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165阅读
  • 29回复

[本网原创]西递旅游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7-05-29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
    村民自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和设定了一个科学良好的初始形式。西递村完善的村民自治,通过民主选举,将使村民精英,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因而有可能缓和一些社会矛盾,解决一些不正常的社会问题,也能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或方式上潜移默化村民的民主习惯,培育他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他们的民主观念,有助于营造社会公平公正氛围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混乱秩序严整顿 旅游环境得完善

    像西递这样一个以古村落为特色的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风光景区。一般的景区景点,与外界相对独立隔绝 ,凭借内部的努力,只要规章制度科学和管理措施到位,就不难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达到管理目的。而西递古村落,里面居住着不少村民,这里首先是个生活社区。村民们长期在这里居住生活,形成了一定的风俗习惯,他们不会因为旅游的开办而轻易改变。
    旅游公司要求,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5点之间,在游客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村民的自行车、摩托车、以及马车不允许在村内特别是旅游线路上骑驶;村民的劳作时间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被列为参观点的住户,其屋内的环境卫生,厅堂摆设,都有一定的要求。可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真要执行到位可不那么容易。
    随着接待规模的不断增大和经济效益的逐渐提高,村民们与旅游公司的矛盾逐渐暴露并激化起来。村民看到,吸引游客购物是他们生财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于是,参观点内的居民,都自觉不自觉忽视了与旅游公司签定的开发协议要求,在原来整洁宽敞的厅堂内,摆满了所谓的古董字画;没有作为参观点的居民,则不约而同地涌向了旅游通道上,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把原来就很狭窄的古街小巷,弄得拥挤不堪,使游客简直难以行走。
    受利益的驱使,少数村民忘掉了他们的祖先诚信为本的做人原则和经商理念,他们整天吆喝、尾随兜售、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强买强卖、蒙蔽坑害旅客,以至发生了因购物争执而殴打游客的恶劣事件。一时间西递在外界的形象大损,许多旅行社和游客忘而却步,旅游接待量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影响。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氛围过浓,影响旅游环境的问题,虽然镇村两级花了不少精力,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但效果一直不佳,甚至是收效甚微。
    那些一时还没有觉悟的村民,每天想到的是如何获取最大的收入,他们对于摊点的规范管理要求,不是硬顶,而是软磨。管理力度大的时候,旅游环境较好,反之则回潮严重。经过反反复复,摊贩们似乎也掌握了对付的办法,每当遇到重大的接待或重要的活动,他们会主动收起占道的摊位而顾全大局。一段时间内,这样的配合也算默契,管理与被管理之间显得相安无事,西递旅游呈现出表象的平静,而这平静的背后,潜伏着诚信的危机。因为这对那些花钱买了门票的游客来说,是相当不公正和不负责任的,他们在拥挤的太阳伞和摊位前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耳边充斥着繁杂的叫卖声,欣赏徽派建筑和徽州文化的空间与时间被不断压缩,不能得到物有所值的消费和应有的服务。
    一些房屋紧靠旅游道路两旁的居民,不惜将祖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蓄意糟蹋,他们或对老墙破肚开窗作为店面,或干脆人为推倒,重建店铺。你白天禁止,他晚上照样干,星期天,双休日更是他们的好时机。这样的现象,不仅使旅游公司管理层,也使县、镇两级政府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西递古村落的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西递旅游管理与健康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态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为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还游客一个宽松的旅游环境,县政府专门组成了以分管领导牵头,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和镇、村以及旅游公司负责人参加的环境综合整治小组,进驻西递,对当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全面的整治。
    成堆的问题,绞如乱麻。面对部分暂时还没有完全觉悟的老百姓,整治小组的努力和措施,注定是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一个旅游线路上的占道经营,摊点无序摆放问题的整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没有达到效果。你这边强制取缔,他那边提蓝小卖,跟你打游击,捉迷藏。堵的办法不行,整治小组换位思考,采用疏导的办法,在村口“走马楼”的院子里划定区域,并且由旅游公司无偿补给每个经营户一把遮阳伞,以方便他们经营。尽管这样,那些摊主们仍不满足和领情。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这个经营场所,不在旅游的主要通道上,加之导游员又不能直接带游客光顾,因而生意十分清淡。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有小九九不好明说,那就是大家集中在一快,经营活动相对透明公开,一些宰客蒙骗行为难以在大庭广众下实施了。于是他们提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些列为参观点的户主们,每年拿着旅游公司固定的门票分成,照样在家里摆摊设点,而且生意很好,这种现象,整治小组为什么不去管?
    诸多问题斩不断理还乱,环境整治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还有那些因违章拆建老房子而受到处理的少数户主,更是情绪激动,与工作小组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于是,他们把心中的不满和积怨,全部发泄到旅游公司上。有的看到公司管理人员每天迎来送往,因为工作关系常常陪客吃饭,心理上很不平衡。还有的因为自己或亲属没能在公司就业,也是心存不满。
    他们不懂得旅游作为一个外向度很高的产业,其促销手段和攻关方式的重要。游客是上帝,而作为游客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桥梁,旅行社更是上帝。公司人员每天陪的正是旅行社老总,把他们捧为上宾,是为了让他们多给公司招徕游客,最终受益的还是全体村民。
    而恰在此时,县里的另一处古村落旅游点,由于受个别不明真相媒体的歪曲报道,加上极少数别有用心人的唆使,村民们正在抵制招商引资进来的外地客商,他们要向政府要回所谓的经营权。两地的风波,交织在一起,给县里和镇里两级党委、政府和旅游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终于,有一天失去理智的部分西递村民集中起来,把旅游公司围得水泄不通。当时虽是三九寒冬,公司的会议室里却是热气扑面,温如澡堂。事隔数年,经历了当时情景的人,仍然是记忆犹新:村民们强烈要求与领导对话,解决实际问题。还有情绪更为失控的,砸了公司的财物,看到公司食堂里的饭菜,不由分说,聚众饱餐一顿。
    游客视如笑话,影响十分恶劣,事态发展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西递旅游自开办以来,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
    问题和矛盾既然暴露出来,并且已经十分严重,回避和退让是不可能的。而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治小组冷静下来,全面分析了西递旅游自开办以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在公司创立之前的全体村民大会上,大家对村里办旅游是热烈拥护的,以后在经营过程中,村民们对公司的管理要求,也是给予较为积极的配合。在前几年公司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每年能拿出一定的比例分给村民。虽然每人只有几十元钱,但大家毕竟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希望。公司为了整治旅游环境,投入资金疏通村中的河道,修复破损的路面,这些公益事业的实施,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与好处,因此公司的发展,能够得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随着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村民们介入到旅游的配套产业,如餐饮、购物上来,也是理所应当的,问题是如何来进行引导和规范。而重要的是公司的收入逐渐增加了,并且幅度较大,但每年给村民的分成,却很少做相应的调整,这可能是引起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再通过梳理对话过程中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大多是善意和合理的,有的只是表示的方式方法不妥。
    有了这样全面而冷静的分析,也就有了解决事态的信心和办法。
    公司的管理者们向整治小组承诺,在这次旅游环境整治过程中,只要涉及到旅游公司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他们坚决服从和支持;对村民们的一些怨言和误解,他们将做耐心的解释与疏导。经过反复与村民的交流对话,倾听来自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为使西递旅游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也为了使村民们能够从旅游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整治小组迅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条措施,这几条措施既对症下药,又切实可行。
    一是保护西递古村落的决心不能动摇,对损坏旅游资源的行为处理打击不能手软;二是整治旅游环境的标准不能降低,对旅游通道上的摆摊设点要严禁,对民居内的摊位要严控,对尾随兜售、欺客宰客的行为要严管;三是提高对村民的分配比例,每年年终按人口、参观点和未列入参观点的古民居房屋挡次、建筑面积三个层次分别给予分成;四是尽可能照顾村民到公司就业,今后旅游公司用人,同等条件下,本地村民一律优先;五是公司的经营活动向村民公开,每年定期公布收支账目,接受村民的监督。这些以人为本,颇具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一出台,立即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与拥护。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及旅游公司如此通情达理和为大家着想,村民们的激动情绪逐渐冷静下来,他们对自己的过激语言和莽撞行为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了。西递旅游又进入正常的经营和发展。但对此前发生的那场风波中的一些人和事的处理上,旅游公司的态度可以说是宽严相济、软硬适中。
    对于个别情绪激动,砸了公司财物的群众,如果按照当时的《治安处罚条例》,可以进行行政拘留了。但是旅游公司还是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西递旅游公司,或者说西递村其实是个大家庭,村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或者说是个孩子。孩子犯了错误,还是尽可能的以教育为主,给他以改正的机会。于是由公司领导出面,找到相关部门,破例地为这些人“说情”,对这些人的过激行为,由村两委和旅游公司来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使得个别免遭治安处罚的群众深受感动,他们对自己的过激行为悔恨不已,向公司和全体村民作了深刻的检讨。他们从此成了西递旅游的积极支持者,在保护古民居建筑,维护旅游秩序上处处以身作则,成了骨干力量。这是旅游公司处理问题宽容的一面。
    在西递村,法律的钢性和人情的柔性得到和谐的体现,其原则就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西递文化再次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7-05-30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一)
    如今任何时候步入西递,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中国农村常见的狗屎牛粪,甚至烟头;村中的小溪河流清澈如许,夜不闭户也并非天方夜谈,更重要的是村民百姓观念的变化与提升。
旅游富民更育人 提升素质举措多

    继2000年晋升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美丽的5月,西递村又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 5A景区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的最高质量等级,是A级景区的典范和标杆,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和显著的品牌效应。5A级旅游景区要求涉及旅游交通设施、游览服务功能、旅游安全、环境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功能、综合管理工作、资源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县政府围绕8项要求,先期对西递、宏村景区进行了自查和摸底,查找出23项需要整改的工作,预计总投入250万元,通过企业自筹、政府补助、向上争取三个渠道解决资金。主要是对景区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准公厕等硬件设施,以及门票标准化设计制作、室外全景导游图重新安置、外语导游的配置等软件设施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西递也借5A景区创建契机,复古明清时期古风,将村中所有宾馆、旅馆改为“客栈”,饭店改为“酒家”,村口的邮政局改为“驿站”,凸显古色古香。由于西递原名西川,后因村西1.5公里处设有古徽州府的“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这次西递镇政府将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将西递邮政所恢复为全国首家仿古邮局,即原始的驿站——西川铺递所。同时,按照5A级景区要求,核心景区内必须设有游客服务休闲中心,西递将游客服务中心散设在游览线路上闲置的古民居、古祠堂中,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全村上下一致努力下,2011年春西递终圆5A梦。近年来,西递村和西递旅游公司,获得各级各类殊荣,数不胜数。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素质,使之与“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国际乡村旅游重镇”荣誉形象相称,打造真正文明、和谐、有序的精品“社区型”旅游景区环境,西递村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村民素质。

祠堂婚礼(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注重分类引导,提升村民素质。坚持通过党日活动、远程教育培训、专题学习等强化强化学习,提高村干部、党员的党性和法律、道德意识;同时在广大党员、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中广泛发动大讨论活动,全面梳理西递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共梳理出问题150 个;在大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西递村村规民约》、《西递村发展三年规划》;以“微笑服务、快乐旅游”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对公司员工定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业务评比活动;对景区从业人员组织多种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等;对西递居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制意识。
    注重载体创新,提升村民素质。以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抓手,把提升村民素质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了倍受欢迎的广场舞活动,2012年妇女节,西递村两委和旅游公司帮助选址文艺广场,并花费一万元购置了移动音箱、话筒、彩光灯等设备,鼓励村民参与健身。旅游公司每天无偿提供音响与用电。同时该村还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一载体,开展“知识讲座进农家”、“建立读书长廊”等一系列活动,激发群众的读书热情,把田园建成读书园地,把房前屋后变成读书长廊;充分发挥村书法协会、戏曲舞蹈协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性,开展送春联下村、文艺汇演、京剧票友会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提升了全体村民素质。
    注重日常管理,提升村民素质。通过村规民约、《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教育村民注重日常言行;村两委派专人对村民文明创建进行巡查,并与村民年终奖励分红挂钩;深入推进“拆违控违”活动,掀起环境风貌整治高潮;以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对村里保洁队伍进行管理改革,分组包片责任到人,村民实施“门前三包”。在全面改善环境风貌中,提升村民素质。
    西递结合遗产保护、诚信教育、安全防范等工作,开展“十旗文明户”评选活动,促进全镇村民争做“文明户”。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歌舞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村里今年起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金80元,并投资50万元建成西递老年活动中心。西递镇还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和旅游环境,投入400万元建设400亩生态园,开发后边溪旅游线路;投入30万元在镇区恢复古亭廊3座,对镇区的大环境实施了点缀;投资150万元实施景区至县城的亮化工程、古民居室内的线路改造工程和西递引供水工程。
    和谐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开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2013年 11月30日上午,阳光逐渐照亮了西递的老街深巷。西园景点的大门口,一群人围着一个小伙嚷嚷。小伙手举着一只手表,在咨询着什么。
    原来小伙他是西递村后边溪东风客栈的,早上打扫时,在卫生间捡拾到客人遗失的这只手表。赶到停车场一看,客人的车子还在,客人还没有走。再遵循旅游线路倒过来寻找,终于在这儿,遇见这批从山东来的客人,找到遗失手表的主人。
    这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一幅情景,也许类似的场面,正一次次在西递村演绎着,它们共同汇聚成一幅幅经过旅游市场经济的陶冶,西递村民的祥和文明的安乐图,谱写出一曲曲精神文明之歌。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7-05-31
西递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二)
    发展旅游,西递最大的旅游资源的古民居,如何保护?

    砖木结构的建筑,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如同一把悬挂在头顶的利剑,时刻警醒着西递村每一家每一户。
做好安全大文章 消防第一永不忘

    西递村几乎每家每户的显著位置,人们都不难发现《致西递村村民认真做好古民居安全消防工作的一封公开信》,这些年不仅年年印发这封公开信,而且即使上年纪的老人不少的都耳熟能详——
    镇直各单位、各饭店旅社、西递村各农户:
    素有“桃花源”之称的西递,依靠独特的古民居旅游,已声誉海内外。旅游使得西递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给广大农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二OOO年即将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为保证西递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树立西递良好的旅游形象。安全消防工作必须引起广大村民的高度重视,为此请各单位及广大村民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西递古民居绝大部分属砖木结构,且居住密度较大,一旦失火将会殃及前后左右,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患于未然,安全消防工作要警钟长鸣,万无一失。
    第二,二OOO年七月二十六日,镇政府在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配合指导下,组织西递电管站、西递村委会、西递旅游公司对全村所有的农户、单位、商业网点的安全用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发现不少农户室内线路严重老化,私拉乱接现象比较严重,少数农户线路存在接触不良、经常冒火花,有些农户用电未安装保险装置,还有些农户用原来的电视接收天线做照明用电的线路,用电线路极不规范,希望存在以上现象的单位、饭店旅社及农户尽快与电管站的工作人员联系,自己购置材料,请电管站的同志为您更换为荷。
    第三,按照习俗,冬季广大居民都有烤火的习惯,生火取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无人在家时,应将火源远离可燃物品,特别是年老麻木的老人烤火尤为注意,不留火灾隐患。
    第四,生活用火也应注意安全,检查发现,有不少农户的灶前堆放很多可燃物质,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火灾,所以灶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燃物必须与灶前相距2.5米以上的距离,且每日必须坚持检查,以防万一。
    第五,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西递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液化气钢瓶均为1995年以前生产的,按照有关规定,钢瓶的使用寿命为五年,所以建议用户在灌液化气时一定要将钢瓶送检测站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钢瓶一定要停止使用,以免爆破引发火灾。再者液化气灶不要靠近易燃物,与易燃物至少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液化气残液不要私自乱倒,用过后要关紧阀门以免漏气引发火灾。
    每年公开信还对经过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钢瓶的生产厂家、商标和制造许可证编号予以公布,提请村民注意。
    自古以来,徽州民间就有良好的消防意识和消防习俗。徽派建筑中的封火墙不仅有装饰和美观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万一火魔来临,防止左邻右舍互相染指。家家户户的民居,天井下面往往有太平缸,也以备消防急用。
    徽州人家睡关消防三件事是雷打不动的,这就是仔细检查水缸、灶膛和火桶。民谚有“灶空水瓮满”的说法,即临睡前要检查水缸里是否装满水,假如没有水或水不满,即使夜再深也非得到水井里去挑来水蓄上才能入睡;检查灶膛里是否还有未烧烬的柴火和死灰,假如有定要将死灰铲除置于灰缸中盖住,将柴火拣出放入炭缸中密封;检查火桶、火篮等取暖用具是否已用厚砖石块压严并置于厅堂空旷处,这三件大事不落实是万万不可入睡的。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徽州民间有舞火龙、舞香龙的习俗,龙身以稻草捆扎而成,浑身插满点燃的香火,在夜幕下的乡村游弋,景象十分美丽。有一个民俗从古到今始终没有改变,就是不管舞到多远,最后一站必须是河边或池塘边,然后将香龙、火龙投放水中,俗称“龙下水”,如此消防文化与民间节俗结合得真是天衣无缝。

春到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然而自土地改革以后,祭祀等宗族活动被停办,传统风俗也随之停止,甚至打更防盗防火的消防警示也一度也销声匿迹。十年动乱期间,更是无法无天,终于酿成恶果。1969年,村子中心的东源供销社发生大火,虽然时隔四十多年,但每每回忆当年大火,公司经理唐国强仍然心有余悸:
    大火冒着浓浓的黄烟,从楼顶散发出来很呛人,由于当时正刮大风,火借风势,一阵阵火焰不时猛烈蹿起,高达数丈,煤油桶炸上天,火星四处洒落,场面恐怖急了。
    大街小巷鸡飞狗跳。村子周围牛栏里,平日里四处闲溜达的老牛也“哞哞”乱叫,妄图挣脱牛绳逃跑。整个西递村宛如世界末日来到,人人都恐惧万分,担心大火殃及自家。
    善良的村民一看失火,赶快拿脸盆、水桶来救火。但是火势实在是太大了,泼上去水几乎不起作用。最后眼睁睁看着屋架坍塌,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才慢慢熄灭。
    唐国强说,幸亏我们的老祖宗在建造村子的时候,就考虑到消防。设计了封火墙、隔火弄等。也可能祖宗保佑,那场冲天大火,居然没有蔓延到隔壁的敬爱堂宗祠等。不然损失将不可估量。
    当年耳闻目睹的火灾,时刻警醒村两委和旅游服务公司无时无刻 不忘记将消防安全置于首位,确保世界文化遗产西递的安全更是责任重大,针对秋冬季火灾特点,西递村镇两级坚持抓早抓严抓实,着力提升古民居消防管理水平。
    他们从宣传入手,与宾馆、饭店、个体经商户及西递村民签订《消防管理责任状》400余份,印发防火材料2000余份,在村民、游客中广为宣传。在古民居设立禁烟标志,择优在导游员、保洁员及党员队伍中组建50人的劝烟信息员,并将消防安全纳入导游讲解,从不同层面提升各类人员的防火意识。结合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规范居民房前屋后柴火堆放,减少可燃物。严格落实夜间2次打更制度,时刻警醒村民“小心火烛”。在宣传的同时,抽调部分警力联合对所有古民居、古祠堂等进行地毯式普查,做到一幢一档。目前已普查194幢,发现隐患33处,并督促指导业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
    为提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西递镇投入400余万元实施消防用水联网工程,新增消防栓21个,正在新建消防用水加压站,提高未端水压。配备了2台手招泵和水带、灭水器等必要设施。对村内用电线路进行普查和整修,做到安全用电。
    此外,该镇还坚持将专职消防队员轮流送到消防大队进行跟班培训,经常邀请消防部门深入小街小巷熟悉村落布局、消防水源、消防装备等,提升专职队员应知应会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2014年初,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突发火灾,持续10个多小时,席卷了古城数百栋房屋,损失不可估量。消息传来,令世人震惊。
    西递以古代建筑为最主要旅游资源的消防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司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和《消防法》,再次对全村古建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检查,深入分析当前古建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古代建筑火灾事故风险评估,建立古代建筑火灾防范的标准体系,集中治理,切实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并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切实做到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但作为西递旅游服务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安全防火第一责任人,唐国强自觉责任重于泰山。用他的话来讲,每天夜里,“梆、梆、梆——”的打更声传来,则说明一切安全,比听到任何天籁都深觉欣慰。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7-06-01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三)
    旅游开发,老百姓不仅口袋鼓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西递人境界高了,追求多了,中国梦越做越丰富。
日出日落都欢畅 西递村民笑声欢
    在西递,村民胡爱仙的房子扎堆于一片古民居中,显得毫不起眼。唯一不同的是,走近她家时,人们会注意到门楣上一个醒目的标牌:西递村中老年活动中心,这显示出胡爱仙家与其他民宅的不同。
    推门而入,显露在眼前的是一个大约40平方米的农家庭院,正对着堂屋的墙面上悬着一面巨大的镜子,两侧的墙面则布置着各式各样的小彩灯,抬头还望见两个平时只能在舞厅里看到的旋光灯……
    “这里是村老年舞蹈队排练的地点,晚上来看效果就更好了,和舞台一样。”果然,夜幕降临,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们开始三三两两来到这个庭院,舞曲优美,灯光绚丽,村民们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西递村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村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今日的西递,已经从昔日不为人知的皖南乡村逐步发展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名镇,并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古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人的目光。
    近年来,随着西递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递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极大改善,日渐富裕的村民们不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而是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向上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村民自发举办的书画交流、文体娱乐活动已是屡见不鲜。像胡爱仙家的活动中心,仅器材投入就是笔不小的开销。而支撑起村民们在精神文化方面上的大胆追求,正是逐渐富裕起来的生活。如今西递村人均收入5300元,富裕已成了西递村的普遍现象。

西递晨曦(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据了解,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西递村的一份材料显示,几年来仅村集体用于建立健全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娱生活的经费就高达近百万元。其中:成立文化文艺协会,投入10余万元对村古戏楼进行整修,不仅为广大村民自娱自乐提供了平台,更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古徽州的充满魅力的文化气息;投入20余万元建立体育健身中心,每天清晨人们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打打太极拳,锻炼身体,每逢重大节日举办农民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比赛;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可经常到中心的图书阅览室读书看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普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掌握致富技能;成立了“夕阳红”舞蹈健身队,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们自编自演的十几个舞蹈节目,如《开门红》、《高天上流云》、《山路十八弯》等,不时活跃在县、镇的舞台上等等。
    西递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并持续不断,与村两委和旅游公司的大力提倡和重视有很大关系。公司总经理唐国强不仅旅游经营决策是一把好手,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每每尽兴之时还会亲自上台来段京剧清唱。2012年11月,西递旅游公司就曾推出唐国强作词、方仁华作曲,唐国强亲自演唱的京剧唱段《咏西递》,受到行家好评。
    如今,西递村民白天劳作经营,夜晚纷纷聚集到村口的古戏楼、或村子当中的文化室和文化中心里,或放声歌唱或尽情跳舞,昔日插秧养蚕的能手,如今拉起了二胡唱起了京剧,舞起了彩绸和扇子,人人脸上绽放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民俗表演:抛绣球选佳婿(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西递村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活动的同时,西递还注重依托古民居物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传承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民俗文化的挖掘,积极培育民间业余文化队伍,组织了专门的表演队伍,开展了“抛绣球”、“祭祖”等民俗表演,每当节假日或夏日夜晚,村民会自发举办京剧票友会以及广场舞等演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又能让游客参与其中,使游客在欣赏巧夺天工的徽派建筑艺术的同时,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领略古西递的历史文化风采。
    “抛锈球选佳婿”和“祭祖”两个节目。这两个节目各有千秋,一个欢快明亮,喜气阳阳,一个庄严肃穆,还原历史。它们一经推出,立刻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
    “抛绣球选佳婿”将古时西递有钱人家小姐情窦初开时,为选得心目中的意想郎君,面对众多的应征书生,只得采取抛绣球的方式来选择,哪位书生抢到了她抛出的绣球,就是她家的上门女婿。节目表演时,游客中年轻小伙子跃跃欲试,争抢绣球,同行者鼓掌助兴,热闹非凡。抢得绣球的小伙子还要登上绣楼,穿上古时的婚礼服,在欢快的婚礼乐曲中,与新娘同拜天地,然后双双步入洞房。那些做了一回西递“女婿”的游客,此次西递之行,肯定是终生难忘。而游客饱尝眼福之时,也粗略了解了徽州节庆喜事的民情风俗。

西递祭祖(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祭祖”节目则被安排在西递胡氏的总支祠敬爱堂的后厅内举行。这里原来就是西递古人的供奉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夏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为宗族活动中最隆重的大典。要求非常严格,参祭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整个祠祭活动过程有严格的程式:
    主祭人宣布祭祀开始,族长、房长就位。肃静、全体肃立。主祭用黟县话喊“祭祀祖先,繁衍儿孙;繁衍儿孙,祭祀祖宗”。接着礼生进撰供品,鸣炮奏乐。然后由族长敬读祭文。祭文第一部分为祭祀时间,第二部分为祭祀对象,第三部分是祝词。主祭带领族丁祭祖。在喊完“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礼毕”之后,紧接着喊“义祖始祖,奠基考水;奠基考水,义祖始祖”,体现对义祖的敬重。礼生带领族丁互称祝福,喊完“一作揖,二作揖,三作揖,礼毕。”之后,紧接着领喊:“壬派西递,奋斗不息;奋斗不息,壬派西递”,表示诗礼传家的期望。祭祀大典前后有十余个程序,主祭宣布结束后,鸣乐。族丁依序退场时,主祭人领喊:“和谐西递、行善积德;行善积德,和谐西递”。
    其中由礼生读祭文,其祭文写作也是有其一套固定的格式,祭文第一部分为祭祀时间,第二部分为祭祀对象,第三部分为祝辞。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族谱记载明经胡氏祠祀,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为各族祭祀,由族长担任主祭;正月初九——正月十五为房祭,由各房房长(即房头老官)主祭。
    如今,祠祭通过挖掘整理,已经由原先的“序昭穆”,使族众知礼义;“民德归厚”,增强宗族凝聚力,进一步丰富为对广大游客进行传统道德礼仪宣传教育的好课堂。
    祠祭作为徽州民间礼俗文化流传有着很强的稳定性和认同性,是维系家族团结、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徽州祠祭作为定期举办的礼俗活动,有着很强的娱乐性和教育性,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祠祭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其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已逝的亲人。其感情本质就是人伦情义。一些西方人的观念,生命是上帝赐给的;中国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娘生父母养的,是祖宗传赐的。华人的基于天地人一体(天人合一)的观念而形成的对天地的敬畏和“祖宗情结”(祖宗崇拜),构成“天地国亲师”的感念牌位。祠祭就是感念祖宗,不仅传衍生命(物质生命,人的再生产),而且传承祖德家风(精神生命),以“祖先有灵”的非科学方式,表达感恩祖先的合理内核。“祖宗基业不可丢”,否则“愧对列祖列宗”;做得好,可以“光宗耀祖”,“告慰祖宗”。“祖国”是祖宗所在的国家,家国一体,祖宗情结是华人爱族、爱国的深层精神元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黏合剂。
    祠祭活动和祠堂正厅的迎面高悬着南宋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亲笔书写的一个“孝”字,这个斗大的“孝”字苍劲有力,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字上部象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它表明了能孝敬长辈的是争气儿孙,应予表彰;反之就是返祖,将自己退化为猴子。
    游客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和胡氏一起缅怀先祖,警示后人,既是一个旅游项目,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独生子女在这里穿越了历史时空,经历了一场与古人先贤的对话,受到了“敬老爱老”、“孝敬长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当游客置身于这样的意境中时,西递旅游的魅力无形中得到了放大和升华。
    2006年,以西递明经胡氏为标志的徽州祠祭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曾评价说,西递古民居旅游,是世界遗产中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完美结合。
    丰裕、文明、和谐,这是今天的西递所留给人们的印象。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7-06-02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四)
    目睹恢宏的敬爱堂祠堂,秘书长一行静静地倾听导游及翻译的解说,神情十分专注。当然,尽管如此,安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西递人对文物与名胜保护所做的努力。
保护文物凭慧眼 爱护古村成传统

    这是一件发生在20多年前,而且并不为多数人知晓的事情:
    1988年,张艺谋和巩俐的第一次合作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中国人捧回了金熊奖。
    不久由他率领的摄制组一班人,移师黄山南麓的黟县,开始谋划他《菊豆》的播种工程。
    《菊豆》改编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
    杨天青的叔叔杨金山,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染房主,为了续香火,在他娶的两个女人被折腾死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房是杨金山的长工,晚上是杨金山发泄淫欲的工具。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杨天青,对因叔叔每夜滥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产生了同情和对异性的好奇,他时常偷看年轻的婶婶洗澡。
    天青慑于礼教,对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强压下愤恨。乘杨金山外出,天青和菊豆情不自尽的拥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间的真情。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天白出世了,杨金山不明真相,认为天白是自己的后代而欣喜若狂。
    一天,杨金山突然中风而下身瘫痪,他终于知道了菊豆与天青的私情,想要报复,却力不从心。后来,在和天白玩耍时,不幸掉进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规矩,天青要搬出染房,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会。不久村里传出闲言碎语,被长大的天白听见,尽管知道了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还是怀着敌视和仇恨将天青赶出了染房。
    菊豆和天青在地窖里重温旧梦时,因缺少空气而室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进了染池。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点着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菊豆》电影海报(照片选自网络)

    影片的绝大部分情节都发生“老杨家染坊”。世人大都知道张艺谋的《菊豆》是在黟县南屏村头的叶氏宗祠“叙秩堂”中培育的,却很少人知道,张艺谋最先相中的最佳拍摄地点是西递村的宗祠。
    说到这事,时任西递旅游公司经理的唐茂林仍记忆犹新——
    1989年初夏,村子当中的老屋深巷还焕发丝丝凉意,抚摸着人们的肌肤,虽然并不刺骨,但也让人感到少许的不适应。
    唐茂林家的院子里,来了几位客人,领头的正是张艺谋。他们是过来与他这个村党支部书记兼旅游公司经理协商。因为在事先的考察踩点时,他们已经在村子里相中了一处祠堂,准备进行电影的实景拍摄,过来与他等商量场地租赁以及群众演员聘请等相关问题的。
    要租赁村子当中的祠堂,而且租金不薄,这对于正缺乏旅游开发资金的西递旅游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正当唐茂林喜形于色之时,突然想起不久前赴徽州区呈坎村参观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
    在被朱熹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罗东舒祠堂,仪门后面是一个由两庑和享堂合围而成的面积达八丈见方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原是族人聚会场所。大院中间是一条4米宽并略高于两边地面一个台阶的甬道,供祭祀大典时用,平日族人一律由两庑走廊出入。甬道左右两方原各有一株具有400多年树龄、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宛如天然大盆景、被誉为“江南第一桂”的大桂花树一株。租赁给《太平天国》剧组拍摄时,因为拍摄需要,左边的桂花树竟然被砍去,虽然给了数千元补偿金,但其损失无可比拟。原本一左一右两棵百年桂花,现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棵。正像所有的农民对自家资产都格外吝惜一样,如此短视的败家情景让唐茂林一行心痛不已,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永远也没有弥补可能的遗憾。
    现在张艺谋要来西递租赁祠堂,建造“老杨家染坊”,听介绍为了拍摄需要,日后还要在祠堂当中挖掘一偌大染池,同时搭建云梯高架等,无疑会影响对祠堂原貌的保护,万一有损将如何面对世人及后人。作为西递村子里的决策拍板人,他不能不考虑这当中的政治账。

张艺谋(照片选自网络)

    更何况张导说过,这部电影是与日本德间书店合拍,要现场录音,这样无异要对现场及左右景点,甚至街巷进行长时间的封闭管理,拍电影不仅不能吸引来更多的观众,甚至要对游客及旅游造成一定的损失。作为西递旅游公司的总经理,他还不能不算这笔经济账。
    两笔账一算,该如何是好唐茂林心里清清楚楚。然而作为第五代电影人杰出代表的张艺谋此时正大红大紫,唐茂林不好直接拒绝。
    互联网上对张艺谋的介绍是:1984年他拍摄的电影《一个和八个》获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同年他拍摄的影片《黄土地》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等。1986年拍摄的影片《大阅兵》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同年又主演了《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标志着中国影片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对于这些,唐茂林虽然并不完全清楚,但农民的智慧与狡黠告诉他,凡佛必拜,凡来人都不宜得罪。想了想,唐茂林把张艺谋一行直接带到敬爱堂。敬爱堂的值班管理人员告诉他们,祠堂的所有权县政府的,村里只是委托管理。张艺谋深知,与政府打交道,手续繁杂。更何况敬爱堂还属于省级保护文物,能不能得到批准还很难说。
    见到张艺谋没有说话,唐茂林又为犯难的导演出主意说,西递村早在1986年7月就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砖一瓦都不好动。而距离西递不远的南屏村还有不少祠堂,那儿还没有开发,也不会有多少门槛,应该能够寻找到理想的拍摄场地。
    也许无奈文物管理法的束缚,也许是被唐茂林对文物的一片至诚感情或者说被他的游说所打动,反正最终,张艺谋取消继续在西递谋求拍摄现场的计划。
    一看名导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唐茂林又特地让自己的儿子,骑着摩托送张艺谋去南屏选址。
    果然象唐茂林所说,张艺谋也选中满意的外景地序秩堂,并在此培育出优秀的作品:1990年《菊豆》获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力埃尔特别奖,后来又陆续荣获了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美国第六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等。
    《菊豆》如期开机,张艺谋也没有忘记西递与唐茂林。在需要现场录音时,得到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中的大力支持。县公安局特地派出公安干警协助村里维持现场秩序。这时,唐茂林的儿子唐红武已经招干到交警队工作。只要他应聘来现场工作,张艺谋都会特地祝福手下人员,每天都给小唐比其他人增发十元钱。而当时县里一般公务员的工资仅百余元。
    也许是这位大导演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西递村那位老唐既忠于值守,爱护文物,又急人所难,诚挚待人的敬佩之情。
    说到西递人珍爱文物,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5年暑期,骄阳火辣辣地砸在身上,像要把人烤熟似的。滚滚热浪袭来,即使在阴地人们也不停地擦着汗水,偶尔吹来的一丝清风,也难减炽热的感觉。烈日烘烤之下,柏油路像要考化似的,软软的。正在此时,西递旅游公司接到报告,村口的西递初中,两辆运货的车子停在那儿,两个石雕花瓶已经被搬上车,正在捆扎。看样子是准备外运。
    西递水口是徽州水口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北宋,先后建有凝瑞庵、凤台山、环抱桥、荷花池等建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口园林体系。历经九00多年的兴衰,西递水口的建筑遭受了严峻的破坏,仅仅剩下石甁原来是放置西递水口主殿凝瑞堂,每个有成人一般高,雕琢细腻精美,堪称宝贝。多年来曾有数批客商先后多次来与村里商谈购买石瓶,但都被婉言拒绝。这次又怎么突然外运,村子里一点消息也没有获得。
    情况紧急,唐国强一边打电话向县文管所报告,一面带领人们前去理论。
    运货的车子,已经发动,正准备通过学校大门的环抱桥,上大路启程。学校的Z校长和几个老师正向司机告别。
    及时赶到的人们即刻堵住道路。眼看到到嘴的肥肉就要泡汤,面对责问的村民,Z校长狡辩,我们处理的是自己学校的资产……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村民七嘴八舌的声音掩盖下去了。唐国强上前指着车子上的石瓶说,这对石雕花瓶原来是西递水口的宝贝,你们一没有得到文物部门的批准,二没有咨询西递村里的意见,三没有得到村民的同意,就私自变卖古文物,不是违法犯罪是什么!
    一听“违法犯罪”的词语,Z校长声辩说,学校暑假维修教室缺乏资金,所得的钱完全用于学校,用于教育。
    几名教师看到校长的态度,赶忙上前妄图推开拦路的人们,想护住车子通过。
    看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不但在事理面前认错,反而继续坚持出卖宝贝,在场的村民有些激动,也纷纷上前论理。路人看到争执,也过来看热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互相不免有些推?。
    探听到事情的原委,大家纷纷议论,指责说,祖宗留下的东西,卖一件少一件,学校不能做败家仔。也有知明理的说,古石瓶又不是学校购买或制作的,是西递村的,应该归还村里,学校这样做太不义了。
    正在胶着时,手快脚快的公司副经理查天福爬了上车箱,挥刀斩断捆扎的绳子,彻底断绝了石甁外运的念头。
    众人一哄而上,将石瓶搬了下来,装上带来的班车,前呼后拥运回村子里。Z校长想拦也没有拦住。
    如今这一对花瓶就摆放在追慕堂前,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西递辉煌的历史,并述说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熟悉内情的人都说,要不是唐国强快,这一对石瓶恐怕被卖掉了。可要向唐国强本人问道此事,他则会说,学校又没有吃亏,石瓶6000元的卖价,一分钱不少,村子里还给了学校一笔不菲的维修费用。西递重视教育的传统一定继承并发扬广大。
    如果说,唐茂林保护祠堂,唐国强追回文物,都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村办旅游以后的事情,那么十年动乱期间,西递干部群众千方百计不遗余力保护村口牌坊的故事,就更显传奇:
    据“百度”搜索网站对“西递村”的介绍,村口这座标志型的建筑——胡文光石雕牌坊,之所以未被破坏,保存完好,是因为 “文革”时,当有人要把这座牌坊砸掉时,一位军属老大妈挺身而出,不仅责骂要来毁坏牌坊的是胡氏的败家子,而且日夜坚守,全力维护,有时甚至用身体挡住牌坊,不让它遭受丝毫的损失。因为她的儿子在部队任职,三支两军正红火,才没有人敢对这位大妈动手,牌坊因此得到保护。

村口的胡文光牌坊(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有一个流传更广的版本,说的牌坊在动乱期间被一伙造反派私自变卖给江西老表。买主运货的车子都放来了,消息走漏。当时的东源公社负责人刘福寿赶来制止,吼叫谁也不准动,那是教育群众的反面教材,谁动就是破坏文化大革命。同时公社还安排专人,将牌坊上面的石雕塑像用石灰黄泥巴糊上遮盖,写上时髦的标语,才使得牌坊免遭毁坏。
    也许这两个版本的传说在现实中都曾先后发生过,也许故事本身就因为对保护牌坊功绩人员的敬佩而想像了更丰富的细节,但不管怎么说,在十年动乱期间,连徽州百姓家房间里的麻底床两边木头狮子都要锯掉的情况下,西递村口大庭广众眼皮底下的牌坊及其精美石雕狮子居然毫发无损,逃过劫难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奇迹背后是无数知名和无名百姓为保护文物所作的贡献甚至牺牲。
    在十年动乱,大搞所谓的“破四旧”打砸抢盛行的时候,全国各地有多少名胜文物遭破坏,能够出面阻挡对文物的毁坏,需要多少见识及胆魄啊!
    直到如今仍有人不明白,无论是明清古民居、祠堂保护完好的数量规模,还是美好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徽州的“一府六县”有不少村子都足可以与西递村相媲美,但西递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旅游以来,日渐红火,不仅荣登中国魅力名镇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被授予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称号等一些列荣誉称号,知名度等早已经不是其它村子可以比拟的,原因何在?
    也许分析起来,各方面因素很多,但他们的市场意识和文物保护观念没有西递村广大干部群众这样敏锐、果敢与积极,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7-06-03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五)
    青苔石砖,雕梁画栋,千百年前这些亭台楼阁古民居里曾发生过什么?一座古建筑如同一部历史书,汇集了中国古典美学、建筑学、文学、哲学和风土人情等历史信息,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旅游文化心理需求的提高,近年来,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为特色取胜的古村落旅游成为了热门时尚的旅游活动形式。
遗产保护大课题 一靠宣传二靠法

    如果说,十年动乱期间和旅游开展初期,人们对祖宗留下的遗产保护全凭个人的认识与感悟的话,那么今天西递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则已经制度化和日常化。
    2007年6月12日的国家旅游局网站曾刊发有这样一则新闻:黟县:“西递村民自发宣传保护文化遗产”。
    “叔叔,你好,我是西递中心小学的学生。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西递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时刻需要我们的保护,请您在游览西递的时候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保护西递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这天下午,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手捧一沓《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材料,出现在西递村的古巷和老屋中,他们不停地向身边的每位游客和村民发放宣传材料,并耐心向他们解释,恳请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西递。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这年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西递当地村民对此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保护着西递古村落,同时还自发地走上街头向游客宣传保护西递。从6月7日开始,西递村的老年腰鼓队自发地在西递村口的牌坊前表演,用他们自己的精彩表演诠释西递和谐,提醒游客和村民注意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老年腰鼓队一位胡姓大妈告诉记者:“西递是我们的家,同时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西递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几个老姐妹就自己走上街头表演腰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大家保护西递文化遗产。”6月9日,西递村文艺协会又在牌楼广场上演了一台集知识性、文艺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文艺专场演出,通过文艺汇演和有奖知识竞答向游客和村民宣传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西递村自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当地政府和村民采取了多种形式来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2002年6月18日西递村民举行了承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签名仪式,并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承诺将真诚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为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2006年5月21日,安南夫妇一行特别来到西递,对西递村民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承诺和努力表示感谢。“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来,西递村民已经认识到了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经常自发地向游客宣传保护西递。”
    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给西递的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重的责任。西递再也不是一个只供当地村民居住的古村落,而是同时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列入遗产名录的单位和地方提出了严格的保护规定,要求“列入此目录的文化和自然景点均具有特殊的及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加以保护”。中国政府在向世界遗产组织提出申报的同时,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一旦申报成功,中国政府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要求,对人类的共同财富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世界遗产是一支锋利无比的双刃箭和一节烫手的山芋。
    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对所列入的名录,实行严格的监控,每两年要到所在地进行检查评估,发现保护不利或者开发过度,要进行黄牌警告,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单,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将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取消世界遗产资格。国内就有譬如水洗“三孔”、五当山遇真宫大火、泰山炸山劈峰等恶劣悲剧出现,因旅游过度开发使遗产失去原真性而受到黄牌警告也是不泛先例。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遗产,是摆在全县上下包括西递旅游经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一个有着上千人居住生活的村落里,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进行保护,这本身更增加了难度。时代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追求生活质量是现代人的本能。古老的民居阴暗、潮湿,采光性能差,又没有必备的配套功能,如卫生间,淋浴等,这确实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和考虑村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旅游公司从门票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补助村民用于生活配套设施的内部改造,严格按照:“外面必须是徽派,里面可以是现代”的原则进行操作,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还是如前面所说的利益驱动。
    随着西递旅游的快速发展,村民们迫切希望参与到旅游创收上来,利用自家的旧房子资源,作为经营场所,是当时大部分村民的选择。对此,只要管理到位,经营有序,还是有利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的。即使由于一时的管理疏忽,而导致摊点过多,经营无序,所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是影响旅游环境,而不至于对村落的保护造成根本性危害。对遗产保护造成最大威胁的,还是少数村民为了达到扩大经营场所的目的,置保护管理要求和善意劝阻于不顾,擅自拆建,改建老房子的行为。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房子四周空闲地上,不履行任何手续而建起新房子,它所带来的危害是新建筑与古村落的不协调,而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整体风貌。对此,只要态度坚决,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可以对违章的新建筑进进行强制拆除。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对古老建筑的肆意侵害,有的在老墙上开窗打洞,或者干脆推倒老墙垒起新门面;更有甚者,拆掉整幢古民居,建起新的经营场所(如前面所说的因拆自家老房子触犯法律而被判刑的当事者)。这样的行为,是对世界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通常对上述行为可以采取经济处罚,或者责令其拆掉新建筑而恢复原状。其实这样的处理还是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与事无补的。老房子拆掉了,其原状是永远也恢复不起来的。要改变和杜绝这种对世界遗产带有毁灭性损坏行为,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建立起健全的保护机制,用机制来约束保护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职业外交家钱其琛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通过探讨摸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开始建立起来。首先是保障机制。要保护好遗产,必须有资金做保障。在积极向上争取保护资金的同时,旅游公司在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提出较大比例,专门补助村民用于古民居的维护,如日常性的危房维修、白蚁防治等。二是保护机构。在县镇两级遗产保护机构的指导下,村里又成立了专职的遗产保护组织,由旅游公司承担人员经费和工作费用,专事遗产保护工作。这些人员,除了白天工作上班外,晚上还要值班巡逻,打更报平安。夜里用沉寂多年的打更方式,来提醒人们注意用火安全,保护古村落,颇是新鲜又有实效。三是规章制度。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黟县人民政府迅即制定了《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由县人大常委会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县、镇两级政府还印发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皖南古村落保护条例》等宣传手册,广加散发,做到住户村民人手一册,以增加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珍惜、保护意识。在充分征求吸纳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里制订了:《西递古村落保护村规民约》、《西递古村落维修管理办法》、《西递古村落消防应急预案》等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的保护行为。四是利益机制,村两委研究并经全体村民同意,将村民对古村落的保护行为和效果,与旅游公司每年给村民的年终分成挂起钩来,平时考核打分,年终奖惩兑现。五是激励机制,村两委和旅游公司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保护古民居做出贡献的先进户主,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成功做法的实施,使原本困绕人们的遗产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然而,要使遗产保护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就必须建立起长效的保护机制,使其步入良性循环,也就是唤起全体村民的保护意识,将政府的保护意志,转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一项大胆而又极富创意的行动在西递酝酿起来。
    胡晖生,土生土长的西递人,西递胡姓的后裔。自幼年起,一直居住西递。其居所“瑞玉庭”现在是西递的著名景点。居所厅堂内悬挂的著名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赞美、思考和传颂。这幅楹联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幅刻意的“错”字联。联文中辛苦的“辛”字分明多了一横,吃亏的“亏”字又多了一点,这楹联的寓意不仅在于,这是他们的祖先经商创业的技巧,也是他们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楹联的创作者在一生的商海搏击中感悟颇深,他告戒后代,凡事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快乐,而多吃一点亏,往往能占得更大的便宜,正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所以他在书写这副楹联时,特地在“辛”字上多加一横,“亏”字上多加一点,后辈们在深思着两个故意的“错”字时,自然会记住这楹联的真正内涵。也许是从小就受这楹联的熏陶,胡晖生一生刻苦勤俭,虽读书不多,但自学成才。他当过兵,做过小学教员,并以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在县委办公室和县委党校等任过要职。
    1986年,县委、县政府着手开发黟县旅游业,当时他从县委党校,被调到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领导组担任专职副组长兼旅游办主任,因此他也成了黟县旅游开放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两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他退居二线,离岗休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却难也割舍自己和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厚感情。他以自己的一己之长,收集、回忆西递村的宗族沿革和发展历史,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文史资料,并因此成了村中少存的几位“活档案”。他还克服体弱多病,编写西递导游词,义务对导游进行培训,并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和见证,引导和鼓励乡亲们脱贫致富,支持西递旅游的发展。也许就是想继续发挥余热的缘故,胡晖生自发的把村里一百多位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西递老年协会,并亲任会长。就是因为担任了这个老年协会的会长,使他的人生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永远值得炫耀的辉煌。
    老年协会在怡然自乐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力所能及的为西递旅游发展做点贡献。看到部分村民对古村落保护意识淡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损坏古民居、古建筑的行为,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感到异常痛心。因此他们要以自己的行动,配合政府和村里做好西递世界遗产的保护。“善吃祖宗饭,不断子孙粮”,他们以通俗而又深刻的语言,来唤起村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2002年6月17日,西递村179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向全村1200多名全体村民发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共创西递美好明天”的倡议。并定于第二天,全体村民在牌楼广场隆重集会,举行承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签名仪式。为此,全体村民还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致电,表达了承诺的决心。他们承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誓让青山长在,碧水长流,文明村落,遗产永存”!日理万机的安南先生,抱歉公务繁忙,不能亲自回电,特嘱联合国公共咨询处回复西递村民。安南感谢“西递全体村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递列为世界遗产所做出的反应,特别感谢他们明天(6月18日)在牌楼广场举行的签名活动,也感谢他们为保护这一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所做出的承诺”。

西递村党支部书记旅游公司经理唐国强主持签名仪式(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2002年6月18日,西递西递村全体村民聚集在牌楼广场,老年协会会长胡晖生带领大家,手持右拳,宣誓承诺,真城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家在大型条幅上签名以表示决心,此举引来了广大游客的共同参与。
    一群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把自己的一次行动,与世界组织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了与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的联系和交往,不能不说是一次创举。公务缠身的安南,虽然没有亲自给西递村民回复,但他心目中由此对西递产生了印象。2006年,即将卸任的安南秘书长来到了西递,他要来看看这人类宝贵的遗产,更要来看看热情而又充满责任感的乡亲们。在幽静的古街小巷里,在美涣绝伦的民居中,安南先生如痴如醉,他与乡亲们亲切交谈,亲身感受到乡亲们保护遗产的承诺,得到了认真的履行。他在惊叹西递如此美妙的同时,更对村民们多年来为保护遗产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挥笔写下了“这是一次伟大的经历,赞赏你们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的一切”的由衷赞叹!胡晖生老人代表全体西递村民,将当地艺人采用传统徽州三雕工艺制作的礼品,赠送给安南先生,以作纪念。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活动,也是世界遗产保护史上的一次“神来之笔”。从表面上看,它是由村老年协会发起,西递全体村民参与的行动,实际上它是党委和政府主导遗产保护的具体行为,是县政府和镇政府独具匠心的工作艺术。通过这次庄严而又隆重的承诺签名活动,使全体村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也备加珍惜人类的遗产。大家以自己的自觉行动,呵护着村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保护着村落的一街一巷,一墙一屋。西递人以自己的责任和智慧,创造了一个“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几级联动、有利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新摸式。
    也许,正是这次活动,才促使日后安南秘书长的西递之行。
    至于说到西递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有不少的故事值得记忆与回味——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7-06-06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六)
    2000年年底,第29届世界遗产组织大会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11月30日,大会一致通过,将中国政府提请申报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和四川的青城山、都江堰;河南的龙门石窟;湖北、河北的明清皇帝陵寝一同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申报世界遗产一举成功,全县上下的胆识、努力和由此结出的硕果,必将载入黟县的发展史册。安徽省除黄山风景区外又多了一处世界遗产,而黄山市也因此成了国内惟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的地级市。世界遗产组织给了西递、宏村极高的评价,称这里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大河直躬定乾坤 西递名列遗产册

    在澳洲的东北部,有一个迷人的城市凯恩斯。凯恩斯背倚壮丽高山,茂密雨林遍及四周,并伸延至海边一带。由棕榈树环绕的凯恩斯,有设计精致的商店与餐馆,现代化的都市风格,正与全球闻名的大堡礁等自然奇景相映成趣,被誉为旅游度假的天堂。
    2000年11月30日,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黄山西南麓的西递村与相隔十数公里的宏村一道,作为中国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世界首次将民居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具有千余年历史的西递、宏村如同养于深闺中的少女,终于撩开了层层面纱,以秀丽的容貌,最美妙的舞姿,最娴雅的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惊叹了,人们震撼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这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扑向她的怀抱,众多赞美之辞也纷纷而至。什么“中国画里的乡村”、“奇特的牛形村落”、“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等。
    惊叹和震撼之余,也许有人疑问,大江南北的古村落数不胜数,不说“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也不说伟人和领袖的祖籍地绩溪县和泾县,就是在古徽州新黄山境内的三区四县,特别是徽州府所在地歙县,已纳入黄山市“百村千幢”保护工程的古村落就历数珍珠。但为什么就西递、宏村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标志与证书(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这应该从黟县县委、县政府与战略眼光与气魄中寻找答案,也应该从西递和宏村两处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开拓市场超前意识中找到答案。
    1996年6月的一天,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到黟县西递、宏村考察。穿行在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徽派古村落、古建筑间,他大为惊叹,当即指出:“一个村落古民居占到60%就很不简单了,而西递村80%是古民居,新房比重不大,古民居保护得很好,村民保护自己的古民居已成自觉行动,保护工作走上了正轨。我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完全够条件。”
    话虽这样说,但包括他在内当时普遍的看法是,谈申报第一是歙县牌坊群,第二是屯溪老街,第三才是黟县的西递宏村。周干峙也并没有明确的确定哪个地方可以申遗。
    前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吴晓勤,是具体负责我省遗产的申报工作,曾经回忆说,当时他们先找到歙县,也许是对申报性质不了解,也许因为对价值认识的偏差,或对申报过程烦琐的误解,认为申遗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应该有的积极的回应。无奈之下吴晓勤联系了黟县有关方面。黟县县委书记钱小康、县长杨震很重视,答应积极研究。于是省建设厅通过正规渠道征求黟县政府的意见。黟县人民政府派出分管副县长余国辉到合肥参加当年的申遗征求会。
    会议上,专家学者不仅详细分析了西递、宏村的世界价值,而且指出申遗是为更加长远、有效地保护好西递、宏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所有的世界遗产都因其具有的真实性和惟一性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的保护,以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并可获得“世界遗产基金会”的经济援助。
    许多地方的实践也证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全面审视西递、宏村价值的机会。
    对于祖先传下来的古建筑、古祠堂、古牌坊,长期生活在此的村民或许早已见惯不惊,但在中坤集团决策者们看来,却处处体现了科学与诗意的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的珠联璧合。西递、宏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两村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保留大量中古音的方言土语以及民俗、服饰、饮食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时,展示了徽商兴盛与徽州文化的关系。西递、宏村保存了完整、真实的历史遗存,它们所体现的村落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杰出范例。
    两村是正在逐渐消失的古村落的尚存者,它们为这种地域文明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见证。两村在建筑学、技术工艺、景观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是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两村作为人类传统居住地的杰出范例,代表的是一种在不可逆转的冲击下易受到损害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曾经在14-19世纪对中国儒家文化、商业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
    如此评价,进一步奠定了黟县上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信心。
    县委、县政府及几大班子之所以很快就形成共识,是与中坤京黟集团的大力宣传促进,以及集团人脉上的优势,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
    当时黟县的财政确实困难,时任县长杨震回忆道,当时县财政一般批拨的经费仅仅几千元,如果需要一、两万已经是开大口了。县里能够挤出来的申报经费只有十多万。
    与西递宏村竞争争报的江浙的周庄、同里,规划经费,财政一次性就给了100万。
    西递宏村申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村子里面新建住房的拆迁改造,寥寥十几万,几乎就是杯水车薪。关键时刻,中坤京黟集团也力排众难,放缓北京的工程进度,从集团抽出30多万元资金,全力用于景区的环境整治,毫不犹豫带头将村口投资几十万元修建的票房及旅游公厕拆除,为整个景区的整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做用。同时与县委政府一起,从节约经费出发,提出了一个戴帽、穿衣、架眼镜的方案。所谓戴帽就是在新建房屋的平顶上加上马头墙,所谓穿衣就是把新墙作旧,所谓架眼镜就是把村子当中铝合金窗子等用花格窗挡住。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这个方案最终得到安徽省建设厅的首肯。这个创举大大节省了西递宏村的申遗成本,而且被后来的“百村千幢”工程广泛借鉴运用。
    申报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竞争非常激烈,有材料说明,当时全国就有129个地方申报。二是压力很大,周干峙同时也主张周庄同里申报,他是原国家建设部领导,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说话有权威。
    关键时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在歙县召开,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一批全国著名的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王景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单德启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以及建设部规划司的处长傅爽、国家文物局一处的郭旃,安徽省建设厅吴晓勤、李虹等,被邀请到西递、宏村考察。专家学者们被西递、宏村保存的如此完整的古村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郭旃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专家,多次参加国外文化遗产的评审工作。他说,看了西递宏村后收获很大,周庄、同里的品位和西递宏村是不可比的,他认为申遗应该报西递宏村而不是周庄、同里。建设部规划处的傅爽等都很赞同郭旃的意见。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全力支持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也由此带来了转机。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能力,国家建设部、文物局终于通过了对西递、宏村的初评,同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将与国内其它三处单位一起,由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遗产组织提出申报。
    我国自1985年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后,至1999年已有2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规定,缔约国每年可提交4个申报项目。但申报的项目未获通过,今后就不再重新审议。
    按照申报要求,西递整个村落范围内,所有与古村落建筑风格不相适应的新建筑必须拆除或整改;架设无序的三线,即照明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必须地埋;建筑物外表的搭建物如太阳能、遮阳棚、空调室外机要拆除或做隐蔽处理;村中的道路、河道也要进行彻底的修复和疏通。在规定的时限内,要完成上述硬性工作,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来衡量恐怕都已经不够了。光是资金、人力的不足尚且不说,特别是村民的支持配合程度,则是环境整治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取得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村干部和旅游公司管理者开展了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他们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包干到组,包干到户。他们虽然不能站得很高,向村民们讲深讲透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但是他们起码能用通俗的语言,典型的事例,向村民讲清楚,如果申报遗产成功,这里的老房子将变得更加珍贵,西递的知名度就会提高,旅游就会有更大的发展,大家的收入也会提高。正是凭着这种朴素的感情和诚恳的工作态度,他们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们自觉服从整治要求,支持配合全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努力,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个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明清时代古村落又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下一步,就是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官员的考察验收了。
    龙年新春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的西递村迎来了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他将根据此行考察结果写出评估报告,报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陪同大河直躬博士考察的有中国规划院、中国建设部规划司、外事司、中国文物局文物处、以及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文物局等省市专家学者。

大河直躬博士在西递题词(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大河直躬博士是日本千业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和著名的建筑学专家。他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考察验收。大河直躬先生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精通中国文化,他一生到过世界许多著名山川和文物胜地,其工作态度是公平公正,一丝不苟。对于他的此行考察,可不向国内一些考察验收中有潜规则,可以采取公关手段。申报工作能否成功,全靠西递、宏村的建筑品味和文化价值,全凭实力说话。
    朴素而又热情的西递人,以当地最隆重的风俗礼节,迎接大河直躬先生的到来 。他们在村口的牌楼广场上,舞起了龙狮,敲起了锣鼓,放起了鞭炮,虽是稍有名气的西递,却还重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在民居中,大河直躬先生吃着主人用“锡格”盛着的当地土糕点和茶叶蛋,绕有兴致的听着翻译的讲解。“锡格”是当地一种古老的锡金属特制的食品容器,随着旅游的发展和收藏者的涌入,这些东西在当地已不多见。用这少有的古董盛着食品来招待客人,既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又显示了主人的好客热情。大河直躬专心致致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不时对村中的建筑、雕刻、楹联和匾额进行拍照摄象,以获得详细的资料。他绕着整个村庄反复观看品味,并登上村后的小山,俯视村落全貌。也许是只身一人,肩负着世界遗产组织的委托,这位古稀的老人学者,觉得自己此行的分量格外的重,一天的考察过程中,他始终表情严肃,不善言辞,这也使得陪同的随行人员精神紧张,压力不小。
    第二天,大河直躬接着考察宏村。专家一行到达宏村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年过七旬的大河博士的工作热情不减。他详细了解该村水系构成,考察南湖书院,观看《吹箫引凤》民俗表演,走访慎余庭、集雅堂、承志堂等古民宅。欣然接受邀请,与户主一家裹粽子品粽子贺新春。两天的考察,西递、宏村以特有的村落布局,完整的风貌保护,精湛的建筑风格,厚重的徽州文化,彻底征服了这位饱见世面的学者老人。他一改此前的严肃神态,不无动情的对随行者说,他的家乡日本,也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庄,但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位,远远比不上西递和宏村。西递、宏村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了老人,使他表现出了特有的直爽,情不自禁他特意提笔,用中文写下了:“西递四边绿、宏村日月明”;“清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的赞美诗句。
    考察即将结束,老人在宏村南湖边,漫步连续走了两圈,久久不愿离去,饱含深情地流下了激动而又难舍的泪水。大河直躬回去以后,要将此次考察的情况,写成详细的考察报告,提交世界遗产组织在次年的会员大会上表决审定。虽然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但是人们从大河直躬先生的表情和言行,已经看到了希望。申报工作可以说是前途光明,成功在即。
    200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主席团会议,大河直躬提交的关于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的考察报告上满是赞扬之词,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专家,仅讨论了5分钟就全体通过了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报告。

西递夜景(照片由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世界遗产授牌仪式,为了分享这成功的喜悦,县里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参加队伍,平时很少有机会出门的村干部,有的是第一次来到首都。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大家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肩上的分量。紧接着,2000年12月26日,县里又在西递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和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共同为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揭牌。
    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要按国际的标准来加强对西递、宏村的保护与管理。因为,它们不仅仅属于黄山市,更属于中国,属于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高屋建瓴:“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化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两个村庄的建筑与街道布局上体现了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它们的街道布局、建筑与装饰、整体房屋及上下水系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旅游业开始步入高速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列入世界遗产的第二年,西递、宏村就接待了国内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千人的采访报道,各级领导的视察也不断增多,名人学者也纷纷来这里采风体验。世界遗产的耀眼光环,使西递声名鹊起,知名度大增,旅游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这一年,西递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47%,门票收入达到85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61%。品牌效应已经凸显出来。但是有一点,西递人还是看的清楚的,那就是虽然他们优于同期申报的国内另两处著名景点而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不是自己的工作做的比人家好,而是祖先留下的财富宝贵。实际上人家的旅游开发远远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应该虚心向老大哥学习,因此西递镇和对方跨省结成了友好乡镇,两地不断加强友好交往。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7-06-06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七)
    步入瑞玉庭的安南也许没有想到,百余年来,从这门槛经过的不仅有一带一代的家人和一个个会商巨贾,还有无数名人和领导人,如江泽民、朱镕基……
华西有意来联谊 无奈搭配难成亲

    乙亥年春节刚过,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浓浓爆竹的火药味,大红的春联也似乎还依恋着浓烈的节日氛围。
    这一天,西递村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江苏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
    这一年(1996年),华西村的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都超过6位数。作为华西村的领头人吴仁宝,并没有陶醉在这些令人兴奋与骄傲的数字当中,他的眼光更多的投向了中西部,敏捷的思维也许正在谋划一局更宏伟、更壮丽的规划: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争艳春满园。如何让更多的人自愿聚集到劳动致富的大军里来,创造更多的譬如华西村一般的富裕村落。
    这不,刚过完新春佳节,他就带了精心组织的考察团,赴内地考察,精选联谊对象来了。
    皖南黄山脚下的西递村:进入了吴仁宝的候选名册。
    这时的西递,旅游日渐红火,每天来旅游考察的行人比肩接踵。然吴仁宝看中的也许不仅仅是旅游入境人数与旅游收入,透过这些枯燥的数字,闪烁的是西递村民办旅游的活力与百姓的积极性,以及从中体现的村子当中的带头人非同一般的谋略与胆识。
    此行,纯属私下的考察,没有与省市县政府联系,前呼后拥的陪同,吴仁宝并不喜欢,嫌其碍事。甚至同行中也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吴仁宝的目的。

俯瞰华西村别墅成群(照片选自网络)

    一行人刚进村不久,就有信息汇报到旅游服务公司经理唐茂林的耳朵,因为吴仁宝那张几乎人人都熟悉的善良、仁慈的脸,就是最好的介绍信。
    唐茂林即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辞别所有的工作关系,亲自跑到旅游点,陪同吴仁宝一行。并不仅仅因为吴仁宝是个举世皆知的大名人,作为西递旅游的创办人和组织者,十几年来,从中央首长,到各条战线的专家爱学者、文化名人,乃至于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唐茂林见了不少。
    也许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旅游开展起来步入正轨以后,如何谋划西递发展的新未来,一直是他这个带头人心里一直考虑和盘算的。为此唐茂林曾失眠过,也曾苦恼过。现在,吴仁宝一行的到来,唐茂林似乎感到自己一直曾朝思暮想的盘算,展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唐茂林和吴仁宝,这两个“村官”,一边看一边谈,一边谈一边看,在西递村中转了半天。直到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吴仁宝似乎还没有看够,几次说不急不急,再看看再看看。唐茂林从村子的历史,胡氏的来历,讲到农民办旅游的困难与收获,困难与探索,话头一个接一个,似乎没有说够,也没有说透。兴奋处俩人你拍着我的肩,我握住你的手,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唐茂林多年以后还以为,当时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很多问题都想搞个明白,很多感受似乎相同。中午唐茂林陪着吴仁宝在村子当中的老荣家饭店吃了餐便饭。最后他去算账的时候,吴仁宝手下的早已经结账,同时还给他留下一条江苏产的名烟。
    未能尽到地主之谊,唐茂林很感歉意。吴仁宝大手一摆,反复强调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我们今后互相学习,加强协作,带领村民多向致富的道路迅跑,我们就没有辜负历史的期望。

吴仁宝家族(照片选自网络)

    临别时,吴仁宝紧紧握着唐茂林的手,叮嘱他一定要把西递村委带去,欢迎前去华西村考察,希望华西村和西递村能够结为友好乡村。
    吴仁宝的话,很长时间依然在唐茂林的耳朵回想。那一阵村民们发现,他们的老书记似乎年轻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似乎分外有力。
    按照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总要准备一些礼物。吴仁宝像似看穿朴实西递人心眼似的,临别时特别嘱咐唐茂林,欢迎他带西递村委一班人前往华西村,什么都不要带,带上一些当地的茶叶即可。
    吴仁宝可真的把唐茂林当成亲兄弟,唐茂林更明白,吴仁宝如此看中自己,自己也绝不应该辜负人们的期望。唐茂林与一班人做着认真的准备,他托人买来了八十斤上等的毛峰,遗憾的是那时人们还不注重包装,总不能用塑料袋装了茶叶去送人吧。于是他特意让人打来了两个洋铁箱,把茶叶分得好好的,一袋一袋装好。
    村子里的工作也做了安排,万事俱备,可以启程了。
    那时候,小轿车还没有进入农户,西递旅游公司及西递村子里也还没有轿车,看来得向镇里的旅游景区管委会请求帮助。
    可当唐茂林他们去借车子的时候,才感到应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报告才对,至少也应该得到管委会的认可或默许。
    问题是,这事关西递发展大计,管委会暨西递镇党委、政府应该认真研究,还应该派员参与才是。
    唐茂林如实与吴仁宝联系通报。华西村的回话是,西递村来,华西村欢迎;唐茂林来,吴仁宝接待。如果有政府官员过来插一杠,对不起,免谈!
    也许是曾经有过政府干预的教训,也许是避免行政雍长的手续礼节,也许这就是安徽与江苏,特别是与华西人观念与实践上的差距。
    历届的西递镇党委政府都很关心西递旅游,为促进旅游的发展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育,商品经济还很不完整的情况下,政府的支持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遗憾的是,华西村的吴仁宝不认同这一点。
    时至今日,唐茂林对原本很有戏的西递华西结队联谊,就这样关上了大门,仍感到极其的无奈与惋惜;为西递村如此不明不白失去了历史赋予的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感到心痛万分。
    不久,从媒体中传来新闻:华西村积极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在“九五”期间帮助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的名单已经确定,同时还在宁夏、黑龙江投资兴建两个新华西,走出一条先富帮后进的成功实践的路子。
    就在这一年,吴仁宝荣获了首届紫金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7-06-06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八)
    西递以其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徽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眼看着旅游越来越成气候,村里有的农户开始破墙打门洞、开窗户设摊位,接二连三地改造搭建,旅游管理和古民居保护一时处于无序状态。
保护文物靠法规 化解矛盾凭细雨

    2002年新年刚过,西递村民汤桂玉的人家里忙得不可开交,她家正在大兴土木,想要整修自家的老房子。
    元月5日,是她精心挑选的日子,据说这天动土、营造都会大吉大利。可让她没有意料到的是,她以自家住房破损为由,提出了维修的申请。虽然镇村两级和县文物部们通过现场勘察,同意了她的维修申请。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家多年从事餐饮行业的专业户,她是以维修旧房子为由,想借机扩大经营场所。而扩大的途径就是拆去老房子再建新房子。利益的趋使,有时能使人失去理智和利令智昏,一幢保存百年、历经苍桑的古民居,在一片敲打声中,顷刻之间陡然消失。等闻讯的镇村干部和文物部门负责人赶到时,现场已是一片废墟。在西递古村落保护档案中,124幢现存古民居,从此少了一幢,见此情景,那些对自己家园饱含深情的人们不禁流下了痛心的泪水。
    这是一起严重损坏古民居建筑的事件,其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因为西递古村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保护的对象。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即使是自己的住房,但其维修或者是拆建,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对于损坏文物建筑的现象,《文物保护法》规定,可以进行罚款或者要求其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可以移司法机关处理。对于这起恶劣的事件,县司法机关迅速介入,当事者很快被司法拘留,然后要移送法院开庭审判。
    当事者的亲属,当时是痛哭流涕找到旅游公司负责人,请求旅游公司念他们是初犯,为他们到相关部门去说情。面对同样也是村民犯了错,但这次旅游公司认为,这个情不能去说。西递古村落历经风风雨雨,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它的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如果因为人为的因素而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他们手中遭到破坏,那么将是上对不起祖宗,下愧对后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老房子都拆掉了,旅游资源消失了,哪还有什么旅游可言。在这大是大非面前,他们不为感情所动,积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对这户村民进行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院依法对当事者判处了一年半有期徒刑。这是在西递,也可能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起因拆自家房子而被判刑的案例。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媒体是争相报道。
    无知愚昧的当事者,你拆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房子,你同时也毁掉了人类珍贵的遗产,在酿成大错的同时,也使自己遭到了牢役之苦。真是不值得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显示了政府对保护遗产的强硬态度,起到了教育村民保护古村落的积极作用。尽管在保护遗产和旅游资源的问题上,旅游公司是态度鲜明,毫不手软,但是他们对于犯了错的当事者还是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主动为当事者亲属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
    没想到自家房子的墙推倒导致判刑,这事却如当头一棒重重地砸在她的脑门上,不仅打破了她的平静日子,也让村里的人震惊不小。
    “擅自整修祖产也犯法”,这件事在西递引起了震动,等于给村民们上了一堂保护文物的法制教育课。
    于是,村民们自觉参与制定了《西递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和《西递新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建设方案。通过规划的实施,以争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建设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探索一条“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印度共产党总书记 英德拉吉特。吉普塔(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7-06-07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十九)
    旅游开发、房地产建设、经济利益的驱使,蚕食的力量使西递村这座因古风浓郁而为世人瞩目的“桃花源里人家”逐渐地“旧貌变新颜”了。
青山绿水今尤在在 田园风光何处寻

    西递村四面环山,前边溪、后边溪和金溪从村北、村东流经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和谐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西递田园风光(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村子周围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有著名的西递八景:西溪乔木、梧桥夜月、乌岭樵唱、藜馆书声、霭峰插云、天马涌泉、槐阴夹道和前山积雪等。呈现一派田园美丽风光。清朝重臣曹文植在《咏西递》诗中赞叹道:“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2003年开始,西递镇(西递村曾西递镇政府所在地)陆续大量征用村庄周围老百姓的土地;到2005年,西递村80%的土地都被镇政府征用或租用。接连推出几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手笔——
    西递后边溪与民居毗连的400多亩水田被征用为生态园用地;
    后边溪一些几百年前留下的明清时期的残墙被拆除或被重新粉刷;
    一些老屋因为“改徽”等要求,由原来的两层增高到三层,并砌上了马头墙;
    村民们生活用的菜园地里的竹篱笆被要求拆除,建筑起上了波浪形的女墙,或者将菜园地植上只有在城市公园才能看到的五颜六色的苗木。
    后边溪,完完整整地变成了一幅城市公园景象,以至次年春节回乡的西递人,几乎无法找到当年老村庄的角度,找不到回家的道路;
    因为“三线”地埋,村中的一些明清时期的老石板道,悄悄地换上了切割整齐的新石板;
    村庄跑马楼前原先的水田也被改造成为1300多平米的停车场;在离村口不足千米的地方,两座准四星级的现代化宾馆桃源人家度假酒店和香溪谷旅游度假村拔地而起……
    西递村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就这样被“现代化”的公园、酒店、宾馆等包围了。“蛙声一片”即将被“古木花卉”和“群楼一片”所替代。村前村后园林景观确实不错,可太像公园了,跟古村风貌有点不搭。不少村民失却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转而营商。西递,这座在田野中漂浮了数百年的大船,被搁浅在一个不知名的现代化的风光名胜当中——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进入西递村口,远远望去,满眼充斥的是现代化建筑和现代城市公园,西递村几乎变成了现代化的村庄。多少年以后,西递还有没有田园风光,还能不能亲近山水,西递人还能不能记得住乡愁,也可能成为大问题。
    城镇化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未来中国将从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走向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而文化是一个城镇是否拥有特色的灵魂,城镇化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然而现代工业文明追求标准化,这就容易导致城乡建设的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万村雷同,面对政策强力推进的所谓的美好乡村建设的大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西递,如何保留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有特色的东西,西递旅游公司的决策者和村民一样,显得多少有些无奈。
    随着游客的增加,商业也在这个古老村落兴盛发展。1986年村民自办旅游时,仅一户农民经营饭店,到了2010年,全村有186户农民进入经商行列,连村中最著名的民居建筑和景点里面都摆进了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现在游客进入西递村,一群群的老人都会端着铁锅和盘子,兜着玉米、甜饼、黄瓜、山芋等跟在游客后面叫卖。傍晚时分,一些村民就在村头村口候着,只要旅游车辆一停,他们就会一哄而上,强行拉客。商业化大潮,使得昔日那个令人神往的古风古韵浓郁芬芳的徽州小村,今天已经完全变了味道!

西递春景(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在离村庄一公里外的水口处,人们可看见了动用上千万资金修建的铜顶的水口建筑。而在离水口外200米处,竖立起了七八块硕大的“1047商业街效果图”的广告牌,这里将打造成一个商贸区,以后要进西递必须穿过这条新建的商业街。从路旁的广告牌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新的城市规划。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只有文化的浸润,才能彰显其特色与气质。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切实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即将文化元素、文化脉络融入城镇建设与规划之中。城市乡村也都和人一样,也是有记忆的,也有其完整的生命历史。“乡村记忆”指的是一个村落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记录。作家冯骥才曾指出:“任何地方的文化都是一个地域人们审美积累的结果,是历史不断积累形成的,而不是某些人就能决定的。”沿着片片记忆,人们才能返回岁月沉积的深处。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与付出,让一个村落像人一样,经历着从胚胎、童年、青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地名、老街、老建筑等形式定格下来,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人文阅历以及独有的个性和身份。从这个角度讲,西递的历史与文化,西递的世界文化遗产绝不是人为可以打造出来的,因而也就更加珍贵,应该格外珍惜。徽州古村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其所依存的山水、田园及河流等自然风貌,蕴含了丰富的风水、地理文化。田园里的徽州,才是真实的徽州,一定要保护好徽州古村的原生态环境和农耕文化。
    2007年春,应徽州之友俱乐部的邀请,法国前总统、欧洲制宪会议主席德斯坦先生访问徽州,此前一个月,在接待日程按排上,黄山市有关部门推荐他参观西递-宏村线路,但遭到了徽州之友俱乐部的法国和美国朋友的反对,他们怕老总统第一站到西递会对原滋原味的徽州之行留下不好的印象,最终德斯坦先生访问黄山时取消了西递之行。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南希·勃琳1986年曾到过西递村,她曾经著文说自己第一次走进西递时激动不已,那是一座漂浮在田野之上的村庄,古朴而宁静,自然而原始,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二十年后南希博士再次来到西递时,所见所闻非常失望和生气,她发现村子周围原本承载民居的农田不见了,几百年融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西递村的农耕文化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原本自然原始的青山绿水农田,已经被到处可见的人工营建的花木景观所代替,她甚至感叹再也不想来西递了。
    作为一个西递当地人,西递的乡土文化和乡愁更是我们割舍不了的情结。人的生活阅历即使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当今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这也是古朴西递之所以被人们所重视与羡慕的原因。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假如今后的西递被越来越多现代化的物象所替代,那我们何从去慰籍我们的灵魂深处的乡愁?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对洗涤来说,就是古民居以及它所依附的环境氛围田园风光。
    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40多名政协委员曾针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盲目改建与拆迁的现象上交提案,建议加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坚决杜绝一些建设性的破坏。近年每次两会期间,有关方面都会召开代表委员参加的各种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座谈会,呼吁“美丽的村庄,请你留下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接受光明日报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实质的误读造成了对农村的“大拆大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委员曾向记者强调:“村庄是传承历史、风俗和文化记忆的载体,乡村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的调查显示,我国村落的个数现在是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造成大量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的消失和损毁。有专家甚至评估,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
    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些方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都应该成为人们示范的榜样。
    遗憾的是,被村民戏称“田里种树,广场上堆山”情景,并没有能够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按此演变下去,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加现代化的“西递市”。然而,联合国最初认定的那个属于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视界的古西递又到哪里去了?这个名存实亡的披着现代化外衣的“西递”的魅力又能持续多久呢?
    一个个西递人都为此而担忧……

山水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