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06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梦里寻“她”千百度 ——徽州姓氏文化寻访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22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曹晓迪

    书里有云:汪氏家族起源于平阳(春秋时期的平阳古城),繁衍于新安江旁,是新安郡的望族,自古“天下汪氏出徽州”讲的就是其渊源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而龙川,记得此次访寻之前,给我的初次印象,一个有山有水,国家的5A景区,还是一个坐落于新安江头的一座胡氏小村。然而一切并非想象的简单,一点点的印象在改变……
    而在我们古徽州的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寻根,问祖,你来,我往,也早已盛行开来。那天我们一行人有幸,踏着和煦的春风,在这个洋洋洒洒的季节里开启了一场赴黄山汪氏文化传承的调研活动!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屯溪区越国汪公会馆,有幸拜访了越国公馆的馆主——汪镇西先生,一位颇具情怀与汪氏家族的荣光和弘扬徽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结的长者。坐落于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的越国汪公会馆,建于2015年,是由汪镇西先生个人出资建立,自建馆以来,接待了来自海内外进行寻根问祖的宗亲数万人次,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徽州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都是平凡普通的人,但能为后人们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总是好的。”在他与我们的亲切交谈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份朴素的家族情怀的传承与延续。汪镇西先生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悔的决心给予我们心灵的触动与思考,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越国汪公,流芳百世。听过了姓氏文化的带来的情怀我们满怀着欣喜一起参观了越国汪公会馆,里面陈列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木雕和砖雕,但是最令我们震撼的还是那块“唐宋诰敕”碑。石碑上面布满唐朝至宋朝,历代皇帝对越国公的嘉赏和封号。
    随后参观了汪华文化研究会,在汪川策老师的详细讲解中,我们对徽州人民的太阳神——汪华的生平事迹和世代影响有了广泛而深刻的了解。他在统领古徽六州时,为政宽宏,政清人和,且尽力调和土著与移民之间矛盾,史称“镇静地方,保境安民”,使六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唐官拜歙州都督、越国公。徽州人由衷崇爱这位乡土伟人,其庙宇祭祀、行祠社屋遍布,被尊为徽州地方神,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甚至连“徽系”菜的起源都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


    一生痴绝,无梦徽州。潜口民宅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荟萃了明清时期徽州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集中体现了古徽州文化之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等,将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完美鲜活地呈现于世。整座民宅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移步换景之际,精美的雕刻蕴含着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令人震撼的文化底蕴。
    令我们肃然起敬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唐朝越国公汪华。 “让英雄重生,让传奇再现”这是作家汪鑫的《徽州魂》系列小说里对他的评价。还原一个既不失神话,又贴近史实的汪华,金戈铁马、热血丹青一并激荡,以民为本,以人为魂,汪华不仅是天下汪氏的汪华,也是徽州的汪华,更是中国的汪华,应让世人认识这位千古豪杰。

    而龙川,梦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不得不说:破晓黎明时分,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我们一行人就按时抵达了绩溪龙川景区,一路的行途看着窗外的阳光一点点的透进,发着忽明忽亮的光,颇有情趣,就这样我们慢慢悠悠的到达。
    这里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当今"锦"字辈,计世48世。我们刚一踏入园中古代的文人之士的那种悠闲的自在便映入眼帘,一潭清泉,鱼儿嬉戏,颇具心趣。
    龙川这个村庄虽然不大历代总是人才辈出,其中比较著明的有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和副都御使胡宗明,为纪念纪念他们而修的牌坊,建立于明嘉晋41,公元1562年,最上面两个字恩荣,代表恩典荣耀,下方的四个大字‘奕世尚书’,出自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亦世代表着代代相传,尚书就是上述两个人,大司徒胡夫,大司马胡宗宪,他们两个中进士相隔60年,为一个花甲子,为纪念他们两个人而建,上面的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昆鹏长翅,及四种不同的花雕,寓意四季平安。
    在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我们脚下踩的"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而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
    胡氏宗祠,男左女右我们相续踏入,仪门上画的门神是大唐帝国的开国功勋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元帅。门上的四根圆木民间称“来头”,现在说“你这个人来头不小”,就是指你家族背景很硬的意思。仪门边的一对抱石鼓,建筑学上称“耸肩”,是地位的象征,据传它是非常有灵气的,你摸摸它,它能使你财运十足,官运亨通。在民间,仪门的门框称门档,两边一对石鼓称“笏对”门当户对“就出自这个典故。古时的门槛是衡量一个人官职高低的标志,门槛越高,官职越高。所以现在还经常有人用这个做比喻:“你们家门槛太高,我高攀不上”。胡氏宗祠的木雕作品,用荷花和鹿为主要雕刻主题,意思是希望家族在开大会时能够“和睦相处、福禄共享”。《荷花图》有四层意思:1,荷与“和”、“合”谐音,暗喻合族和睦,以求兴旺发达。2,莲与“怜”、“恋”谐音。亲人已远去,但子孙们仍然恋恋不舍地时常怀念祖先。3,大莲花代表长辈,小莲花代表小辈,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白,道出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每一个都洁身自爱,做一个清白的人。4,莲蓬多子,寓意为多子多福。设计者借物喻人,设景生情,千姿百态归纳为“喜”“怒”“哀”“乐”四象。一般说,莲叶朝上,荷花初绽者为“喜”,莲叶朝下斜摆,花瓣怒张者为“怒”;莲叶曲卷,花枝枯萎者为“哀”;莲叶舒展、花蕊蓬勃、似闻暗香者为“乐”。上有天井,下有名堂,有蓄存积水的功能,表示把财气完全积蓄在家中不外泄,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寓意,妙不可言!
    此次的寻访不得不令我惊叹,精巧奇特的徽州祠堂和徽派建筑,记忆里那些秒不可言的胡氏典故,深厚的文化底蕴,时间的记忆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归途中那一幅幅奇妙的龙川文化,胡氏底蕴,让人久久铭记于心。记得那么一口钟,上面的四个大字“国泰民安”其中国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寓意着国家少一点苛捐杂税,多给百姓些优惠,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真正的做到国泰民安,可谓妙哉妙哉!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