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89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舜裔虞、妫、姚、陈、胡、王等姓源流世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2
作者:张勇

    作者介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县域经济研究所常务所长,北京大成金日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组织团队,耗用了七年的时间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两个符号,(姓氏,和地名)进行了深刻解读,撰写了一千多万字的手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了些具体工作,目前筹备拍摄《中华九州》大型历史人文记录片,并将这些文化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
    编者按:初次知道张勇先生是在一本姓氏书刊上,刊载有他的一篇文章,文内有一段关于《满江红》的论述文章一下就吸引了我,文内是这样写的:
    熟悉岳飞著名的一首词----《满江红》,并且常常为其中感天动地的豪迈词句所感动,词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闕”。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地理位置上的贺兰山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可有许多历史学者考证岳飞抗金历史史料,认为他不可能到过今天的贺兰山一带抗金作战,故得出结论认为:这首《满江红》不是岳飞本人的作品,一定是后人假借他的名义而写的伪作。但经过査看古县志书籍和地方志学者所著的文章发现,在今河北省《磁州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距磁州县城西北30华里,今磁县林峰村南,有一座山也叫贺兰山,它是因北宋贺兰真人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如今,此山仍名贺兰山,它东起于邯郸市马头镇车骑关,西至磁县林坛镇李兵庄,山的北面紧临忙牛河(这条河古称贺兰河),在河的北岸边有东、西贺兰两个自然村。磁州贺兰山古时山顶常年积雪不化,当地人称之“贺兰积雪”,是古磁州“八景之一”,当年岳飞曾在此驻兵抗金。磁县还有岳城、候召(候召就是在此等候朝廷诏书)等村名:位于县城南面有一个村叫岳城,因岳飞曾在此驻兵而得名,现在村北还有岳飞当年在此驻兵所筑城寨的遗址。因此岳飞《满江红》词中所指的“贺兰山”应是河北磁州的贺兰山,而非宁夏银川的贺兰山。如果河北磁县将这里幵发为旅游景点,恢复当年岳飞抗金时的营寨,将它建成一处具有民族英雄教育意义的历史旅游景点,那么每当学生们在这里再次吟诵起岳飞《满江红》词的同时,必然会触景生情,更加深刻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并且,会给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于今人错误注解古籍地理名称的例子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看完先生的文章,耳目一新,便想什么时间能见先生一面。仲秋节期间,应著名家谱专家、北京南锣家谱传记馆涂金灿先生之邀,给北京王氏宗亲讲解王氏文化,有缘拜会张勇先生,原来先生竟然对王氏文化研究也有涉及,并解决了我一大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因为本编辑部原因,经常会收到世界各地王氏宗亲的寻根问祖咨询,除几大著名的移民集散地外,老谱中的古地名因为历史变迁,和现在地名往往差别很大,让编者也无能为力,而张勇先生正是历史地理学方面的专家,编者当场邀请先生为本刊顾问,先生当场应允,并赐稿本文一篇,郑重感谢张勇先生!
(上)


    根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元城王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以及三千多年前的胡公满,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也是周武王的东床快婿,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将陈地封给了胡公满,建立了陈国。《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复求”用得很贴切,其意是说:舜之后,本有封国,要复求的是妫姓的嫡派之孙,所以找到了妫满。因此,历史上称陈国为妫陈。
    我们先追溯从舜帝到妫满的世系:
    舜帝至妫满(胡公满),经历了夏、商两朝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查阅资料,很多陈氏的谱牒对这段“中古世系”的记载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世系代次记载有不同,先祖的名字也有差异。根据广东陈立钦先生主编的《中华陈氏源流二》,舜帝至胡公满的世系是:
    1世:舜,字都君,号重华。为上古“五帝”之一。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大行仁政,至孝笃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平盛世。舜帝112岁时让位给大禹。妻子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二子:商均和季厘。
    2世:商均,舜帝禅位给禹,大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为虞侯,后来改封于陕西商城,故史称其为商均。妣(音,比。后世称其母。)生一子:箕伯。
    3世:箕伯,袭侯爵。妣生一子:强余。
    4世:强余,袭父爵。妣生一子:虞颉。(音,节)
    5世:虞颉,袭父爵。妣生二子:梦熊、虞思。
    6世:虞思,袭封父爵,有贤德,辅佐夏室中兴,世称虞宾。妣生一子:友龙。
    7世:友龙,袭虞侯。妣生一子:寿肸(音,西。多用于人名)。
    8世:寿肸,袭父爵。妣生一子:叔仪。
    9世:叔仪,袭父爵。妣生二子:康伯、康仲。
    10世:康仲,追谥虞侯。妣生一子:祖妫。
    11世:祖妫,追谥虞侯。妣生一子:发。
    12世:发,谥思公,商汤灭夏桀而有天下,悯舜后(有虞氏)之失祀,乃复封发公于虞,以奉舜祀,并追封其父、祖。妣生一子:妫方。
    13世:妫方,袭父爵。妣生一子:振。
    14世:振,袭父爵。妣生一子:维。
    15世;维袭父爵。妣生一子:敖。
    17世:敖,袭父爵。生一子:胜。
    18世:胜,袭父爵。妣生一子:元捷。
    19世:元捷,袭父爵。妣生一子:偃。
    20世:偃,袭父爵。妣生一子:姑猛。
    21世:姑猛,袭父爵。妣生一子:公允。
    22世:公允,袭父爵。妣生一子:蔺。
    23世:蔺,袭父爵。妣生一子:填叔。
    24世:填(或顼)叔,袭父爵。妣生一子:野。
    25世:野。妣生一子:无羁。
    26世:无羁,妣生一子:菑。
    27世:菑,妣生一子:叔正。
    28世:叔正,妣生一子:献子。
    29世:献子,妣生一子:亚寿。
    30世:亚寿,妣生一子:原寿。
    31世:原寿,妣生一子:梦延。
    32世:梦延,妣生一子:阏(音,恶)父(瘀遏父)。
    33世:阏父,又名遏父,号虞遂。仕周武王,官为陶正。助周克商。公元前1029年,牧野决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取得天下后,进行大分封诸侯,封阏父之子满于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妣生一子:满(胡公)。
    34世:胡公满,封于陈,又称陈胡公,是陈姓、胡姓的得姓始祖,这其中是怎样一个经过呢?
    夏代陈、胡姓:
    起初夏朝建立,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于河南虞城,舜死后,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则大量向南、北迁徙,其中舜的一支一直留在了虞舜国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虞乡),虞遂的后人曾被封于遂国(今山东宁阳),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商汤时期也曾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但总的来说舜的后人在夏、商时期,多鄄灭无闻。即所谓“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就是有虞氏部落遭遇的写照。
    到了周文王时,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后人虞思,在数十代后传到了遏父(也称阏父)的人,他前去投奔周国(陕西岐山),担任了陶正的官。因为他制陶的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的欢心。(他的祖先舜帝就是制陶高手,可能他的后代一直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将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建立陈诸侯国。周武王并将自己的大女儿太姬下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胡公满是舜帝34世孙,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立的侯国称为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氏,姓陈。
    据考,陈胡公生于公元前1067年,卒于公元前1011年正月15日,在位16年,享年56岁,陈胡公墓又称“胡公铁墓”,位于陈国都城外东南处(今淮阳龙湖东南的南坛湖畔)。是中国陈、胡等姓的祖墓。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陈胡公的墓室建在水下,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的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现在这座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修建的,只是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了铁墓的颜色。还有一通巨大的墓碑,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胡公裔孙陈天然先生撰书,两边的碑碣是捐献碑。为了更好的迎接海内外陈、胡氏后裔寻根谒祖和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已做出全面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计划占地600亩,依次修建胡公墓前广场、石牌坊、神道、石雕、石桥、陈王花园、陈氏书院、胡公碑林、胡公祠堂、配殿等建筑。
    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南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000多亩。其气势、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被誉为内陆奇观,中原明珠。在炎热的仲夏,湖面被层层迭迭的荷叶覆盖了大半,大朵大朵的荷花点缀在荷叶的怀抱中。有的粉如红脂,有的洁白如玉,象一个个不饰粉黛,又婀娜多姿的少女婷婷玉立,楚楚动人。偶尔还可以听到“吭罗、吭罗”的敢鱼声和采莲少女银铃般的嬉笑声。这正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如诗如画的境界。
    1961年12月,淮阳县东南的泥河村西北角,蔡庄西的一个池塘内发现铜爵一件(铜爵是古代饮酒用的酒器)。第二年四月,在同一地点又发现爵、觚(音,古。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簋、戈等五件铜器和罐、尊、鬲(音,立。)簋等四件陶器。其中,陶鬲、陶罐的行制与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和张家坡西周古墓出土的早期陶器大致相同。这批器物很可能出自西周时期陈国贵族墓。
    1973年,淮阳县城东南的故堆里出土的西周的铜盘、铜铺各一件,盘为浅腹、双耳、圈足,口部饰有穷曲纹,圈足饰蝉纹,盘径为38.5厘米,高8厘米,盘内有铭文4行共22字:“曹公媵(音,应。)孟姬,母盘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铺为长方形,口外侈,有四矮足,兽首形耳,口足饰穷曲纹,腹饰蟠虺(音,毁。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纹,长27.5厘米,宽21.5厘米,高8.5厘米,盖已丢失。器内铭文字数、内容与盘铭大致相同。此盘与铺均为曹公嫁女的陪嫁器皿。曹国国君之女所嫁陈国王族,因而这里可能是陈国贵族的墓区。
    1983年,县城东南的大连乡一代被盗春秋时期古墓数百座。文物部门查抄出大量春秋时期的铜带钩、青铜剑等文物。自1987年以来,文物部门通过文物勘察,从县城南关南白楼至王店镇大约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古墓葬群。时代从春秋一直延续到宋,现该墓群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坟至今犹存,今已建成蔚为壮观的满公陵园,并建有胡满公祠。
    那么陈国故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陈国故城位于河南淮阳城关,据《水经注·曾水注》记载:“(沙水)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今淮阳城北有新蔡河,河水绕城东流向东南,汇入沙水。新蔡河是沙水(今统称沙颖河)之流之一,《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将沙水支流称沙水。经实地考察,今淮阳县城即是古陈城所在。白眉初《鲁豫晋三省志》记载:(陈城)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四尺,四门,门皆三重。王应鹿《诗地理考》记载:“今陈州城在古陈城内西北隅,陈都在宛丘之侧。”
    宛丘就是今淮阳县(古陈国都城)最古老的名字。宛丘在中国历史上名声很大,它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中原古代建城多选在这样的土丘之上如:商丘、延丘、瑕丘、铁丘、敦丘、雍丘等,因为古代河南地区河道纵横,经常有水患,故先民多选择地势较高的丘地建城而居。)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早在五亿七千万年以前,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海洋的时期,就出现了淮阳古大陆。6500多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就在这里建都,肇始了华夏文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剩下略高于地平面的小土堆而已。后来由于古老的陈峰氏曾居住于此,故此地又叫做“陈”。
    陈,这个地名它源于上古一个古老的部落名称,陈峰氏是黄帝氏族时期的一个氏族部落,也是黄帝部落的姻亲。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娶陈峰氏女,生放勋(尧)。”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儿子。陈锋,一作锋,邦也。僑极(帝喾的父亲)也是娶的陈峰氏女生的帝喾,喾复娶陈峰氏女生帝尧,由此可见黄帝家族与陈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胞族。他们通过这种血缘关系,形成了炎黄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
    黄帝起源于姬水(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今甘肃天水南有轩辕谷,陕西岐山县有姬水,今岐山县西面有陈仓山。陈仓山又作陈锋,上山有若山鸡之石,因此又叫鸡峰。山下是陈坂,这可能就是陈峰氏部落始居之地。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峰氏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地区居住。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颛顼国有“陈州之山”,这陈州之山便是指陈城的宛丘。这个陈地,即陈峰氏部落所居之地。妫满死后谥号“胡”,故又称胡公满。《左传.昭公八年》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胡公满就成为了胡、陈两姓的得姓开山祖。
    胡公去世,儿子申公犀侯继位。申公去世,弟弟相公皋继位。相公去世,立申公子突为国君,这就是陈孝公。孝公去世,儿子慎公圉(音,于)戎继位。慎公去世,儿子幽公宁继位。二十三年,幽公去世,儿子釐公孝继位。釐公六年,周宣王继位。釐公去世,儿子武公灵继位。武公灵在位十五年去世,儿子夷公说继位,这一年周幽王继位。夷公在位三年去世,弟弟平公燮(音,谢)继位。平公七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继位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陈、胡姓:
    平王去世,儿子文公圉继位。文公元年娶蔡女,生下公子陀。十年文公去世,长子桓公鲍继位。三十八年正月二十日(或二月初六),桓公鲍去世。桓公的弟弟佗,他的母亲是蔡女,蔡国人为了佗能做国君杀死了五父(保太子的大臣)和桓公太子免,拥立佗为国君,这就是陈厉公。
    厉公二年,儿子敬仲完出生。周太史经过陈国,陈厉公让他用《周易》为儿子卜卦,得到的卦是由《观》卦变成了《否》卦,爻辞的意思是:使者出聘于他国观光,有利于做君王的上客。这表明他将替代陈君拥有陈国吧?不是在陈国就是在其他国家吧!不是在他的身上应验而是在他的子孙身上应验。如果是在其他国家那就一定是姜姓国家。姜姓是四岳的后人。事物不能同时两强,大概等到陈国衰亡后,他才会昌盛吧?
    陈厉公娶的是蔡夫人,蔡夫人失德蔡国人,陈厉公也多次到蔡国失德。七年,厉公杀死的桓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大的叫跃,二的叫林,小的叫杵臼,他们合谋让蔡国人引诱陈厉公,于是他与蔡国人趁机杀死陈厉公。立跃为国君,这就是陈利公。利公是桓公的儿子,他在位五个月就去世了,又立林为国君,这就是陈庄公。庄公在位七年去世,小弟弟杵臼继位,这就是陈宣公。
    陈完本是厉公之子,厉公死后,陈完不得立为国君,就做了陈国的大夫。陈宣公时,宣公的宠妃生了一个儿子叫款,深得宣公宠爱,宣公想要立款为他的继承人,便杀死了自己亲生的太子御寇。陈完与御寇的关系很好,害怕连累了自己,没法便逃到了齐国。这是陈宣公二十一年之事。(下图为完公像)
    田姓齐国的建立:


    到了齐国此时正是齐桓公在位时候,齐桓公想任命陈完为卿,陈完说:“我是一个流亡之人,能有幸免除体力劳动就是您对我的恩惠了,实在不敢窃居高位。于是齐桓公就让他当了一个管理各种工匠的官。”齐国的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他为此进行占卜,得到的结果大吉,卦辞说:“凤于凰比翼飞翔,鸣声相应,铿铿锵锵。有妫氏的后代,在姜姓的在的国土上生根滋长。五代以后,位为正卿;八代之后,再没人比他更强。”齐懿仲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陈完。陈完逃到齐国的时候,是齐桓公十四年。
    陈完去世后谥为“敬仲”,敬仲的儿子叫(木加尸下面一个辛字。),字孟夷。陈完逃到齐国的时候,改为姓田。由此可见,今人姓氏学者都说:国灭以后改为国姓,是不够准确的。古人在姓氏上陈、田同音相转,可查《说文解字》:“田、陈也,树谷曰田。”《新唐书。宰相世系》说:“田陈相近也。”陈田相通的例子在古籍中极多,如《韩诗外传。七》记载:“召门尉陈饶等。”而刘向《说苑。尊贤篇》说:“陈饶作田饶。”可以说在汉代以前陈、田可以通用。汉以后陈、田才分为两姓。所以,陈完入齐改陈姓为田姓,以避陈故国之嫌,这是很好理解的事。至今福建闽南话还保留着不少古音,用他们的方言读,陈、田读音相同。而潮汕话的陈、田之音仅略略一转而已。由此看出,陈完因封邑得姓的可能性不大。他改姓田,应是古陈、田二字相近的原因。
    孟夷的儿子名敏字孟庄;孟庄的儿子名须无,谥曰“文”。田文子在齐庄公驾前为臣,当时晋国的大夫栾逞在晋国作乱失败,逃到齐国,齐庄公以优厚的待遇接纳了他。晏婴和田文子都劝阻齐庄公,庄公不听。田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名无宇,谥曰“桓”。田桓子很有力气继续在齐庄公驾下称臣,很受齐庄公宠爱。
    田桓子无宇死后,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名开,谥曰“武”;一个名乞,谥曰“釐”。田釐子乞在齐景公驾前为臣,任大夫之职。田乞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有效措施。“他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的方式,收买了大批齐国百姓的人心,史书形容他“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当得到大部分人的拥护后,他就开始有计划图谋大位。
    齐景公的太子死得早,景公的宠姬芮子生了一个儿子名荼。景 公病重的时候,命令齐相国惠子和高昭子立荼为太子。齐景公去世后,两个相便立荼为君,这就是晏孺子。而田乞对此不高兴,他是想立齐景公的另外一个儿子阳生的为君,因为阳声与田乞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当晏孺子被立为国君后,阳生逃到了鲁国。这时田乞便假意讨好高昭子与国惠子。每当乘车上朝的时候,田乞总是亲自去站到他们的车上陪侍他们左右。田乞对高昭子、国惠子说:“当初大夫们都不愿意立孺子为君。他做了国君后你们继续做相,大夫们都人人自危,商量着要作乱。”田乞又去说动那些大夫们说:“高昭子太可怕了!我们必须趁他们还没有动手先发制人。”大夫们都听田乞的。于是,田乞、鲍牧和大夫们率兵攻入晏孺子的宫殿。高昭子得到消息后,与国惠子领兵去救齐君,结果齐国宫室的军队被打败。国惠子逃到莒国,高昭子、晏婴之子晏圉逃到了鲁国。
    田乞派人到鲁国迎回了阳生。阳生回到齐国后,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请诸位大夫说:“我儿子田常的母亲要举行祭祀,我希望大家都能来喝一杯。”于是大夫们都到田乞家会饮,田乞事先将阳生装在一个口袋里,放在坐席中间。饮酒的时候田乞突然将口袋打开放出阳生说:“这就是咱们的国君。”大夫们只好跪伏在地拜见阳生。田乞还假说“立阳生为君是我和鲍牧一起决定的。”鲍牧生气地说:“你们难道忘记了景公的遗嘱了吗?”大夫们想要反悔。这时阳生向大家扣头说:“如果你们认为可以立我为君就立,如果认为不行就算了。”鲍牧害怕不拥立自己会遭祸,于是又改口说:“都是景公的儿子,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就在田乞家立阳生为君,这就是齐悼公。齐悼公即位后,田乞担任相,独掌齐国大权。
    齐悼公四年,田乞去世,田乞的儿子田常接替了他的职位,这就是田成子。同年,鲍牧因与齐悼公不和,杀掉了齐悼公,齐国人遂拥立悼公之子壬为齐君,这就是齐简公。这时田成子与监止分任左右相,共同辅佐齐简公。他继续采用田乞的政策,用大斗放贷,小斗收的办法大力争取民众的拥护。田氏经过了两代人的努力行德于民,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齐简公比较信任监止而对田成子怀着极大的戒心,依靠监止执政尽量疏远田氏。公元前481年,田常又发动了宫廷政变,把几家强大的贵族如鲍氏(鲍叔牙之后)、晏氏(晏婴之后)等全部消灭,并杀死齐简公,另立简公之弟骜为国君(齐平公),齐国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齐平公老实多了不敢再有任何反抗,在位25年而卒,其子积立,是为齐宣公。田常的儿子田襄子、孙子田庄子相继为齐宣王的宰相。齐宣公在位51年而卒。其子贷即位,是为齐康公。到田常曾孙田和的时候(公元前391年)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齐国代替姜氏齐国的全过程。田和自立为田太公,是陈完的第十代孙。
    我们先放下齐国,继续说说陈完避走以后的陈国。
    四十五年,宣公去世,儿子款即位,这就是陈穆公。穆公五年,齐桓公去世。十六年,陈穆公去世,儿子共公朔继位。十八年,共公朔去世,儿子灵公平国继位。
    陈灵公十四年,灵公和他的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私通,夏姬儿子夏徵舒长到十八岁时,生的长躯伟岸,又多力善射。陈灵公让夏徵舒承袭了他父亲的司马之职,执掌兵权。夏徵舒因感激赐爵之恩,在家中设宴款待灵公及孔、仪二大夫。夏姬因儿子在座,没有出陪。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夏徵舒听后心生厌恶,便退入屏后,偷听他们对话。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南(夏徵舒)躯干魁伟,有些像你,是不是你的?”仪行父大笑:“夏南双目炯炯,极像主公,估计还是主公的。”孔宁一旁插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生他不出,他的爹爹极多,就是夏夫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说完三人拍掌大笑。
    夏徵舒听到这里,羞恶之心再也遏制不住,便溜出门去,吩咐手下,包围了府第。夏徵舒引着家丁数人,冲进门去,口中大叫:“快拿淫贼!”陈灵公口中还在不三不四,耍笑饮酒,孔宁先听到外面人声嘈杂,连叫不好,三人起身便跑。陈灵公慌不择路,吓得钻进了马厩,想要躲起来,偏偏惹得马嘶鸣不止。他又赶忙撤身退出,刚好夏徵舒赶到,一箭不偏不歪正中灵公胸口,陈灵公大叫一声躺倒在马厩下。再说孔仪二人见灵公向东奔去,知夏徵舒必去追赶,就向西面逃跑,他俩到院墙边的狗洞里钻出墙外,不敢往家跑,逃奔楚国去了。灵公的太子午逃亡晋国。夏徵舒自立为侯。
    夏徵舒弑君,陈国没有人计较他,但是楚国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的一面之词,出兵讨伐弑君的夏徵舒。大军进入陈国,抓住了夏徵舒施以“车裂”之刑。大臣们一向畏惧楚国,没人敢说话,一切罪名都推在夏徵舒身上。陈国大开城门迎接楚军,大夫辕颇带领楚军到株林(陈国株邑的郊外。在今河南省柘城县。株邑是陈国大夫徵叔的封邑)。《诗经。陈风》有《株林诗》其诗曰: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
    匪适株林,从夏南兮!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楚军到了这里,捉住夏姬,送到楚王跟前,请他处治。楚庄王见她颜容妍丽,对答委婉,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这时巫臣却说:“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书,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楚庄王听罢,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丧偶的贵族连尹襄老。
    连尹襄老是位武将,没过几年便战死沙场了。而他的儿子黑要,连父亲的遗体都不顾,便堂而皇之的将庶母夏姬“烝”了过来。而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原先阻止楚庄王说夏姬乃不祥之人的那位巫臣也已位及人臣,他却对夏姬说:“归,吾聘女”一句话,四个字,平平淡淡,但却是夏姬这半生唯一听到的要娶她的话。她按照巫臣的计划,向楚庄王请求回郑国,要借助郑、晋的良好关系,寻回亡夫连尹襄老的遗体。接着,巫臣也找到一个出使齐国的机会,取道郑国,把原本要送给齐国的国礼,作了娶夏姬的聘礼,带上夏姬私奔到了晋国。晋王能得到名动天下诸侯的巫臣,大喜过望,封他为邢大夫。而留在楚国的巫臣一族却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子婴率兵抄没了巫臣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和她私奔,可见其容貌之美,古往今来唯此一人而已。
    申公巫臣知道自己全家死讯后立下重誓,要让楚国“疲于奔命”,从此,他一手策划了晋国与吴国的结盟,掀开了春秋后期楚国衰落的序幕。
    据《太平环宇记》卷十二记载:“夏姬墓,在(柘城)县东北二百步。”而《天下名胜志》云:“夏姬墓,在(柘城)县界,即陈株野之地,皆传闻之讹,未曾深考故耳。”《柘城县志》也有记载、考辩。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夏姬墓位于今河南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东北部。夏姬在柘城成婚、生子、外遇当是事实。2000年,包括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

    继续讲陈国的命运:楚国杀了夏徵舒之后,趁机将陈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而据为己有。群臣都来向楚庄王祝贺,申叔刚从齐国出使归来,却偏不去祝贺。庄王询问其中原因,他回答说:“俗话说,牵着牛践踏别人的田地,田地的主人把牛夺走。让牛践踏别人的田地固然有罪,但是却因此夺去人家的牛,这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吗?如今大王认为徵舒是弑君的乱臣,因此向诸侯征兵,依据道义去讨伐他,接着因为贪图陈国的土地,将别国据为己有,以后再如何去号令天下呢?所以我不去道贺。”楚庄王说:“讲得好!”于是派使从晋国接回陈灵公的太子午,立他为陈国的国君,让他继续统治陈国,这就是陈成公。孔子读史书看到楚国恢复陈国的内容,说:“楚庄王真是贤明啊!他不贪求一个有一千乘兵车的国君,却重视一句合乎道义的话语。”楚国与陈国订下盟约。
    八年,楚庄王去世。二十九年,陈国背叛与楚国订下的盟约。三十年,楚共王伐陈。就在这一年陈成公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当时他的年纪很小。楚国因为陈国有丧事,撤兵回楚。
    哀公娶了郑国的女子长姬生了悼太子偃师;少姬生了偃。他还有两个宠妾,长妾生了留;少妾生了胜。留受到哀公的宠爱,哀公把留托付给他的弟弟司徒招辅佐。哀公病重,三月弟弟司徒招杀了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因此而发怒想要杀了弟弟,司徒招发兵包围了王宫将哀公囚禁了起来,哀公最后自缢而死。司徒招最终把留立为了陈国国君。四月,陈国派使者到楚国来报丧。这时是楚灵王时期,楚灵王听说陈国有内乱,就把陈国派来的使者杀死,派公子弃疾发兵讨伐陈国。陈国新任国君留害怕逃奔了郑国。九月,楚国包围了陈国。十一月,楚国灭了陈国,任命弃疾为陈公。
    司徒招杀悼太子的时候,太子的儿子叫吴,出逃到了晋国。晋平公问太史赵:“陈国要灭亡了吗?”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陈氏在齐国掌握政权后陈国会最终灭亡。从幕一直到瞽瞍,没有谁违背天命。舜帝又如此圣德,一直到虞遂,世世代代遵守德政。到胡公满的时候,周武王赐给他姓氏-------胡,让他祭祀虞帝舜。而且有大德之人的后代,必定能延续百代的祭祀。帝舜的后代不会断绝,他们大概会在齐国兴起吧?”
    楚灵王灭亡陈国五年,楚公子弃疾杀死了楚灵王,篡夺了王位,这就是楚平王。平王刚继位的时候,想同各诸侯国搞好关系,于是找到原先陈国悼太子的儿子吴,把他请回立为陈侯,这就是陈惠公。惠公即位,将即位时间向前追溯到陈哀公去世的那一年,以这一年作为惠公元年。此时,陈国的君位已经空缺五年了。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打败楚军进入郢都。这一年陈惠公去世,儿子怀公柳继位。
    陈怀公元年,吴国打败了楚国,要在郢都召见陈侯。陈侯想去,陈国大夫说:“吴国此时正在得意之时;楚王虽然逃亡了,但是他与陈国有旧谊,不能背叛他。”怀公于是以生病为由谢绝了吴国的请求。怀公四年,吴王又要召见怀公。怀公害怕,前往吴国。吴王为他上次没来而恼怒,将他扣留,怀公最后死在了吴国。陈国于是立怀公的小儿子越,这就是陈湣公。


    湣公六年,孔子到了陈国。这年吴王夫差讨伐陈国,夺取了陈国三座城邑离去。十三年,吴国再次前来讨伐陈国,陈国向楚国告急,楚昭王前来营救,军队驻扎在城父,吴国撤兵。这一年,楚昭王在城父去世。当时孔子在陈国。二十一年,齐国田常杀死他的国君齐简公。二十四年,楚惠王复位,率兵北伐,杀死陈湣公,于是灭了陈国,占有了陈国的土地。这一年孔子去世。
    陈湣公二十四年(公元478年,鲁哀公十七年),秋七月己卯, 楚灭陈。湣公子衍,避居阳武,改姓曰“胡”,卫国有胡衍者是也,谥襄公。这样妫姓就被胡姓所取代。齐国田氏,得政于齐,尽官其同族兄弟(封陈国同族兄弟到齐国为官)。衍公有二子,琏与玙都去齐国投奔田姓齐国为官。周考王六年,胡衍去世,二子俱归奉宗祀。琏以国为氏改姓陈,叫陈琏;玙则继承胡衍的姓,继续姓胡。
     陈国自妫满封陈至陈湣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戏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最后陈国故地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县。从胡公满到陈湣公世系如下:
    1、胡公满(舜帝34世裔孙,陈国的开国君主,生卒:公元前1067年——公元前986年,)陈姓受封得姓始于公元前1045年陈国建立之年。
    2、申公(讳犀侯,胡公长子,在位25年,公元前985年——公元前959年)、相公(讳皋羊,胡公次子,在位45年,公元前958年——公元前914年)。
    3、孝公(讳突,申公之子,在位36年,公元前913年——公元前878年)。
    4、慎公(讳圉戎,孝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977年——公元前878年)。
    5、幽公(讳宁,慎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854年——公元前832年)。
    6、釐公(讳孝,幽公之子,在位36年,公元前831年——公元前796).
    7、武公(讳灵,在位15年,公元前795------公元前781年)。
    8、夷公(讳说,武公长子,在位3年,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78年)、平公(讳燮,武公次子,在位23年,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55年)。
    9、文公(讳圉,平公之子,在位1——10年,公元前754年——公元前745年)。
    10、桓公(讳鲍,文公长子,在位38年,公元前744年——公元前707年)、厉公(讳佗,文公次子,在位7年,公元前706年——公元前700年)。
    11、利公(讳跃,桓公次子,在位5个月,公元前700年)、庄公(讳林,桓公三子,在位7年,公元前699年——公元前693年)、宣公(讳杵臼,宣公四子,在位45年,公元前692年——公元前648年)。
    12、穆公(讳款,宣公次子,在位16年,公元前647年——公元前632年)。
    13、共公(讳朔,穆公之子,在位18年,公元前631年——公元前614年)。
    14、灵公(讳平国,共公之子,在位15年,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9年)、陈君征舒(夏徵舒,在位数月,公元前599年)。
    15、成公(《陈氏族谱》为“威公”,讳午,灵公之子,在位30年,公元前598——公元前569年)。
    16、哀公(讳弱,成公长子,在位35年,公元前568年——公元前534年)。
    17、陈留(哀公三子,在位9个月,公元前534年——533年11月)、陈悼公太子师(哀公长子,不在位)。
    18、惠公(讳吴,太子师之子,在位28年,公元前533年——公元前506年)。
    19、怀公(讳柳,惠公之子,在位4年,公元前505年——公元前502年)。
    20、湣公(闵公,讳越,怀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501年——公元前479年)。为楚所并,据史载,陈至此历20世、26君,588年。
    21、衍公:原名剑,湣公之子,公元前506年乙未年(东周敬王14年)生,公元前436年乙巳年(东周考王5年)70岁卒。为避亡国之祸,改名衍,字子番,迁阳武。妻谈(谈氏),子二,陈琏、胡玙。
    22、琏公:陈衍长子,公元前486年乙卯年(东周敬王34年)生,公元前436年乙巳年(东周考王5年),归奉宗祀。配程氏:子一,履辉。
    陈国灭亡,再回过头来再说齐国:
    田太公和自立为齐君,仍定国号为齐,史称田太公。在他即位的第三年,田太公与魏武侯在浊泽(今河南临颍县西北)会晤,请魏文侯向周天子和各诸侯国说情,承认自己的诸侯地位。这时赵、魏、韩三家已经分晋,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魏文侯就派遣使者向周天子和各国诸侯请求承认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答应了这个请求。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封田和为齐侯,列于周朝诸侯的行列中,此年即为田和称诸侯的元年。
    田太公和儿女去世,他的儿子齐桓公田午即位。齐桓公六年,齐国出兵救卫。也就是这年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齐威王因齐即位。过了十四年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辟强即位,这就是齐宣王,齐宣王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湣王地即位。
    齐湣王十七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国都派出了精锐的部队联合攻打齐国,在济水之西打败了齐国军队,齐军溃败而逃。燕将乐毅率燕军攻入临淄,将齐国的珠宝玉器全部运回燕国。齐湣王逃到卫国,卫国的国君腾出自己的宫室给齐湣王居住,并供给他一切用度。而齐湣王却傲慢自大,结果被卫国人教训了一通。齐湣王离开卫国逃到了鲁国,仍然不改傲慢自大的毛病,结果又被邹国、鲁国赶了出来。齐湣王最后逃到了莒县,当时楚国派淖齿率兵救齐,淖齿做了齐湣王的宰相。后来淖齿将齐湣王杀死,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土地,抢劫了齐国的宝器。
    齐湣王被杀以后,他的儿子法章改变名姓,做了莒县太史敫家的佣人。太史敫(音,教)的女儿见他相貌奇特,感觉他不是一个平常之人,十分同情他的境遇。经常偷出一些衣物、食品给他,并和他暗中结为夫妻。淖齿离开莒县后,莒县人和齐国大臣都到处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法章害怕这些人想杀害自己,没敢暴露自己身份,过了很久才敢说出自己是齐湣王的儿子。于是莒县吏民遂共同拥立法章为齐王,这就是齐襄王。齐襄王等人守卫莒城,并向齐国全境宣布说:“新齐王已经在莒县即位了。”
    齐襄王即位后,封太史敫之女为王后,这就是君王后。君王后为襄王生了一个儿子名建,王后为人十分贤惠。齐襄王在莒县即位的第五年,田单凭借即墨的力量打败了燕国的军队,从莒县迎请齐襄王回到临淄。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齐襄王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田建继承了王位。
    齐王建十六年,秦国灭掉了东周,这年君王去世。二十三年,秦国在攻取的魏国的土地上设立了东郡。二十八年,齐王建到秦国朝见秦王,嬴政在咸阳宫设宴招待齐王。三十五年,秦国灭掉了韩国。三十七年,秦国灭掉赵国。三十八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谋刺秦王未遂,秦王杀死了荆轲。第二年,秦国攻占了燕国,燕王逃到了辽东。第三年,秦国又灭掉了魏国。同年,秦将率军驻扎在齐国的历下。四十二年,秦国灭掉了楚国。
    第二年,秦国俘虏了代王嘉,消灭了燕王喜。齐王建四十四年,秦军攻打齐国。齐王听从齐相后胜的意见,丝毫不加抵抗就投降了秦国。秦国俘虏了齐王建,把他安置到了共县(今河南辉县)。齐国从此灭亡,齐地成为了秦国的郡县。
    齐王建生有三子:长子田升、次子田桓、三子田珍。田升之子名田安,田安为西楚王朝的济北王。田安之子名田口(佚名),因秦始皇灭了齐国,为了避免杀戮,田(口)改名为王始,王始之子名王遂,为汉朝名士。王遂生一子名王贺,即王翁孺。
    田安是西楚王朝(楚霸王项羽建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的济北王,他是齐王建之孙、田升之子、汉朝名士王遂的祖父、王贺的曾祖父,新朝王莽的直系祖先。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时,追认他为先皇帝,并为他立庙塑像,命公卿臣民四时祭祀。项羽破釜沉舟渡河(黄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部投奔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封他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后因田荣造反而被田荣所杀。田荣自己当了齐王,将齐、胶东、济北三个国家的地盘全都归为己有。
    至西汉初田安死后,其子孙沦为庶民。因其先人贵为王族,时人称之为“王家”,久而久之,因此,演变为王氏。汉景帝时王氏后裔王遂,字伯纪,迁居东平陵他是一个一般地主,并未入士。其子王贺举家迁往元城。
    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元城委粟里新从东平陵(古县名,西汉以旧齐国平陵邑置。因今陕西有右扶风有平陵,故加东字。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闫家村北50米。西晋改为平陵,历来为济南郡治所。)迁来一个大口之家-----王贺一家。
    王贺,字翁孺,西楚王朝济北王田安之孙,西汉名士王遂之子、阳平侯王禁之父、孝元皇后王政君的祖父。汉武帝刘彻时候,王贺官至绣衣御史。时天下征伐不断,民不堪驱使,群起抗争。王贺奉命巡查魏郡(今河北临漳县),监督地方官逐捕“盗贼”。他行事平和厚道,遇畏葸(音,喜)不前、临阵脱逃者往往纵而不杀。而其他处的御史如暴胜之等人,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及连带处死的士兵不下万人。王贺被朝廷以奉使不称职之罪被免官。他曾经自己嘲笑自己说:“我听说使一千人活下来可以使子孙得到封侯,如今我使上万人都活下来了,我的后世子孙能不兴旺吗?”
    王翁孺(即王贺)被免官后,带领家中老少迁居到魏郡元城(魏武侯在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西汉初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这里曾是魏国的地区,所以就以邺城为中心设立了魏郡。又因这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西汉在这里建县,就称做元城县。)时,当地民众感其德夹道欢迎,将沙麓山旁传说中最佳的福地让出来给王贺一家居住。后来王贺被推任为乡中三老,这是乡村最基层的官吏(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吧!)由于他办事公道,在魏郡百姓中名声极好。元城县的一位耆老建公将“圣女将兴”的故事讲给王贺听:
    事情还得从春秋时期的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3年)八月道来,位于今河北大名县城东北四十里有一座沙丘叫沙麓丘,也叫女之丘。这座沙丘由于秋雨连绵致使崩塌,这座沙丘当时临近黄河岸边,因此致使临河的山体坠入黄河之中。晋国的史官为此占卜,词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意思是说:阴阳相激,土火相攻,造成了沙麓山的崩塌,这是阴盛阳衰的结果,“沙鹿崩”预示着600多年以后,将有一位出自齐国王室田氏的伟大女姓兴起于沙麓山之地。这是春秋时期一件震惊各诸侯国的大事,各国的史官纷纷将它记入《春秋经》、《公羊传》、《春秋传》等史书之中。
    《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是这样记载)沙鹿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几百年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元城委粟里(在今河北大名县大街乡,位于大名县城东北,大街村一带。里是古代乡一级的社会基层单位。还有一说委粟里在沙窝庙村一带。《汉书。元后传》王翁孺徒魏郡委粟里,此津以里得名(津,黄河的一个渡口)“委粟”中的“委”,就是“抛弃”的意思,“粟”是小米,“委粟”就是“抛弃小米”的意思。)新从东平陵迁来一个大口之家-----王贺一家。而这王家正是齐王室嫡裔田安的四世孙。
    话说王贺之子王禁,是一位不甚得志的小吏,年轻时候在西汉京都长安学习法律,曾经担任过迁尉史的官职。王禁胸怀大志,不拘小节,沉湎酒色,納了许多妾,一共生有四个女儿八个儿子;大女儿君侠;二女儿就是元后政君;三女儿君力;小女儿君弟。大儿子王凤字孝卿;二儿子王曼字元卿;又有王谭字子元;王崇字少子;王商字子夏;王立字子叔;王根字稚卿;王逢字季卿。这其中只有王凤、王崇、王政君是同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是正妻,魏郡李氏的女儿。后来因为妒忌王禁其他妾妇而被休,又改嫁到河内苟宾为妻。生子苟参。后来王政君位至权倾天下的皇太后时,王禁和李氏才在女儿的命令下重归于好。王政君的异父母弟苟参后来也分享到了王氏家庭的荣耀,获得了侍中、衡水都尉的肥缺。
    王禁次女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当初,李氏怀着政君时,梦见月亮扑入腹中。故称王政君为“月亮女儿”。王政君幼年在家温柔孝顺,很招人喜欢,长大后婚姻总是不幸。她第一次许配的丈夫尚未完婚就暴病身亡,后来东平王爷有意聘她为妾,结果吉期未到便一命呜呼了!为此王禁心中不安起来,赶紧找来术士给王政君相面说此女“为大贵相,不可言。”王禁这才安心。王禁用重金聘请先生,教政君学习礼仪、鼓瑟和读书识字,刻意培养。五凤年间她已18岁,王政君以良家女子被选入宫。
    太子刘奭(音,是)虽有几十名陪侍七、八年之久的姬妾,但刘奭的爱情只专一于司马良娣。而司马良娣却红颜薄命,临终前告诉刘奭:“妾死非天命,而是那些姬妾们诅咒我,才使我不能陪伴太子。”太子怜惜她,也认为她说得对,等到司马良娣死后太子悲痛的生了病,总是闷闷不乐。就把怒气发泄到众妾身上,没有人再能得到他的召见。他的母后在汉宣帝的亲自授意下,挑选了几个刚刚入宫并与司马良娣毫无利害关系的宫女,供太子挑选。当时,待选宫女站了一排,太子对如花似玉、容光焕发的姑娘并不感兴趣,只是对身着绛紫裙装、博施粉黛、仪态端庄的王政君略微注意了一下,当皇后问他中意谁时,他便顺手指着王政君说:“就是她吧!”皇后派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将王政君送进太子宫中,在丙殿得到太子召见,得到宠幸,结果就有了身孕。
    甘露三年,在甲馆画堂生下一子,是当时的嫡长皇孙,也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宣帝很喜欢这个孙子,亲自为他起了名字刘鹜(音,务),字太孙,出门常常把他带在身边。
    三年后,汉宣帝去世,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册立太孙为太子,封太子的母亲为婕妤(音,于),封王婕妤的父亲为阳平侯。三天后,册立王婕妤为皇后。永光二年,王禁去世,谥号为顷侯。大儿子王凤继承侯爵任卫尉侍中。皇后自从生下儿子之后,很少被元帝召见。太子长大后,宽厚通达,恭敬谨慎,这些都记载在《汉书。成帝纪》里。后来太子好酒贪杯,宴饮取乐,元帝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此时傅昭仪得到皇帝宠爱,生下定陶共王。共王多才多艺,元帝非常喜爱他,吃饭时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出行时又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车辇,常有打算废掉太子而立共王。当时王凤在朝为官,和皇后、太子一同担心此事,幸好侍中史丹拥护太子,这件事记载在史丹的本传里。元帝也觉得皇后一向谨慎,而太子是先帝所器重的,因此没有废掉太子。
    元帝去世,太子即位,就是孝成帝。尊封皇后为皇太后,任命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加封五千户封邑。王家的兴旺从王凤开始。又封太后的同母弟弟王崇为安成侯,食邑一万户。王凤的庶弟王谭等人都赐爵关内侯,封赏食邑。
    这年夏天,终日黄雾满天。成帝询问谏议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他们的回答都认为“这是由于阴气太盛,侵害阳气。高祖当年约誓,不是功臣不能封侯,现在太后的那些弟弟没有功劳却封了侯,这违背了高祖的约定,所以天为之呈现出异象。”王凤听说后害怕了,上书辞官,说:“陛下继承皇位,一心守丧,就命我代领尚书事,现在说天地发生灾异现象,责任在我身上,应当伏法就戮,以谢天下之人。”于是请求退职还乡。成帝回复说:“朕继承先帝的事业,涉事不深,不懂道理,因此阴阳错乱,罪责在朕,朕把事务委派给将军,希望你做出成就,弘扬先祖功德。将军请安下心来,不要疑心。”
    五年后,安成侯去世,谥号为共侯。王崇有个遗腹子叫王奉世,继承了侯位。第二年,成帝将舅舅们全都封了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为高平侯。五个人在同一天封侯,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五侯”。太后的同父异母弟王曼去世得较早,除此以外,其他的亲属都受封为列侯。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为苟氏的妻子后,生下一个男孩儿,名字叫做苟参,此后寡居。顷侯王禁在世时,王太后诏令王禁接回母亲李氏。王太后怜悯苟参,想以田蚡为例子,封苟参为列侯。成帝说:“前朝封田氏为列侯,是不对的。”只是任命苟参为宫中侍从兼任水衡都尉。王氏家族的子弟们都是卿大夫、侍中一类的官,分别占据了各个重要部门,遍布朝廷。
    成帝即位数年,没有后嗣,身体又常常不舒服。定陶共王前来朝见,太后和成帝都厚待共王,并不把过去那些几乎废掉太子的过节放在心上。成帝对共王说:“我至今没有儿子,而人命无常,一旦发生了变故,我们将不能再见了,你就留在京城陪着我吧!”后来成帝病重,共王日夜服侍,成帝对他非常倚重。大将军认为共王留在京师与朝政不利,正赶上发生日食,大将军就说:“日食是阴气太盛造成的,是不同寻常的灾异。定陶王虽是至亲,按礼制还是应当奉守封国。现留在京师侍奉陛下,违逆正道,破坏常规,因此,上天显像给予告诫。应当让定陶王回封国去。”成帝没办法,只好答应,临走时成帝和他面对面挥泪而别。
    王凤辅佐朝政一共十一年。阳朔三年秋,王凤病重,成帝多次亲自去他家探视,拉着他的手哭着说:“将军病重,如果一旦不行了,就让平阿侯王谭代替将军。”王凤扣头,流着泪说:“王谭等人虽然是我最亲近的人,却崇尚奢靡,无法成为天下人的表率,比不上御史大夫王音谨慎,我愿以死相荐。”等到王凤临死的时候,还是推荐王音代替自己,说王谭等五人一定不能重用,成帝同意了。王凤死后谥号为敬成侯。王凤的儿子王襄继承了侯爵,任卫尉。御史大夫王音终于代替王凤做了大司马车骑将军,而平阿侯王谭被赐位特进,统领守城的军队。
    过了一段时间,平阿侯王谭去世,谥号为安候,儿子王仁继承爵位。太后怜惜弟弟王曼死得早,单单他没有封侯,王曼寡居的妻子渠在东宫里受到供养,他的儿子王莽从小失去父亲,不能与其他王氏亲属相比,太后常暗示成帝为王莽封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和朝中其他大臣,也都称赞王莽。时间久了,成帝果然下诏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儿子王莽继承爵位为新都侯。再后来成帝又封了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为定陵侯。王氏家族,前后受封为列侯者有十人。
    王氏家族的官爵越来越高,这些人中只有王音讲究法度,屡次直言相助,有忠臣之品德,辅佐政事八年,去世后,成帝像对待王凤那样亲自前去凭吊,赠以荣宠,谥号为敬候。王音的儿子王舜继承侯位,做太仆侍中。
    王商辅佐朝政四年,病重请求辞官。成帝怜惜他,加封为大将军,加赏二千户,赏钱一百万,王商去世,成帝按大将军的旧制亲自凭吊,赠以荣宠,谧号为景成侯,王商的儿子王况继承爵位。
    王姓家族中要数最重量级的人物是王莽,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了。王莽孝母尊嫂,生活简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明远播。
    王莽对他那位身居大司马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前嘱咐王政君要照顾好王莽。汉成帝时(公元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他的叔叔王商上书皇帝愿意把他的一部分封地割让给王莽。永始元年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四十里九女城)。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任大司马,那年他38岁。第二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原来,汉成帝死后无子,就立了侄儿刘歆做皇帝,是为汉哀帝。汉哀帝即位后一个月,就尊奉自己的母亲傅昭仪为太皇太后,母亲丁新的外戚与把持朝政已二十六年的外戚王氏一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汉哀帝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命令王莽让出大司马之职,移给了丁氏族人,王莽无奈只好辞职。后来,汉哀帝着手开始削夺王氏家族的爵位,把王氏贵族纷纷赶下台。傅、丁两家封侯受赏跋扈不已。
    公元前2年,王莽又回到京城居住。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王政君掌握了传国玉玺,启用王莽为大司马,兼管军事及禁军,拥立汉平帝即位得到朝野的拥戴。公元前1年王莽在推辞三次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公元三年王莽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
    这里要说说汉平帝刘衎(音,看)原名刘箕子,九岁即位。他是汉元帝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由于他即位时不能理政,就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外戚王氏一族当权,大司马当政。就封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封他的弟弟平帝的舅舅卫宝、卫玄为关内侯,命令他们留居中山,不得入京。大司马大权在握,位高权重之后,又想将女儿嫁给平帝作为皇后,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权位。
    十三岁的汉平帝成了亲,把大司马的女儿立为皇后,大司马做了国丈。太皇太后要把新野的土地二万五千六百顷赏给他,可是大司马推辞不受。而王恽等大臣到全国各处宣扬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土地这件事。中小地主和农民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说王莽连土地都不要,说他真是个好人。这时泉陵侯刘庆上书给太皇太后,说:“应该恢复周朝周公辅佐周成王的古例,请安汉公执行天子的职权。”
    于是安汉公就“复古”做了汉平帝的代理人,他派出去观察风土人情的八个人回来了,写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歌谣,朝廷大臣、各地官员、平民百姓请求给王莽加封的有四十八万多人。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朝廷要粮要税还是逼得很紧,全国又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向皇太后建议节约粮食和布帛。王莽首先自己一家先吃起素来,还自掏腰包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做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一带头,有些贵族、大臣也拿出一些土地和粮食来赈济灾民。王莽的德名更大了。
    元始四年,(公元四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了儒生们的拥戴,被加九锡。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大臣们欢聚一堂为汉平帝祝寿。平帝喝酒后,毒性发作起来,腹痛难忍。王莽得讯,用竹简制成策书,写上告辞,在泰一祭坛、五帝庙祈祷,王莽身上佩戴着玉璧,手持玉圭,请愿以自身相代。而后把用竹简写好的策书,藏在金柜中,放置在前殿,告诫朝中大臣,不要讲出去。当年十二月,平帝终于不治身亡,朝廷遂大赦天下。王莽通晓朝中六百石以上大臣,都要穿上孝服,服丧三年。当时元帝的直系亲属已经断绝,只有宣帝的曾孙还在,在世的还有五位诸侯王,王莽选了宣帝的玄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当时年龄只有两岁,他的卜相最吉利.王莽的女儿为皇太后。
    安众侯刘崇起来反对。他的心腹张绍帮他召集了一百多个部下,冒冒失失地进攻有几千名士兵看守的宛城。一交战,刘崇的兵马就垮了,刘崇和张绍死在乱军之中。刘崇的伯父和张绍的叔伯兄弟害怕王莽追究,自己主动到长安请罪。王莽为了安定人心,把他们都赦免了。
    此时大臣们又向太皇太后建议,给安汉公的权力还要加大。太皇太后王政君就下诏书称王莽为“假皇帝”(假这里是代理的意思)
    但第二年的秋天,东郡太守翟义又起兵造反。他约会了族里的一些人,立刘信为天子,自称“大司马柱天将军”号召天下说:“王莽毒死汉平帝,要夺取刘家的天下。现在有了天子了,大家应当起来去征伐王莽。”刘信、翟信他们带兵到了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马。
    警报传到了长安,王莽抱着三岁的孺子婴,日日夜夜在祖庙里祈祷。并通告天下,说他只是代行职权,这个职权等孺子婴能够自理朝政的时候还要还给他。这时朝中就有一批人,纷纷说:“王莽是真命天子”、“高祖叫让位给王莽”的铜箱也在高帝庙里发现了。王莽这回不再推让了。公元9年,王莽把汉朝改为新朝,为“新皇帝”,废孺子婴为安定公。
    王莽当权后,下令朝官一律穿黄色貂皮。汉朝以正月一日作为元旦,王莽改为十二月一日作为元旦。汉朝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王莽则改在九月举行。太皇太后教他的官署仍穿汉朝的黑色貂皮,在汉朝的元旦日和腊祭之日,独自与身边的人聚餐。
    王莽上台后,立刻着手他的改制。首先颁布了“王田令”。西汉中叶,土地和财富已经集中到少数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和豪强地主的手中。当时社会情况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他便依照夏、商、周的井田模式进行土地改革,提出“王田令”。其具体内容是更名天下田地为“王田”,禁止土地买卖;一家男丁不满8人,而田过900亩者,要将多余的土地分给族人;过去没有土地的穷人按一夫一妇百亩授田;敢有违令者流放边远地区。这项改革有利于国家稳定,是一项积极的政策。
    第二是颁布“私属令”。即禁止买卖奴婢,违令者流放边远地区。
    第三是颁布“五均”:即由政府在无座大城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在每一季度中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叫做“平市”,物价高于“平市”政府便将库存物资平价出售,平定物价。当低于“平市”则任其自由买卖。还有“赊贷”即政府向贫民借贷,限期归还,红白喜事不收利息,并且贷款利息很低。王莽又下令由国家专卖盐、酒、铁;由国家统一铸钱;由国家管理山林川泽,收山泽税。这五项改革国家经营加上国家办理“五均”、“赊贷”,合称“六管”。
    第四是改革官制。王莽以上古尧舜禹时期的官制为蓝本,兼采用汉代官制,制定了新朝的官僚制度。在中央朝廷设置四辅、三公、四将、九卿、和六监;在地方将全国分为九州、125郡、2203县,州设州牧,郡按爵位分为卒正、连率和大尹;县设县宰。
    第五是进行币制改革,除大泉外,另增发小泉。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又发行“宝货”,计有五种物(金、银、铜、龟、贝)和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共28品。
    王莽当政的第三年,军队屯集边境,准备出击应对匈奴军队抢掠。由此引发了边地黎民的反抗,拉开了民众起义的序幕。随后五原、代郡的边民起义、琅琊海曲(山东日照)妇女吕母的起义、新市人(湖北京山)王凤、王匡起义、琅邪(山东诸城)樊崇起义等。王莽试图使用招安的办法,但效果不佳,王莽只好派兵镇压。他在全国推行军事一体化,设前后左右中司马,州牧赐号大将军、郡卒正、连率、大尹为偏将军,县宰为校尉,授中央及地方长官以统兵镇压义军的军事权利。
    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王政君离开了人世,终年84岁。新朝皇帝王莽宣布为她服丧三年,并将她葬于元帝渭陵(位于今西安北)陵城的司马门内。
    公元23年,王莽命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卫洛阳,更始皇帝派定国公进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进攻武关,三辅地区为之震动。析县人邓晔和于匡在南乡起兵响应汉军,进攻武关都尉朱萌,朱萌投降。
    初三,天快亮了,群臣搀扶着王莽,从前殿去渐治,公卿等随从官吏跟着他。王邑白天黑夜都在战斗,疲倦极了,士兵死伤都快完了。他飞马进入宫中,辗转来到渐台,看见他的儿子侍中王睦脱下衣帽想逃走,王邑喝住他,让他转回,父子俩一同守卫着王莽。
    兵士进入殿中将渐台围了数百重。台上的兵士仍旧用弓箭与包围的兵士对射,箭用尽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上带,下足)恽、王巡都战死了。下午五时三刻,大批的士兵攻上了渐台,苗?、唐尊、王盛等人都战死在了台上。新朝重被汉朝取代。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