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35阅读
  • 0回复

[宗亲提供]徽州宗族:"新安十五姓" 和 "徽州八大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来源:新浪安徽

    徽州宗族在中华氏族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研究徽州历史和文化,徽州宗族是一个十分值得研考的重要方面。
    徽州多门名望族,素有“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之说。

    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
    “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


    徽州宗族历史悠久。大禹时代前后,徽州氏族多属三苗族和古越族土著先民。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闽粤越人和部分中原华夏族人先后迁居徽州。
    到汉末时期,史称徽州居民为“山越”。晋永嘉之乱,北方人口纷纷南徙徽州,当地土著越民同北方华夏族友好共处、通婚融合,逐步统一融合为汉族,山越之称即告消亡。


    从徽州族史考证看,徽州除本土氏族外,多为北方迁徙而来。特别是在晋、唐、宋时期,形成了三大迁徙高潮。
    第一次迁徙高潮源于两晋“永嘉之乱”,来徽的有程、鲍、俞、余、黄、谢、詹、胡、郑等九族。
    第二次迁徙高潮行于唐代的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来徽的有陆、陈、叶、孙、洪、罗、舒、姚、赵、戴、康、施、冯、夏、李、朱、潘、刘、曹、毕、王、江、许、廖等24族。
    第三次迁徙高潮起于两宋“靖康之乱”,来徽的有柯、宋、张、周、阮、杨、蒋、刘、饶、马、滕、孔、徐、吕、韩等15族。当然,入“徽”为官不归和文人学士慕恋新安大好山水栖此不回,也是外姓留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从朝代上看,明代以前可考的大族有57个,主要大族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姓,洪、余、鲍、戴、曹、江、孙、毕、朱、巴等姓次之。
    外地大姓迁徙徽州主要在汉、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迁徙最多是在唐代,共有24个姓氏家族;其次为宋代,有15个氏族。
    这与上述中原氏族三次入徽大迁徙是相一致的。迁徽大族原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山西、陕西、甘肃、安徽、福建等省。可见,中原地区是徽州氏族的主籍地。
民国初年国务总理汪大燮
    前述各姓在古徽州所属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均有分布,点多面广,如汪氏在歙县有20处、休宁38处、婺源14处、祁门17处、黟县11处,有百余处分布点。
    徽州宗族对徽州历史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各行各业均产生了灿若繁星的代表人物,如“徽州八大姓”就是一个典型。
[程]

    徽州“程氏”于始祖程元谭(东晋初新安太守,居古海宁县黄墩,现为屯溪区篁墩))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大有成者,如宋学者程大昌,明文学家程敏政、制墨名家程君房、数学家程大位、武术家程冲斗,清学者程瑶田,辛亥革命志士程家柽等。

西晋广平郡太守程元谭
[汪]

    徽州“汪氏”以汪文和(汉代龙骧将军)为世祖,后代名人主要有宋宰相汪伯彦,元末明初理学家汪克宽,明医学家汪机、戏曲作家汪道昆,清画家汪士慎、数学家汪莱,民国国务总理汪大燮、画家汪采白等。

越国忠烈王(唐朝越国公汪华)
[吴]

    徽州“吴氏”以吴浅(汉初封便顷侯,析居黟县)为远祖,吴少微为近祖。吴氏名人主要有明代医学家吴昆,清代医学家吴谦、艺匠吴鲁衡,近代女画家吴淑娟、著名学者吴承仕等。

中国近现代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吴承仕
[黄]

    徽州“黄氏”以黄积为世祖(东晋新安太守,卒葬今屯溪区篁墩)。后代名人主要有明清时期歙县虬村的黄氏刻工、清末篆刻家黄士陵、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等。

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黄宾虹
[胡]

    徽州“胡氏”有正胡、明经胡之分。正胡东晋入歙,明经胡唐末迁婺(婺源县考川),自成两大脉息。“胡氏”后裔名人主要有宋代文学家胡仔,明艺术家胡正言,清制墨名家胡天柱、著名商人胡光墉,近代著名学家胡适等。

清代著名徽商胡光墉
[王]

    徽州“王氏”因唐末黄巢起义而避乱徽州,后代有成者主要有五代文学家王希羽、清代政治经济学家王茂荫、辛亥革命志士王文藻等。

清代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王茂荫
[张]

革命音乐家张曙
    张曙新安派张氏,徽州歙县柔川光裕堂彻祖四十一世裔孙。学名张恩袭(恩字辈),别号绍裘、曙云,乳名五喜。
    张曙1908年9月18日,出生于安徽歙县柔川,他打小就喜爱管弦戏曲,对音乐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天赋和性趣,十七岁那年,家乡的民间徽班在一次演出中,琴师手中的二胡突然断了一根琴弦,急的琴师一头大汗。这时,是张曙接过琴师手中的独弦琴,独弦伴奏是整个演出得以圆满完整。张曙因此而名闻遐迩。
    1927年7月张曙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八中学(张曙的父亲在浙江衢州经商,故而张曙在浙江衢州读书)。后曾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国立音乐院师范科,与田汉关系甚密,既是师生又是密友。在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多次上前线慰问抗日官兵。为《卢沟桥》作曲。1938年元月在长沙和田汉办《抗战日报》,二月到达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下属三厅的筹建工作。郭沫若任三厅厅长,他是三厅第六处一科(戏曲音乐科)的中校主任科员,负责音乐工作。这年12月16日张曙随三厅到达桂林,24日中午桂林的文昌门被日本的飞机轰炸,张曙和其女儿达真遇难。张曙享年三十岁。
    张曙一身为抗战事业作曲、歌咏鼓士气与斗志。其功勋永垂不朽。1940年9月4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说:“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两员猛将,这文化战线包括着文艺、诗歌、漫画、木刻、音乐各部门,给全民的抗战事业起了伟大的推动作用。救亡歌咏便是最明显的,代表了大家发出了反抗的怒吼,代表了大众发出了要求团结的呼声。张曙先生便是这样的工作者中的一个,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磨灭的”。张曙的功绩得到了周恩来的充分肯定。郭沫若曾两次亲自为张曙题写墓碑,还做了好些诗词、挽联悼念张曙。
    张曙创作的作品甚多其代表作有:《保卫国土》、《洪波曲》、《赶豺狼.》、《日落西山》、《丈夫去当兵》、《卢沟问答》等。
    2008年是张曙诞辰100周年。他的家乡歙县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投资七千万元建造了气势恢宏的张曙音乐广场和张曙纪念馆还树立张曙的铜雕像。
徽州“李氏”以李德鸾(五代唐宗室后裔,迁居歙县)为始祖,后代名人主要有明代艺术家李流芳、清代医学家李文来、近代艺人李文俊等。
明代诗人、书画家李流芳
[]

徽州“李氏”以李德鸾(五代唐宗室后裔,迁居歙县)为始祖,后代名人主要有明代艺术家李流芳、清代医学家李文来、近代艺人李文俊等。

明代诗人、书画家李流芳
[方]

    徽州“方氏”以方竑(西汉末丹阳县令,迁居歙县东乡)为始祖,后代名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文学家方回,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等。

    徽州宗族自古就有重教崇文的优良传统。当地学风极其浓厚,子弟科举考试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道光《徽州府志》和新编的县志记载,宋代徽州科举中进士860人,明代中进士492人,清代中进士782人。
    宋代,婺源严田李氏宗族子弟中进士22人,歙县草市俞氏宗族子弟中进士9人。明代,婺源大畈汪氏宗族子弟中进士16人,桃溪潘氏宗族子弟中进士11人。
    宋代婺源考川明经胡氏宗族“父子四进士”,明代沱川余氏宗族“兄弟两进士”,清代歙县唐模许氏宗族“同胞翰林”。尤其是休宁县自宋至清出过文武状元共19名,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

    徽州状元洪钧(1839-1893)清末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祖籍徽州歙县。
    信息来源:徽州胡氏联谊群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