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29阅读
  • 2回复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13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胡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7-03-17) —
来源:360搜索

    物理学家胡仁宇1931年7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江山。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曾任该院副院长、院长。


    胡仁宇一直从事于集体性很强的国防大科学研究任务,主要做核物理实验研究及核测试技术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任务需要,和同事们一起组织并领导了多个物理实验室。负责完成任务中遇到的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强脉冲辐射测量等方面的工作。1980年后,参与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6年至1958年为苏联门捷列夫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后历任西南工程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从事实验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加速器、反应堆物理的研究,在核参数测量方面取得成功,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胡仁宇15岁时去了浙江的杭州高级中学读书,在那里,他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1948,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后的胡仁宇被选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由于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又善于钻研,被爱才若渴的钱三强、何泽慧等老一辈科学家视为难得的“好苗子”,并加以重点培养。1956年9月,胡仁宇被选派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从事光致轻核反应的研究。他的导师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契仑柯夫。
    在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官溪社区,有一幢气势宏伟、雕梁画栋的建筑。住在附近的村民胡先生说,这幢建筑是官溪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它传承了江浙吴文化建筑的风格,现被誉为“江南第一祠堂”。“江南第一祠堂”是“两弹一星”功臣胡仁宇的祖籍地。 胡先生说,胡仁宇1931年7月20日出生于上海,并在上海长大,胡仁宇的爷爷早年从江西迁出。出于工作的原因,他只会偶尔回到玉山县。
    最近一次回来是在2004年的清明,当时胡仁宇与他的堂兄一起回来,给他们的祖辈扫墓。之后他们来到了祠堂,并在祠堂里坐了许久。胡仁宇虽然是全国有名的科学家,但是平易近人,在乡亲们的面前没有一点架子,跟普通人一样。胡仁宇虽然很少回来,但他非常关心乡亲们的生活。
    胡仁宇长期从事核物理实验、核试验诊断、惯性约束聚变和核安全研究,领导筹建了多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核试验近区物理测量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承担有关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和其他核测试工作;开展了强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各种特性的测量工作;70年代末以后,参加组建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使其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担任院长期间,组织领导核武器设计、试验、定型和生产,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跟踪、人才培养、开发民用技术和科研新基地建设等重要规划。对发挥全院整体综合科技优势,打下了的基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由于中国急需人才,他提前回中国,随后被钱三强教授推荐到一个新组建的国家核心保密单位从事国防尖端科学研究。他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组建加速器与中子物理实验室。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否如期研制成功。他带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利用极其简陋的设施,用比外国人更短的时间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出色地研制成功了中子发生器,建立了快中子物理实验室。 上世纪60年代初,为利用核爆回收微尘样品来诊断核装置爆炸的性能,胡仁宇提出通过测定样品中裂变碎片、铀和超铀同位素相对原子数来定当量和中子能量范围的方法,利用各种指示剂元素的中子反应产物的放射性测量来确定装置爆炸时不同能区的中子数的方法等。他和同事们组织了一支理论、化学分析、物理测量密切结合的队伍,建立了配套的仪器和设备,通过大量的预先冷实验,克服了多个科学技术难题,掌握了相关技术。
    胡仁宇前后参加过6次国家核试验,并且每次试验都自始至终亲临条件十分艰苦的现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为科研室负责人的胡仁宇,亲自参加了这次试验,并担任了作业队其中一个小组的指挥。他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核心部件,成功地装配在第一颗原子弹上。此后,他又转入氢弹技术的实验工作,担任了实验室副主任的职务,在当时部级的负责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1971年,胡仁宇随整支科研队伍调往四川基地,担负九院(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二所的科技领导重担,负责筹建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他和同事们陆续研制了一整套物理诊断技术设备,为开拓这一前沿学科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他又被国防科工委聘为近区物理测量组负责人。他组织了科技人员探索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快速脉冲辐射场测试技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3年6月,胡仁宇担任九院副院长,协助院长“两弹元勋”邓稼先组织领导全院的科研工作。1985年9月,他接替了病重的邓稼先的工作,担任代理院长,承担全院领导工作。1986年,他担任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同年,胡仁宇当选为四川省核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91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如今,70多岁的胡仁宇依然奋斗在科学研究的前线,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热血。
    1984年、1988年两次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1982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多项,1986年、1989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的主要论文有《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等。

    2013年10月16日,钱三强百年诞辰暨钱三强何泽慧科技思想座谈会现场,方守贤院士(左二)和胡仁宇院士(左三)在阅读传记。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13
胡仁宇院士的祖居和胡氏宗祠
作者:70岁的老童生
胡仁宇院士的祖居

    江西省玉山县官溪乡(50年代以前均为浙江省江山市管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胡仁宇的祖籍,胡仁宇院士1931年7月出生于上海。
胡仁宇院士的祖居

    1941年起曾就读于江山二中前身——江山县私立志澄中学,当时他才11岁。据当年曾教过他的老师回忆,胡仁宇在班上年龄最小,但他聪颖灵巧过人,学习成绩却是最好的。15岁时去了浙江的杭州高级中学读书,在那里,他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1948,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后,同年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56年8月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8年回国,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实验部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1986年当选为四川省核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后称院士)。
胡仁宇院士的祖居

    出于工作的原因,他只会偶尔回到官溪老家,2004年的清明,当时胡仁宇与他的堂兄一起回来,给他们的祖辈扫墓。
胡氏宗祠

    之后他们来到了祠堂,并在祠堂里坐了许久。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它传承了江浙吴文化建筑的风格,现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江南第一祠”是“两弹一星”功臣胡仁宇的祖籍地。
胡仁宇院士的祖居和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13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