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游记】故事中的铜陵 --]

中华胡氏网 -> 游记 -> 【游记】故事中的铜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宁生 2016-10-08 16:23

【游记】故事中的铜陵

作者:黄山怪石

    2014年9月17日女儿去铜陵出差,这趟差事很是特别,就是接送一位同事去参会,早出晚归,中间空隙很大,邀上我同行去铜陵。
    位于长江南岸的铜陵,是中华民族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铜采冶历史源远流长,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使这里成为安徽的重要交通枢纽,虽然多次去途径铜陵,但还没有真正深入游览。
1、天井湖
[attachment=5062]

    在会议报到的五松山宾馆停好车,在女儿朋友的提示下,我们去不远处的天井湖公园。打的时,出租车司机好奇的打听我们是哪里人?得知我们来自黄山,诧异的说:“你们那里是风景区,到铜陵来有什么好玩的?”付了6元钱的车费,出租车司机热情的将我们载到公园大门。公园不收门票,沿观光道路我们进入公园。
[attachment=5064]

    入门不远处的三叉路左侧是儿童乐园,这里很是冷清,尽管游乐设施很是齐全,但今天不是休息日,基本上都在待客状态。
[attachment=5065]

    沿湖边的小径前行,这里是呈现山林湿地地貌。一湾湖水波光粼粼,树荫中小路蜿蜒延伸。
[attachment=5066]

    路边的动物园门楼是徽派建筑款式,咋一看倒像是个庭院。看了广告牌感觉动物种类不多,兴趣不大,擦肩而过。
[attachment=5067]

    小径的尽头是“夏寒茶社”,来时不是人们休闲的时间,门庭冷落。
[attachment=5068]

    游船静静的停泊在码头,秀美的天井湖就象一面古铜镜,静静地依偎在城市的臂弯里。
  “天井湖”景除了如翡翠般的湖水,还有与湖水相连的七座各具特色的青山,湖畔的山丘虽不巍峨挺拔,却秀气玲珑、幽深入静。其中,最具有名气是五松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五松山筑室寓居游憩,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等十一首赞美铜陵的诗篇。
[attachment=5069]

    依山临湖小径古树参天,有融进山野密林之感,在空气污浊的工业化城市,难得有这块空气清新的境地。
[attachment=5070]

  “天井湖”因井得名。中洲岛上通天阁有口古井,尽管井在湖中,无论湖水涨落,因地下涌泉,水位总是高于湖面2米,且四季不竭,清澈甘甜。堪称“天井奇观”,戏说“井水不犯河水”。相传此井“上通天,下通海”,得名天井,湖因此景而称为“天井湖”了。
[attachment=5071]

    闹市中的宁静,兼有湖光山色,是新人拍摄的佳地,情侣们在草坪上留下永久的留念。
[attachment=5072]

    关于天井有一个传说:古时,一位神仙中窃贼垂涎铜官山的镇山之宝。一天他溜出天庭,趁夜色驾船偷偷潜到这里。谁知船刚到天井湖就被山神发现了。山神自知法力不及天神,不能硬拼,试试能不能把他吓跑?他伸长脖子,学公鸡叫鸣,顿时引来周边的雄鸡纷纷引吭啼叫。毕竟做贼心虚,仙贼吓得调转船头狼狈逃窜。情急之中用力过猛,竟一篙撑穿了湖底,就成了现在的“天井”。
    “天井湖”四周山峦环抱,其中有座山叫螺丝山,传说是东海龙王小女儿的化身。说是她偷偷出游来到天井湖,见到在湖上打渔郎年青憨厚,便一见倾心,于是化身螺丝,自投罗网。尽管打渔郎家中贫寒,老母亲还是瞎眼,但还是没有将螺丝卖掉,而放养缸中。但此后怪事连连,家中米、柴总是不缺,回家有热饭、热菜相待。打渔郎很是诧异,想了解个究竟。一天他不到中午突然归家,自此揭开了谜底。
    你情我意,打渔郎和龙女恩爱无比。但好景不长,龙王发现龙女不见后大怒,派一条恶龙在这里寻找到了龙女,要带她返回龙宫。龙女舍不得打渔郎,抗命不回,恶龙欲强行带回。龙女拼力争斗,恶龙无可奈何。气急败坏的恶龙恼羞成怒,张开大嘴想吸干湖水擒住龙女。情急之下龙女变成巨大海螺,从天井倒吸海水。然而龙女毕竟是女流之辈,持续时间长了体力不支,力竭身亡,于是化作螺丝山守住这湖碧水。
    这是“天井湖”版的田螺姑娘的传说,人们总是将美好的愿望寄寓传说,因为有传说,“天井湖”有了故事,给人予神秘。
[attachment=5073]

    “天井湖公园”湖面广阔,两条曲折逶迤的长堤和连绵的山丘将天井湖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北湖等三湖。唯独缺少西湖,有说这里的西湖移到了杭州。
[attachment=5074]

    这处的旅游码头规模大,猜想是登船游湖主要码头。
[attachment=5075]

    游船码头有延伸到湖中的半桥,这里是观赏“天井湖”的绝佳位置。
[attachment=5076]

    古时的“天井湖”与长江相通,常有渔船从大江进入湖内停泊,如今“天井湖”虽不再和长江贯通,但水面仍然烟波浩淼。泛舟湖中,青山绿水,小桥亭阁美景尽收眼前。
[attachment=5077]

  沿“天井湖”公园分布有“五松胜游、夜吟闻杵、木鱼红鳞、三千画卷”等八大风景区。这里文化底蕴浑厚,留下李白、苏轼、黄庭坚、李纲、王十朋、林楠等历代墨客的痕迹。“古文化”、“铜文化”和“水文化”特色凸显。
[attachment=5078]

    远眺水面,波平浪静,光滑如绸。古朴典雅的亭、阁、廊、榭、堤、桥、碑依山附水,与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美丽动人。两个妙龄少女走进画面,吹奏竹笛,笛声悠扬,景色景致,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
[attachment=5079]

    行径石桥,一潭水中荷叶青青,“莲花莲花几月开。七月不开八月开”,我们错过了开花季节。
[attachment=5080]

    过桥堤埂有环湖道路。据了解环半个湖走一圈就要2个多小时,而湖的南面是铜陵市城区,北面是铜陵县城,绕井湖公园行走一圈,就是从铜陵市走到了铜陵县城,然后又从铜陵县城走了回来。
[attachment=5081]

    走马观花的出了景区,来到“井湖路”,说是路实际上就是堤埂。
[attachment=5063]

    出口处路边太湖石边有供人休息的月牙形的美人靠,小息一会,结束了天井湖的旅行,打的回到宾馆。


胡宁生 2016-10-08 16:24
2、凤凰山

    在女儿的朋友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铜陵县顺安镇南部的凤凰山。上车前网友就告诉我们景区的特色是“一棵树、一块石、一座庙、一个洞”。景区不收门票,只是付了5元钱的停车费,停车场竖立有景区介绍的广告牌,一块太湖石伫立在对岸,造型如同凤凰。
[attachment=5082]

    60年代末我曾到过这里,当时这里只有凤凰山铜矿。要不来还真不知道现在这里开发成了风景区。凤凰山于1998年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提升为国家2A级风景区。主要景点为凤凰山牡丹园、相思树、滴水崖、凤凰落脚石、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金榔古树名木、陈翥墓、大明寺(王荆公书堂)等。
[attachment=5083]

    停车场面对有桥过河,沿河畔观光道路逆水而上。
[attachment=5084]

    说是河其实就是渠,架设有几座桥,一座完全由砖砌成的小桥,真不多见。
[attachment=5085]

    “相思树”就是景区的特色“一棵树”了。看起来是一棵,实际上是由小河的东西两岸各独自生长的枫杨树,枝干在河面连成一体,合二为一,看起来就是一棵树了。远望异株同干“连理枝”,像是一对恋人交颈拥抱,情意绵绵。近看,树影倒映清溪中,恰似鸳鸯戏水,所以得名“相思树”。而小河因树得名“相思河”了。
[attachment=5086]

    从古至今,爱情是永恒的话题。“相思树”也附会有一个美丽而凄凉的传说。说是河东岸的凤公子与西岸的姚小姐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同窗而读,相互爱慕。但后凤家败落,凤公子虽学识渊博,但无银两奉献考官,进京应试落第。自此凤公子怀恨忧郁成疾,返乡途中惨死在路旁。姚小姐惊闻噩耗,带着丫环前来奔丧。见凤公子惨死之状,悲痛欲绝,溘然长逝于凤公子身旁。丫环见小姐身死,当即撞死在路旁石上。由于他(她)们没有成婚,按族规将凤公子、姚小姐分棺安葬于相思河两岸,而丫环也另棺葬于小姐墓侧。日后,河两岸各生长出一株枫杨树,渐渐向河心上空倾斜,长成一体,便成了如今的“相思树”。丫环的墓地也长出一树,独立成株,人称“丫环树”。由于传说,当地人们一直把“相思树”看成是爱情和姻缘的象征,精心保护。许多情侣以树为背景摄影留念,海誓山盟,白头谐老。附近新修建的“相思亭”,造型飞檐六角。
[attachment=5087]

    过“相思树”进村,村民们适应旅游发展,不少家开办有农家乐。村里大部分是新建的2层楼房,河对面的自然村中也有些民居保持有上个世纪6、7十年代皖南农村普遍的三间徽派民房。
[attachment=5088]

    这里之所以叫“凤凰山”,就是山形如同凤凰。相传,女娲造世之初,遣凤凰仙子为铜官山的金牛哥与长江的银花妹的红娘。凤凰仙子领旨后满腔热忱地从瑶台来到南天门外,摇身变作一只金色的凤凰展翅飞下。由于凤凰飞落此山,于是得名“凤凰山”了。
    当凤凰仙子成全了金牛哥与银花妹百年之好后,也爱上了人间,再也没有飞回瑶台。从此,凤凰依栖于此,渐渐变成一座雄伟美丽的大山,凤羽张开,化作漫山的琼花瑶草、茂林修竹。若登临纵目,山势由北向南,逐渐昂起,头依横岭,尾伏铁石宕,东西各有一个小山包,整个山形酷似凤凰展翅腾飞。
    凤凰山景区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境内山清水秀,是沿江地带是不多见的丘陵地区。
[attachment=5089]

    铜陵凤凰山铁石宕边,耸立一奇石,石高数米,状如立笋。石顶方圆约尺许,上有四道凹痕,长短不一,深浅有差,形如凤爪。这就是“凤凰落脚石”。“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奇石之下,铜、铁、硫、金、银应有尽有。
[attachment=5090]

    村子后面山坳里有大片的牡丹种植园,可惜我们错过了花开时节。沿山边小路我们进入,路边有一颗“连理树”。
[attachment=5091]

    “连理树”旁建有“观瀑楼”,环顾四周,并未见有瀑布,很是诧异。
[attachment=5092]

    路随山涧而上,溪水清澈,流水潺潺,落差大的地方形成瀑布。
[attachment=5093]

    “牡丹种植园”内竖立有“牡丹仙子”的塑像。铜陵的牡丹栽培距今己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葛洪所种。据考证,仙牡丹相似今铜陵大面积栽培的药用品种“凤丹白”。古人曾有诗赞:“筹边持节善怀柔,西夏还辕锡予优。一种名花分御园,九重春色满赢州。”
[attachment=5094]

    “牡丹仙子”塑像不远处的空旷处地面铺设成阴阳八卦图案,体现的是道教元素。四周是灵芝造型的亭子。
[attachment=5095]

    历史记载:“凤凰山地势形胜而宽广,山环水绕,周围八景,千古不易,前有横山之高截,而界乎两县;后有面山之灵境,而耸于霄汉;左有灵凤饮泉,而盘石印之分明;右有塔山胜境,而流泉崖洞之端然;以到潭山灵湫,居山建寺,而邻乎西南;金山金牛,洞山马踪而拱乎东北。八方美景,一览俱见。”
[attachment=5096]

    山坳三面环山,尽头是一堵石崖,路边一块卧石雕刻游“瀑珠崖”。其实是“滴水崖”,也称“泼珠崖”。
[attachment=5097]

    “滴水崖”,系溶岩断层所致,长约300多米,高约30多米,崖顶为20余亩的平地,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泓清泉自西缓缓流淌而至崖顶右侧,绕过一株苍鳞老干的古松,然后从30多米高处直泻而下,置身崖下,见娟娟流水如丝雨。此时焕然大悟,路过的“观瀑楼”就是为此而建。
[attachment=5098]

    左侧有曲折的石阶而上,这就是“一个洞”的通径,尽管头顶烈日,热的令人感觉窒息,好奇的我执意登阶而上。途中遇见一女子,打听一下上面情况,她说没有什么,就是供着一尊菩萨。既然来了,不能半途而废,继续前行。
[attachment=5099]

    路在山崖间迂回而上,山边怪石嶙峋,危岩欲倾,大大小小的石窟镶嵌其间;坡下绿荫葱葱,藤牵蔓绕,给人丝丝凉爽。
[attachment=5100]

    路的尽头说是洞,其实是一个石窟,风化的崖体表面如同天然壁画,悬挂有几幅佛像,其中凹进的最深处供奉有一尊佛的塑像。看到旁边坐有一搞卫生的老人,打听一下,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attachment=5101]

    返程时,俯瞰崖前一潭碧水,池中假山袖珍,猜想是放生池,有山有水,行走山水之间,也是乐事。
[attachment=5103]

    原路返回,出山口朝对面走去,回眸凤凰山静卧在群山之侧,村舍点点,炊烟阵阵,丹园片片,如同世外仙境。
[attachment=5104]

    铜陵凤凰山是“药用牡丹之乡”,牡丹文化是旅游主题之一,景区新建造亭廊,猜想赏花时节,这里一定是游人的集中地。
[attachment=5105]

    途中路过水库大坝,可是天气太热,也饥肠辘辘,心有余而力不足,放弃登高远望的想法。猜想那边风景又会是一般。
[attachment=5106]

    沿水库大坝前行就是“万松禅寺”,“一座庙”指的就是这里了。远看“五方财神”铜像耸立,见过普陀山观音菩萨铜像、九华山地藏菩萨铜像,对财神的铜像还闻所未闻。记忆中财神是道教中的人物,悠久的历史将道教、佛教融合一体了,所以财神从“爷”演变为“菩萨”了。看起来“万松禅寺”是求财的地方。
[attachment=5107]

    “五方财神”铜像旁还有一座佛塔,称“祖师塔”,又名“白塔”。是藏传佛教的仿古建筑。古印度称塔为浮图,塔中供奉本寺历代祖师宝箧。寓意一表人胜;二表起敬;三表报恩。
[attachment=5108]

    “万松禅寺”原叫“万松庵”,也不在凤凰山,由于城市建设需要,于2009年迁至这里,2011年才更名“万松禅寺”。像九华山一样,寺内供奉地藏菩萨圣像。侧殿屋顶一组菩萨头顶华盖,正面端坐,目光慈祥,抿嘴含笑。栩栩如生。
[attachment=5109]

  同其他寺庙一样,大殿前也有放生池。池边放置有五尊塑像,正中是寻声救苦,驾祥云而来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四位牡丹仙子各持灯、香、花、果供品朝拜观音。寓意:光明、恭敬、生死、因缘。
[attachment=5102]

    离开万松禅寺,走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中间为“空门”,右边“无作门”,左边“无相门”,也叫三解脱门。山门矗立在相思树东,正面上书“万松禅寺”,回面书“佛光普照”,整个山门突出了佛教古建的韵律和花纹。

胡宁生 2016-10-08 16:35
3、顺安

    顺安对我来讲可是刻骨铭心,还是上个世纪的1967年,去当时还是铜陵特区的狮子矿途径这里,那天正是大年30,而车行至这里离合器发生故障。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而我们在车底地面铺上军棉大衣,师傅钻进修车,我传递修车工具。大衣被雪水浸湿,修车工具和车体冰凉。炮竹声声,路边的居民年夜饭菜飘香,而我们却饥肠辘辘。待车修好,到达狮子山时,已经晚上11点了。这个年30让我终生难忘。
  顺安镇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历史上曾是定陵、义安、铜陵县治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物产文化、红色文化与一身。农家乐、生态餐厅等过境旅游服务项目凸显。
[attachment=5111]

    女儿的朋友直接将我们带到顺安镇上的“文昌饭店”。
    “文昌饭店”在农家乐中规模算大的,楼下餐厅猜想是为过境旅游团队餐服务为主的。院内、楼上设有包厢,我们安排在二楼包厢。菜特“土”,地道的皖南农家风味。尽管只点了四道菜,但份量吓人。杀猪汤是用不锈钢盆盛装的。知青时在皖南农村曾经尝过杀猪汤,将猪内脏及猪脚一齐煮上一锅大杂烩,每人一碗,其味至今记忆犹新。这里的杀猪汤很是到位,只是将猪脚单独卤了,汤里换成猪边肉,加了海带,有些“变味”。
[attachment=5110]

    卤猪脚不油腻,红烧鸡色泽红亮,水煮大白菜是皖南农村冬季常见的菜肴。份量太多。我们吃的不到三分之一,就饱了,其余的浪费了。四菜外加一瓶椰奶,总计208元。

胡宁生 2016-10-08 16:38
4、大通古镇

    由于1966年文革期间,徒步到北京革命大串联曾到过大通。从这里乘“小火轮”到芜湖,过江后继续前行。走到水家湖(现长丰县)时由于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宣布是最后一次,加上同行的大多数生病只得返回。时隔半个世纪,一直有想法去旧地重游。
[attachment=5113]

    在我的要求下,午饭后我们驱车到大通古镇。大通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镇口看见高处天主教堂的大钟楼耸立在树荫处。
[attachment=5114]

    “大通钟楼”是天主教堂的遗留建筑。是一座至今有着近70年历史的建筑物。是西班牙人在大通修建的,钟楼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上,呈四方立柱形,边长约为4米,圆形拱门,高约20余米,上下三层,是目前大通镇上最高的建筑。登临其顶,大通美景尽收眼底,鹊江两岸一览无余。
    关于主教堂钟楼还有一个故事。1931年夏天,国民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中华航空公路建设奖券”,每块“大洋”可购买5张,规定每500万张为一个开奖组,设一等奖一名,可得奖金25万元,另外还设有二、三等奖若干名,也可获得奖金若干。青阳县人朱牧野,到大通镇上采购货物,掏出一块大洋购了5张。谁知他运气特好,不但获了大奖,而且还获3个“双头奖”,得奖金50万元。出售奖券的大通代理公司付了现金5万元。朱先生又专程赶到南京的奖券发行总部,在南京的银行里又提取了10万元,其余部分只给他开了一张35万元的空头支票。
   朱牧野发财后麻烦的事情接踵而来,借钱的、要债的、敲诈勒索的络绎不绝。无奈天主教徒的朱牧野决定把钱全部捐出修建教堂,他专程到南京,把提取的15万元钱和35万元的支票送到了西班牙人开办天主教会总部,南京天主教会总部到青阳县和铜陵县的大通镇,在原来青阳县和大通镇天主教堂的基础上进行了规模扩建,大通镇上的天主教堂与青阳县城的天主教堂是同一时间修建的。
    这里曾日军的指挥部,“大钟楼”见证了日寇侵占大通的历史,倾诉大通被日寇蹂躏的7年半期间的字字血泪。”大通钟楼“是铜陵市人民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5115]

    街口的老房子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款式,尽管残破,但那个时期的革命标志代表性图案五角星依旧十分清晰。
[attachment=5116]

    大通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皖南地区气候宜人,历史上就是富庶之地,大通古镇是皖南大米、木材、茶叶等出口,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工业品进入的重要港口。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记忆中的大通的“桶鲜鱼”、“酒糟鱼”就是小时候经常吃的佳肴,“徽州臭鲑鱼”和这一带也有渊源。
[attachment=5117]

    繁荣时的古大通有主街三条,巷道十三弄,商店密布,楼房鳞次栉比,居民七万之多,但经历战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遭到巨大破坏。在战火硝烟中付之一炬。猜想近年老街经过了维修,石块铺设街面整齐。
[attachment=5118]

    老街临江,通往长江的渡口看来历史久远。
[attachment=5119]

    看来航运还很繁忙,尽管客运被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取代,看不到原来的长途客运的“小火轮”了,但由于水运价格低廉,货轮岸边停泊有多艘。
[attachment=5120]

    江面航运轮船穿梭而行。
[attachment=5121]

    由发源于九华山的“青阳河”和发源于南陵的“七星河”合流而成的“青通河”,跨南陵、泾县、青阳、贵池、铜陵等五县在这里注入长江。由于蕴藏黄沙量大,是建筑黄沙的产地,青通河汇入长江河口水面宽阔。
[attachment=5122]

    对面屹立在长江中的“和悦洲”将江水一分为二,“和悦洲”系长江中下游冲积沙洲。形似荷叶,古名荷叶洲。清光绪年间改为现名。自明清时代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兴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街道建筑大多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三街中的一道街全系商业门面;二道街主要是行政、税务、金融、工商行会等办事机构驻地;三道街以市民居住为主。十三巷均以“三点水”为部首,分别为江、汉、澄、清、浩、泳、溁、洄、汇、洙、河、洛、沧,一是对江水注重,二是以水克火。
    二、三十年代,和悦街经济、文化异常活跃。那里已设有大小轮码头,大轮上达武汉、下抵上海、小轮上至安庆,下通芜湖。街上,有火力发电厂和各种重作坊,有客栈、餐馆、戏院、澡堂、银楼、学校等。由于水上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昌盛,外来人口多,“三教九流”人物亦纷至沓来,赌场、烟馆、妓院、教会、寺庙等随之应运而生。三十年代末,全街人口超过五万,曾有“小上海”之称。
[attachment=5123]

  由于日本侵华期间遭到飞机轰炸,国民党军实行焦土抗战,将“和悦街”付之一炬,以往的繁华不复存在,现今保留下来的部分徽派建筑均,还是大火后重修重建的,具有有明清时代风格。“和悦街”是安徽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远望对岸码头有人来往。
[attachment=5124]

    返回古镇,古街上商业氛围还是记忆中的印象。由于旅游没有真正开发,商品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前的集镇发展是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在这里可以找到踪迹。
[attachment=5125]

    古街有大量的徽式建筑,其中不少糅合有各个历史元素。横匾“毛泽东思想万岁”娓娓叙述那个年代的故事。
[attachment=5126]

    “西医诊所”重现了电影里才有的上个世纪的场景。
[attachment=5127]

    “9020照相馆”猜想是表达历史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至今跨越有近百年年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2000年以后照相馆逐步演变为彩扩兼有彩照的业务的综合性业务的店面,对这种老掉牙的照相馆如今年青一代全没有概念,而我却在这里找到以前照张黑白是一种奢望的感觉。
[attachment=5128]

    “古玩石块”商铺的匾额醒目,“古玩赏”幡旗高悬,两个大红灯笼高挂,古风古味。
[attachment=5129]

    大通老街真实再现那个年代的风情风貌,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长江水运史的活板本。“老街二周豆腐店”记载了古镇的作坊与店铺合一,像烟店、酱坊、酒坊、铁匠铺等,现做现卖的中国传统商镇经营模式。
[attachment=5130]

    突然巷里有不少人纷纷蹋至,好奇的顺人流前往去看个究竟。
[attachment=5131]

    巷道通往长江,是轮渡的码头。向骑电瓶车的女人打听,她告诉我,他们来自江心的“和悦洲”。看装束,乘坐轮渡的有些是游客,但大部分是当地居民。了解到“和悦洲”上没有住宿,游人最迟下午五、六点钟必须返回。而往返的当地居民则因为原住“和悦洲”上的居民。
[attachment=5112]

  江心洲上的“和悦村”和“永平村”是铜陵市三大蔬菜基地之一,每年产出的蔬菜除供应本市外,还供应周边青阳、池州等地市。这两个村都地处江心洲,四面环水。村民运输蔬菜们必须乘坐轮渡将蔬菜运到大通镇,进行批发。因此,每天靠江边码头都排满了装蔬菜的板车,还有很多挑担子的农民。
[attachment=5133]

  古镇的“澜溪老街”地处长江夹江(鹊江)与青通河出口汇合处。长500余米,宽7米,铺有方形石块的街面,临街两边的门面房大都是小瓦屋面,马头墙,颇有徽派风味。
[attachment=5134]

    大通古名澜溪,始建于唐,后逐渐移至今址。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大通正式设为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镇人口近10万人。由于战争破坏,近期由于长江行洪的需要,大多古镇居民陆续迁离,大通日渐衰落。
[attachment=5135]

  开始的一段街面古建筑保存尚好,越往里走残破的房屋愈多。大量徽派建筑逐渐荒废。
[attachment=5136]

    猜想当地政府着力保护,尽管不少是危房,还是没有拆除。尽管有警示标牌,但还是为居住这里居民和游人安全担忧。
    出于安全,有些倒塌的古建筑用围墙围住,准备开发修建,还原承载有1000多年风雨的历史古镇。
[attachment=5137]

    石街、老店木门、古徽派建筑群、老招牌......处身在古镇,似乎跨越时空,小说中的、电影中的、记忆中的、想象中的就在眼前,仿佛自己回到百年以前。
[attachment=5138]

    走出老街,远远见到桥的那头有个村门。
[attachment=5139]

    桥的左侧有一片大面积的水域叫“慈堂湖”,湖中堤埂将湖面一分为二,堤上居民聚集,周边绿树掩映,湖水波光粼粼,没有开发,保持有自然原生态。
[attachment=5140]

    湖水与“青通河”相通,闸口处垃圾堆积,闸口是汛期调节水情的重要水利设施。
[attachment=5141]

    桥的右侧是青通河的入江口,渔船停泊河畔,渔人休闲垂钓。
[attachment=5142]

    过桥走出古镇镇头,进镇的路实际上就是河堤,路溯青通河安蜿蜒延伸。走入镇头人家,这家人经营生姜,腌制的有盐水生姜和酱汁生姜两类。“铜陵生姜”实际上就是“大通生姜”,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自宋朝成为“贡姜”就驰名全国。畅销在武汉、上海等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既然来了,机不可失,花了100元买了两件。
[attachment=5132]

  古镇现存有的“澜溪老街”与“和悦老街”,由于“和悦老街”位于江心洲,没有前去,只在“澜溪老街”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看。离开时看到店面专卖竹编商品,都是生活劳动中的日常用品,很有“土”味。多年未见的“鸡罩”大多数年青一代弄不清它的用途,“鸡罩”主要是圈住鸡仔。以便喂食,还兼有将新鸡关养功能。而我之所以特别关注,“鸡罩”还有一个大家猜不到的用途,上个世纪70年初我在太平湖畔任教,由于刚刚储水,淹没的农田土地肥沃,是鱼集中觅食的地方。当地人发明了用“鸡罩”罩鱼的捕鱼方式。“头戴蓄电灯,身背鱼篓,将“鸡罩”往下一按,双手在罩内摸索,逮到鱼放进鱼篓”,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中。
    依依不舍离开“大通古镇”,驱车回到铜陵市区。一天游玩三个景点,全都不收门票,每个景点特色不同,尽管算是走马观花,但不枉此行。结束铜陵之行,返回到黄山区已近晚上八时了。


查看完整版本: [-- 【游记】故事中的铜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8272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