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19阅读
  • 0回复

“洪杨之乱”安徽太平(现黄山区)、泾县胡氏遭受劫难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11
作者:黄山怪石

    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时,太平全县人口已达25万多人,仙源城内近2万。全县有300多家店铺,城内有街巷20多条,200余家店面、作坊。清朝时,街宽5米,石板或卵石铺面,两侧为店面、作坊,民居鳞次栉比,屋宇整齐,人口稠密。
资料图
    咸丰六年(1856)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大军由鄂、赣分三路入皖。三月,太平军由黟县经羊栈岭入县境;十九日,在兴材白沙岭与太平县地方团练发生战斗,全歼团练800人,知县欧阳黎照、把总戴廷干、乡绅方昭文均战死;二十日,太平军首次占领太平县城。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企图从太平往东直通苏州打开通道,支援占领苏州的杨秀清。时任太平县令欧阳藜照组织由胡姓担任民团团总的八百壮士在兴村白沙岭狙击,欧阳县令和八百壮士全部殉难。其中胡姓子弟就有七百零一人。在太平天国兵十万悍卒屠村报复中,太平胡姓或死于屠杀,或远离他乡。自此一阕不振,记载中断。
    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至同治二年(1863)九月,太平军前后在县境转战11年,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6次攻占了太平县城。战争激烈、频繁,使得人口锐减,明末清初时全县人口就有25万多人的太平县,只剩下5万人不到。
    补充说明:那时民团是大姓轮流任团总的,白沙岭(黄山西大门)之战时恰巧轮到胡姓当团总。所以民团以胡姓居多。当时全部在白沙岭脚的兴村程家祠堂休息,准备第二天迎战,可消息泄露,还没有交战,睡梦中的八百壮士全部被杀。由于团总是胡姓,所以太平军痛恨入骨。凡是姓胡的格杀勿论。由于胡姓得罪了长毛,得知白沙岭战败消息怕报复,太平胡氏连夜就有一万多人出逃,经青阳,过长江,辗转到湖北荆州落脚,有的后又迁往湖南,现在湖北荆州、湖南有不少到太平成功寻祖,并加入“太平胡氏”微信群。屠城之后。太平县原来的25万人,只剩下只有5万人不到,(也有说是3万人)。20多万人要么被杀,或者逃往他乡。至今黄山区加上并入原歙县汤口,老石台的广阳、乌石,也只有16万多人口。
    由于老家泾县溪头都,距离太平只有90华里,长毛听说那里是胡姓集聚的村落(“龙坦胡氏”曾与“太平胡氏”合修过宗谱)。又赶到泾县溪头都杀人。“龙坦胡氏”被杀的,逃离的众多。
    现在了解的在湖南、湖北汉川、福建沙县、芜湖县湾沚、安徽阜阳等地都有“龙坦胡氏”后人,“龙坦胡氏”传统手艺做丝线,逃到外地都是靠做丝线生意谋生。
    湖北汉川胡氏族居支系概述有记载,其中《龙坦胡氏湖北汉川、泽大、泽二公支系》
    记载是:
龙坦胡氏湖北汉川、泽大、泽二公支系
    字派:天上一麒麟 承先世泽贞 有道传家永 贤良奕载兴,经纶帮国懋 树义仰高功 善习文典敏 勤求福盛隆
    后二十个字辈由胡怀琛的长子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拟定
    清朝时期自安徽泾县城东龙坦村迁入汉川。泾县城东龙坦村始迁祖德四公,宋、元间由婺源迁来,为清华常侍学后裔.德四公(汪公次子泾县十六世,移居龙坦,一图五甲,取吴氏福孺人,系出一图八甲。墓六甲屋后,生于大元至治,生二子)以下分六房,时按保甲制度分三甲、五甲、六甲、七甲、八甲,七甲分上七甲、下七甲,合建宗祠一所,各有支祠一所。
    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和红毛追杀,住在泾县的胡氏、洪氏等村民纷纷外逃,迁居各处。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