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48阅读
  • 0回复

静静的白马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7-10

作者胡大苏(达舒)
    作者介绍:胡大苏,浙江杭州人,画家、散文作家。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春晖中学老校长、历史学家胡玉堂先生之女,笔名达舒(5月2日曾以此名在本号发表她的一文)。现为深圳市《焦点》杂志社总编、深圳市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馆长。2007年开始陆续在《读者》、《家庭》、《焦点》、《深圳特区报》等著名期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散文《胡氏语丝》获首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奖一等奖;散文《灵魂的求乞》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2012年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一等奖。达舒女士学美术出身,又能画又能写,她那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油画和极具时间穿透力的文字,立体地写真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其率性、灵动的文风,独具个性,蕴含色彩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不同凡响,犹如这一面千古的白马湖,旷达而恬淡,秀美而自然。
静静的白马湖
    白马湖,我回来了——
    一个人,轻轻地走在我的出生地——上虞春晖学校的白马湖边。

    哦,年年等我归来的湖,依然是这样静,仿佛能够“看见”我每一举步都在带动身边山野的空气,无声地与脚边湖水组成一种透明流动的思恋……这里的静谧,让我越发念想乡下的好处,它与我二岁后搬往杭州的喧嚣相比,完全是一个人间仙境!这里因为文人名师荟萃,因为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谢晋这些大家的光环笼罩,变得似文曲星们欢聚的天堂,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史的一大盛观。
    每年清明,似大雁南归,我们四散在国内外的兄妹五人,都会不约而同飞往春晖,给父亲母亲、外公外婆上坟。为了不惊动学校,我们总是绕道沿着80年前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描写的那条老路进去。“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音,给我多少轻新的趣味。而最系我心的,是那小小的木桥。桥黑色,'
    今天,我脚下水泥砌就的灰色小桥,毫不客气地替代了昔日木桥,当年“狭狭的煤屑路”身上,新披了一条清雅的文化长廊,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名人故居,蜿蜒在静静的白马湖边......
    一片平和的岁月,似青烟,从宁静的湖面冉冉飘升,温柔地在身心里荡漾开来——朱自清平屋里烫过的黄酒,琥珀红在温热中,坠入精致小瓷杯,在知交会心相碰间,微微溅起;廖仲恺的廖花居传来童年的母亲在何香凝身边碾墨作画的开怀笑声.......章家花园留声机里唱着的意大利歌剧,悠柔地伴着小杨柳屋内,丰子恺与李叔同黑白围棋对奕的铮铮落子声。中西文化划着轻韵的舟浆,在微波绽放着一湖和谐的春晖。
    白马湖留下的不仅是他们的文和诗画,更是知识分子独自对抗世外20年代乱世风雨的精神,和“一洗从来之积弊”的热血。

达丽画笔下的达舒
    嘘,请将你的脚步放轻一点,不要惊醒亡者的睡眠安息,带你去看看我外公建造的章家花园,它紧邻李叔同的晚晴山房旁。

    几张新砌供人歇脚的石凳和二眼老井,仍在当年曾经的位置上。一条小径在花树修竹间,曲折蜿蜒,拾级而上的亭边,是外公章培和外婆郑坚,父亲胡玉堂和母亲章曼丽灵魂的安放之处。“章家花园毗连青山占地约60余亩始建于1925年,历时两年建成。园内中心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客厅,厅上有阁楼; 西侧为书房,东侧卧室内顶四周雕琢着小天使,再往西是二间很大的玻璃花房和警卫室……
    书香门第出身的儒将章培,20年代领军驻扎浙江,应长松山房经亨颐、寥花居何香凝等好友相邀,先在小杨柳屋居住,后买下湖边的山脉在旁建园,又筹资助建春晖,成为校董。其去世后章家花园和何香凝的廖花居,都捐赠给春晖学校。是他们的追求,为当年春晖在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回来了啊。”冷不丁,镜头中出现了笑眯眯的她,在向我们打招呼。
    “嗨,阿姨怎么又会知道我们来了” 姐姐疑惑地说着,迎了上去。阿姨原是外公家里的小婢女,抱过小时候的我。章家花园被白蚁侵蚀自然颓纪前,她一直住在那里,照料着我家人的坟冢。后春晖建造名人故居长廊时,她才搬离。“学校里已有五批学生来扫过墓了。”她边说边熟络地清理着父亲墓碑前一些刚枯落的花环。与每次我们回来一样,她都高兴的合不上嘴,不停地叨唠着,“我现搬到章家山下的西徐岙了,去息个脚?”这座山十几年前改叫了象山,但村民们仍改不了口,称它章家山。
    今天回到这里,仅在学校西门的名人故居前,偶遇一二个路过的村民,本以为这里,学校还是学校,湖山还是湖山,只有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游子变了,想不到这里的村民,还是认识我们……

胡玉堂先生与章曼丽女士在杭州两人相识相恋于白马湖边
    爸爸妈妈,我回家了——

    一缕低浅的歌声,远远从校园里传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是李叔同在吟唱,还是母亲在弹琴上课?哦,一定是母亲,她在春晖的白马湖边长大,爱恋,结婚又教书,她是白马湖的女儿。
    前年春晖百年校庆时,散落天涯已白发苍苍的学子们汇聚相见,最念念不忘仍是她的美丽和她迷人的女中音,那年父亲演曹禺《雷雨》中的周冲,她扮演四风,这春晖中学不仅是话剧《雷雨》的首演地,也是父母情缘初始之地……
    新中国成立前后,也是春晖最颓废时期,毕业于春晖的父亲,放弃了浙大的教授之位,携母亲前来春晖任校长,历时五年。以寸草之心,反哺母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冥冥中,丰子恺谱曲的这首春晖校歌,正是父亲的写真。

白马湖畔“胡玉堂教授碑”由沙孟海先生题写
    我默默地坐在父亲墓碑前的石阶上,这里能遥望校园和整个拥抱着春晖的白马湖……这片土地上系着我太多、太多抹不去的思念,不说当年未曾见面的哥哥溺水的白马湖,不说父亲母亲、外公外婆长眠于春晖西门的章家山;不说‘她从这里走来,又回到这里安息”的廖承志夫人经普椿,她和父母同息在父亲经亨颐自题墓碑“长松主人与妻袁氏长眠处”间的故事;也不说长眠在这里的夏丐尊先生;更不说谢晋导演的魂魄,也被留在这里的奇妙……

    阴阳两隔,生死相望,逝水透过春意,隐隐捎来母亲如泣若梦的歌声,是父母听见我兄妹脚步的呼唤?在叮咛,在徘徊?噢,伫足千番亦如是,回首千番亦是如。
    我拥臂低首,忍不住泪落衣衫。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远远,朱自清平屋里金灿灿的腊梅正伸出院墙外陪伴着湖面静卧着的石舟,在它倒影里怒放着;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喔,这湖边石阶,外婆一定洗过无数次的手,湖上朱自清描写的这座水门汀桥,妈妈是否也陪着何香凝画过?
    “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朱自清描写中的白马湖景,几十年来一直忠诚地跟在我身边,在我生命里缓缓地流淌,护着我的脚步,闯南走北。每每面对炎凉世态,异乡夜深人静时,这池如镜般的湖水,总能让我看到规规矩矩的春夏秋冬,找到清清白白的世态人心。
    白马湖,是这样的君子,它总不会使你过分地嚣张。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它身边时,大喜大怒大哀大乐都不至于了,所有的情绪似乎冲淡成清雅的山水画,或浓或淡,浓的令人似乎有点领悟,淡的却叫人缠绵难舍。它容忍你迷离亦带反思的矛盾,它欢迎你来这里躲避尘世间的混浊。
    欲行,难舍难离。
    忽然天际雨丝纷落,我仰面噙住眶泪,想起柳亚子留在白马湖的诗:“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缕两模糊。欲行未忍留难得,惆怅前溪闻鹤鸽。"我与身边的姐姐说"是白马湖在留我们吧,退休后一起搬来这老宅邸生活,如何?”
    姐姐不由地笑起来,"你真喜欢这里?生活这么不方便。"
    “难道你不爱这种闲野的生活?”我不甘心地反问她。
    “谁会不喜欢!”听了她的回话,我一句也答不出,喃喃自语道“真是,今天有多少人能象经亨颐先生他们当年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白马湖留下这轰轰烈烈的新天地呢。”
    我知道,人很难放弃,总害怕主动求索的结果,将不是企盼的样子……
    抖一抖衣上的湖色,举头再看时,春晖校园和章家山南麓已静卧在水中绫波的倒影里。噢,这闲淡而富蕴意的湖,我真想剪下一块带走。

雪中的白马湖(摄影/声声慢)
    白马湖,你总是静得叫人心带点儿微疼。你让我渐渐了解,为什么外面必须是个车马喧嚷的世界,为什么要有鸟鸣鸡啼来划破湖野松竹的宁静 —— 因为一片反差的极静之中,我们的心,会听见岁月来细说这些已静寂生命的纯净,会听见无数魂灵来描绘这些岁月曾经的灿烂。

    这里当年的追求,可是今天浮尘中,我们的失去?
历史学家胡玉堂
    胡玉堂是我校解放后第一任校长,浙江慈溪人,历史学家,生前曾任杭大历史系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胡玉堂任校长期间,对学校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整改,使春晖良快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获得新生。1988年,胡玉堂先生去世,家属根据先生热爱春晖的遗愿,将胡玉堂墓建在春晖校门外象山坡上。每年春晖学生凭吊老校长,学习老校长爱国、爱事业、爱白马湖春晖的精神。

历史学家胡玉堂
  胡玉堂(1918~1988),今坎墩街道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同年考取浙江大学研究院史地学部研究生,1944年7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受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地研究室编辑、讲师,从事西洋上古史、中古史的教学和研究。1949年8月任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校长,1954年2月奉调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62年任杭州大学历史系副主任,1983年晋升教授。历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

  胡玉堂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西欧史学史、社会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评论、西欧中世纪史、基督教史、法国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中世纪史专题研究、西方史学名著选读等课程。1979年开始招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先后培养10名硕士研究生。
  胡玉堂对希腊史、罗马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法国古代中世纪史均有研究,早年曾出版过《西洋史简编》、《中国史简编》。晚年专攻基督教史,他对基督教的研究有独到见解,是国内首先承认耶稣是历史人物的非基督教界史学家,其论文《历史上的耶稣》(《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1期)曾产生过较大影响,被香港杂志《鼎》全文转载,并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挑战”。胡玉堂治学态度严谨,有深湛的理论修养,能够不囿于旧说而提出新的见解,有理有据,自成一家之言,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他与人合著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还参与编写《世界史大事汇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世界史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等有影响的工具书。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