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27阅读
  • 0回复

乡音黄梅情未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02
来源:六尺巷文化(2019年12月1日)  作者:胡若虚
    文都桐城不仅是桐城派的故里,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的发祥地。
    桐城黄梅戏之乡,处处黄梅飘香。黄梅仙曲滋润着我成长:小时候我看着黄梅戏,学唱黄梅调:上小学时,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黄梅戏中的基本唱腔——对板与花腔。
    “文革”期间,我的家乡桐城天林人民公社建政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是该队队员之一。我们用黄梅戏曲调演唱“革命样板戏”,我还常吹竹笛参与伴奏,有时还担任某些角色登台表演,同时我还要参加乡土题材小文艺节目的创作工作,就是把当时当地的干群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热爱人民公社的好人好事编写成说唱节目,再用黄梅戏曲调来表演,这是现炒现卖的活儿,群众非常喜闻乐见!
    因为我们宣传队是土戏班子,一切都很土,演出器材极为简陋:乐器是一套小号锣鼓,两把二胡一支竹笛;两盏打气的大煤油灯,供晚上演出舞台照明,还有两只大木箱子用来盛放一些简易道具。演出舞台就是乡村中平整后的高土堆,或借用农村社员各家的桌子、板凳、门板临时拼搭而成的简易台子。
    每年冬闲时,我们宣传队员一个个都自觉自愿的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汇集到大队部会议室进行排练,待到第二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每天晚上依次到全大队各生产小队去演出。有时演出到深夜,生产队社员很高兴又很客气,就下了一大锅肉丝挂面犒劳我们,我们吃着笑着特别的开心!
    1978年我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被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录取。记得我刚上大学第一次参加数学系迎新生联欢晚会时,有不少同学知道我是来自黄梅戏之乡桐城,他们一个个把我连推带拉地送上舞台,一定要我清唱一段黄梅戏,我当时特别担忧、害怕:自己过去唱的是乡村土黄梅调不雅气,唱出来会让人笑话,但同学们的盛情难却呀!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人顶男女双重角色,清唱了“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清山带笑颜……”当我刚一唱完,全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我感到无比高兴,真想不到我的乡村土黄梅调在大学里也受人欢迎!
    从此,我在安师大数学系的同学中,成为会唱黄梅戏的“小名人”!每次系里大小文艺晚会上,都要让我唱上一曲桐城黄梅调。更有甚者:有时晚自习课之前,我一个人在校园中散步,常被三、五个同学包围住,请求我教他们唱黄梅戏,我便劝他们:“我唱的黄梅戏曲调不准确,又太土气,不能误人子弟!”可同学们仍不依不饶地说:“我就要你的土曲调,我们先学土的然后再去学正宗的!”我无奈:“好吧,我不保守了!教你们是可以的,但你们也要教教我——帮我解答高等数学难题!”大家齐声道:“行,只要你能教我们唱黄梅戏,你的任何条件都答应!”从此,那一届的安师大数学系中不少同学成了我的乡村土黄梅调的“粉丝”!当时数学系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喜欢黄梅戏,又爱好文学,大家一致推荐我到安师大校广播站任业余编辑、《安徽师大》校刊编辑部任通讯员,直到我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桐城二中,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我所教的每一届高中学生中,我都曾利用上高一年级期间,学习任务还不太繁重的机会,利用每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每周一歌活动,我教唱的第一首歌是学唱黄梅戏,我将《天仙配》中“满工对唱”的词与简谱放大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教室后方墙壁上,我一边教唱简谱,一边教唱词,就这样,让我的每一届学生受到黄梅仙曲的熏陶!直到2008年暑假我退休后,又被合肥双凤高中聘任为高三补习班数学老师,我仍坚持利用每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教唱黄梅戏的简谱与歌词!
    两年后,我辞去了聘任教师工作,爱上了摄影,成为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永久会员,由于自己热爱黄梅戏的初衷未变,我常常拿着相机到桐城市区滨河公园、廊桥或各个社区剧社去,一边观赏黄梅戏迷的表演,一边用相机捕捉戏迷们表演的精彩瞬间。
    2015年底,我有缘结识了原桐城望溪职业高中的詹纯太主任,他无比热爱黄梅戏,他退休后为宣传桐城黄梅戏迷的活动,作出了许多无私奉献。他首创了“桐城黄梅戏迷一家亲”微信群,詹主任善解我意,举荐我加入了这个微信群,从而让我又认识了许许多多黄梅戏戏迷们,更结识了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筹委会成员刘攀攀先生,刘先生年轻有为,聪明能干,他为全省黄梅戏爱好者鼓与呼,并作出了许多无私奉献!
    2017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下午,在合肥乔刚先生的引荐下,我与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筹委会的成员刘攀攀、丁一兴、江老板等四人一起,有幸登门拜访了黄梅戏作曲大师,现已90高龄的时白林老师及其夫人丁俊美老师(她是严凤英版《天仙配》中四姐),时老夫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得知我们是黄梅戏戏迷后,他们夫妇二人更加特别高兴,与我们合影留念,时老先生还特地亲笔题字签名将自己刚出版的著作《我的音乐生涯》,每人赠送一本。大师的才华,谦和的风范让我们深感敬佩和幸福!
    当天晚上,我们一行又拜访了严凤英版《天仙配》中六姐——表演艺术家、桐城籍张萍老师,她得知我们痴迷黄梅戏,更加高兴热情,不仅与我们一一合影留念,还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她们的《天仙配》剧组成员的喜悦情景!
    2018年秋与2019年春,我曾先后两次陪同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筹备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储向泽、桂嘉宁二同志到安徽省文化厅参加协会的申报与审批工作。后来在储向泽、桂嘉宁及有关老师的共同不懈努力下,“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终被安徽省文化厅、民政厅正式审核批准了,并于2019年6月23日,在合肥市正式挂牌成立!
    现在我不仅是桐城市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的会员,也是安徽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的正式会员!

    黄梅戏,我终生的业余爱好……

    黄梅仙曲伴我长,越学越爱梅越香;
    初心难忘悦身心,祝福黄梅永芬芳!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