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80阅读
  • 1回复

万春圩的拓垦者——胡朴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5
来源:政协芜湖委员会(2007年6月14日) 作者:胡
胡朴安(1878~1947)
    抗战爆发,宣城挨日机狂炸,我随家逃难去祖籍泾县,寄居黄田村,就读于培凤附小和初中,此时数学教师是著名的胡息求先生,他与我家同宗不同支,原都聚居于距黄田15里的黄囗(音折)山西麓的溪头都,我家祖居上游介桥(今石柜村),息求先生祖居下游龙坦。他常和我们谈及他的宗家,好友、著名的国学大师胡朴安先生;父亲胡瑞徵和长兄胡文福也常称道朴安先生之学术造诣和为人,故而对我的少年奋读务实颇有影响。今将他与芜湖县有关的史事忆而述之,这是如今芜湖县人鲜知的了。
    胡朴安(朴底)先生1878年(清光绪四年)10月8日生于泾县东乡溪头都龙坦胡村,其父在村上教私塾养家糊口。朴安六岁发蒙,因家贫而好学不倦,十九岁即于村里设塾训蒙,除施教外,勤于劳务,教书八年。二十七岁应同乡之聘去当涂黄池镇翟宴如家为西席家教。因常去芜湖购读有革命思潮的新书,颇受启发,遂改变旧观念,决意不参加科考。他与东家翟晏如及徽籍王君结为好友,因看到一河之隔的黄池附近弋江之南大片荒滩平野而萌发从事实业之念,他向翟、王两友说,我们空谈无益,不如真做,从而提出了“领垦”的刍议。
    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波及全国,革命志士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在新形势下,胡朴安“气为之壮”,与翟晏如合计去万春圩开垦,由翟晏如筹资,胡朴安主持垦务。他去上海买回两台耕田机,钻研其结构性能,做到能拆装和使用维修。
晨雾下的万春圩
    他满怀雄心壮志,欣然踏上这块荒芜的冲积平原,在今万春圩之东南隅,即青山河与青弋江交汇处这一片平原上,搭棚营居,招工开垦。他亲自扶犁翻开这片肥沃的处女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坚持不懈。在招工协作及亲自指挥下,于万春圩开垦两年多,辟地近万亩。并与翟晏如研究,有旌德江君、宣城吕君参加的易太圩开垦计划,由于江、吕二人为谋利而来,仅共事三月而罢议。
    在两年多的拓垦中,胡朴安不怕苦累,执著于招垦,严冬酷暑,赤脚蹈泥,与农工共生活,常与牛同眠,屋漏雨“张伞而睡”,以大小破箱为桌凳,以盐米汤下饭。生活艰苦,意志越坚,并常去芜湖购书学习不辍,从而结识了陈独秀、李光炯、刘师培、汪孟邹、江彤侯、洪泽丞诸人为友。
    然而这片沃土圩埂单薄,连年水淹,播而获少,最后筹资用尽,只好忍痛放弃。胡朴安于1906年(光绪32年)去了上海,为生活所迫而暂充同乡朱家开的裕源纱厂为会计,并努力自学读书,加入“国学保存会”,结识了柳亚子并于1909年成立南社,后投身《国粹学报》,1911年秋受聘为教授,从而一生从事新闻与教育,有著述百多种,约600万字。朴安一贯重视体育而善太极拳,晚年不幸中风偏瘫,故而自号“半边翁”。1947年又因肝癌于7月9日逝于上海,享年七十岁。
    朴老已逝五十年了,他在万春的拓荒壮举虽未成功,但先辈之精神仍可嘉励后人。

    信息提供:胡天宝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25
【相关阅读】“江南第一名圩”万春圩
    史书记载“万春圩”原建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被水毁后由北宋由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沈括参与筹划,其兄宁国县令沈披招宣城、宁国、南陵、当涂、芜湖、繁昌、广德、郎溪8个县、1.4万民工重修于嘉祜六年(1061年),是宋仁宗赵祯赐名“万春圩”的江南开发最早、规模最大,千年历史名圩,誉称“江南第一名圩”。

万春圩的春天

万春圩的夏天

万春圩的秋天

万春圩渡口

万春圩田园风光

万春圩小景

曾属芜湖的查湾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