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24阅读
  • 0回复

[作者原创]江苏江阴胡氏太平寻根问祖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31
    2005年9月5日至7日,希连、希安、希炯和玲芳、瑞珠、素娟三位女眷及胡征七人,乘坐希炯的别克商务车前往安徽老家寻根访祖。现将寻访过程记录如下。
    9月5日上午7时30分从江阴出发经宜兴,过浙江长兴至安徽广德,上宣广高速公路到宣城,在宣城午餐用了约二个小时,再过泾县后往旌德方向,走了近二小时的盘山公路,翻过几座山终于到达目的地黄山区(即甘棠镇),时间已是下午5点半了。希炯和胡征父子二人交替驾车,行程近500公里。

    9月4日下午,希安从上海来江阴,住在华士的希耀、希荣也至江阴,和住在江阴、峭岐的弟兄们一同晚餐。席间谈到祖父胡履宽年青时回安徽老家后写的《回乡记》以及安徽老家送至华士的《龙门胡氏家谱》都在文革中被毁。希连、希耀在少年时曾看过《回乡记》和《家谱》,但当时年少不太懂事,相隔时间又长,依稀记得谱上只记载到祖父胡履宽,后用毛笔将胡瑞麟、胡福麟二人的名字添了上去,还记得祖父所写的《回乡记》中记载着经过安徽青阳、太平等地。文革中被毁的家谱尚存一只红色的谱箱,希耀将箱子拍了张照片也带来了,“龙门胡氏家谱”五个篆字清晰可见。从以上推断,老家在安徽太平一带,所以目的地就是安徽太平,即现今的黄山区。
    “太平”历史上是一个县,现称“黄山区”,区所在地名为甘棠镇,属于黄山市管辖。黄山区与市区相距甚远,她位于黄山风景区的北麓,距黄山风景区北大门18公里,而黄山市位于黄山风景区的南麓,景区北门距南门相距就达100多公里。太平湖(人工湖)在甘棠镇的西北面。
    当晚住宿在区上的邮电宾馆,凌晨3时玲芳、素娟住宿的房间发生陌生人深夜闯入的事件。
    第二天(9月6日),三名女眷和胡征去黄山风景区旅游,我们三人开始寻根,经商量后决定先去黄山区地方志办公室。驱车前往区政府,找到地方志办公室,讲明来意,几位老同志比较热情,端茶让座。我们拿出“龙门胡氏家谱”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随即说这里有一个龙门乡,但一位熟悉地方姓氏的同志不在这里,要我们等候一下,他们派人去叫。在等候时的闲聊中,知道地方志的人都是政府各部门退下来的老同志,黄山区政府的机关工作人员月工资一千多元,年终奖金也不多,年收入仅二万多元,难怪市区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不到2000元。等了很长时间,那位熟悉地方姓氏的同志还没来,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就把我们领到政府办公室吴江平主任那里。吴主任热情接待,问明情况后立即与龙门乡电话联系,要龙门乡熟悉姓氏的领导听电话。龙门乡的丁群智副乡长接听了电话,果断地回答胡氏居住在龙门乡复兴村,其它村没有胡姓。我们听后很高兴,因为寻找的线路和方向是正确的,告辞后立即驱车前往龙门乡。
    龙门乡在山区,也就是太平湖旁。从黄山区(甘棠镇)至龙门乡有一条三级公路,路面的柏油刚浇了不久。希炯临行前几天在网上曾查了太平地区的资料和路线,网上介绍了从太平至龙门新修了一条公路,果然一点也不错。汽车在山间公路上逶迤起伏地行驶着,经过了无数个弯道,一直往山里开进去。大约开了半个多小时,已到了龙门乡,车停下来问路人:“乡政府在什么地方?”那人手一指,就在三十米外。龙门乡仅有5000多人口,但面积却有100多平方公里,乡所在地是山区的一个小集镇,估计只有几百人,还不如江阴农村里的一个大村子。进入乡政府大门,丁乡长已在门口等候我们,她是位30多岁的女同志,领着我们到了办公室,对我们说:“复兴村的书记胡晓喜正好在乡里”,随后就把他叫了进来。胡晓喜40岁左右,一进门,我们就象见到了自己人一样倍感亲切,说道“我们好象在那里见过”。简单讲了些情况,就准备前往复兴村,乡里派了一位同志和我们一同前去。上车前胡晓喜到镇上小店里买肉买菜,希炯知道这是准备招待我们的菜,就主动去付了钱,又买了白酒、啤酒各一箱,上车前往复兴村。
    复兴村还在山里边,太平湖中的小岛上。原来从龙门乡到复兴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船,现在正在修一条山间公路,可以坐一段汽车后再坐船到村里。山间简易公路路面上是刚铺的毛石,汽车颠簸着缓缓前行了十多公里,到了公路的尽头。下车一看,四面是山,中间是太平湖,复兴村在山的背面,必须再坐船才能到达村里。在湖边等了十多分钟,开来了一条拖拉机船,上船后前往复兴村。
    复兴村原来在太平山的山谷里,1970年人工建造太平湖,原来居住的山谷变成了现在的湖底,山顶成了湖中的小岛。村民有的外迁,有的从山谷搬迁到山顶,现在的复兴村村委管理着若干个小岛上的村民。船在太平湖中行驶,极目眺望,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由于没有工业,自然环境保护很好,没有污染,湖面上只有一些捕鱼的渔网,没有漂浮的杂物,清新的空气,清沏见底的湖水,使人心旷神怡。
    船大约行驶了十多分钟,停靠在胡晓喜居住的小岛旁,没有正规的上岸码头,沿着踩出来的一条‘路’,向上爬了十多米上了岛,进了胡晓喜家,门牌号是‘复兴村八甲组’。随即找到胡晓喜的叔叔胡伯先,今年67岁,是前任的村书记。希安在上海曾寄给‘龙门乡胡氏收’一封寻根信,此信邮递到胡伯先手中,并回了电话给上海希安,所以一到复兴村就找他。
    在复兴村是名副其实的开门见山,我们谈话也是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自报身份,出示龙门胡氏家谱箱子的照片。胡伯先说:我们这里是八甲胡,还有六甲胡,八甲胡和六甲胡分别各有祠堂。原来村子和胡家祠堂都在山底下,建人工湖时,村子搬走了,词堂被淹了。问及家谱时,胡伯先回答也在文革中毁掉了,仅有一部被一个名叫胡新林的人卖掉了。不过胡伯先将他自已一脉的家谱抄录了下来,遂将手抄本拿给我们看,上面没有我们曾祖父、祖父的名字,但根据排名是同族的,因为家谱上是按“同、履、益、丰、升……”排辈份的,祖父叫胡履宽,是‘履’字辈,胡晓喜的祖父也排名‘履’字。而曾祖父胡春园,没有用‘同’字,有可能‘春园’是‘字’,而不是名。希安、希炯分别用摄像机将手抄本一页页摄了下来,以备用。后又拜访了村上一位年已八旬的胡姓前辈,也没有什么结果。胡伯先讲:六甲胡的家谱大部分也毁了,但还有一本尚存,这个人在别的村子,吃完饭后我们去找他。
    在胡晓喜家中午餐,胡晓喜母亲和妹妹用街上买来的菜和太平湖中捕的鱼做了顿农家饭。边吃边聊,复兴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为三方面:茶叶、毛竹和捕鱼,不种粮食,吃商品粮。岛上通了电话,但没有通有线电视,看电视靠的是卫星天线。岛上有一所小学,一名不满30岁的老师教8个学生,分四个年级,都是他一人执教,是比较艰苦的。
    餐后,希炯分别给胡晓喜和胡伯先送了些酒和带去的华西村烟。然后由胡伯先和胡晓喜陪同我们去找保存仅有一本六甲胡家谱的人。乘坐了胡晓喜自家的玻璃钢船出太平湖,再坐车返回龙门乡,在中途到了那人的家。那本仅存的家谱被龙门小学校长胡家华借去了,但家中有一只谱箱,找出一看,箱面上刻着“城南胡氏家谱”,并非“龙门胡氏”。据胡伯先他们讲,八甲胡和六甲胡,还有四甲胡、九甲胡、二甲胡等同属一个先祖,但后来分成几脉(支),各有自已的宗词和家谱。六甲属胡城南胡氏,龙门胡氏可能属八甲胡。
    告别胡伯先和胡晓喜,我们至龙门乡中心小学找到胡家华校长,见到六甲胡那本稍有残缺的石刻家谱。该谱是在民国20年修印的,内有六十六世胡开祚是龙门胡姓始祖,八十三世为龙门四、六、八、九甲分支肇始。按谱排序,我们“希”字辈应对应为龙门“丰”字辈,从胡氏始祖胡公满起算为102世。该谱每页的页侧印有“龙门胡氏”,谱内有“履”字辈,也有胡履宽名字,但并非我们祖父,因上下代和我们不对应。
    至此,剩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出卖家谱的胡新林身上,欲通过买谱人找到那本唯一的家谱,最终确认我们的祖先所在何方。我们兄弟三人按提供的地址问了好多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胡新林的家。家中上着锁,破旧的房屋,和周围邻居的新楼房很不协调。邻居帮我们找到了挑着粪桶在田间干活的70多岁的胡新林。我们随着他回家开门进入昏暗的室内,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很窘境。我们说明来意,向他讯问:“那部家谱在什么地方,请你提供线索后我们可以去找。”他说:“82年分田到户,家中困难,当时以1000元钱卖给了一个收古董的人。”至于这个收古董的人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我们唯一的希望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一切线索全部中断。无奈之下,扫兴回甘棠镇已近六点钟,三位女眷已先期从黄山回来安排好了住宿。
    晚饭后在宾馆内,约了对胡氏家谱颇有研究的黄山区教育局退休教师胡丰炘,请教了胡氏宗族的渊源。胡丰炘讲太平县名为“太平”,但历史上战乱不断,一直是不太平的。当他知道我们前天来时的路线是从宣城过泾县往旌德方向到太平的,他说你们是翻山过来的,山路较难走,明天回去不要走这条线路,还是经过太平湖大桥往青阳方向的线路走,这样可以快一些。
    第三天(9月7日)上午8点多,我们驱车返回,过太平湖大桥,略微绕道至青阳境界的九华山,三位女眷上山烧香拜佛,后在九华山下的小饭店内午餐。玲芳从早上开始就觉身体不适,到中午发高烧支撑不住,在返回青阳时找人民医院看病,量了热度,竟高达39.5摄氏度,医生说要吊盐水,因急于赶路,则打了一针退烧针和配了些药片,又接着开车赶路。经宣城,上宣广高速至广德,直至宜兴,中间经过太华、张渚,再从宜兴上高速直至江阴。希连、玲芳、素娟在江阴下车已是晚上8点多钟,其余四人至峭岐结束全程。
    此次寻根之旅,从倡导、筹划,到驾车奔走、访寻家谱,得希炯之力甚大。
    结论:可以确认,龙门胡氏祖居地在徽州太平龙门一带,即今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复兴村太平湖畔;但因对应家谱没有寻到,我江阴胡氏究属龙门胡氏的哪一支派尚难确定,有待其余各甲家谱的搜寻考证。
    联系地址、电话:
    胡晓喜:黄山区龙门乡复兴村八甲  0559--8597598
    胡伯先:黄山区龙门乡复兴村八甲
    胡春耕(胡伯先儿子):黄山区龙门电信所 0559--8597197(宅)
    胡家华:黄山区龙门中心小学校长 13965518865  0559--8597366(宅)
    胡丰炘:黄山区太平西路63号3#302室0559--8534510邮编245700
胡希连执笔

于2005年9月15日
江阴胡氏探源述要
    国史、地志、族谱,此中华民族“根”、“魂”之所系,为华夏数千年文明屡衰屡兴,亡而不绝之原因所在。
    我太公胡春园于百余年前只身从黄山来江阴华墅(士),定居繁衍,至今已传六代,斯为江阴胡氏。
    百余年来,江阴胡氏曾两次回黄山寻根。第一次是我祖父胡履宽,独自从华士回徽州太平县龙门村,认祖归宗,后由黄山老家向华士送来“龙门胡氏家谱”一部。谱书毁于文革。2005年秋,胡希连、希安、希炯携妻、子共七人,二次黄山寻根,确认龙门胡氏祖居地为今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复兴村,原址、宗词已淹没湖底,现族人散居于太平湖畔山头隙地;本族各支族谱绝大部分被毁或散失,仅追寻到“龙门瀛州六甲家谱”遗存一册。
    由遗存的“六甲家谱”(民国廿年,1931年所修)可知,龙门胡氏共分四、六、八、九诸甲。我太公胡春园似应排除出于六甲之可能。江阴胡氏究出于龙门胡氏何支,尚难定论,有待于其余各甲家谱之访寻、考证。
    关于龙门胡氏三千年之源流,据所见六甲谱书记载及学者有关研究结果,简记于下:天下胡氏之共祖为周武王时(公元前1044—1043年)的“妫满”,即山西永济南妫纳河畔名叫“满”的人。据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为其翰林同事胡珲(居太平碧山尚书里)所作“乾元己亥谱序”(759年)中记:“……胡盖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子孙以谥(死后称号,弥年寿考曰胡)为氏,世居咸阳,代有显(赫之)人。……(其五十九世孙胡)裕为(隋)尚书,……因隋亡于唐(618年)而隐遁宣(州)之黄山。……惟公(六十二世孙胡珲)家碧山,今作是谱。……自有虞(氏、    舜之族)至于今,上下数千百年,蝉联奕叶(反复)而文献足微矣。(左)传曰:‘公侯之世(后世),必复其始’,未有先世功德深厚而其子孙不繁衍盛大者也!胡氏之族,其可(限)量也哉?”(附原序及诗)
    由该序及六甲谱书所记,胡公满后廿世为陈国国君(陈亡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78年),其后有田齐恒公、齐威王等,有汉之大司农胡刚(王莽篡汉时挂冠而去),交趾(今越南)都尉胡贡,太子太傅胡广,吴侍中胡综,魏阴密侯胡遵,隋姑苏太守胡福及其弟尚书胡裕。由此可见,在唐中叶之前,胡氏仍是世代冠璎,代有显人。
    由胡公满为始,一千六百余年后,五十九世孙胡裕为黄山胡氏始祖,六十六世胡开祚始迁龙门,至八十三世龙门始分为四、六、八、九诸甲。民国廿年六甲家谱记,以胡氏八十二世周保公为城南胡氏一世祖,规定城南胡氏从十三世起名字以廿字排序:“咸观渐有豫,同履益丰升,……”。此排序为诸甲共遵。可见我祖父胡履宽应为胡公满100世孙,我江阴“希”字辈应是“丰”字辈,为胡氏102世孙。
    胡氏四十七世孙,为避西晋朝内乱,于晋建武元年(公元304年)渡江南来;胡氏五十九世孙胡裕为避隋末战乱,隐于黄山。在封建农耕社会中,此处山深水秀,林茂物丰,不失为避乱安居之宝地,胡氏此后在黄山繁衍了一千四百年,分布于歙、黟、太平、泾县各处。据推算,我太公约于清咸丰年间(1860年前后)生于龙门,而于同(治)光(绪)年间(1875年光绪元年)离黄山来江阴。参照历史,当时正时清廷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天国在此拉锯恶战之际,黄山附近打了不少大仗(咸丰十一年,1861年攻陷徽州、绩溪,围祈门大营,安庆大战等)。有记载,战后附近民生凋蔽,人口大减,且此时又正是徽商因固执传统,逐渐式微之时,同时却是苏南、沪、杭一带风气渐开,蓬勃发展之际。太公选择江阴定居,固然本人承受了离乡背井,单独创业之艰辛,却也给后世子孙的发展提供了大大的机遇。致使百余年来,江阴胡氏由“房无片瓦,地无半垅”的一个打工者开始,逐渐发展为分布于江阴、上海、北京、加拿大、美国各处的数十份家业,不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十之六七均居于当地中等阶层或其上,其景况远非乃祖当年可比,更远胜于黄山祖居地的许多族人。此不能不归功于先人于时世变易之际,择地而居的英明。
    我父胡仲达,学徒出生,廿八岁任海味行经理。临解放,为上海海味同业公会理事,事业、家业均小有成。(华士祖屋之购置,亦正是在江阴胡氏第三代手中实现)。有友代购去香港船票并促其行,竟犹豫未行。解放后海味行遭强令歇业,我父半生蹉跎,寂寂以终。临终告我:“昔祖父有言:‘少年得志,殊非幸事。’不幸言中。”后四十年内,香港之发展远过于上海。故创业、守成,皆有赖于当事人之胆魄眼光,胸襟抱负,不亦可叹!
    江阴胡氏由太公只身来江阴,及其后二、三代之发展轨迹,应可推知,其黄山家族祖传之读书、从商传统。其后三、四代,不少人担任厂长、经理,或为某地、或为某一方面有一定影响之人,再后更有去海外发展之科技人员,既说明胡氏族人从祖上遗传所得的秉赋、资质应在中人之上,更说明现在家族之上升趋势,是数代人努力、坚持聪明好学、勤勉向上家风之结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世间之权力、财富,往返流转,聚散无常,唯有积德、能,任艰辛者才能聚积,居守之。而聚财、掌权者亦应毋忘为民谋利,此昔圣今贤之共识,宜为吾族人所谨记。
胡希安

2006年2月19日于耳顺之年

    注:
    忧患可以兴国,逸乐足以亡身。昔陈国国君,多代之后娇奢淫  逸,天怒人怨,终为强邻楚所灭,国除族亡;田齐恒公亦胡公满后裔,患难继位,先称霸,后昏庸,身死宦竖。兴亡何其速也。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