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79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华夏第57个民族僰族消亡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4
《三味书屋754》(2014年3月5日)编辑整理

僰人悬棺

    宜宾居民,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僰(bo,同博音)人。如果不是明朝末年的那一场惨烈的战争,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可能会多一个民族僰族(或称都掌族)。

  "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氐羌呼唐,离水(今金沙江)之西,僰人野人……多无君。"由此可知,距今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已有僰人聚居在宜宾。 400多年前,在经曆了明朝万曆年间的"叙南平蛮"战争之后,这个有2500多年曆史的民族突然消失,成爲一个曆史之谜。

    从西周到明朝万曆元年(约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长达250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爲“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拱县志》(旧志)上说: “拱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僰人在两千年里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成爲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领袖,而僰人雄据云贵川三界的咽喉地带,却并不是一个易于驯服的人群,因此曆来是中央政府的心头之患。明朝开国以后,政府爲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开始逐步限制僰人的利益,尤其万曆初年,中央政府在这里强行废除了一直以来的蛮夷酋长制度,代之以汉臣,使原本紧张的对抗终于演变成一场全面反抗明朝政府的战争。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僰人的葬式采用悬棺葬,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棺木用整木剜凿而成,不施漆,质地异常坚硬。

    僰人悬棺主要集中在拱县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现已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但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众说纷纭。有说凿岩爲路,放棺后又毁掉路;有说先以土填埋崖壁,然后再去土;有说崖顶放绳索;有说搭厢架。究竟如何,仍不得其解。

  僰人悬棺主要分布于宜宾市拱县、兴文县境内,被称爲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拱县麻塘坝和苏麻湾,兴文县九丝城。
    拱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现已发现悬棺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

  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僰人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宜宾地区群居,并建有僰侯国、僰道县。因其剽悍骁勇,爲其曆代统治者所不容。他们栖身于荒野荆棘之中,有“披荆斩棘”之誉。明代,僰人称“都掌族”。神宗元年( 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将其杀绝。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著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棺木、幅幅岩使人不禁想到史称“僰人”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的曆史赋予高岩,突然沉于曆史的长河,消逝在故纸堆中,只把这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人们去沉思,去感悟,去遐想。

    这个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从对麻塘坝部分悬棺的清理发掘中,从峭壁上的岩画中,从流传于叙南一带那众多民间传说中,多少捕捉到了他们—些“影子”。曆史上的“僰人”,是个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
    今天,僰族,只有高挂在岩壁上的数百具悬棺作爲记忆,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可以证明这个民族曾经的辉煌和英勇。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14
华夏第57个民族僰族消亡之谜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