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12阅读
  • 1回复

百岁寿星胡瑞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7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胡氏故事 移动到本区(2017-03-20) —
作者:胡赛标

    原来,老并不可怕。人可以老得漂亮,老得优雅,老得健康,老得可爱。近日,“第七届福建省健康老人”、百岁诗人胡瑞殷,被中国诗书画出版社授予“中国艺圣”金匾,与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并列编入《中国艺圣》杂志,笔者再次采访他,了解他平常却不平凡的人生。

一、苦涩人生

    胡瑞瑛1915年7月出生于泰国,是下洋镇下坪村人,今年100周岁,是下洋镇唯一的百岁男寿星。
    他一生经历了童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苦难。1923年,年仅八岁的胡瑞殷跟随父母从泰国乘船归国。父亲胡赐钦原在泰国做裁缝兼营百货,积劳成疾,患上肺结核。归国途中,轮船在七洲洋漂荡七天七夜,又遇大风大浪,虚弱的父亲不堪折磨,病情不断加重。弥留之际,父亲嘱咐母亲李亚峰要坚贞扶养孤儿成长。父亲病殁后,被抛入波涛汹涌的七洲洋,当年孤儿寡母痛如刀割、黑夜泣泪的情景,胡瑞殷终生难忘,他写诗记述道:轮中受托孤,泪面哭咽呜;送夫归大海,誓愿抚孤稚。


    回到家乡后,缺乏文化的母亲除耕田外,只得每圩往返于下洋——大埔(今茶阳)挑担度日。母亲担心家贫难于娶媳,就早作打算,抱回古村人钟亚全作童养媳。胡瑞殷13岁时学裁缝,后又在大伯的私塾学馆边当炊事员边读书,熟背《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


    18岁完婚后,他还到下洋圩上夜学,由于天资聪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底,晚年还能背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回文诗。婚后三个月,他别妻去乡,随嗣兄胡瑞琨(大伯之子)迁徙于云南昆明、澄江等地经商。 抗战胜利后,他全家迁回柳州,经营药店。后来,他的店面划出部分给丘美水医师开设门诊,丘医师是梅州客家人,是留日归国医生。他边开药店边悄悄观察丘医师行医,耳濡目染,获益良多。生活刚刚较安定,不料妻子钟亚全因感染肠伤寒,遗下一双儿女素娥、治丰,病逝柳州。胡瑞殷心似刀绞,晚年在《缅怀亡妻钟亚全》中云:“耄年思旧忆沧桑,古往今来岁月长。妻患时疫未知晓,陪候一夜别我亡。生离死别六十载,怀思忆旧梦难忘。今日儿孙多昌盛,英灵有感可安祥。”

    1946年,胡瑞殷任广州某药行驻上海的采购员,认识了祖籍苏州的姑娘石爱云,相知相恋,在上海永安堂经理胡桂庚的主婚下,喜结连理,生育了八个子女。 解放后,他弃商归农,回到家乡下坪村参加土检工作。1952年,经胡卜开先生介绍,他到中川村卫生站当西医。1954年,他被县卫生局调到湖山公社卫生院当医生,一直工作到1980年退休。全家子贤媳孝,兰桂齐芳。不料,2006年他在深圳市教育局任处级干部的大儿子治丰,不幸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胡瑞殷肝肠寸断,这年他连写了六首古诗悼念治儿,其中之一写道:“治爱弟妹孝爸妈,病入膏盲喊爸爸。叮嘱女儿孝敬祖,教我如何不想他。”三年后,他又在《治儿逝世三周年》中抒写道:“治儿逝世已三年,思忆别情暗泪涟。死别生离千般痛,最伤颜路哭颜渊。”虽时过境迁,但晚年失孝子的痛彻心扉,仍让读者怦然心动。但他终于想通“短暂人生如演戏,既有喜庆亦有烦”,能够直面人生,平和心态。 回顾人生轨迹,他用《苦涩人生》来概括自己,道出命运无常的慨叹:“天空突变布乌云,地上骤然起泥尘。年小丧爸抛大海,孩提跟母转家程。发妻病丧柳州市,治儿魂归深圳陵。尝尽人生苦辣涩,山道崎岖路难平。”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他生活好转,回柳州祭原配妻子,却突然发现原葬址都建成了高楼大厦,钟亚全的尸骨丧失,再也找不到了,但古村外家一直来往至今。红尘漫漫,思忆绵绵,纸浅情深,又怎能纾解老人心头之结:若梦人生一瞬间,回想八十二年前。童年夫妻如兄妹,二九成婚情意绵……
二、九十学诗

    100岁还写诗的老人已属凤毛麟角,90岁才开始习诗、百岁耄耋还在写诗并取得不错成果的,更是稀世之宝。 胡瑞殷脸色红润,耳聪目明,思维清晰,长寿眉浓密飘逸,慈祥温和。笔者曾经采访过四位百岁婆,对比起来,真正活得健康可爱的老人只有他。一走进他洁净漂亮的房间,慈祥的老人坚持要给我泡牛奶、咖啡。他穿着松软的休闲服、淡蓝色薄袜,温和地说:“我自己也没想到能活到100岁。”这时,他脸上纯净的笑,宛若西藏高原淡泊的阳光。

    我非常惊讶他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优雅的生活方式:房间里,地板非常净洁,一摞摞书报叠得整整齐齐,一帧帧诗联条幅挂在墙上,一部部入选诗联书典摆在书柜里……墙上悬挂的“中国艺圣”金匾、柜上摆放的“和谐盛世福寿金鼎”、“中华爱国之星”奖牌、“中国艺术金马奖”获奖作品集,深深地吸引我好奇的目光……


    他告诉我:他90岁开始学写诗联,现在投稿的诗联入编《祖国好》《华夏情》《中华哲理名言》等全国80多部书,2012年出版了诗联集《慈德情怀》,获过全国诗联比赛的奖状有一大叠,得过“第九届中华颂大赛获奖作家”、“东方美全国大赛获奖艺术家”等绶带,成为解放军文学研究会会员。去年,永定县《凤山诗词》专门开辟专栏,刊登诗友的贺诗贺联,为他百岁生日祝寿……我打趣道:“从今天开始,您要为我们而活着,活到二百多岁啊。”他被逗笑了,说:“好呀,我活一天算一天。” 现在,阅报读书,写诗看电视,成为他每天生活规律的一部分。一张小巧的书桌上,叠放着他订阅的《参考消息》《,再加上具有丰富的人生历炼,使他写出了一首首古典诗词。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90岁才起步,写诗历史只有十年的老人来说,能够写到这个境界,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纵观胡瑞殷先生诗作,诗风质朴自然,天真烂漫,私下觉得那些出自独特的生命体验、营造独特意境的人生感悟或怀念亲人的诗作,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里仅举《真老了》:人老多样差,耳聋眼又花。颤笔难执笔,写字歪带斜。又如〈抒怀〉诗:人老思维迟,想事带糊涂。说话突中断,脑机没电池。此二首写老人的诗,语言近乎大白话,叙事传情,蕴含着多少人生况味与生命积淀。像此类哲理诗,看似直露,实则质朴中见奇崛,语淡而旨远,是老人自己的生命独唱。
三、旅游京城

    胡瑞殷先生爱好旅游。改革开放以后,到祖国各地去饱览名山大川的愿望更加强烈。1978年,他到杭州西湖、苏州虎丘游历。1979年远赴新疆哈密探亲旅游,1995年他在儿子胡太丰的陪同下,游览广州黄花岗等地。新疆哈密回来后,问他的感受怎样?他一下神情凝重,说:哈密还是很落后啊,厕所都没有,在大地上挖条长长的深沟,人背对背地蹲着方便,自己当时真是不习惯啊。听的人都笑起来……


    俗话说:七十不出门,八十不留宿。胡瑞殷先生不仅九十多岁游北京,事迹还被刊登在《闽西日报》上,成了“闽西名人”。那是2006年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胡瑞殷先生上北京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06年1月中旬,当老人知道龙岩开通了直达北京的“海西号”列车时,就对儿女们说:“直达北京的火车开通了,我一定要去北京看一看。”孩子们认为:92岁的人跑这么远的路,实在是让人不放心,再说身体又不太好,因此一直不同意。胡瑞殷老人却异常坚定,说:“哪怕死在路上,我也要上北京去!”
    原来,他心中埋藏了一个几十年的“北京情结”。他说,他最早产生上北京的愿望是1959年,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新疆牧民库尔班•吐鲁木上北京见到毛主席的事情后,心里就想:有朝一日,我也要上北京看看天安门。 8月中旬,儿孙们看他的态度如此坚决,最后决定由当医生的儿子胡润丰、大孙子胡树桥陪同老人上北京,不让老人留下终生的遗憾。8月28日,爷孙三人从龙岩乘坐海西号,踏上晋京的旅程。 他游览了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他登上几百级台阶,走了二个烽火台,不要任何人扶持,特地来到毛泽东题字碑“不到长城非好汉”处,合影留念,口中喃喃自语:“不到长城非好汉啊。”照相师傅听说他的年龄,赞叹道:“这把年纪,登上长城的也不多。”
    参观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时,还有个小插曲:一般游客只能在大厅门口眺望,不能进厅内去。可是,当工作人员听说他是92岁的农村老人来京参观时,一下被感动了。工作人员解开门口的铁链,破例让爷孙三人进入厅内参观,他们在毛主席坐过的沙发上坐下,感受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心情。胡瑞殷老人离开时,工作人员热情地说:“欢迎您百岁时再来参观。”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这件事,感到有点遗憾:当时,没问这位工作人员的籍贯、姓名。不过,如果真的要寻找这位工作人员,应该还能找到。我突然问:“现在百岁了,如果叫您再游北京,您还敢去吗?”他笑道:“我当然敢,可家里人不敢啊。”我们哈哈笑起来。
四、养生有道

    胡瑞殷先生深谙养生之道。问他长寿不老之道是什么?他祥和地微笑。在他递给我的《人生感悟》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即使百岁,也要保持上进坚强,这是长寿不老的诀窍。”概括得非常精辟! 努力上进,活到老学到老,是他保持精神健康、长寿不老的第一个法宝。他坚持写诗投稿,锻炼脑力,益智修心。在《莫怕老》一诗中,写道:老人莫怕老,身体要保好;慢步要坚持,学习莫放过……”


    而坚强自立,是他长寿不老的第二法宝。他吃得下、睡得香,不挑食,家人煮什么他就吃什么。一般外人不知,他其实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他的小药箱里放满了西药,每天都吃吃自配的西药控制疾病。既然无法根治,他就达观对待:不害怕着急、不愁眉苦脸,但他对病情心中有数,决不像一般人胡乱相信广告,吃东药试西药,越吃人越虚弱,正气不存病焉能好?不少慢性病,就是控制而已。
    他的“坚强”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98岁那年春节前的一天早晨,他因为高血压突然跌倒在房间地板上,造成股骨椎裂,疼痛难忍。整个春节都是躺在家中的病床上度过的。亲人朋友都来探望,看他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心里隐隐有种担心,因为90多岁老人摔倒,极少能再站起来的,只能以床为伴、度过余生了。他跌倒前每天能在房间内做“自编操”,跌倒后连坐都不行了,转个身都疼得呲牙咧嘴、倒吸凉气。但是,元宵节后不久,他又突然拄着杖出现在下洋街上了。见到他的亲友,都围拢过来问候,一脸欣喜与惊奇,竖起拇指称赞他:真了不起,又站起来了!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咬牙锻炼的结果呢?不能站着做操了,他却强忍疼痛,在床上炼伸手、炼踢腿、炼吸气,一遍又一遍;有时转个身,臀部都割裂般疼,他就轻柔地按摩痛处。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放弃锻炼,肌肉萎缩,手脚无力,就真的永远站不起来了。这将给家人带来无尽的麻烦,自己也将烦闷痛苦、寝食不安。能从床上爬起来后,他又扶着桌子炼下蹲、站起,一下又一下……终于能够下楼、上街了。他洗澡,下楼都完全自理,谁要帮忙扶他,他坚决不要。这点倒很像外国老人:自强自立,不要自怜。我看见过不少老人因为摔倒,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想到中国许多乡村老人:努力上进似乎稀缺,坚强自立更是疲软。君不见,打麻将的老人倒是不少,卧床怨命的更成习惯。
    注重锻炼是他养生之道的第三法宝。笔者多次在他房间采访他,亲见他如何在房间里锻炼身体。他非常注重雷打不动的散步锻炼、做“自创操”。 每天在下洋街上,总能看见这位耄耋寿星,推着童车踽踽而行。
    今年3月的一天,他突然头晕跌倒在房间里。在三楼喊儿子,儿子听不见,他自己又站不起来,只好抓来邻近的一叠报纸,垫高脑袋躺了几小时。等家人叫他吃午饭没下来,才被发现。透视检查:肩胛骨断了二根。又有一次,他推着童车去散步,又跌倒在大街上,腰骨裂了。二次都卧床了许久,但只要允许,他就忍着疼痛,在床上锻炼。谈到跌倒,我们建议他配个手机。他说,现在去街上散步,家人不放心,都有人陪着。也许是对老人摔跟头深有体会,他还专门写诗《跌过始知跌难防》:“老人防跌跌难防,跌倒定有骨损伤。伤手还能人行走,脚伤就要靠卧床。人老生活无意义,徒增儿女挂心肠。托福渐康能步履,推轮伴我上街坊。” 现在,他对“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他将它理解为“哪里不舒服就活动哪里”。不过,许多病人锻炼却不能持之有恒,结果前功尽弃。
    前几年开始,他的视力开始模糊,他就自己编创“转眼操”来锻炼。我问他:您这些操是从读报中学来的吗?他凝视着我,说:“不是,自创的。”我说它叫什么名称呢?他说:也不知道,你去命名吧。我说:根据它的特点,就叫“伸缩环转呼吸操”吧。
五、慈德情怀

    2012年,胡瑞殷先生将出版的诗联集取名为《慈德情怀》,以纪念母亲李亚峰的“慈爱恩德”。其实,慈德情怀也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先说他的母亲李亚峰。他与母亲是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他三伯女儿胡亚才幼年丧母,李亚峰从泰国回来后,对她关怀备至,视同己出,婶侄情深,胡亚才也视婶母为亲妈。1954年,胡亚才随夫定居新加坡,年年寄钱物孝敬满婶,三年困难时期,更是每月钱油不断,每次回国探亲必先到娘家看望满婶。其三伯小儿子胡瑞琪,二岁起也是由李亚峰养大,1951年考入军校,后转业到杭州市邮政局,胡瑞殷一家因此享受军属殊荣……


    母亲的慈善为怀,宽厚感恩,影响了胡瑞殷一辈子。 1952年,他在中川卫生站当医生,了解到村中儿童多患蛔虫病,建议马来西亚爱国侨胞胡曰皆先生捐资为全村儿童免费治疗,全村定期喷洒DDT一次,此举得到曰皆先生许诺,获得村民的赞赏。在湖山卫生院工作26年期间,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态度温和,看病非常认真,深受群众喜爱。如:看小儿病,一定从头看到脚,囟门、口腔、腋窝、腹股沟要辨诊清楚;粪便稀泻还要闻酸、碱、臭等。他说,手摸囟门,感知囟门波起,一般是发烧发炎;囟门凹下,往往是患儿脱水……
    有一次,一位湖山群众上山,脚被竹头刺伤,几天才发作就诊。他一看病人,疼得脸部横向扩张,马上判断是破伤风,但湖山医院没特效药。他连夜打着松针火,陪送病人走了几十公里的泥泞山路,来到下洋医院治疗。此后,这位病人逢人就说:好在瑞殷先救了他的命。
    还有一次,一位瘌痢凹自然村的病人家属,慌里慌张来医院找他,说:他的丈夫患肺结核,咯了许多血。那时,肺结核是疑难病,但出于医生的职责,胡瑞殷二话没说就跟着去了偏远的小村。一进房间,他就发现病人气息虚弱,地上吐的血只是用厚厚的草灰盖着,连扫都没扫掉。开了药,他还留在病人家里吃了一餐盐头稀饭……


    胡瑞殷喜欢读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看到凄惨的画面,忧心忡忡,食味不甘。5月22日,94岁的胡瑞殷和妻子相扶着来到下洋镇设在街头的捐款点,说:“这是我这个月的退休金,请帮我捐给灾区。”慈善的老人捐出了一个月的退休金1100元。他的事迹,又被记者刊登在《闽西日报》上,感染了许多人向灾区捐款。
    他共有五子五女,个个成才,都有工作单位,可谓教子有方。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很独特:他从来不打骂子女,哪个小孩犯错了,他也不让小孩罚站、面壁思过,而是吃饭时一直盯着这个小孩。孩子被看得不好意思,一下就能省悟:自己在哪里做错了。这种教育方法也可叫做“瞪眼自省法”。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胡瑞殷先生是个重情义善感恩的人,这是他慈德情怀的表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情义,才能善感恩;善感恩,才能施慈爱。多年来,我与他有所接触,深切感到这是位慈爱宽厚的老人。兹举几件小事如下: 1996年“八•八洪灾”,溪洪冲进他老家下坪村的“五丰居”庭院,他与儿子太丰、外孙吴凡,急忙摸黑爬山逃生,幸得万超老师全家搭救,更换衣服,煮来热饭,尤其是将娶媳妇的新房间让给瑞殷老人居住,住了好几天。他特别写诗要子孙铭记:“回忆今天八年前,险些随波命归天。暴雨惊雷骇梦醒,倾盆大雨浪冲庭。摸黑上山寻活路,幸逢救星万超先。更衣食暖安住宿,常对儿孙细语言。”


    这时,湖坑医院的忘年交李光祥医师闻讯,也专程赶来慰问。那时,一片废墟,道路泥泞,李医师的皮鞋陷在烂泥里,光脚送油粮来探望。患难见真情,让瑞殷老人非常感动,他写诗铭谢:“医师李光祥,百里送油粮。鞋陷烂泥里,赤脚到难房。” 感恩报恩一直是他诗歌中吟咏的主题,甚至是他传承的家风。
    不要说对母亲的感恩,就是对亲友都是如此。1946年,他与石爱云再结连理,主婚人是上海永安堂经理胡桂庚族叔。桂庚叔对他的婚事操办周全,关怀备至,成为胡瑞殷一生中美好的回忆。他在《缅怀桂庚叔主婚》中写道:“光阴荏苒六十秋,回忆航飞上海游。婚姻有缘千里会,多蒙庚叔作主筹。大西洋馆迎宾客,小雅新房当鹊楼。浩瀚隆恩犹未报,慧星殒坠憾心惆。”诗中传达出“隆恩未报”的深深惆怅与遗憾。
    很有意思的还有一件事:抗战期间,他在云南澄江县经商,认识了一个朋友鲁敬。鲁敬的女儿鲁芝杏刚学步,却疾病不断。按当地风俗,需认一个干爹才好养活。鲁敬提议,女儿认胡瑞殷做干爹。胡瑞殷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给干女儿取名为胡素姣。二年后,胡瑞殷迁移广西柳州。2000年,胡瑞殷根据通联地址,带上礼品,委托去昆明的胡绍雄先生代为探访,果真找到了。据说,干女儿鲁芝杏一家生活不错,住着别墅。干女儿回赠了千元红包与一张全家福给干爹。照片中有11个人,胡瑞殷早已认不出那个是干女儿了。他复信给干女儿鲁芝杏,但干女儿没再回信了。
    按一般人的理解,他俩的故事就像一阵风吹过,亲情淡薄得很,谁还会将它当回事呢?不料,几十年过去,胡瑞殷没将它忘记,还写诗曰:“琨哥提拔到昆明,开设潋江小经营。鲁敬兄将女契我,取名素姣子孙荣。虽有通讯未谋面,悔恨早年不往寻。惟愿姣儿全家福,来生有幸再相亲。”诗中不仅表达了悔恨之恨,而且盼望来生相亲,恩情痴义,淋漓尽致;人品德性,跃然纸上。

    在胡瑞殷先生的书中,有多张他宴请诗朋文友后的合影,它正是他慈德情怀的一种象征。 我们祝福下洋镇唯一的百岁男寿星活得更加健康优雅,创造更多生命的惊喜与奇迹!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17
百岁寿星胡瑞殷,早几天已经去世!沉痛悼念胡家百岁宗亲!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