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83阅读
  • 0回复

[宗亲提供]敬爱堂追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16

来源:黄山台家园 编导 张艳婷

    黟县,安坐在小小的盆地里,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在四季轮回里安然自若。建于秦始皇26年,可以说是真正的历史悠远、积淀深厚。西递古村,距黟县城东八公里,现有保存完好的祠堂4座、民清古民居224幢,素有“画里乡村”、“桃源人家”的美誉,并于2000年光荣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追远溯本,莫重于祠”,这句谚语在古徽州流传甚广。在聚族而居、世代传承的黟县土地上,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和成员间的纽带。在声名远播的西递村,敬爱堂就像一个超然物外的智者,慈爱而关切地聆听世间一切声响。这座敬爱堂,当地人更喜欢叫它胡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享公住宅,后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占地面积约有1800多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那名奶娘的夫家姓胡,动乱中,昭宗幼子李昌翼继而随之改姓。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保全了唐李一脉,也才有了西递胡氏后来的故事。
    迁居西递,胡氏先人放下身份、耕读传家,那份帝皇之后的高贵也早已渐行渐远,曾经的辉煌显赫、曾经的岁月沧桑,都宛如天上的一抹烟云淡淡拂过,唯有骨子里的刚强、坚毅、沉稳和豁达代代相传,刻在了每块砖、每面墙以及每根柱子上。
    像他的家族一样,敬爱堂的命运也是坎坷的,历史上曾一度遭遇火灾,令人唏嘘不已。    
    俗话说“家必有谱,族必有祠”,敬爱堂的进步和可贵在于,它淡化了祠堂的宗法秩序,更多的是家族内部教育子孙的一个训诫地。西递胡氏的老祖宗曾居婺源,而那里在南宋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著写的《明经别院》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拓写放大带至西递,用以教化后人、立家传世。不过,可惜的是,“忠、廉、节”三个字都先后遗失、无缘后世,只剩下“孝”字曾被当作粮仓底板才得以保留,目前高挂在敬爱堂后厅之上,供人瞻仰品鉴。
    “百善孝为先”,无论是皇族后裔,还是普通百姓,对故土的热爱、对父母的孝敬、对子孙的厚望,都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在良好的家族氛围下,胡氏余脉扛住了磨难,迎来了繁盛。大盐商胡贯三在外打拼多年,靠着勤劳智慧、发家致富,他不忘祖上教诲,毅然回到家乡西递,铺路建桥、整修祠堂,为远近乡邻大加赞赏。
    正是有了后人的敬重和保护,敬爱堂才生生不息、威望长存。如今的敬爱堂,看上去依旧粗犷古朴,宏伟壮观。门廊飞檐似雄鹰凌空展翅,气势恢弘,门前溪流清碧如泉,成弧形绕祠流淌。从中门进入为祭祀大厅,分上下庭,中间辟有大型天井,更增添了大厅的气势。大厅后进是楼式建筑的供奉厅,楼下是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
    除了本身木制精良、设计巧妙,敬爱堂得以保存至今、风貌犹存,当然,也离不开历史的机缘巧合和村民的保护意识。
    缘于旅游开发,敬爱堂得到了很好的关注,可在“硬币的另一面”,旅游经济的发展,也给古建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有“船行西递,大吉大利”的眼见,现有“山色如黛,峰峦环抱”的景致,西递,果真是一处离世闲居的世外桃源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行孝为善,立身躬行。在这里,历史的烽烟已渐渐散去,西递又有了新的生活、新的未来。无论是栖居常住,还是停留歇息,你总能找到一个舒心的方式,让思绪随意飞舞。飞进那偌大而深邃的敬爱堂,聆听过去的故事,咀嚼简单的道理,也许豁然开朗,就在祠堂深处,就在你的转身之间。
    提供:黟县西递胡慧中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