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74阅读
  • 0回复

郭因:跨越世纪的审美之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25
来源:合肥故事


    他,历尽生活磨难,豁达、乐观;他的一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600 万字的《郭因文存》,见证了郭因先生的思想与才情,是安徽文化资源和思想领域的宝贵财富。“虬松之所以成为虬松,是因为它在生长时受到过怪石的压迫;奇峰之所以成为奇峰,是因为它在出现前,经历了山洪的洗礼”这是郭因《沉思刻痕》中的语句,也是他逆境中奋起的真实写照。


    拜访郭老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上午,在他家简朴明亮却又处处流露出美的气息的客厅里,老人与我们畅谈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深深地为这位九十四岁老人敏捷的思维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为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生生不息的激情所打动。听郭老述说过往,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是一次对人生的洗礼。看着老人明亮的眼睛,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一种执着追求的力量,一种足以穿透一切,发现真善美的力量。

著名美学家郭因近影

    郭因,原名胡鲁焉,1926年出生于安徽绩溪一户农家。虽然生活困苦,饱受饥寒,但徽州山水的优美和灵秀,徽州人民的朴诚和温厚,徽州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赋予了他一双能够敏锐感知真善美的眼睛。


    动荡的战争年代使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胸怀一腔报国热血,1948年夏天,22岁的郭因风华正茂,带着理想与信念去到香港,通过孙起孟,经由周新民与李相符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民盟,随后又被民盟总部派往上海参加学生运动,继而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皖南游击队。辗转曲折的革命旅途让郭因接触到了不少进步人士,饱读了进步书籍,文学艺术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起了皖南宣城地区《时事新闻》社副社长、副主编。皖南皖北合并为安徽省之后,他又先后出任安徽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政策研究员和省历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组负责人。兴趣和职业融为一体,文学艺术的种子在慢慢发芽成长,郭因也正式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1957年,郭因被开除了公职,长期待业在家,没有收入。“虬松之所以成为虬松,是因为它在生长时受到过怪石的压迫,奇峰之所以成为奇峰,是因为它在出现前,经历了山洪的洗礼。”二十多年中,郭因历经坎坷。但以惊人的坚韧毅力,坚持从事美学研究和美学写作,用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穿透那些黑暗的日子,发现了美的曙光完成了多本美学著作。1978年,郭因恢复工作。1980年,他参与了全国美学学会的筹建,又带头创办了安徽省美学学会。

    2016年10月22日,中国梦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德全与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史论家郭因老先生相聚安徽合肥陈丁佛画展中。



    1988年,已经62岁高龄的郭因本该颐养天年,但他却以徽骆驼的精神积极进取,坚持将美学研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成立了安徽省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研究会,提出“追求三大和谐、美化两个世界、走绿色道路、奔红色目标”的理念,写出了一本专著——《我的绿色观》。九十余年光阴,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跨越世纪的美学研究,一直以来,郭因都满怀赤子之心,以笔墨咏志抒情,将自己的绿色文化、绿色美学研究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不懈。


    在采访的过程中郭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总是向往美的。我所理解的美是一切与共产主义理想相联系的东西。……我就是本着这样的理解来追求美,追求共产主义的。”我想这正是郭老尽管遭遇种种逆境,仍然一直坚持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的最好注解吧。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郭老就有着一双这样的眼睛,使得他能看到身边的美,发现社会上的美,并去努力追求全人类的美。
著名美学家郭因近影

    近日,安徽书画网高级顾问、知名美评何泽厚访问郭老,征得郭老同意拍摄一些录像及图片资料。现选三张发表在本网编辑部。以示对郭老之敬意,顺飨博友。


    郭因,笔名路泥,安徽绩溪人。安徽省绿色文化、绿色美学会创始人、名誉会长。著有专著《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山水美与绘画》、《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通论》(合作)等。《审美试步》获安徽省1978年-198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当代文学的必由之路》获1982年《芒种》文学一等奖,《艺廊思絮》获1979年-1981年《当代》文论奖。

日日临池,精进不已

勤于书斋墨田已成习惯

和蔼可亲,诲人不倦。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