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45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老宅忆旧——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胡锦昌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7-30
   当打开成书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时离常州在宋末抗元被“屠城”仅8年)、由时任常州知州史能之所纂《毗陵志》,看到在744年前常州的辖境地图上,“千秋乡”、“小河”、“小河巡检司”等地名赫然在目,我顿时对小河更加刮目相看。


  我的外婆家在原小河乡,1965年春节我是在小河颜村过的。早就听说小河有座俗称的小黄山,相传有“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的读书处,故名黄山。主峰上有座建于清初的庙,名玉皇阁,为三开间三进,西首还有楼房三间和平房三间。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滚滚东流、浩瀚如白练的长江。玉皇峰下还有旃檀禅寺。南朝时梁武帝崇佛,曾请志公禅师来黄山造寺。千年来寺庙多经兴废。清光绪初,金陵毗卢寺退隐僧量宏法师来黄山发愿修复,命徒弟常和(俗名郑炳方)主持修复。经常和艰苦募化20余年,旃檀禅寺终于修复。常和赴京请经,蒙光绪皇帝亲自召见,皇帝嘉奖其行,遂敕赐黄山中宫寺庙为“旃檀禅寺”。惜寺庙大殿于1968年被拆,1978年寺被全拆,现仅存庙前两棵银杏。但民国九年八月由宜兴著名文史学家潘词会撰文、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进士屠寄书写的《黄山旃檀禅寺碑记》石碑,今天完好地保存在村民家中,当年是村民勇敢地保护了这块石碑。黄山顶上的玉皇阁也在1979年因当地办水泥厂而被拆除。进入20世纪80年代,黄山斧劈石被当作盆景景观石而开采,要不是半山腰有座作为飞机军事航标的铁塔存在,黄山早就要被夷为平地了。
  有800年以上历史的小河与千年古镇万绥,如今已与古老的孟城合并为孟河镇。孟河镇是当年齐梁故里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小河老街至今保存较好。老街有座跨孟河的宝善桥,宝善桥下那调控长江来水的清朝石闸槽口,令所有看到它的常州人都要为之惊叹!早在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主持开凿了自苏州望亭经常州奔牛,由孟河出长江的江南运河(即今东、西下塘北面的南市河),出口就在这里。当年吴王夫差北上称霸就是从这里出发。唐、宋以降,当奔牛以西的运河漕运因缺水堵塞时,很多时候漕粮就是从常州的老孟河和德胜河运出。在宝善桥下有一片古老的青砖民居,其中街北村委后街11号的胡锦昌宅,如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是常州保存得较完整、并融入徽州建筑元素的民宅。


  胡锦昌宅建于1893年,宅主胡锦昌是安徽徽州地区绩溪人。古徽州由于山多地少,明清以来,徽州人为了谋生,他们走出大山,到江浙等地经商。凭着徽州人的刻苦、勤奋和努力,许多徽州人经商致富,有的竟致富可敌国。“红顶商人”胡雪岩和扬州盐商就是徽商的代表。徽商大多经营茶叶、木材、盐、布匹等,许多富了的徽商将赚到的第一桶金带回家乡造祠堂,建宅第,办书院,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胡适等名人就是受徽文化熏陶很深的人。徽州人善于经商,明、清以来就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其中也有很多徽商到常州来发展,胡锦昌就是其中的一位。




  胡锦昌宅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房,有三开间两进。第一进清式方格长门窗保存完好,青砖铺地,清式八仙桌在房屋中间,长条几按原样摆放,墙上挂着先人的遗像。走进青石铺地的天井,只见一座精美绝伦的砖雕门楼映入眼帘,上面有砖刻楷书“竹苞松茂”4个大字,门楼上还有砖雕花卉图案。门楼两侧栽种的百年枇杷树,可谓枝繁叶茂,初夏时节树上果实累累,煞是好看。枇杷象征着子孙兴旺,也是许多常州私宅喜欢选择种植的树种。在私宅天井建门楼,这种住宅布局在常州也少见。第二进为厅屋,屋宇高敞,壁上悬挂着大幅山水画,体现着主人的儒雅品性。可能是出于风水考虑,胡宅的西南角还有一座斜角门楼,一座住宅有两座门楼,在常州较为罕见。


  据胡宅今天的主人胡学省介绍,胡氏先祖在清朝中期先从安徽绩溪到广德,后又到常州府武进县小河街上,开了一爿店,经营茶叶、布匹、农业用具和南北货等。数十年后渐有积蓄,为了不忘故乡,于是造了这座徽式民居。胡锦昌为曾祖父。胡氏后人表示,老屋决不出租,他们要守护好这一份常州的文化遗产。胡锦昌宅已于2011年1月被常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文/胡晓波,图/百度搜索。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07月30日推送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