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另类徽州村落:歙县阳产土楼群 --]

中华胡氏网 -> 游记 -> 另类徽州村落:歙县阳产土楼群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宁生 2016-12-09 08:41

另类徽州村落:歙县阳产土楼群

[attachment=9068]

    朋友圈微友上传了几张照片,看到清一色的土楼,很是好奇,询问得知,就是不远处歙县的“阳产土楼群”。
    对于土楼,我印象颇深。初中阶段每年农忙假,学校都要组织到茶乡采茶,还是学生时代去的“太平猴魁”茶乡新明木广,对伫立在村头的一幢三层土楼印象很深。后与家乡在木广的同事说起,他告诉我,如今土楼已经拆除,不复存在了。
    知青时同学走动,曾去郭村乡龙青村,那是一个山寨,房屋都是土墙结构,依山而筑,正屋上覆盖的瓦是杉木树皮和石板,猪圈、厕所上覆盖瓦是一分为二的竹子。后与人聊起,得知由于龙青村整体搬迁到山下,交通便利了,现在的房子是砖瓦、水泥结构,具有现代气息的新龙青了。
    徽州古村落是地域符号,给人印象极其精致。粉墙黛瓦,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辉映......
    然而,歙县“阳产土楼群”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固定的思维,算是徽州古民居的一个“另类”。倒让我联想到客家的土楼,有异工同曲的错觉。
[attachment=9069]

    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儿子邀我去歙县阳产,我毫不犹豫的答应同行。一家5人自黄山区出发,沿G3高速往南奔驶。高速环黄山设置有3个区,我们黄山区在黄山北麓,而屯溪区在黄山南方,徽州区镶嵌其间,我们在徽州区区府所在地岩寺镇下高速,驶往歙县。
[attachment=9070]

    印象中,徽杭公路老路去深渡应该是歙县至杭州路上,到大埠有右岔道通往。可新修的公路面目全非,找不到北了。恰遇执勤交警,面对我们的询问,很是热情,细心的告诉我们直行,到前面的岔道右转弯,就可以上徽杭公路。得益于交警的指引,过歙县桂林直奔目的地。
    看到标识阳产和昌溪同一方向,想起这条路我应该走过。那还是2011年3月11日,在歙县行知中学参加市中职生机械加工技能赛后,东道主曾安排到歙县昌溪旅游,对曲折盘旋的山道似曾熟悉。当时乘坐大巴,可能沉浸在获奖的兴奋中,忽视了方位。
    沿指向阳产方向的交通指识牌到了一处开阔处,准备继续前行,被一个热心的游客拦住,好心的告诉我们进村的道路曲折、狭窄,很不好行驶。听从劝告,就地停车,破费50元钱,雇了小巴继续行程。
[attachment=9071]

    上山道路尽管是平坦的水泥路,但确实狭窄,只有一车道通行。坡陡、弯急,不少地方竟是180度的急弯。山沟的右侧是阳产古道,石板铺设,拾级而上。有些后悔,感到若步行上山,会有另一种感觉。
[attachment=9072]

    司机告诉我上山只有3华里,但山路艰险,走走停停,只有当地司机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错车。好不容易到了村口,回首,山峦叠嶂,道路迂回,贴切“阳产”(羊肠)之名。
[attachment=9073]

    阳产村依山而建,顺地势逐渐向上延升,感觉是少数民族人集居的山寨。房子以土楼为主,其间也夹杂有少数砖瓦结构的民居。进村的石板铺设的道路将每家每户串联成一体。
[attachment=9074]

    进村就有一位村妇主动询问:“是不是没有吃午饭?”介绍说她家就在附近,如果到她家吃饭,等候期间,可以安排义务导游。询问价格,25元钱一位。我们去了他家,看见有人进餐。基本是土菜,但对同样生活在黄山地区的我们来说,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兴趣。决定先观景,后再考虑吃饭问题。
[attachment=9075]

    阳产土楼群成规模,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很有气势。
[attachment=9076]

    尽管是土房,村中的道路与其它的徽州古民居来说毫不逊色。猜想缘由这里地势高,交通极不便利,建筑材料运输困难,成本高。于是就地取材,墙体采取红壤土夯实,木材满山皆是,对于其它地方较为贵重的石材,这里最为廉价,所以用起来毫不吝啬。架桥、铺路的青石整齐、美观,而且经久不损。
[attachment=9077]

    巷口古宅墙上镶嵌有“泰山石敢当”石碑,这是民间习俗中体现“驱妖邪,保平安”之意的物件。“石敢当”的来历,有“五代勇士”、“泰山石说”、“泰山神说”和“姜尚封神”等多种传说。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延伸到驱风、防水、避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
[attachment=9078]

    除有“泰山石敢当”石碑,古宅墙上还镶嵌有些吉利图案的石碑,小小的,很袖珍。
[attachment=9079]

    石磨被时代淘汰了,随意的倒置在空坦。
[attachment=9080]

    储水的水缸因自来水的替代毫无用处,倒扣着丢弃门前。
[attachment=9081]

    猜想是舂米、包谷面的石臼。如今盛有碎石,浸泡在雨水之中。
[attachment=9082]

    这里盛产青石,青石板是这里最廉价,最普遍使用的建材。
[attachment=9083]

    皖南徽州是个移民社会,南迁的移民和山越原居民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徽州文化。但在其它地区显现的是以外来文化为主导。猜想因为阳产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山民就地取材,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留存了徽州山越人生活记忆,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混搭。
[attachment=9084]

    墙体留存的计生政策的大红宣传标语,是时代文化的延续。
[attachment=9085]

    坍塌的土屋废墟露出墙体,看来多年了,而墙体屹立不倒。好奇心驱使我细致观察。构成墙体黏土中掺杂有碎石、石灰,曾听说古时砌墙还有用糯米熬稀饭掺和,以增强牢度。阳产是不是?只有留给专家释疑了。
[attachment=9086]

    房前平坦用石块垒砌,主人巧妙的将猪舍设置在坦下。猪居住在石屋?涨知识了,也是我到阳产的一大收获。
[attachment=9067]

    猪舍平坦上并列有两栋土楼,一栋刷有灰浆,一栋基本上“原生态”。见门敞开,我好奇的入门看看。
[attachment=9088]

    尽管占地面积很小,但堂前,照壁、条几、方桌等尽有。右边的“原生态”那家有一位老妇人在家看电视,堂前有一矮桌,堆满杂物。
[attachment=9089]

    石板街上见到一位长者,与他攀谈。他告诉我,这个村里的人都姓“晋”,看我很诧异,他用石块写了个“郑”字。歙县方言中“郑”的发音成“晋”了。
    阳产村是郑姓居地,是宋代由歙北先迁移定潭,后辗转迁到阳产定居的。这里居民是郑半洲再能公的后裔。之所以落脚阳产,当地人告诉说:缘由当时一谓郑姓猎户,一次狩猎中跟随猎犬到了这里,而猎犬却卧于阳产山凹不愿走了。郑公见这里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感觉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带领族人迁移定居到阳产。
[attachment=9090]

    长者领我们去不远处并列的两栋砖瓦结构古宅,告诉这是他家的。看到石质门框考究,门楣砖雕精致,感觉不同寻常人家。询问是不是他祖上很有钱,他没有回答,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经历?回避这样的话题。
    砖瓦结构的民居在阳产少之甚少,倒与徽州其它地区雷同。用“雷同”表明还是有区别。主要是房屋特小巧,觉的就是徽民居的袖珍版。
[attachment=9091]

    行间,见有木屋伫立道旁。对阳产来说,木材也是非常廉价的建材。
[attachment=9092]

    木屋不远处有石磨丢弃在山路旁,拂开落叶,见到很完整,石磨承载着悠久中华农耕文化的历史,如今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attachment=9093]

    山涧傍村而泻,涓涓细流,水质透彻,哺育一代又一代阳产人。
[attachment=9094]

    依山就势而建的土楼营造出一个个人类生存的空间,按现代人来说,空间并不算大,户与户之间很是拥挤,“一方水土造一方人”,却是阳产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attachment=9095]

    附设的建筑依地形布置其间,用材不同,用途各异,千姿百态,但布局合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凸显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
[attachment=9096]

    已近午时,一家人家正值午饭,男主人房前塝上用餐,居高临下,村景一览无余,而女主人则端碗坐在依墙搭建的石埠上,同样村景尽收眼底。画面优美,让人驻足,久久不舍。
[attachment=9097]

    眼前见到的照壁是我所见到的最为袖珍版的,古人笃信风水,传说中鬼魂走的是直线,门前的照壁可以避邪,鬼欲入门,照壁挡道。
[attachment=9098]

    俯瞰阳产村,顺地势而建的土楼群鳞次栉比,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质朴壮观。
[attachment=9099]

    眼前展现的是幅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attachment=9100]

    农家乐人家楼上平台是观景台。入内,照壁后木质楼梯特狭窄,而扶手竟是根细竹竿。战战兢兢的登上二楼。不宽敞的平台上聚集有不少游人。横搭的竹竿拷箕上晾晒有柿子、红豆,玉米、菊花等山货。
[attachment=9101]

    右侧墙上玉米、红辣椒串串。这些都成了爱美的女人们的摄影道具。有的手持拷箕,摆出各种姿态,装模装样的来个村姑造型;也有的借助玉米串,显摆丰收喜悦;还有将红辣椒串挂在颈脖,权当是个辣妹子;还有张开双臂,将土楼群拥入心怀......
[attachment=9102]

    菊花是歙县特产,历史上就形成了产业。除传统的贡菊外,还有金丝皇、大皇菊、白贡菊。金丝皇菊花瓣细长、弯曲,芳香浓郁、艳丽无比。苏轼笔下;“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意境在这里得到显现。
[attachment=9103]

    石板铺设的门前道路让人惊讶,约有三分之一悬空,外沿承受的力全靠三分之二的重力,石板路距离还不短。生活在山势陡峭的阳产,为争取生存空间,前人的智慧和执着让人油然敬佩。
[attachment=9104]

    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的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
[attachment=9105]

    石阶拾级而上,穿行土楼之间。给人特别的意境。
    依山而建,土楼为主的阳产村,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数百年来山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保护完好的“阳产土楼群”对当前研究我国古老建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attachment=9106]

    毛驴是古时山区主要的交通工具。印象中曾经在黟县见过整队的毛驴穿行在林间小道。即使在村村通公路的今天,村里道路的短途运输还是离不了它。
[attachment=9087]

    山体渗水聚集成池,水深清澈,不能错过。
[attachment=9108]

    钢缆连接山上山下,装满建材的推车悬空上行,有些担心现代文明对尚有原生态气息的阳产的冲击。
[attachment=9109]

    阳产村打的不是徽州牌,也不收门票。之所以走红,得益于原黄山市市委书记王福宏,当他看到最无徽派民居特征的徽州村落,别具一格的土楼群。当即就如何开发,提出宏观性建议。由于市委书记的亲临,媒体的介入,“阳产土楼”随即走红网络,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和驴友接踵而至。
[attachment=9110]

    尽管不收门票,但当地山民从旅游中得益多多,除村中颇多的农家乐外,旅游交通、购物等也会增加收入。见有诸多的茶叶、葛粉、山核桃、橘子等农产品、山货销售的山民,人气这么旺,收入一定不菲。
[attachment=9111]

    离开阳产已近下午2时了,饥肠辘辘。这里属于深渡镇,距离旅游码头很近,咬牙坚持到深渡,花费140元在路边饭店用了大家都满意的午餐,赶往旅游码头。
[attachment=9112]

    深渡港是黄山市游览千岛湖的唯一码头,生活在黄山多年的我竟然从未涉足,既然来了,一定好好看看。
[attachment=9113]

    旅游码头通往浙江淳安县(千岛湖)威坪镇。这里是“新安画廊”。
[attachment=9114]

    隔江眺望,对岸村落依山旁水,民居藏身绿荫,岸泊木舟,诗情画意。
[attachment=9115]

    岸边游船待发,水面行舟破浪急驶,一桥飞架东西。大家取景留影,留驻湖光山色。
[attachment=9107]

    家人合影后结束此次旅行。原路返回,回到黄山区已近下午5时了。


胡强云 2016-12-09 09:09
另类徽州村落:歙县阳产土楼群


查看完整版本: [-- 另类徽州村落:歙县阳产土楼群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68178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