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50阅读
  • 1回复

美丽诱人的鄱湖孟家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08

来源:都昌在线  作者:胡振金

    我出生在鄱湖边的一个叫孟家湾的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我五彩缤纷的二十个春秋。老家一草一木,都记载着我成长的每一个历程。
    明明是胡姓村子怎么叫孟家湾?估计以前是孟姓村子吧。也有人说,以前因为人多村子大,是叫万家湾,以后叫别了音。如果是这样,不是也把本姓丢了吗?所以这一说也有些牵强了吧。
    孟家湾三面临水,真像个小半岛,门口湖水流经东畈嘴再流转到村背后的鄱湖支流。村子在半包围的座峦之中,座峦高高地挡住北面来风,坐西北朝东南,冬暖夏凉。按风水的说法这里是燕窝地,因为整个地形是大包围圈,周围地势高(坐峦),只有前面一个小口子进出。像不像燕子巢窝?
    村子的座峦本来是古木参天,尽是些谷箩粗的大树,有的要两三个大人才合抱得过来,真的是千年古木。这样的古木座峦在大跃进时给毁了。那时农村大炼钢铁,用木炭烧炼。古树全部砍伐,结果好多大树烧不了,烂在山上。
    大树没了,竹子多起来了。人们用竹子作柴火,倒也方便。不用肩挑,只须将竹捆滚下山,待干后再烧,也算是好柴火。
    竹子多了,春季的笋子自然多起来了。清明时节,雨水充足,笋子一个劲地冒出地面。妈妈老是说,‘山上的笋子像插枪杆一样多’,真的是雨后春笋啊。笋子有好多种:水竹笋、大吉竹麻壳笋、小吉竹笋。其中水竹笋居多也最好吃。
    我们村里人是把竹笋当园里的蔬菜,有空就抽笋。有的妇女从地里收工时,顺带到村峦里抽把笋,回家做菜。吃不完的晒干笋。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大瓮小坛的装着干笋。呵,砂罐炖干笋香嫩可口,要是放点腊肉,更是一绝,那种醇香脆爽叫人回味无穷。
    我们小孩很喜欢抽笋,邀上三两伙伴,手提竹篮,就在村子背后,根本不用害怕,像是一种好玩的游戏,边抽边玩,开心极了。碰到一些小刺蓬,只要把竹篮往前推几下,小小身躯就顺着小缝隙,很麻利地溜过去了,非常利索。小半天时间,满满一竹篮笋子。中间还来个什么‘野人婆婆捡指甲’啦,‘打洋伞回娘家’啦,疯耍的玩上好几回。
    附近的大村子也经常来一大帮人抽笋,也天天是满载而归,一竹篮一竹篮扛在肩上走,呵,像十五的龙灯在舞动呢。
    村里的桃树也特别多。在房屋周围,在塘岸边,在山峦里,到处有桃树。这不是人们有意栽种,是大家吃桃子时随手扔下桃核长出来的。只要桃核落在泥土上,来春就发芽,两三年又是大树,桃树能不多?
    春天一到,粉红的桃花像含羞的少女向你点头微笑。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桃花,好似天上的彩霞降到了人间。姑娘来到树下,准会把脸映得通红,美若天仙。
    五月初,桃子熟了。别村的孩子也垂涎欲滴,三三两两来偷桃。我们也只装着没看见,反正多,让他们尝吧。
    那时的桃子个头不算大,可味道绝对比现在的好,而且成熟后没有绒毛,肉核很容易分离。摘一个往衣裤上擦几下,一咬一小半边,脆爽香甜,桃核上也干干净净,没有果肉。我们小孩最喜欢吃刚熟的青桃子,特别脆爽清香。我奶奶咬不动这种桃子,她要等几天,桃子树上熟透了,有点红色,裂口子了;或者把桃子放在坛里捂上几天,果肉松软了,用手掰着吃。
    我家厨房旁边,常有随手扔下的桃核,总有一些桃树小苗冒出来。记得小学毕业那年春季,看见有几棵小苗在挤着长,我就留了棵壮苗,培好土,加了点肥。嗨,这棵小树第二年居然就开了几朵花,第三年就结了许多桃子。我把桃树剁了些口子,让冒出些树油,结的桃子甜脆了好多嘞!
    座峦里还有多种野生菇子,比如牛奶菇、松树菇、火烧菇····妈妈常常要采上一两碗好吃的菇子,给家里人换换口味。哇,野生的菇子就是鲜!
    座峦的山珍多吧,就是没有海味,但是湖里的鲜味也不差呀。


    每当初夏,门口湖的水涨起来了。到农历三月底四月初,是鱼儿突击产卵期,我们叫鱼“发散”,指鱼籽破袋产卵。长长的绿草湖滩是鱼儿产卵的好地方。这时,一些叔叔哥哥们,到湖边干活,总要带个篾制鱼罩啦,或是鱼叉去。几乎天天都有人捕到鱼,且趣闻不断,一个比一个稀奇。
    我隔壁有个叔叔,一次在田里干活,听到湖滩有响声,立即放下手中活,拿起鱼罩,蹑手蹑脚走过去。一群鱼儿正在起劲翻滚产卵。他一鱼罩下去,罩住了四五条鱼。都有两三斤,那窜动的力量能小么?那叔叔是半个身子都压在了坚固的鱼罩上。幸好湖里还有别人,过来帮了忙,才全部取出,装进鱼篓。
    河对岸有个中年大个子的村民,在湖边搭田塍,听到湖滩有响声,提起手中铁耙走过去,看到一条好大的鱼在产卵,他一铁耙挖下去,鱼太大,向湖里猛窜,你猜怎么着?哈,把他带得往湖里直跑,只好赶紧松开手啦。他鱼没吃成,还白搭了一只铁耙。呵呵,有意思吧。
    秋季湖水开始退去,这时的虾子多得无法无天了。湖边有句谚语:涨水鱼,退水虾嘛。每天清早或是傍晚,总有男人甚至妇女,用特制的虾捞在湖里推赶,推赶十来米提起,准有大半碗小虾,个把钟头,就会装满腰篓。总之,天天有鲜虾吃,户户有几坛干虾米。
    我父亲喜欢攀罾,吃的鱼自然比别人要多的多啦。父亲起得早,弄了一两斤鱼回家,人家还只是起床开门;傍晚,人家收工,父亲又攀罾半个钟头,弄个碗把鱼儿回家,也都是常有的事。
    门口湖的趣闻也真的说不完啊!


    几十年过去了,老家变样了。座峦又有了大树,刺蓬也没了,房屋变高楼,泥路硬化成了水泥道。不过,本地桃树没了,河里的鱼也少多了。唉,我还真的念念不忘原先的桃花村——不仅是美丽,它还有我太多的记忆。        
作于:2018春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08
老屋的见证

作者:胡振金

    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住过祖辈留下的老屋。老屋很宽敞很阔气,也有些年头,但不知何年建造。
    我是在孟家湾村出生长大。那是鄱湖边一个无名小村,只四户人家。但房子都很豪华。
    我与堂叔共棋盘,是一栋小八间,我家住下半栋。


    何谓小八间,就是上厅左右各一间大房,其实一间正房可抵两间房,只是没隔开罢了;下厅有两间厢房、两间正房。厢房正对大天井(老房子都按四水归堂式建造,屋顶的水都从天井纳入——暗合财不外流)。天井有一丈多长,三尺多宽,天井中心一块平整的长条大石:五尺长,尺余宽,厚在六七寸,足有五百斤重吧。这种设计太科学了,既可使室内空气新鲜,又能使屋内光线好。天井内有暗沟通向外沟。
    老屋一律是上等杉木。柱子都在八寸丁以上,础石雕刻精美。房屋装修齐全。狮子挣、莲花墩,贴墙鼓皮;镂空花板,油漆描金;厅堂有屏风,上层是跑马楼。这样的房子,光雕花匠估计要供养上年吧,那么这房子的造价恐怕是天价啊。我们小村四户人家,有两栋大八间,大八间比小八间要长要宽,大多了,下厅多了一道隔厅鼓皮,房间大多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好的房子叫三进,有三道大门,三个大客厅,差不多有官家府堂那么大。在老屋中,农村最差的房子也就数叫三间两伸手式的老屋。这种房子有两间大正房,两间厢房,也有天井,也有跑马楼,雕花油漆,同样造价不菲(现在的农民造不起)。
    新社会七、八十年代的农人建房子(也叫三间),都是杂木,还是空架子两碟竖柱,没有一个是全装修。
    可以肯定,我们的祖辈一定是勤劳致了富,并逢太平盛世,日子过得好着呢!你想呀,不是太平盛世能造这等房子?而且普遍都是好房子,这是铁的事实!
    不是有考古人员在发现吗,像江西婺源的徽州老屋,一片一片的,特别好,是吧。有人说那是生意人做的房子。不错,如果大家都穷得叮当响,那生意做得成吗?还有,北京的四合院,是出了名的好啊,那还不都是老百姓建造的?
    我们土目胡氏一族的祖宗受二公,是躲兵灾逃难来的放牛娃,穷光棍,发迹了。繁衍十八屋子孙,都建了好屋,都有了整齐漂亮的好村落。穷光棍能翻身,是不是可以说明世道好?
    祖辈们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只听说半年野菜半年粮。一是那时的农业太落后,二是多灾年,三也是勤俭持家传统美德所致。生活肯定是苦些,远不及现代人,但节俭积累的财富肯定可观,不然哪来这等房子?
    再从村子的布局来看,那简直太好了。每个村子都是以祖堂为核心。祖堂分三个厅:上厅、中厅、下厅,每一节祖厅的两边都有一排房子,而且有环形街道,也有小巷,外有围墙。里面的住户,可以从祖堂下厅大门进出,也可以从旁门出入。如果把祖堂大门、旁门关闭,外人无法进村入户。这是多么科学的整体规划。现在的新村建设能比麽?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是否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有关?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