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23阅读
  • 0回复

【有故事的地方】黄山留杯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3


    在京台(G3)高速公路未开通前,从南京;上海方向到黄山走205国道,大、小鹊岭是必经之处。大鹊岭是宣城旌德与黄山区的分界岭。鹊岭高而陡,弯道多而急,尤其是大鹊岭,盘山公路180度的弯道接踵连续。车行鹊岭,险象环生,外地旅客心惊胆战。经常遇见有女乘客尖叫状况。
    如今大小鹊岭连续打通有两个隧道,隧道间有高架桥相连,过鹊岭已经是历史了,将逐渐淡忘出人们的记忆。

    关于鹊岭历史上有记载:“洪川之南,山名幽竹。昔有葛洪炼丹。净炉之物,培枣之根,遂渐成荫,福泽桑梓。小儿灌浆,天花簇簇,拯皇冑于天庭,挽幼稚于民间。逢秋枣熟,山雀害之。 葛仙闻言,发乎其善,作法驱雀,雀聚此岭,故名雀岭。”
    “葛仙”指的是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的葛洪。他痴迷于修道炼丹。传说中葛洪在旌德地界洪川的幽竹山炼丹时,将炼丹净炉的灰土倒在在双仁枣树根上,而结出的枣果煮汤对小儿出天花有特殊疗效。当时的平民百姓和皇亲国戚都备此枣在家中,以防不测。但秋天枣子成熟时,不计其数的山雀将枣子啄的遍体鳞伤,无法加工储存。洪川民间有“洪川枣子是好,就是怕鸟来搞”的说法。葛仙知道后施用仙术将山雀赶到岭上。后人就把这个山叫雀岭,现在叫“鹊岭”。

    2008年7月27日韦红歌受企业委托考察黄山,我带领他去了黄山东大门地区,特意介绍了留杯荡。留杯荡在黄山是不太出名,但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车经谭家桥、茶林场,顺盘山公路上到鹊岭头,岭头有一个八角凉亭,上有书法大师赖少奇手书“雀岭观湖”。

    入亭稍息,眺望黄山,群山叠嶂,远处的狮子峰、莲花峰云中或隐或现。谭家桥镇留东村、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尽收眼底。

    俯瞰大小鹊岭之间的205国道,环一湖面曲折绕行,湖面是葫芦形,由于多日没有降雨,湖面漂浮有苔藓,但水质纯净。这个湖就叫“留杯荡”,当地人也叫“牛皮凼”。

    “留杯荡”水面并不算大,方圆约一平方多公里。当地人说,天气晴朗,无风,水质澄净的日子,站在岸边,能隐隐约约看到水底完整古村落,有房梁石柱,残垣断壁。
    黄山区原来是太平县,据清代光绪《安徽省志》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太平山水大涨,有物如牛,逐波至牛皮荡口奔岸而出,芮姓村陷,毙二百余人。”
    170年前,水底确实是有一个芮姓村落。由于那年雨特别大,山体滑坡,地壳陷落。而下游桃树坑狭窄,排水受堵,形成为现在的堰塞湖。出口很狭窄,说是有100多米高的漫坡。

    说起“留杯荡”,不得不提诗仙李白。
    唐代时,这里本无湖荡,只是一条砂溪,发源于它不远处的太平与绩溪、旌德交界处的天星洞一带的山岭之间。溪穿过名叫“兔屎坑”的村子,向北流经桃树坑而入麻川河,因为这里庄稼难长,杂草丛生,野兔很多,就有了这个村名。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唐朝碧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而胡姓始祖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中舜帝的33世孙。隋炀帝时工部尚书胡裕因隋炀帝荒淫无道,弃官携全家逃到黄山而隐姓埋名。隋末,胡裕的哥哥胡福也随弟弟全家迁到黄山歙县皇墩,后代有的迁到婺源,有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住在谭家桥碧山的胡晖。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李白与他很是投缘。李白59岁游黄山时,专访退休隐居这里的胡珲。李白访胡珲上黄山后翻鹊岭回泾县,在岭头将军亭小憩,拿出随身带的酒壶、酒杯准备开怀畅饮。酒兴刚起,忽然一股刺鼻的腥臊味袭来,霎时酒兴全无,好不扫兴。离身走时连酒壶、酒杯也不要了。缘于李白留下酒杯,之后村名改为“留杯村”了。

    说是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其中,古山越文化就值得人们探究。
    山越人传说也是舜的后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皖南是古山越人居住地之一。
    相传山越先祖在炎、黄时代生活在华夏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中下游,由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战落败,迁徙南部,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的“百越”部落,与中原文明逐渐隔阂,形成了独特的山越文化。
    “百越”部落对盘瓠特别崇拜。盘瓠是传说中帝喾时期骁勇善战的神狗,赐婚与公主,故山越人皆是“狗父人母”的后代。由于山越人有自己的组织和社会。剽悍难制,且勇猛善战。三国时期,孙权调集重兵镇压。灭掉了山越。
    根据盘瓠相关记述和山越的相关史实。发现这一地区“狗父人母”主题竟与百越的盘瓠主题高度重合。传说中“牛皮凼”地陷前,平日行善的丫环被狗咬住衣服引向高处的山洞,幸免于难。丫环以身相报,与狗结为夫妻,繁衍后代。据说,若干年前,鹊岭下旌德洪川一村民家还展示过一幅有一女子和一条狗的“祖宗画”。
    “留杯荡”究竟与山越文化有没有关联?给人留下悬念。

    “留杯荡”民间传说故事有二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警世故事。
    续李白“留杯”。
    自从李白的酒杯留在这里,原来的狗屎村竟然奇迹般的富了起来。富到腊肉当瓦、锅巴垒墙,整个村个个都是暴发户。然而苦惯了的留杯村人却越富越吝啬。甚至“为富不仁”。别说救济帮助穷人了,连串乡做小买卖的、卖艺唱书的,到了这里总是赔本无归。经过的路人想讨口水喝,叫花子乞丐想讨口饭吃,不仅讨不到,往往讨来一顿臭骂。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留杯村人吝啬、刻薄一传十,十传百,连天庭的玉皇大帝也知道了。玉皇大怒道:“当年凤仙郡糟塌粮食,朕都处罚他灯火烧断铁链后,才给他下雨,这留杯村这等为富不仁,着实可恶。”恰好西海龙王敖广因触犯天条候旨待贬,玉帝就命他下凡查访。
    一天,留杯村人忽然见村中砂溪里有一只似鱼非鱼,似鳄非鳄的庞然大物。村里人也不问个究竟,都拿了快刀利刃蜂拥而至。剐肉的剐肉,斫骨的斫骨,不消一刻,敖广的化身就只剩下了一副大骨架。敖广回到天庭哭禀此事,玉帝大惊!下界留杯村人果真这般刻薄吝啬,贪得无厌?准备立马派将神前去惩治。而心地慈善的太白金星李长庚主动请缨下界核实。玉帝准奏,太白金星便下到凡间。
    太白金星化成一个乞丐,来到留杯村。从早到晚在村里转悠一天,半粒米饭没要到。走到村尾,见一家黑漆大门,雕梁画柱,心想一定是个大户人家。于是他径直走进,看见厅内正摆着一桌酒席,一个脑门油亮,肥头大耳五十开外的人坐在席间。见到脏兮兮的老乞丐连说晦气!晦气!起身驱赶出门。
    太白金星走遍全村,就没见一个好心的。原本就此打住,上界禀报。但又想:万一其间有好人呢?那玉帝一旦惩罚下来,岂不连好人一起遭殃?决定深入察访。
    被前门驱出,他就来到后门,遇见一个外村在这里做杂活的姑娘。这姑娘见他可怜,赶忙起身舀了一碗香米饭递过来。吃完第一碗,又盛来第二碗,连吃七碗,姑娘始终不怨不怒。
    太白金星笑笑说:“姑娘心真好,前天我到你家村里要饭,村里的人都很好,你妈还提到了你。对了,我看你妈有病,而且病的不轻,你该快快回家看看你妈。”说罢,化一阵清风走了。
    那姑娘见金星化清风走了,猜想来者一定不是凡人。说自己妈妈有病,要回家看看,是神仙的旨意,不可违背。于是她急急忙忙禀报了东家,收拾好衣服,匆匆赶路回家。
    姑娘刚爬上鹊岭头,只听一声巨响,顷刻狂风大作,山摇地动,铜钱般大小的雨滴密密匝匝的狂泼下来,雨足足下了5个小时。天黑不见五指,没法赶路。姑娘只得待在亭子里过夜。第二天早她醒来。看到山下,那留杯村早已不见踪影,来处是水乡泽国,看不到一间房屋了。
    整个村子,只留下她一个人。
  第二个版本则是凄美的爱情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大太子爱上了一个叫绛云的婢女。尽管绛云才不过人,貌不出众,可她无论嬉、笑、怒、骂都会使大太子魂不守舍。降云自知出身微贱,主婢不可联是无法逾越的天规,平时处处注意回避大太子。谁知太子日思夜想,得了相思病。降云越是不理不睬,他的病越发严重。大太子是王母娘娘的心肝宝贝,看到病入膏肓的儿子王母娘娘心急如焚。
    尽管天庭玉皇独尊,不存在立嗣继位,但是“一母生九子,开怀最可珍”的习俗与凡间差不多的。大太子深知王母在玉皇心目中的地位,直言母后要纳降云为妃,恳求王母娘娘在父王面前帮助说说话。王母听了虽感到震惊,但仍面不改色、话语不乱地开导他说:“儿呀,这是万年不变的天规,你父王岂可容你放肆!你还是先安心治病,把这事往后撂撂吧!”
  谁知,王母娘娘为斩断大太子的情思,瞒着大太子,对婢女绛云大下狠手。王母娘娘给绛云加上勾引太子的罪名,逐出仙班,发配到皇家禁苑一角看麻雀。麻雀是天宫最卑贱的末等生灵,每天叽叽喳喳叫无休止,绛云日夜得不到一点儿安静。
  天各一方,久没有见到绛云的太子焦急万分。他派侍从打听到绛云被发配受苦受罪,焦急万分,同时充满对母后的怨恨。于是他借口要开阔心胸,驱散郁闷,出宫云游,而去寻访绛云的下落。
  征到玉帝的恩准,太子出宫寻觅。由于降云与麻雀感情深厚。最了解大太子与降云这段感情。太子每到一处,都会听到麻雀呼唤“绛云,你在哪里?”在麻雀的引导下太子和绛云得以见面。
  久别重逢,情真意切,大太子是个情种,不顾一切的要和绛云厮守终身。偷逃出天宫,来到凡间。见这里群山环绕,松柏苍翠,地势险要,风景优美,决定在此兴建一座行宫。雀众们全力相帮,很快华丽典雅太子行宫就筑建完工。门额书写“卧云行宫”,表达太子对绛云的深情与爱慕之意。门两旁的对联是:“万仞高峰迎宫立,一溪绿水绕斋流。”
  太子久出不归,私娶婢女又建宫藏娇,条条违犯天规。把玉皇大帝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他既要维护天规的尊严,又不能失去一个太子,左右为难。他急召见风流仙子吕洞宾到灵霄殿,令他处理这件“花案”,旨意“缉拿太子,留下婢女”。
  吕洞宾奉旨来到卧云行宫,见到大太子就讨要补饮喜酒。得到消息的大太子装着不知,在麻雀乐团歌舞助兴下,与绛云二人轮番敬酒,把吕洞宾弄得酩酊大醉。趁吕洞宾醉酒酣睡,大太子带绛云悄悄离开行宫,远逃他乡。
  玉皇不见吕洞宾回天复命,把吕洞宾的顶头上司太上老君宣上殿来。令太上老君速去督办。并说:“朕命吕洞宾去缉拿太子,留下云婢是为了给太子一点脸面。此婢不除,天规何在?”授意太上老君,让大太子和吕洞宾离开卧去行宫后,就用仙术将云婢及太子随从全部埋进地壳,一个也不许生还。
  那天,恰巧太上老君正开炉取丹。而且离卧云行宫路程很远,不便前行,就大声呼唤吕洞宾,让他速速“缉子留婢”回天复命。
    烂醉如泥的吕洞宾听到呼唤,猛然惊醒,看见面前的杯满菜丰,还真想继续喝个痛快。把太上老君说“留婢”听成了“留杯”,赶忙离座,刚出行宫,驾起祥云。腾空离地瞬间,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地动山摇,脚下偌大一座行宫立马陷进地壳,不见影踪,顿时水没成湖,汪洋一片。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陷入水底的卧云行宫的白粉墙。
  从此,人们就给这个地方命名为“留杯荡”。它一地几名,按玉皇大帝说的就是“留婢”,可民间的说法又叫“牛皮”。各说各的,都是有理,说白了就是传说,无须辩个清楚明白。
    站在鹊岭岭头古亭,既可以看留杯荡里的水浪之潮,也可以看千山万壑中的云海之潮,如果你熟悉上面这个传说,还能够遥想到玉皇大太子跟绛云姑娘掀起的那种情爱之潮。鹊岭之所以又称麻雀岭,大概是让后人不忘为成全美好姻缘,竭尽全力的麻雀吧?
    传说管传说,事实上“留杯荡”就是清代地质运动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就是成型才有170年,非常年轻的堰塞湖。这里是葫芦形留杯荡的狭长的葫芦颈部。跨湖的公路桥就是湖水的出口处。  
    说是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除有民间传说,这里还书写有近代红色革命历史。
    谭家桥,地处太平、旌德、歙县、绩溪4县交界地区,古时扼守徽州、宁国两府交通要道。东为与旌德分界鹊岭;西为黄山,南有乌泥关山隘口和石门岗,历来是军事重地。近代,这里书写有红色历史篇章。
    红军时期:
    1934年1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血战谭家桥时期,后勤机关设在西谭至留杯荡一线。红军遭受重创后,为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从1934年12月中旬到1935年1月上旬,先遣队转战于皖南和皖浙赣边的泾县、太平、青阳、石台、黟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绩溪、婺源、开化等地。后刘英、粟裕等率800多人成功突围,组建挺进师,挺进浙江境内。而李步新(先遣队干部团成员)、熊刚(侦察营营长)等近1000名指战员就地留在皖南,开展游击战争外。其余的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方志敏、刘畴西等也相继被俘、杀害。
    应该说,先遣队最终失败,与谭家桥战斗的失利有直接关系。谭家桥战斗,是先遣队重新组建后全部转向外线的第一战。
    40多年后,粟裕回顾先遣队这段历史时,客观全面地分析了谭家桥战斗失利乃至先遣队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谭家桥战斗,军团首长的决心和作战部署是正确的,战斗失利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敌人力量的暂时强大”,先遣队不过数千人,而围追堵截的敌军却有数万人;主观上是战场指挥失误,主要是地形选择和兵力配置不当,如将组建不久、战斗力较弱的红二十师部署在战场正面,经受不住敌人强攻;而战斗力较强的红十九师被摆在悬崖峭壁一带,兵力难以迅速展开。他认为先遣队失败的祸根是“左”倾错误的战略决策和干部政策。可以说,这也是谭家桥战斗失利的根源之一。“左”倾错误的干部政策,让方志敏、寻淮洲、刘畴西等红军将士付出了血的代价。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谭家桥山水,红军在此留下了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
    新四军时期
    皖南事变发生后,皖南秘密特委接到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指示,“皖南山区必须发动游击战争,坚持以武装斗争回击敌人”。由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富有作战经验的老红军、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工兵连连长刘奎和第三支队指导员李建春等人组建皖南事变后第一支新四军游击队“泾旌太游击队”,又称“黄山游击队”。
    泾旌太游击队第一战就是在鹊岭下不远处的庙首,攻打庙首乡公所的战斗尽管没有完成救出同志和惩办作恶多端伪乡长的任务,但庙首战斗的胜利,仿佛一声春雷,炸开了“皖南事变”后皖南山区革命的沉闷空气,驱走了皖南人民和原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悲观情绪,政治意义远远大于这场战斗取得的胜利。
    这之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南新四军游击队坚持八年皖南游击战的核心地区。成为联系皖南新四军游击队各个游击根据地之间重要的秘密交通枢纽,一直坚持到皖南全境解放。

    50、60年代这里及周边原是劳改农场叫黄山茶林场,60年代中期出于黄山安全考虑整体迁出。后由上海市农垦局全盘接收,改名为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在上山下乡的年代,这里是上海知青集中安置区。留杯荡往黄山方向小鹊岭下有一座公路桥,这里曾发生过为保卫集体财产遭遇山洪,而牺牲的11位上海知青事件。
    1969年7月5日凌晨,由于皖南遭遇百年罕见的暴雨,引发山洪暴发。凶猛无比的洪水卷着山石扑向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地处太平县谭家桥镇的第四连队。过河的便桥被洪水冲走,对岸的食堂还有人,仓库里还有大米、面粉、赤豆、绿豆、化肥、农具等集体物资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为抢救战友和集体财产,副指导员陆华组织11位上海知青准备“绕山路,过公路桥”。但由于洪水冲毁了桥基,掀翻了桥面,陆华、林卫阳、陶华、吴菊妹、金志强、王庆伟、李笑牛、林晓薇、张云芳、许洪兰、刘度南2男9女被洪水卷走,全部壮烈牺牲。3天以后,11人遗体才全部找到,葬于黄山脚下。
    当时,茶林场11位上海知青烈士的英勇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就是这么个小小的地质灾害留下的遗迹,竟有这么多的故事集于一身,尽管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由不得你不诧异。目前这里不算是开发的旅游景点,新的公路方便了游客,但撇开了留杯荡。
    如果你走进留杯荡,沿湖畔公路绕湖徒步,一边听讲故事中的故事,体会传说中的意境,将会是另一般的享受。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