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46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福建,广东胡氏源流及满公后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04
来源:尹珺君的新浪博客
姓氏源流
    一、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二、胡姓,系自媯姓。周朝初年,舜帝后裔第三十二世孙叫虞阏父,生一子满公。后周武王将元女许配给满公,赐姓封于陈,邑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县。满公逝世后谥曰“胡公”,又称胡公满。他所传下的两个儿子,大的叫申公,小的叫日公。申公以其父亲满公的谥“胡”为姓,胡姓从此起源,满公称为周朝胡氏始祖。
    胡姓自周朝与陈国分支后,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以后,胡姓子孙逐渐向其他各地播迁,到了唐代,已经在山西的安定和河南的新蔡两地繁衍成望族。西汉时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治所为高平,即今甘肃固原县。唐代称泾州,寻复为安定郡,唐时胡氏在此繁衍为名门望族,故以此为郡望。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第一节 福建胡氏源流
    一、入闽
    胡满公传下第五十六世胡藩,于东晋时参军,功封山阳侯,后迁居豫章华林,遂为华林一派。至第八十世胡令质,仕光禄大夫,由洞庭移居金陵(今南京)。第八十二世胡霸,字长善,生于金陵,南唐时住吉州刺史,功封庐陵郡侯,为吉州芦芗城胡姓始祖。传至第九十世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赐谥忠简,翰林院编修,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兵部侍郎,居吉州芦芗城(今江西吉安)。其始终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当时因秦桧主和,阳奉阴违,即上疏请杀秦桧,名震朝野。秦桧怒其逆已,遂贬新州。至孝宗即位时,才官任复出,卒后谥曰“忠简”。而其不畏权势,忠贞爱国,被誉为“忠贯金石”。
    胡氏第九十世胡铨在江西吉州芦芗城立基繁衍100余年,传至胡氏第九十四世胡万九郎,名梓,不久携家眷始迁于江西省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后于宋末年间又由赣入闽,居住福建省的汀州府(今长汀县),为胡氏第一位入闽始祖。
    二、繁衍
    胡氏第九十四世胡万九郎,名梓,由赣入闽后,定居于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村,并在此开基创业,繁衍生息。胡万九郎妣龚氏,生胡五郎、胡六郎、胡七郎三子。
    三、播迁入永定
    胡氏第九十五世胡七郎(胡万九郎之三子),妣曹氏,生一子胡十二郎,于元朝初年,因避战乱,举家从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迁徙永定(原属上杭)金丰里下洋的塘下墩开基。胡七郎在下洋塘下墩肇基后,传下十二郎、念八郎、五六郎、百七郎、明广、彦成、宗贵、铁缘共九代,并先后播迁至下洋的中川、觉川、下村等地。至此,胡七郎为永定胡氏的开基始祖。
第二节 分布
    一、下洋镇
    下洋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万九郎脉下胡氏第九十五世胡七郎(下洋一世)于元朝初年从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迁入开基,现已繁衍32代600多户2500人。
    中川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零三世胡铁缘(下洋第九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20余岁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有“上承八代,下衍三房”之称。“上承八代”即自胡七郎从长汀迁下洋肇基共繁衍胡十二郎、念八郎、五六郎、百七郎、明广、彦成、宗贵等八代。至第九代胡铁缘肇基中川后生景玉、余广、明清三子为三大房,即为“下衍三房”。现已繁衍32代670多户2700人。
    月流长岭下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零三世胡荣深(下洋第九世),从下洋塘下墩村迁入开基。
    月流下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世胡明通(下洋六世),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现已繁衍31代310户1240人。
    朱公村、河塘里。该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世胡万二郎(胡百十郎之子,下洋第六世),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后下洋中川村第十一世胡力堂(胡旭仪次子)也从中川村迁入朱公村开基。现已繁衍?代。
    富川寨头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零六世胡福聪(下洋中川第四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思贤觉川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零七世胡世宁(胡显通之次子,中川第五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坪坑里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世胡其琬(又名侃山,胡余广之子,中川第八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黄天岽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世胡其凤(又名胡瑞文,胡新唐玄孙,中川第八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30余户140余人。
    乌石下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一世胡仲基(又名胡赓台,胡步武三子,中川第九世),从中川村大壮楼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50余户300余人。
    曾坑里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二世胡勋然(胡仲汉四子,中川第十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富石社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二世胡万兴(胡仲汉次子,中川第十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饭箩墩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二世胡士桂(又名胡仁友《胡望如四子,中川第十世),从中川村双桂堂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30余户140余人。
    沿江(沿田)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三世胡杨广(胡自宽第五子,中川第十一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青潭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三世胡希堂(胡旭仪长子,中川第十一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北斗青坑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三世胡提华(胡旭慧次子,中川第十一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
    科坪里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一世胡鲸浪,原名胡仲化(中川第九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60余户300余人。
    豪畲村坪畲。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世胡光后(中川第?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10余户30余人。
    轿岗巷(现名桥江上)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四世胡声汉(胡居莲的曾孙,中川第十二世),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30余户130人。
    豪士窠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三世胡乐衡(中川村第十一世),于清代乾隆年间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20余户120余人。
    茶箩科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世从科坪里迁入开基,现已繁荣衍代20余户100余人。
    下圩胡屋(含老圩和新圩)。该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世胡?,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40余户300余人。
    下坪村(原名下赤坑,含上溪头、下溪头岗、乾子头、坑子屋、上地、溪背、三堂屋、井角头等)。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二世胡?(中川第十世),从中川村迁入定居,现已繁衍?代200余户990余人。
    吉里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迁入开基。
    二、湖坑镇
    赤朱甲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零二世胡光荣(胡明辉之孙,下洋第八世),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现已繁衍30代50多户220人。
    三、大溪乡

    湖背村。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胡氏第一百一十三世胡辉裕(胡行贞曾孙,中川第十二世),从下洋中川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30代60余户200余人。
    四、凤城镇
    大园居委会胡氏。该村胡姓开基始祖系胡七郎脉下,现已繁有20户60多人。
第三节 由闽迁入粤
    第六世善卿之孙有通移居广东长乐濮溪及惠州、丰顺和四川仁寿、华阳等处。
    第十三世显兰之子(名未详)移居广东大埔三河。
    第十四世胡一通(一玉之子,世宁之孙)移居广东河源。
    第十四世胡一栋、胡一柱、胡一桥兄弟三人(世臣之子,新唐之孙)移居广东。
    第十五世胡伯、胡松兄弟移居广东佛山市,他们是塔峰的长、次子,景富的曾孙。
    第十六世胡伯怀移居广州,他是应佳之子,新唐的玄孙。
    第十七世胡龙映移居广东惠州姑婆畲,他是其生次子,石潭的玄孙。
    第十七世胡仲旬、仲岩、仲崖兄弟三人移居广东惠州姑婆畲,他们是其久之子,石潭的玄孙。
    第十七世胡仲均、仲篪移居广东惠州姑婆畲,他们是其远之子,石潭的玄孙。
    第十七世胡黄面满(?)移居广东惠州姑婆畲,他是其宠子之,石潭的玄孙。
    第十七世胡仲嵩移居广东大埔许田,他是伯受长子,世宁的玄孙。
    第十八世胡旭清移居广东大埔许田(其子开上移居晓坑),他是万德之子,世宁之元孙。
    第十八世胡旭沾移居广东惠州,他是仲仪之子,一德(塔峰)的玄孙。
    第十八世胡介石移居广东松源县鹤壶洞,他是天根六子,石泉的元孙。
    第十九世胡茂堂移居广东大埔漳溪,他是旭全三子,一智(近泉)的元孙。
    第十九世胡来华移居湖广,他是旭慧的长子。
第四节 谱牒
    胡氏家谱经历过几次编修,第一次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下洋镇中川村胡一忠、胡一桂创修;第二次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中川村胡士煌创修;第三次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中川村胡光祖创修;第四次为民国13年(1924),由中川村胡梦瀛创修。均为手抄本,主要记述下洋、中川的开基始祖源流、世系及迁徙情况。
    《中川史志》 1987年,中川村开基始祖胡铁缘后裔、原厦门党史办主任胡以按(又名胡冠中)发起重修并担任主编,以史志形式编纂,定名为《中川史志》,比较全面地介绍永定胡氏的源流和中川村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华侨及它的地理风貌,风俗民情、中川胡氏源流、世系、迁移等内容。《中川史志》1988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3万字。
    胡氏人才辈出。名人众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及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04
为修谱去饭箩墩、乌石下胡氏村庄
来源:九级半的博客
   2009年5月30日上午,为了修胡氏族谱,特地去饭箩墩、乌石下自然村察看一番。如有可能将走完全县胡氏村庄。一路拍了几张照片,存留纪录如下:
果树掩映的吉里村
吉里村崇德楼
河吉大桥(饭箩墩正名叫上河村,吉指吉里村)
河吉公路碑记
桥头有座崇德亭
人去楼空的饭箩墩
果林满坡、竹林摇曳的乌石下村
放养的山鸡

屋脊上的神物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