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八”走石台 --]

中华胡氏网 -> 游记 -> “三.八”走石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宁生 2017-04-06 18:23

“三.八”走石台

图文:黄山怪石

    作为大老爷,活到这份上对不属于自己的“三八妇女节”只是个淡淡的印象,尽管偶然为采访活动而混吃过几顿饭,但终究是个旁观者。没想到,今年沾了女儿的光,破天荒的过了个“三八”。
    2017年的3月8日,女儿打来电话,说是她到单位去上班,老板突然宣布“三八”放假一天。因我曾告诉她,石台的宗亲多次邀请,她就提议就趁这个机会到石台。
一、半途而返的七井山之行
[attachment=14068]
    打电话和石台的宗亲联系,他还在山上劳作,听说我准备去,连忙说他下山回家,等我们。磨磨蹭蹭挨到10时多,我和女儿及女儿闺蜜一行三人才上路。沿G3高速北行,太平湖出口下高速。太平湖公路桥不远处有条直接通往石台的路,走近一看,竟成了断头路。不知是道路维修?还是弃之不用?反正不能走了。无奈,只得走青阳桥头店。

    桥头店三叉路口左325省道通往石台,不远进入石台地界。第一个村子叫启田。村口的六角形的古亭阁和黄山区城区的六角楼雷同。多次经G3高速,都能见到,但一直不知其名,就一直称是石台的六角楼。年代久远,残破的古建筑近期经过维修,给人耳目一新。停车拍了,但在网上也没有找到有关记载。问了熟悉的石台人,也没有得到回复,留下了悬念。
[attachment=14069]

    经六都村到七都镇,由于石台曾并入太平县,对七都并不陌生。很早就知道民间有“小小的石台县,大大的七都村”的说词。我曾经到街上走过,确实不短,留有古街的印象。现在公路两侧新建有新房,形成了新街,不知老街保存如何?
    到七都已经中午时分,等候午饭时,见新街两侧店面前有晾晒的腊肉(咸肉),看来是这里的特产。进入一家门前挂满火腿的店面,打听一下,价格是25元每斤,感觉不贵,一只火腿也不过300元左右。无论是价格还是看相都是诱惑,但家里已有腌制,考虑到入夏保存是个极大的挑战,于是压抑住购买欲望。
[attachment=14070]

    宗亲家在七井山,尽管没有去过,但自小经常听曾到七井山搞过工作组的父亲单位领导说过。那里山高险峻,隔山的吃饭可以聊天的邻居,而见面从这山到那山上下得走5、6里路。还有说交通封闭,孬子多......但那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别人嘴里得到的印象。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还真想亲自看看山乡的巨变呢?
    宗亲介绍,可以从七都去。打听一下,顺交通指示牌指引,从新街右转,驶往七井山。
[attachment=14071]

    殊不知,道路在维修。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小车原本底盘不高,即使全神贯注,还避免不了与地面的蹭刮。还不时靠边避让工程车辆......走走停停,驾车的女儿和她的发小都发怯了。
[attachment=14072]

    道路在峡谷中爬升,山体全是石头构造,抬升造山痕迹凸显,巨石纵向条理清晰,造型各具特色,似人、似物、似兽....倒饱了眼福。但女儿看到植被稀松的山体,不像是我描述的原生态的假想,很是失望。
[attachment=14073]

    宗亲告诉我,岭头有个村子叫黄尖村,他家就在附近。车行至数不清“S”型连接爬山道路,心想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意想不到,前面修路,石块竟然将路堵死了。本来就担心回程难行,路堵了就是催化剂。当我打道回府的决定一开口,她们的话夹子就打开了,憋在舌尖的的话语畅吐而出。一致意见,调转车头,原路返回。临走时,我记得拍了现场,从微信发给了宗亲,有图有真相说明去不了的理由。
    2016年12月17日,我和胡维平走访祁门胡姓聚居地时与专程到这里的宗亲相见,他和祁门“贵溪胡”同为胡宅后裔。我属“清华胡”,是胡学后裔,老四胡宅与老七胡学为亲兄弟,他们的父亲胡瞳是我们共同的先祖。毕竟是一脉相传,之后,接到他多次邀请。我倒有心去看看、拍拍、写写。对胡氏迁居到的这闭塞的七井山历史实地去探究探究。痛失机会,宗亲和我都留下遗憾。
二、高路亭古村落
[attachment=14074]

    来时就看见路边伫立有“高路亭古民居”石牌坊,来了不能白来,反正顺路,返程时我们顺带去高路亭游览。
[attachment=14075]

    我对酒精过敏,滴酒不沾的我对“甜酒”却情有独钟。“高路亭酒曲”是那个年代上乘的“甜酒药”。高路亭酒曲成品颜色灰白、丸状,味芳香。酒曲就是酵母,“高路亭酒曲”也叫“甜酒药”。全靠手工制作,技术和配方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对外秘而不宣。
    “高路亭酒曲”还可以药用:取一二曲丸用文火培烤,研成细末,用水冲服,有生津、消食的功能,还可以治风寒胃痛、痢疾等疾病。
    我曾用“酒曲”多次做过“甜酒”,但感觉技术含量太高,不成功的概率很高。做的时,先将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定的时间,用饭蒸将发泡好的糯米蒸成米饭,摊开降温,冲冷开水,将饭团搓散,拌以适量的酒曲粉,装钵,用手压实,用木棍在中间插到底成井,往井里注入冷开水至井口平,加盖,将钵放在暖和之处,等数天成酒。蒸糯米饭、和酒曲、捂酒。诸多工序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现代化学合成的酒药以简便、易操作,成功率高而替代了传统的工艺,“高路亭酒曲”逐渐被人淡忘了。
[attachment=14076]

    关于“高路亭酒曲”这里流传有一个故事。说是“高路亭”村始建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由于高路亭村地处古徽道,是北上九华山的必经之地。明宪宗成化年间,这里“灵光寺”供奉灵光菩萨,香客络绎不绝。寺院前有座大凉亭,李老汉在这里专门烧水冲茶,免费供路人解渴。
    李老汉口碑很好,名声远扬。一位仙人得知,化成乞丐来试探李老汉。面对乞丐的百般刁难,心地善良的李老汉毫无怨言,尽力满足。神人深受感动,将酒曲秘方赠与李老汉,得到秘方的李老汉制作的酒曲名扬四海,使得外地客商慕名采购。李老汉毫无保留传艺给村民,使这里逐渐成为以制作、销售酒曲为特色小的商埠。“高路亭”由一座凉亭而演变成了一个村落。至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全国闻名的酒曲生产专业村。
    三月油菜金黄,四周群山叠嶂,小河畔新修建的路亭让人联想到“高路亭”。远些,粉墙黛瓦的徽式民居高低错落,人文风光和田园风光交织。
[attachment=14077]

    这是个不收门票的景点,顺标识牌指引进,我们走进村子。村口的古宅是“怀仁堂”,接待中心处建有仿古亭阁,侧有供人休憩的仙人靠。
[attachment=14078]

    水车是古人利用水流给兑米、碾粉、车水等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相当于现代的发动机、电机。虽然仿制的水车只能算是模型,特别是水泥的支墩那么不搭。但从中领悟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精神令后人敬佩。
[attachment=14079]

    高路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七幢古民居保存完好,古徽道穿村而过,路旁有休憩亭阁,以酒曲坊、米酒坊、木榨油坊等为龙头的古作坊群仍保留至今。
    石板路是古村常见的风景线,那时的硬化道路历经百年、千年,至今还发挥利民益民的功能。磨砺发亮板石,承载有历史,经历有沧桑,叙述有故事。
[attachment=14080]

    回望,就像是一幅山乡风情画,而我们已经入画,成了画中人。
[attachment=14081]

    春天待绽的花蕾跃然入内,点缀画面,充满生气。
[attachment=14082]

    新建的古色古香的亭阁,融入规矩方圆的元素。
[attachment=14083]

    小桥流水是刻意营造出的江南韵味,壁画表现的是传统的24孝图。这种画技在徽州建筑中常见。白墙上的墨迹经受风雨,历经数年,依然清晰如初。据说该画是景德镇书画院的画师绘制,表现“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attachment=14084]

    进入古街,店铺连幢,店面屋檐伸出三五尺,成骑廊式结构,本地人俗称凉亭,专供行人走路,以免日晒雨淋。依稀可窥明清时期商业气息浓郁的古村落,脑中浮现曾经的车水马龙、客商云集场景。
[attachment=14085]

    并列的两间店面的左是“李万泰豆腐店”,标示牌注明;“建于明末清初,系酒曲世家李乾泰所建,典型的徽派建筑,由店堂,厢房和后院组成,工艺精细、布局合理,别具匠心。独具地方特色,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查阅:“高路亭制作的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脑、豆腐、泡干、臭干、香干、豆腐油、千张、腐乳、毛豆腐等。泡干就是没有进一步压实的豆腐干,分白干和酱干两种;腐乳分为普通豆腐乳和红方、青方等等。这里的香干、腐乳使用特殊的配方,其中配料必有高路亭酒曲。豆制品营养价值很高,故民间有“豆腐青菜保平安”的说法。”
[attachment=14086]

    右店面是“老店铺”,标示牌注明;“建于明末清初,距今300余年历史。系酒曲世家李乾泰所建,为长方形布局,由前店,后屋和后院组成,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14087]

    都是一家开的店,难怪两个店面同一屋檐。顺着“李万泰豆腐店”右侧巷道,走进李乾泰所建的“乾坤里”。
[attachment=14088]

    门匾上书写“乾坤里”三个黑色大字,但“里”字书写的风格与整体有些不搭。猜想经历300年的风雨,字迹免不了损坏,可能是后补写完整的。
    取名“乾坤里”一说是李家的祖先迁自乾坤山;还有说是李家先祖李积庆是唐朝李世民的第55代孙,清代被乾隆皇帝加封为谏议大夫。明、清两朝,李家几代后人都有在朝为官的,上有明朝的大夫、户部侍郎,下有清朝的州司马、湖南桃源知县等。李家有钱有势,将自己的宅院命名为“乾坤里”,也就不难理解了。
[attachment=14089]

    紧邻“乾坤里”的是座门楼,从门楼进去,就是一个院子,内有李家的私塾。“尊师重教”是皖南历史传统,光大门第,教育为本。作为来自唐代李氏王朝的后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已经融入到骨子。李家注重教育,不乏有人做官,经商中能独树一帜,缘由重教收益。
    后院左侧是一条巷弄,象一条小型街道,通往后面的作坊、堂屋、厢房。与传统的皖南的商铺一样,前面是店。出售酒曲。
[attachment=14090]

    尽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浑厚,如今却融入现代元素,古村已经破坏殆尽,保存完好仅剩七幢古民居。古宅见证曾有的拥有,不厌其烦的叙述逝去的辉煌。
[attachment=14091]

    高路亭全盛时期,制作、出售酒曲的有三十多家,还有茶坊、布坊、米坊、面坊、油坊、豆腐坊、竹木等手工作坊,加上饭店、杂货店、茶庄、铜匠店等。青石板路两侧店铺林立,结构几乎相同,前面是店面,后面是作坊和住房。
[attachment=14092]

    巷道深深,青石路延伸,古宅中夹杂有新建的的民居。
[attachment=14093]

    巷道口“古肉铺”独伫立其间,老店号为“吴腊贵肉铺”,猜想取之店主之名。此店建于明末清初,至今300余年。尽管建筑不是算大,但长方形店房,堂心和套房齐全,这也是酒曲世家李乾泰所建典型的徽派建筑。
[attachment=14094]

    置身老街,行走被磨得温润流光、古朴流韵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面巷道,满目尽是斑驳的徽派特色院墙,明清风格的老作坊、旧店铺,房挨房、店挨店,乾坤里、乾泰曲坊、永兴曲坊、永泰曲坊、步云书室、诒谷堂、尚志堂、怀仁堂,等等,不禁把人的思绪拉回逝去的久远,生发思古幽情。
[attachment=14095]

    沧桑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印迹,一砖、一瓦、一石、一器、一物,无不都在向后人讲诉着那段历史、那些故事和那些曾经的辉煌。
[attachment=14096]

    “诒谷堂”建于明末清初,至今300余年,也是酒曲世家李乾泰所建。整体建筑由客堂,天井和两正房、两厢房组成。这些古民居以徽式建筑风格为基调,有具地方特色,布局合理、工艺精细、别具匠心、造型各异。由于年代久远,长年失修,且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文革数十年的浩劫,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古建筑雪上加霜,古作坊大部分已不再使用,且部分被毁,古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只有一小部分被留下,且内部结构也被或多或少地损坏拆除。
[attachment=14097]

    紧挨着“诒谷堂”的就是“庄屋”。“庄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270年历史,也是酒曲世家李乾泰所建,典型的徽派平房住宅,两厢一厅,为看护木竹和重庄稼的人所建。去时一对母子在家,儿子已属中年,攀谈中他告诉,目前古建筑保存不多,大多数己经拆除改造。

胡宁生 2017-04-06 20:07
    尽管夹杂有新建的房子,但古街旧貌凸显。整体格局和完整风貌得以显现。古民居墙上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烙下红色年代的印记。
[attachment=14098]

    不长的古街一会儿就到尽头,村头是半边街,右侧,油菜花黄,村落显现,远山层叠,天空蔚蓝......
[attachment=14099]

    金黄中夹杂的白色醒目,这是香菇用地,看来香菇目前也是村民的收入。
[attachment=14100]

    返程中看见板车上放置有稻桶,稻桶上面书写有“朱益有办”。“稻桶”也叫“打稻桶”,是最原始的生产工具,追溯历史久远。如今已被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取代,再也听不到秋收时那“通、通、通.....”的节奏声了。尽管板车问世历史不长,但也有半个世纪之多了,人力运输也被历史抛弃了。两样老物件,让人唤起了时代的记忆。
[attachment=14101]

    “梅干菜”皖南叫“腌几”,倒和“腌鸡”发音雷同,传说有不少不知情的外地人的笑话。“梅干菜”便于储存,但制作过程很繁琐,从腌制,到煮熟,到凉晒,费时费力。考究的待大半干时还要重复煮一次,那样会更香,味道会更好。竹篙上凉晒的“梅干菜”和咸肉是青黄不接时农家传统的菜肴。
[attachment=14102]

    “高路亭古民居”石牌坊后,两侧新建有文化墙,浮雕呈现高路亭当年的繁华景象,描述高路亭古作坊的流程及工艺场景。
[attachment=14103]

    “诒谷堂”前有竹简造型的文章,没有细看,猜想是反映记载古村历史的书卷。
[attachment=14104]

    出牌坊回到公路,见左侧有块巨石,撰刻的“流世之乡”表达出古村落人对逝去的辉煌的眷念。
[attachment=14105]

    匆观古村,回到停车处,三叉路口指示左侧通往黄山区清溪,这里与黄山区接壤。
三、金龙岛
[attachment=14106]

    没有去成“七井山”,游览“高路亭”用时也不多,返程时过新建的大桥,前往“金龙岛”。太平湖“金龙岛”位于塔岭半岛。这原本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目前被开发成融汇五星级温德姆至尊豪庭大酒店、瑞慈医院、国际酒店公寓、别墅、星际会所、高尔夫球场等高端配套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性地产项目的景区。
[attachment=14107]

    作为生活在这里,自以为对黄山、太平湖很熟悉的我来说,金龙岛还从未涉足。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倒让我很惊喜。
[attachment=14108]

    别一样的湖光山色,原生态。金色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
[attachment=14109]

    眺望太平湖双桥,还是镜头里从没有见到的景致。
[attachment=14110]

    “金龙岛”因范冰冰而出名。佩服聪明的龙昌集团地产商,2014年8月24日在黄山太平湖金龙岛 (论坛)开盘主会场,竟搬来了豪门女神范冰冰,并为之剪彩,使得初露旖旎的太平湖“金龙岛”名声大震。
    “金龙岛”属延伸入太平湖的半岛,三面环湖,原生态山水风光旖旎。呈现“一带、三区”的布局,“一带”形成近4公里湖岸线游憩的滨水景观带,“三区”打造国际酒店公寓区、会所景观区、别墅洋房景观区。确实不同凡响。
[attachment=14111]

  依依不舍离开“金龙岛”,原路返回。
四、太平湖渔村
[attachment=14112]

     太平湖大桥不远处就是“太平渔村”。这里我很熟悉,教师生涯的第三年,我就在这里教过书,当时这里叫新建大队,是因陈村水库(太平湖)淹没而后靠的村子,当时村民主要收入是打鱼。受邀我还为村里创作编排了组舞《水上大寨红旗飘》,组舞有序曲、织渔网、出湖、丰收、尾声5个板块,在当时太平县所属的池州地区农民汇演中取得佳绩。
    随着太平湖旅游的发展,现在的新建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用区位优势明显、风景独特,打造成以新鲜湖鲜为主、辅以黄山山珍,农家风味纯厚的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太平渔村”。
[attachment=14113]

  “太平渔村”对面是“太平湖渔人码头”,说是“码头”实际上是个综合性旅游广场,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观光平台,中间为休闲览胜平台,下层为主题介绍和亲水平台,配以园林绿化和旅游步道,石刻、草亭、雕塑等。
[attachment=14114]

    立身“太平湖渔人码头”,前瞻湖光山色,两侧“荣盛.荣华国际”和建设中的“中信太平观止”尽收眼帘,俯瞰栈道漂浮湖面。
[attachment=14115]

    回到渔村,湖湾对面山峦叠嶂,近处山坡上茶园青青。其间夹杂的树木苍苍翠翠。
[attachment=14116]

    山壑间湖泊,高架桥上,G3高速擦村而过。
[attachment=14117]

    游客在湖湾里垂钓,悠闲惬意。
[attachment=14118]

    原来的偏僻村落,如今也有共享单车配备。自然风光糅合有现在都市、欧洲风情,让人久久不舍。
五、绿地太平湖
[attachment=14119]

    离开渔村,前行不远来到“绿地太平湖”。公路边绿化带上有大象和羊造型的塑像,这两种动物都寓意吉祥。我们停车,与大象和羊合影,留驻吉祥。
[attachment=14120]

    新人冲着吉祥,在这里选景拍摄婚纱照。
[attachment=14121]

    大桥通往彼岸,但一般车禁行。
[attachment=14122]

    桥通往“皇冠假日酒店”,“绿地太平湖”醒目高悬在像是一艘豪华巨轮酒店顶。酒店建在水面,栈桥曲折水面延伸,别一样的风情。
    “绿地太平湖”是由绿地香港一手打造的特色旅游地产项目。它以“运营支持性”旅游地产概念,不仅从星级酒店、游乐场、主题商业区、旅游综合体等多形态全面配套完善,还为业主深入到托管服务、投资增值回报层面,凭借庞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迅速成为旅游地产3.0转型时代的先锋者。
[attachment=14123]

  这里是太平湖水面最宽阔的水面,前瞻是充满传奇的陵阳山,这里是休闲、度假、享受、居住的绝佳之地。
    离开“绿地太平湖”,结束了全部游程,首次过的“三.八”节画上了句号。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八”走石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88273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