竟然争抢着吃起药来。更让人惊奇的是,老鼠吃完药后不但没死,反而生了羽翅,翩然飞去。张士松大惊,赶紧告诉了父亲。他父亲顿时明白,此药并非真的鼠药,而是疯道士炼的仙丹。张士松赶忙把剩下的药拿来,给父亲吃了。只一会儿的工夫,张父顿觉身轻力壮,下床行走一如往常。
    第二天,父子两人赶往胡山感谢疯道人,然而道人早已离去了。
传说四:翁婆庙

老君祠遗址

  这最高峰之上藏有一座道观,叫老君祠。据当地老人介绍,原先这里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翁婆庙,宋时在其遗址上建了天公地母祠,民国时又建了老君祠。提起这里最早修建的翁婆庙,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相传,隋末时兵戈四起,民不聊生。当时山下村里住着一对夫妻。两人因为害怕战乱,便躲进了胡山。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一晃几十年过去,夫妻俩根本不知山外已更朝换代,成了唐太宗的天下。
  一天,唐太宗东征高丽路经此处。他见胡山峰顶飘着五彩云霞,便认定山上住着仙人。于是,唐太宗带领一队兵马攀上胡山,寻找仙人。正好这对夫妻在林中采蜂蜜,忽听山下喧哗吵闹。老婆婆便道:“不好了,有兵来抓咱们了。”老翁一听,顿时慌了手脚。两人正欲躲避,已经有士兵攀了上来。老翁一急之下说:“要是咱们会飞就好了。”没想到话未说完,他竟真的飞了起来。老婆婆一见,急忙喊道:“别丢下我!”她心里一急,一纵身,竟也飞了起来。两人顿时明白,他们早已成仙了。唐太宗看到两人飞升,此时天空彩霞绚丽,耳边仙乐飘飘。唐太宗知是遇到了仙人,连忙跪拜。
  后来,唐太宗在夫妻二人飞升的地方建了一座道观,就是翁婆庙。
传说五:落鹰神石

胡山落鹰石

  落鹰石并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片孤立突出的山壁。落鹰石高约30米,整座石壁直上直下,从半山腰突然斜插出来,像一把利刃,锋利无比,让人无法攀越。落鹰石是胡山的一大景观,也是村民们敬仰的一个地方。
  “鹰落石”被李开先誉为胡山八景之首。它独立于胡山西侧的牤牛峰南侧。说它是石,其实是座几十米高的锥形小山峰,上半部有飞禽穿越的巨大无形阁门,顶部有块巨石。
  因为这落鹰石是胡山山神的居所,所以每隔60年,山神便召集鹰群在此聚会。胡山山神其实也是一只大鹰。相传,北宋熙宁年间,章丘城北的女郎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叫穆子衡。此人为人正直,专心学道,总是救助山下村民,因此颇受敬仰。有一天,穆子衡正在静坐,忽然有一只白鹤盘旋而下,口吐人言:“胡山有千年人参,你吃了它便可成仙。”说完后,白鹤便飞走了。次日,穆子衡赶往胡山。刚上山,突然下起了大雨,穆子衡赶紧找地方避雨。就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发现山林深处有一间茅屋。穆子衡便跑过去敲门,一个白胡子老翁打开了门。
  穆子衡把自己寻参一事告诉了老头。没想到老头说:“我也是寻找人参的,住在这里已经三十年,却从来没有找到。恐怕这胡山上根本就没有人参!”穆子衡顿时有些失望,打消了寻找千年人参的念头。等到雨停了,穆子衡向老翁告辞。老翁拿出一件黑色衣服,非要送给穆子衡当礼物。穆子衡推辞不过,只好穿上。突然,穆子衡觉得那衣服越来越紧,而且和自己的皮肉长在了一起。转眼间,穆子衡已经变成了一只黑鹰。这时,只听老翁笑道:“我便是那胡山千年人参,本为胡山山神,因修行圆满,已成神仙。我看你素有品行,便骗你入山,继我之后为胡山山神。从此之后,你要永远守护着胡山和这里的百姓。”说完,老翁化作一只白鹤飞走了。从此,黑鹰便成了受人爱戴的胡山山神。
传说六:雪蓑洞

  朝阳洞在胡山南侧的百丈深崖下,由东往西登十余层石阶,再向北转登七层台阶便进洞内。洞内十分宽敞,现在里面仍有石床和石座。李开先是明代大文学家、大戏曲家,被称做八大才子之一。嘉靖八年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仅为官十三年,因刚正不阿,不与夏言等奸雄同流合污,被罢官回乡。从少年至辞归故里,他的一生与胡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开先便在这里读书和休息,因此又被称为“李开先书斋”。雪蓑得知李开先被罢官后,经常在胡山居住,也来这里,长久在此洞内,所以又被称为“雪蓑洞”。此处又成了李开先与雪蓑探讨文戏曲的地方。
  一日,雪蓑在洞内读书,听见脚步声,知是李开先至此。便对洞口吟道:“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是主和宾。”李开先听雪蓑吟出一道七绝的前两句,知是意在为难他。正在这时,一牧羊姑娘吹起了牧笛,李开先立即接吟道:“猛然谷里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吟罢,二人哈哈同笑起来。
传说七:妖精洞

  胡山还有一奇,便是那些深不可测的洞穴,最有意思的要算妖精洞了。这妖精洞虽然阴森,但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这妖精洞便是妖精们藏宝的地方。相传有一村民来山上砍柴,就曾在妖精洞外捡到妖精遗落的珍宝。由于村民贪心,便把妖精洞给堵死了,没想到第二天再来取时,洞里已没有了珍宝。原来妖精见财富暴露,便把财宝移走了。如今,仍有村民不时来拜妖精洞,据说凡是心诚来拜的人,回去后都能发笔小财。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2-09
章丘“胡山”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