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游记】东黄山踏春 --]

中华胡氏网 -> 游记 -> 【游记】东黄山踏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宁生 2017-01-07 10:30

【游记】东黄山踏春

    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女儿问我下午可有事?说是有时间就出门看看,路线随我确定。现在是观赏油菜的最佳季节,有几年没有拍了,几年前曾在谭家桥拍过,印象中有一片油菜地面积很大,沿一条河向山坳里衍生,菜地起伏,很有层次感。于是提议就去谭家桥。
    沿省道103朝东黄山行驶,一路走一路观察。沿途有一些散落的菜地,但一般面积不大,稍成规模的中间有些地块荒芜,给人感觉像是癞痢头似的,只有黑乞桥一片还算漂亮。
    中午光线太强,不是拍摄的好时机,去时就是探探路,返程时才拍摄。
[attachment=10056]

    途径谭家桥镇政府广场,看见聚集有不少村民,看到“人与健康”、“法治时空”会标,方知是安徽电视台科教频道、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律师协会、黄山区司法局和谭家桥镇政府联合在这里举行的“走进谭家桥”活动。遇见一个熟悉的人,询问到活动要到2点开始,于是决定朝旌德方向继续驶去。
[attachment=10058]

    选择旌德方向目的就是想再次拍“留杯凼”。上一次拍“留杯凼”是夏天,湖面遍布水藻,拍的很不清丝,实在遗憾。沿记忆中去“留杯凼”的老路行驶,刚上小雀岭,就看见老路已经废弃,堆积有不少建筑垃圾,不敢继续前往,只得返回。由世行贷款项目的205国道改造,新修了“西岭”、“雀岭”两座隧道,特别是黄山区与旌德交界的雀岭新修了长1.3公里的“雀岭隧道”,避开了盘山难行的爬岭山道,还缩短里程。
[attachment=10059]

    习惯把第一个岭叫小雀羚。看到新修的“西岭隧道”猜想这里应该叫西岭,过隧道就见到左侧的留杯凼。但一时还找不到去湖畔的路,走着走着就过了“雀岭隧道”,来到洪川。
[attachment=10060]

    出隧道就看见右侧山坡裸露的石灰岩山体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别于花岗岩结构的黄山,谭家桥和旌德这一带有不少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的,历史上这一带就是建材石灰的产地,而“洪川”的石灰最为著名。
[attachment=10061]

    雀岭是旌德县和黄山区的分界岭,也是宣城市与黄山市的交界处,“洪川”是自东进入黄山的门户。
[attachment=10062]

    停车,环顾四周。早春山花初绽。
[attachment=10063]

    公路边紫色花团簇拥。
[attachment=10064]

    油菜花黄,休闲的一个冬季的蜜蜂不失时机,辛勤采蜜。
[attachment=10065]

    继续前行,想找记忆中翻越雀岭盘山老路,不远就见明代的三孔石桥“洪源桥”,看见有205国道的老路的痕迹,但过桥路就断了。看来此路不通,无奈调转回头。
[attachment=10066]

    返回到“洪川”,村口右侧仿古新建的照壁马头墙造型,路亭屋檐上挑出的飞檐曲线柔美。右侧标有“安徽黄山胶囊有限公司”的底座上伫立有一块天然石块,看来很像是黄山的黄蜡石。尽管“洪川”是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可能由于新农村建设,远望建筑都很现代。
    洪川是芮、吕两姓氏共同居住的村落,洪溪河村中穿流,芮姓聚居河南,吕姓聚居河北岸。洪川芮姓人崇敬犬,供奉为保护神。相传“留杯凼”塌陷前关键时刻,一名孕妇女被一只家犬拽着裙角逃出村子,而躲过了这场劫难,除她幸免于难外,而全村无一生还。这名妇女产下男孩使得芮姓人重新繁衍。于是芮姓后人对这只家犬心存感激。每到过年时,芮姓人都要挂上家犬的画像,祭奠感谢。民间流传有“江村乌龟下洋鳖,洪川芮家钻狗缺”说法。
    立足村口的路亭,前看雀岭耸立,后观山野景色。
[attachment=10067]

    四处张望,始终找不到上雀岭的老路,只得返回。过隧道,公路右侧就可以清晰见到“留杯凼”。发现右的岔路可以通往,车拐上岔路。路是新修的硬化乡村公路,拐了几道弯上到老路。沿湖见有人在新盖楼房,询问搅拌泥浆的工人,这里能不能上雀岭?工人告诉我们,现在路不通了。
    行至“留杯凼”桥头,见桥面坑洼不平,不敢前行,决定停车,步行看看。
[attachment=10068]

  205国道老路过桥就是上雀岭的盘山路,桥上右看藏身在山坳的“留杯凼”波光粼粼,葫芦状的湖面出口陡然狭窄。
[attachment=10069]

    左边是源自“留杯凼”的溪流,水质清澈,缓缓而泄。
[attachment=10070]

    过桥,对岸山边有条山路,顺流而下,早开的映山红尽管很是稀疏,但红艳醒目。走着走着,原沿河的路却拐进了山里,不敢继续,返回桥头。
[attachment=10071]

    留杯凼呈葫芦状,桥头看这是瓶颈处,镶嵌山峡中一潭碧水狭长延伸。
[attachment=10072]

    回看,湖水泻出口特别狭窄,只成一线,留杯凼大桥树丛中隐现。
[attachment=10073]

    沿原上雀岭的205国道盘山公路而上,确实像搅拌泥浆的工人所说的,路面破损很严重,庆幸没有开车上岭,看来岭头是去不成了!见路边有一条小路,顺路而下。
[attachment=10074]

    路是通往“留杯凼”的,“留杯凼”也有叫“片皮凼”、“萝卜凼”的。“留杯荡”是由于地陷而形成的,据清代光绪《安徽省志》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太平山水大涨,有物如牛,逐波至牛皮荡口奔岸而出,芮姓村陷,毙二百余人。”
[attachment=10075]

    170多年前,水底确实是有一个芮姓村落。由于那年雨特别大,山体滑坡,地壳陷落。而下游桃树坑狭窄,排水受堵,形成为现在的堰塞湖。
  这里流传有另一个版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说是很久以前,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是芮姓家族在这里集中居住,他们尽管很富裕,但特别吝啬。由于恶名远扬,惊动了神仙。神仙到凡间,要一看过究竟。于是化身成一个须发银白、衣着褴褛老头到村子乞讨,尽管他哀声求乞。却没能讨到一口。只有财主家的丫头,避着主人暗地里用茶杯舀了一杯米急匆匆地递给老人。而老人却连杯带米一并带走,丫头害怕少了茶杯会受到主人打骂,她紧跟来人欲为讨回茶杯,谁知老人朝雀岭山顶快步疾飞,她拼命追赶。当追到岭头,一声霹雳,忽然老人瞬间不见踪影。突然间,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片刻,雨止天晴,而那只茶杯却留在路旁。她拣起杯子,返身准备回村。诧异却见不到村庄,只见湖水一潭。此时丫头明白,刚才的白发老人是位神仙。之所以带走茶杯,是因为她的善心,带领她躲过此劫。这个版本的传说尽管和洪川的“犬救孕妇”有所区别,但古时人们对自然没有清楚认识,附会的故事表达情感。
[attachment=10057]

    小路在树荫间曲折穿行,顺坡而下来到湖畔。原来印象中的湖心岛却不见了踪影,这里地质变化还在继续。看岸边遗留的物品,表明这里是垂钓的好场地。据传,天气好、水质纯净时,这里还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水底有房脊和屋角的影子呢?
    这次确定的主题是欣赏油菜花黄,去“留杯凼”就是来弥补遗憾,补照几张。车既然不能上雀岭?只得返回。
[attachment=10077]

    经过“东黄山旅游度假区”走进户外运动拓展景区,来自芜湖的一个团队正在举行拓展活动。
[attachment=10078]

    拓展景区边陈列有老式蒸汽火车,据说火车头是从杭州买来的,硬座车厢是从芜湖钢铁厂拉来的。为释怀怀旧的心境我们准备摄影,可一对新人早到占据位置拍摄婚纱照,不甘心的我们等了许久,才满足了心愿。
    今天主要是拍油菜花黄,火车头留影后返回。在谭家桥高速口沿205国道朝黄山方向行走不远,看到原来印象中的田地起伏很有层次感,向山坳处延伸,拍摄效果极好的油菜地却面目全非了。由于许多田地没有种植,整体看来疤痕累累,何况花开也不兴,全然没有感觉,车都懒得下。
[attachment=10079]

    来时注意到黑乞桥有一片油菜地值得一看,就径直来到这里。
[attachment=10080]

    这里属谭家桥镇长源村,村委会办公楼右侧有路通往油菜地。
[attachment=10081]

    成片的油菜地中隐藏有一片红花草地。
[attachment=10082]

    尽管不是很茂盛,咋眼望去像是绿色地毯上点缀的紫红点点。
[attachment=10083]

    紫红色红花草特别醒目,力图与春斗艳。
[attachment=10084]

    早已撑饱肚子的蜜蜂吃力的抖动翅膀,贪婪的吸吮着花蜜。
[attachment=10085]

    花因蜂的钟爱而更显魅力。
[attachment=10086]

    山林青黛,油菜花黄。正前方黄山诸峰凸现。
[attachment=10087]

    春天的色彩艳丽,诱人,让人流连忘返。
[attachment=10076]

   不知觉中暮色来临,抬头薄云中初升的月亮隐现,山峦黯黑呈现。督促我们踏上回程。
    今天似乎偏离了主题?但踏春就是主线,好像内容蛮多,心情得到释怀,很是满足。

胡强云 2017-01-07 10:54
【游记】东黄山踏春


查看完整版本: [-- 【游记】东黄山踏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45051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