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47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江西高安胡姓都是华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5
来源:高安寻古”  作者:谢华平

    胡姓在高安也是大姓之一,在全市十大姓中排名第四位,据2005年的统计,全市有胡姓居住的村庄205个。在高安,胡姓村庄分布最多的是杨圩镇,30个;其次是祥符镇,23个;第三是灰埠镇,20个;第四是伍桥镇,16个;第五是相城镇,12个;第六是蓝坊镇,8个;第七是瑞州街道、大城镇、龙潭镇,各7个;第八是独城镇,6个;第九是汪家圩和石脑镇,各5个;第十是太阳镇和村前镇,各3个。筠阳街道、荷岭镇、黄沙岗镇、上湖乡各2个,新街镇、建山镇、八景镇、田南镇、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各1个。聚居百户以上的胡姓村庄有祥符镇的豪花胡村、石脑镇的相山胡村、杨圩镇的岩上胡村、灰埠镇的下车胡村、市上胡村,户数和人口最密集的是八景的胡家坊,300余户、1500多人。

蓝坊镇儒会村

    令人奇怪的是,高安胡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其来源,不管如何开支散叶,最后都归于一个地方——华林。虽然全市有三个村注明是来自周边县市,如伍桥镇的庙背胡家源自奉新上港,田南镇的广城胡家源自上高泗溪,建山镇的高城胡家源自新余江口,但追根溯源依然回到了华林。

高安华林山

    说到华林,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高安市的华林,因为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不过,也有人会产生疑问,因为在江西,以华林为名的地方并不只有高安。比如与高安华林一山之隔的奉新,就在最近几年亮出了“奉新县华林山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比如与高安的华林一衣带水的宜丰县,也有不少村庄坐落在华林山脚下;更何况,远在九江市的星子县也有个华林镇。所以,《高安地名志》仅简略记载高安胡姓大都源出华林就不大准确。因为后人们并不知道这华林是高安的华林、奉新的华林、还是宜丰的华林、星子的华林。

高安华林山

    记得1984年的12月份,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高安视察时也为这个问题犯过疑。因为老家在湖南的胡耀邦听说自己的祖先源出江西华林,便趁着到江西视察的机会作了一番间接的打探。但一了解,江西有2个叫华林的地方,一个在星子县,一个在高安县,而且两个华林都有许多胡姓村庄。

胡耀邦察看高安地图

    胡耀邦去世后,其长子胡德平为完成父亲寻根问祖的遗愿,先后考察了两地的华林。他先考察了星子县,结果发现,星子的华林胡姓是从高安的华林胡姓分衍而去的,于是接着来高安考察。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认定,高安华林正是他家的祖源地,具体地点就是位于华林山东部山脚的伍桥蔡溪胡村。因为在胡德平老家湖南文家市的胡氏宗谱上记载明确,他们那里的胡姓都是从高安蔡溪胡村迁过去的。而且蔡溪胡村老人也回忆,1939年湖南就有人来蔡溪就宗谱所载蔡溪的地理标志进行核对过:上有华林寨、中有鸣水洞、下有石鼓塘。

胡德平(前)在高安市华林周岭考察

    那么,伍桥蔡溪胡村又是从何时何地来此立村的呢?据《高安地名志》载,伍桥蔡溪胡村是胡孟鉴于宋仁宗(公元1023-1063年)期间从华林迁来。说到这里,前面叙述过的疑问就来了。笼统说个“华林”,人们就难搞清,这里的华林是高安的华林,还是奉新的华林?因为,为了“华林胡氏祖居地”到底在何处的问题,奉新县与高安市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争论,结果争论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最后的结论,因为谁也不服谁。

高安伍桥蔡溪胡村

    为何一个“华林胡氏祖居地”两县市都会争呢?原来华林山很大,又是两县市的界山,同一座山,山北是奉新县,山南是高安市,山南山北都留有胡氏祖先生活过的遗迹。山北奉新一侧有宋代名臣胡仲尧创办的著名华林书院,山南高安一侧有唐末高官胡城肇始的周岭村。但是在古代,华林山一直划在奉新县的版图内,并无山南山北之争。所以,在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前各种记载华林胡氏发脉的史料都众口一词说,华林胡氏的开基祖是胡藩。胡藩因对南朝刘宋政权的建国有功,被赐土豫章(今南昌)之西,见新吴(今奉新)之华林秀美,遂筑室卜居,具体地点就是今天的高安华林周岭村。正因为如此,历代史料谈及华林胡氏必作“新吴华林胡氏”、“奉新华林胡氏”、“豫章华林胡氏”,独独不提“高安华林胡氏”的缘故。奉新人也就是凭着这些资料认定“华林胡氏祖居地在奉新而不在高安”的。

高安市华林周岭村

    但是现在,奉新人依然这么认定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华林山毕竟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以后划归了高安,虽然华林山依然以脊为界一分为二,高安、奉新各得南北之半,但“华林”这个代表行政区划的地名还是留在了高安,地处华林山南麓的周岭村毕竟也落在了高安,自然而然,由胡藩开基的“华林胡氏祖居地”的招牌也当然要挂在高安。这已经是无须争辩的事实了。

高安市华林周岭村

    不过,按照蔡溪胡村的族谱记载,蔡溪胡村其实不是直接从华林周岭迁来,而是从奉新县会埠镇的稻田村迁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代的周岭村虽然风景秀美,但毕竟远离尘世,显得闭塞。所以胡藩在此筑室为居后,并未有意让其发展成村。是他的第25世孙、时任唐朝侍御史、封徐国公的胡城,因为唐王朝的覆灭而携家聚族,从京城搬到这里避乱躲难,重建家园的。此后,他告诫子孙,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精彩,祖居地是万万不能轻易舍弃的。于是他的后裔世代恪守着“长子留守祖业”的规矩,无论胡氏子弟如何有出息,每个房派都至少有一家留居周岭,从而使得这里始终保持着人丁兴旺、世外桃源的显贵气象。

高安市华林周岭村

    但到了北宋年间,弹丸之地的周岭村已面临土地奇缺与人口稠密的矛盾。有仙人指点说,此地能贵不能富,要想胡氏家族兴旺,只有外迁是上策。于是周岭胡氏后裔开始陆续迁往山外,有的往南,迁往筠州治地的高安;有的往北,迁入自己的户籍地奉新。因为华林在当时是归奉新管辖,所以周岭人以迁往奉新的为多。其中胡城的第九世孙胡杞从周岭迁到奉新会埠的稻田,胡杞的孙子胡孟鉴再由稻田迁回华林山南祖居地的山脚下建起了蔡溪胡村。

高安市华林周岭村

    第一批从周岭迁往高安腹地的是胡鉴保家,于北宋乾德年(公元963-968年)间迁到今灰埠镇的锦洲龙口村。

高安市灰埠龙口村

    第二个是胡欣然、胡宛然两兄弟,于宋皇佑(公元1049-1054年)间就近在今伍桥的上花坞落脚。

高安市伍桥镇上花坞村

    然后是宋建炎(公元1127-1131年)间迁到今大城杨村境内的胡家、宋绍熙(公元1190-1195年)间迁到今独城新华的合头村、胡猫一、胡狗二两兄弟于宋嘉定(公元1208-1225年)间迁到今荷岭的三桥胡村、还有宋淳祐(公元1241-1253年)迁到今黄沙长沙铺的胡刘村、宋咸淳(公元1265-1275年)间迁到今荷岭清溪的羊子报胡村和八景的胡家坊。

高安市荷岭镇三桥胡村

    宋朝有周岭人下山进高安,明朝也有,分别在明洪武(公元1368-1399年)、永乐(公元1403-11425年)、成化(公元1465-1488年)、嘉靖(公元1522-1567年)和万历(公元1573-1620年)五任皇帝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华林山农民起义闹得最猛的明正德年(公元1506-1522年)间,位处“土匪窝”华林寨下的周岭人竟没有一家往高安地界迁,不知当年官府大力围剿华林寨时,周岭人是如何躲避的。

高安市华林山惯竹坪

    明朝过后是清朝。清朝立国,经过四朝皇帝近50年的战乱与治乱,到康熙皇帝登基时已开始走向盛世。大概看到周岭村人大部分都已迁走,留在村里的少数居民也按捺不住外迁享太平的欲望。于是从康熙到乾隆(公元1662-1796年)130多年的时间里,周岭人已基本迁光,只剩一家留守着故居祠堂。笼统计算,仅高安就迁下来了22个胡姓家庭。

高安市华林山周岭村

    不知如何,周岭人外迁的举动被一个叫高小九的宜丰棠浦人看到了,他觉得这么多现成空房旧屋弃之可惜,便于宋熙宁年(公元1068-1078年)间的某一日举家搬到了这里,等到了清乾隆在任的最后一年、清嘉庆开始的第一年(公元1796年)时,周岭村已完全变成宜丰高姓人的家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连最后一户留守祠堂的胡姓人也迁到奉新县落户了,以致如今的周岭村,连一个胡姓人都没有。甚至是整个华林山,都只有一个胡姓村,还是清嘉庆年间从高安祥符返迁到柏树开办造纸作坊才建村的。

高安市华林山周岭村

    以后,这22个从华林周岭迁来的胡姓村便成了高安胡姓村的主要分衍源,其中最大的分衍源是灰埠的龙口和杨圩的岩上。全市共有31个胡姓村是从龙口分衍出去的,主要分布在灰埠的卢圩、锦洲、锦江、沙洲等行政村、以及杨圩、相城等乡镇境内。全市由岩上村分衍出去的胡姓村有11个,主要分布在杨圩、灰埠两镇境内。此外,祥符的豪花胡村、也是分衍较多的一个胡姓支源地。八景的胡家坊则成为全市户数最多、人口最多的特大胡姓村庄。

高安市祥符镇豪花胡村

悬挂于高安市华林山周岭村的华林胡氏祖居图

    (本文完)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