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幸贵
婺源考水村全貌
考水村村景
德兴铜川,在今德兴市泗洲镇铜埠村。铜埠胡姓始祖为婺源县考水村的胡昌翼(又称明经公)。胡昌翼,字宏远,号眉轩,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8月,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的部下韩建尽将诸王斩尽杀绝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昭宗李晔立为皇后,朱全忠借故岐兵威逼京畿,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胁持之下,无奈起驾迁往洛阳。二月迁都人马来到陕州,因为东都洛阳宫殿尚未完工,于是滞留于陕州,三月朔日,何后产下一男婴,四月,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请求发车起驾,皇帝就将皇子托付与徽州人士胡三公,胡三公临危受命,不顾个人的安危,将皇子带回婺源考川(今婺源考水)。昭宗来到洛阳之后,不久就被朱全忠杀害。唐哀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德王裕等九位皇子也惨遭杀害,李唐宗室仅存哀帝,何后之子与胡三公来到考川之后,认胡三公为义父,因为婺源有"十胡九汪“之说,改姓为胡,融于众胡之中,可以掩人耳目,取名为昌翼,也是为了感谢胡三公的覆翼、养育之恩。胡昌翼避乱于考川之后,闭门少出,不愿招人耳目,几年之后,年少的胡昌翼就以天资聪慧闻名遐迩,引起乡人的注目和惊奇。弱冠后的胡昌翼登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明经科进士,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明经公“。胡昌翼长大后,胡三公将他的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且出示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胡昌翼无意仕途,隐居于乡中,开设书院,传道授业解惑。
胡昌翼这一支胡氏定居婺源考水,从此开枝散叶,这一支胡姓称为明经胡。
据《宏山庵祠堂记》所述:胡昌翼第十一世孙胡伯龙于南宋淳熙壬寅年(1182年)从婺源考水迁居德兴铜埠,与妻汪氏育有胡本初、胡本中、胡本固、胡本恭四子。胡伯龙成为德兴泗洲镇铜埠胡氏的始迁祖。
据《婺源县志》记载:宏山庵,在三十一都,宋绍兴庚午僧弥寿、邑人胡十三建,元皇庆癸丑年(1313年)德兴铜川胡文楧建墓祠,胡云峰记。元至正壬辰年(1352年)兵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法真重建。
《宏山庵祠堂记》书影
他乡阻隔万重山,故人颠沛虽已久,离愁却难以枯竭。2019年5月16日,德兴市泗洲镇铜埠胡氏宗亲胡时银、胡美田、胡五生、胡幸贵一行前往婺源考水进行寻根问祖、敦亲睦族之旅。
左起:胡五生、胡美田、胡时银、胡幸贵。
中午顺利到达婺源考水,受到明经胡始祖地胡迪周、胡再堂、胡镜龙等宗亲热情接待。两地宗亲相聚,握手言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左起:胡五生、胡时银、胡美田、胡迪周、胡再堂、胡镜龙、胡幸贵
流水不因高山阻,亲情不以別离忘。铜埠明经胡十一世孙胡伯龙后裔来到考水认祖归宗,共话血脉亲情,欢笑声、问候声、祝福声不绝于耳;宗亲们促膝长谈,眼含热泪,血浓于水的亲情进一步拉近,进一步升华。
考水胡氏宗亲设家宴热情招待铜埠胡氏宗亲
寻祖追踪,追忆先祖,是继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慎终追远、敬天法祖,在古在月。午饭后,考水和铜埠胡氏宗亲们步行前往胡昌翼公、胡三公墓地祭祖。
宗亲们步行前往胡昌翼公墓地。
在胡昌翼公、胡三公墓前,宗亲们摆上祭品,铺上麻纸,点燃纸钱,纸烟四起。只有站在墓前,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之后,静立默然,依次行三拜九叩大礼。
宗亲们在胡昌翼公墓前祭拜。
宗亲们在胡三公墓前祭拜。
下午,在考水胡氏宗亲的周到安排和陪同下,铜埠胡氏宗亲游览了考水村瑶湾风景区。瑶湾水口,由诗礼桥和活水亭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徽州自古就有水口之说,把守村庄——藏风、纳气、聚财、人畜兴旺。
考水村瑶湾风景区。
在考水村瑶湾风景区党支部会议室,考水胡再堂宗亲就加强两地胡氏文化交流,同铜埠胡氏宗亲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交淡,一致同意,继续寻找失散的胡延宾后裔,编纂完善本支族谱,为修建胡氏宗祠做好舆论和宣传,同时要多交流多来往,做好扶贫济困、奖优助学等工作。
在考水村瑶湾风景区党支部会议室,宗亲们就胡氏文化建设进行亲切友好交谈
明经胡,自始祖昌翼公后,新火相传,根深枝茂,且世代簪缨,在古徽卅中凸显。明经胡十一世胡伯龙后裔,有居德兴者,开枝散叶,枝繁叶茂。元代胡炳文留下脍炙人口的《宏山庵记》,在德兴众多胡氏支派中也绝无仅有,留下千古佳话,在德兴胡氏传统文化中留下了墨重彩!
(部分图片采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