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95阅读
  • 0回复

胡永班:闻义勇为建廊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11
作者:胡兆保

    清华彩虹桥,闻名遐迩。可谁能想到,开始建造这座廊桥的却是一个并非富翁的小商贩。他叫胡永班,是仁德公的后裔。为人质朴,不善辞令,但仁德堂祖宗“闻义勇为,见善必徙”的家训,口口相传,他记得清楚明白,常默默践行。

    胡永班家住在上街桥头,那时河边只有一座木桥,清华上街的农夫下田劳作,上山砍柴,甚至舂米打碓,都要经过他家门前的木桥。木桥又窄又长,雨雪天气行走很不方便。这里又是北乡数十个村庄来清华、下县过屯溪的必经之路,出外做生意的、就学赶考的、进山采购办货的,士农工商,妇孺老少,来来往往,每日行人不断。有一年冬日,一位农妇过河去菜园种菜,被桥板上的浓霜滑倒,险些掉下河去。胡永班看在眼里,忧在心上,所以一到冬天,不管有无霜雪,他一准早早起床,拿起扫帚,径直上桥清扫。从木桥对岸,沿桥一直扫到这边桥头,再沿石板路扫到仁德祠。遇有积雪或霜冻天气,更是扫一路铲一路,边铲边扫,小心翼翼,不敢懈怠。就这样,年年岁岁,日日清扫,即使身体有病也从不间断,一扫扫了26年。自此以后,清华上街木桥干干净净,即使霜雾天雨雪天也从未有人滑过跤了。
    胡永班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几乎每天都要与木桥为伴,但是河上一涨大水,木桥就冲垮了,“隔河千里远”,行人眼睁睁,非常不方便。胡永班发誓要在这里建一座冲不垮霜雪不滑的大石桥。然而清华河河面宽,水又深,要想在这里改建石桥谈何容易!但他意志坚定,心想千难万难,自己先不能惧怕困难。他想到做到,除了每日起早贪黑做生意攒钱外,还抽空像蚂蚁搬家似的挖砂备料,一点点运到桥头。又雇人采集石料,用独轮车一车车运到桥边。
    胡永班的义举感动了仁德堂的胡氏宗亲,大家也纷纷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清华林坑庵僧胡济祥主动承诺愿全力支持,出面去四方化缘,募捐赞助。于是,上街桥建造工程终于正式开工。胡永班说,建桥铺路是千秋大计,不造则已,要造就造个像模像样的大桥,要牢固,不怕洪水,还要建成廊亭一样,能避风避雨。仁德堂请来手艺高明的石匠,清华本地的木匠也主动请缨做义工,上街的农妇也抽空到工地烧水打杂。工地两岸,锤声叮当,人声嘈杂,水声哗哗,十分闹热。不多时间,4座厚重的青石桥墩耸立在河道中间,接着架设廊亭,建桥梁,铺木板,又将高低错落的11座阁亭连接,形成廊桥。
    清乾隆庚寅年(1770),清华上街廊桥落成竣工。仁德堂的秀才们磋商酝酿,决定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句命名为彩虹桥。彩虹桥全长140多米,宽3米,桥墩与桥墩之间皆以木梁横架,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危栏和长凳供行人观赏憩息。桥墩前端呈尖状,俗称“燕嘴”。4座桥墩宛如4只飞燕将头伸出桥廊,似欲昂首搏击长空。“燕嘴”的实用功能是避让上游的洪水,可大大减少洪水季节来势汹汹的激流对桥墩的冲击。“燕嘴”墩上植绿草花卉,墩尾是粉墙阁亭,亭中设石凳石桌。桥上还设茶水方便路人。盛暑季节,此间河风习习,绿波送爽,是纳凉歇晌的好去处。

    廊桥建成后,天险变通途,即使是洪水季节大浪滔天,两岸行人依然可信步无恙。清华后人为了纪念胡永班、胡济祥的功绩,便在桥中廊亭设立神龛,摆放他们的灵牌,以缅怀不忘。
    如今,彩虹桥已成为婺源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观赏彩虹桥古朴壮观的同时,也记住了胡永班这位信义服人的市井小贩。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