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29阅读
  • 0回复

[本网原创]安徽祁门雷湖胡氏“世德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祁门政协办  倪群
    “世德堂”在祁门县北乡安凌镇的雷湖村中,是雷湖胡氏宗族的总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光绪年间。
    雷湖村地处古代祁门乃至徽州通往当时省城安庆的要道大洪岭脚下,四面环山,原属石埭县(即今之石台县),1959年划归祁门县。村庄为胡姓聚居地,据《雷湖胡氏宗谱》载: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江西婺源县清华街的胡氏英一公兄弟来此,见四周高山峻岭浩荡,河水长流而清美,兄弟商议后开创基业定居下来,是为雷湖胡氏始祖。而婺源《清华胡氏宗谱序》中说:唐末,胡瞳以黄巢乱(875—883年间)避居歙之黄墩,后以讨巢有功敕赐金紫光禄大夫,生子十有四人,俱迁徙各郡,婺源清华胡氏即为其后裔。由此可知,虽说在旧时分属两县,但雷湖胡氏与祁门南乡贵溪一带胡氏(为胡瞳四子胡宅后裔)同出胡瞳一脉。
    雷湖村形似湖,其村名来自于一个神奇的传说:早年这一带原本有个湖,湖水四溢,英一公兄弟一族在此定居后,经数十年艰辛创业,繁衍生息,人丁发展到数百人之多,已有四世同堂。有一年清明节,胡氏族人祭祖之时,恰遇郑青龙标坟路过,一时间电闪雷鸣,乌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族人正在惶恐不安之际,突然空中一声巨响,随即天开日出,彩霞满天,霎时雷停水逝湖干,形成一个盆地。族中一长者掐指一算,大喜过望道:此乃吉兆,是上天赐给胡氏的一块宝地。遂借雷霆之威和湖水清美,起村名雷湖。⑴《祁门民间故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琪、倪群、金志来编著
    雷湖多水田,素有粮仓之称。胡氏宗族在此丰衣足食,兴旺发达,繁衍很快,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时,人口增加到两千多。为序昭穆,别亲疏,报本追远,尊祖睦族,胡氏宗族于是按支派形成“六大份”,分别是上份、中份、长份、二份、三份、四份,每份各由本支族长主持重大事宜。在各份自筹资金建起支祠后,由胡氏最长辈召集各支族长商议,共同出力建起胡氏总祠,名为“世德堂”。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驻守安庆的太平军分出部分兵力渡江而下,一路进军欲假道大洪岭攻入徽州,驻扎在岭下的雷湖村中,将“世德堂”作为大营指挥部。太平军数次沿大洪岭猛攻,均被清军严防死守击退,双方在此形成拉锯。此后数年间,驻守安庆、贵池的太平军经常往来,雷湖及附加的赤岭等地曾多次被太平军占据,胡氏族人为避祸而纷纷逃进山林,甚至远走他乡。咸丰十年(1860年),清两江总督、湘军统帅曾国藩设行辕于祁门,太平军与清军在这一带反复鏖战,烽火连天,惨烈无比,雷湖村饱经战火蹂躏。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秋,驻石埭的太平军再次进攻大洪岭,被清军王开琳、叶兆兰部击溃,清军越岭反攻,太平军溃逃之时放起大火,世德堂被火烧毁。(2)民国《雷湖胡氏宗谱》战争结束后,胡氏族人四下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中,经十数年艰苦努力,重整家园,休养生息,渐渐恢复生机。于是六大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合全族之力在原址重建起总祠。
    饱经磨难的世德堂如今完好地屹立在雷湖村中,祠堂座西南朝东北,砖木三进五开间,建筑通面阔20.6米,通进深48.4米,占地面积997平方米。分为仪门、享堂、寝堂3部分,规模较大,气势恢弘。
    祠堂门前场地开阔,那些“文革”时期被掩埋掉的旗杆石也在这次维修中全部寻找回来,一共有8对(其中圆的6对,方的八凌形1对,六凌形1对),一字排开,彰显着胡氏宗族往日的荣光。旗杆石是麻石质地,风化得比较厉害,有两只上面依稀可以读出“康熙乙卯科举人胡日升立”、“乾隆甲子科进土胡以忠立”文字,从中可知这两对旗杆石是旌表清代早期胡氏族人科举所立。
    仪门为民间所传的效仿皇家五凤楼样式,双面歇山屋顶,飞檐翘角,器宇轩昂。早先八个角上各挂有铃铛,风吹铃响,悦耳动听。楼面三开间,前排以4根高大的方形青石柱支撑,上架粗硕的冬瓜梁,显得十分古朴厚重。木梁柱上一色精致的木雕,虽经百多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图案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内容十分丰富,中间为“百子楼”,寄望家族兴旺繁荣;左面雕有“锁阳城”等戏曲画面,右面为“文王访贤”等图案,上部为“仙荷童子”图案,反映了胡氏家族较高的文化底蕴和对后代子嗣寄予的美好愿望。值得一说的是,整个八角楼为内外双面结构,即里外雕刻、造型完全一致,可谓独具匠心。仪门前的一对琅田青石抱鼓石,亦雕工精湛,正面是暗八仙图,右面刻有琴棋,左面雕有书画,惟妙惟肖,精美无比。大门“胡氏宗祠”门匾之下,两边贴有一副嵌字对联:“雷雨孕笋笋成竹,湖水映月月形村”。
    享堂和寝堂为徽派建筑中通常采用的双坡屋顶做法,上覆小青瓦,三山式封火墙呈跌落状,造型古朴,典雅端庄。祠堂面阔5间,内部为抬梁式主体结构,两侧廊庑则用穿逗式梁架。祠内有108根木柱落地,人称“一百单八将”。横梁粗大无比,一色青石板地面。两堂之间设有戏台,或称讲坛,一色木格雕花,精致美观,图案寓意丰富。上悬“紫微高照”匾额,笔力遒劲醒目。此处为族长、前辈讲学之处,也是家族议事以及村人观赏戏曲场所。祠内梁坊、斜撑、雀替等构件均雕刻细致精美,上有戏剧人物、花卉、动物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花纹优美,巧夺天工。世德堂木雕众多且极具工艺水准,在祁门现存古祠堂中堪称一绝。世德堂还有一奇,相传整座祠堂地面下为湖,后靠青山,前有溪流,风水、阳光、生态绝佳,因而祠内常年无蚊虫、无苍蝇、无蜘蛛网,十分神奇。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祠堂的左边仪门至享堂中间回廊的墙中,镶嵌有一块清光绪十六年的《日升公输租碑记》,因碑刻用石是上等的黟县青,石质细密,故至今字迹仍十分清楚,碑文如下:
    日升公输租碑记
    同邑沈聪生 少颖
    夫人在家能孝,在国能忠,始可以托千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然《孝经》云:“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则能忠必自能孝始,第求孝于晚近世,鲜矣!求其能推孝亲之心以孝久远之先祖,则更鲜。乃我内舅胡君可乔有足异焉,其生平事亲,如所谓“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者,无不备尽,而于统宗祠尤拳拳加意焉。尝曰:“先祖寝庙,前人虽已丕建规模,而神主尚未集,阗楔尚未造,黝垩尚未施,衢道尚未治,一一皆予后人之责。”然倡导无人,奋兴无自,遂指租五十担永为祖庙需用。盖以事端既启,而有志者自不难,群然共兴,渐成厥美。如果怀才者不惮贤劳,挟赀者不靳己有,胥深水木之思,时勤兴作之举,则先灵攸萃,闶阆式崇,丹艧增华,周行如砥,安见不次第告成也哉?斯举也,真所云推孝亲之心以孝先祖者也。然窥其意,特以子孙职所当为,绝无纤毫德色,又何其性质异人耶?然此正有所本焉。盖我岳翁和甫公,嘉德懿行,表重乡闾,故生子亢宗。乙卯弱冠,方赋釆芹,即宴鹰扬,而且能继志述事,倡行义举如此。《诗》云“积德昌后”,不信然欸?(天子)古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今既克展孝德,则异日勤劳王家,铭功麟阁,皆可于此持其券矣。于是,合族共为嘉赏,为镌坚,以志不朽,遗予记之。予愧不文,钦慕义举,兼叨姻戚,故不辞鄙陋而漫为之记。
    计开田租数土名列后
    一土名汪福门前租拾担正;
    一土名七里坑金字面租乙担乙十七斤;
    一土名鸦源猪栏坵塝下租肆担正;
    一土名外荒田租陆担五十斤;
    一土名鸦源灰瑶山下租乙担乙拾斤;
    一土名撒银坑老田租伍担玖十斤;
    一土名严字山脚下租壹担正;
    一土名清明田租四担捌十五斤;
    一土名芹菜坞租壹担零三斤;
    一土名村头口租贰担正;
    一土名平头岭租拾担正;
    一土名撒银坑老田租贰担乙拾五斤,又来租叁十斤
    共租伍拾担正。
大清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初六日合族建造
大清光绪十六年杏月十七日合族重立
    (碑刻调查人:陈琪、胡永久、陈健;调查时间:2017年8月13日)
    此碑落款清楚地表明,这块碑刻原来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所立,后来因原碑被毁,光绪十六年(1890年)时胡氏宗族又依原样重新刻了一块。加之是镶嵌在墙体中的,由此推断,重立石碑之日就是祠堂重建之时,也就是说世德堂重建于光绪十六年。碑文所说的日升公,就是祠堂大门口旗杆石上面的康熙乙卯(1675年)科举人胡日升。从碑文中可知,世德堂虽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过了大约百年时间,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时,祠堂内祖先的神主尚未集立,许多附属设施尚未完备。而胡日升是个“在家能孝,在国能忠”之人,因此对宗祠之事念念不忘,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其高中举人8年之后,胡日升牵头倡议族人捐输以供祠堂之用。为作表率,他慷慨解囊,将自家年产五十担谷的田地捐出,“永为祖庙需用”。撰写碑文的人名叫沈聪生,是胡日升的姐(妹)夫。需要说明的是,碑文中的“同邑”指的是石埭县。
    雷湖胡氏宗族历来讲求宗法伦理,秉承正俗教化之风,世德堂享堂墙上至今犹有“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醒目大字。族中子弟忠孝仁义之士代不乏人,发生过许多感人故事,流芳百世。如始迁祖英一公之孙胡守忠是个大孝子,一次其母病重久治不愈,守忠割自身肉为引煎药,族人闻之无不为之感动。有一年,守忠因犯事要入狱服刑,可是妻子已身孕将要临盆,危难之时,其弟守庸挺身而出,愿为哥代过服刑,正所谓“李代桃僵”,解决了全家燃眉之急。兄弟二人孝悌之举感天动地,至今广为流传。族人胡温如,勤俭起家,其人乐善好施,常有义举,他曾为祁门县城平政桥的修建慷慨捐款,当年胡氏宗祠内有块《急公好义》之牌匾,就是旌表其所为。宣统年间族人胡玉山,官任六县督抚,管理六县政务与军事,为官清廉,颇有政声,晚年隐居故里,亦为村族做过许多善事。(3)民国《雷湖胡氏宗谱》
    而最为人所知的是雷湖胡氏出了一门名医,“胡氏骨伤科”延续至今已历四代,百多年间名声远扬。胡氏骨伤科第一代为胡显君(1833—1892年),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人,其时正值乱世,一日偶然遇到一位逃荒经过雷湖村贫病交加的苏姓老道人。显君为人仁厚,将老道人背回家中,百般服侍,待如家人。老道人去世前,取出所珍藏的《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相赠,并口授治伤之术和良方制作之法。显君日夜研习,同时请教远近名医,终得骨伤治疗之秘传要旨,技艺趋渐成熟。为乡邻八方医治跌打损伤颇为灵验,很快医名传播,声誉鹊起,著有《少林跌打内外伤秘方》传世。胡氏骨伤科第二代胡茂忠(1873—1947年),显君之子。茂忠从小受到父亲严格的手法训练,继承父业后,擅长于手法整复四肢骨关节脱位及运用新鲜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此时胡家开有磨坊、油坊和糕饼坊,店中的所有商品都比其他商家便宜。胡茂忠将店中盈利,大多用于治伤救人。徽州、池州各县病人纷至沓来,家中住满了各县病人,茂忠不但不收取诊治费用,还时常要免费供给病人吃住。如若治病开销过大入不敷出,茂忠便贴出告示说明缘由,将油坊里油价上涨1分。尽管如此,人们慕其高义,仍竞相来他家购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茂忠经常为在雷湖山中活动的红军、新四军治伤。他编有《跌打伤科》一书,收入其临证验方(膏、丹、丸、散)五十六方。胡氏骨伤科第三代传人胡友来(1928—1988年),胡茂忠之子。幼年入私塾学习儒学,并从父及严师胡君怀先生学习骨伤医技,弱冠之年便已成为名噪祁门的骨伤名家,同时精于中医妇科及肿瘤科,尤其在中草药治疗肿瘤方面尤为独到之处。友来行医四十余载,治愈患者数以万计,其医德高尚,至今仍为人念念不忘。(4)《祁门胡氏骨伤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出版,胡永久编著
    如今胡氏骨伤科已传至第四代传人胡永久(1962年出生,友来长子)、胡永胜(1972年出生,友来三子)。胡永久自12岁就随父亲学习中医骨伤诊疗技术,显露出在医学领域所拥有的过人天赋,他曾先后两次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习及深造、七次到省内外大医院学习进修显微骨外科、脊柱与髋关节外科、关节镜等先进技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不断改进,摸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祖传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安医学发展的新路子,其断肢(指)再植、手指再造及多种皮瓣移植术在全省也是声名远播。胡永久曾任祁门县人民医院院长,出版了《少林伤科》、《伤科集成》、《新安骨伤科名家治法》、《实用骨科病人康复指导》、《祁门胡氏骨伤科》等多部专著。胡永胜自幼随父学医,199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特别对“骨髓炎” 等病诊治有手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发表了专业论文六篇。2014年,“祁门胡氏骨伤科”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永久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安凌一带是革命老区,世德堂在革命斗争中,曾发挥过许多重要作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包括雷湖在类的黟县、祁门、石埭、太平四县边陲,中共地下党的革命活动十分活跃,成立了中共太平中心县委。1934年8月底,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同志直接领导下,由中心县委发动,在东起黟县方家岭,西至石埭县城安(今属祁门县安凌镇),南到祁门县历口,北达石埭县七都的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高潮,参加群众有3200多人,组成农民团和赤卫队,打土豪、烧田契、分浮财,推翻了柯村周围地区的国民党的乡、保基层政权,成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当时就设在黟县柯村),建立起皖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这就是著名的“柯村暴动”。雷湖处于暴动中心,当时的世德堂便成为“农民堂”,是暴动指挥部之一。这年12月1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刘畴西、粟裕等人的率领下,从石埭县方向进入柯村,途经雷湖,亦在世德堂停留休整,救治伤员。(5)《祁门党史资料选编》中共祁门县委党史办公室1989年编
    此后十多年间,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世德堂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雷湖胡氏宗族为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甚至有不少胡氏子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早在1932年,雷湖五里拐人胡彬显(又名胡文柏)就参加了红军,曾任红军审判员、中心县委秘书等职,1935年在江西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7月在石埭县被杀害。此外,还有农民团指导员胡佛善、农民团团长胡茂洪、胡显学、苏区区委委员胡兆熙以及红军战士胡兆润、胡木全、胡继保等都先后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6《祁门县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到了1948年,为迎接解放大军渡江,中共皖浙赣工委经过周密工作,做通了国民党驻城安的石埭县第二中队中队长方培芝的工作。这年3月下旬,方培芝率全中队士兵起义。4月初,起义部队300余人进驻雷湖。4月8日,皖浙赣工委在世德堂举行仪式,热烈欢迎起义部队,会上宣布起义部队暂编为独立营,方培芝任营长。随即召开庆祝大会,在世德堂内搭起舞台,文工队表演了文艺节目。最后还在祠堂内外摆开几十张桌子,设宴慰劳起义部队。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5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三师一路乘胜追敌,进驻雷湖,世德堂成了部队临时医院和宿营地之一。解放军一鼓作气消灭了国民党部队在大洪岭上的守军,顺岭而下长驱直入,第二天就解放了祁门县城。(6)《祁门党史资料选编》中共祁门县委党史办公室1989年编
    “世德堂”饱经沧桑,2000年,在经过政府出资进行的一次系统维修后,恢复了往日风貌。该祠堂记载着胡氏宗族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同时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见证物,是这周边区域内留存为数不多的一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文化古迹。
    同年以“雷湖胡氏宗祠”之名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胡永久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