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生 |
2017-06-06 23:20 |
歙县伏溪村胡氏宗谱(节选)
胡万善 (一)简要说明 伏溪村是歙县霞坑镇的一个自然村,在胡氏迁入时村名逢川,清末改称逢村,上世纪五十代初又改称伏溪村至今。现今全村人口约320人,胡氏占一半约160人。 本村胡氏属清华常侍胡学公第五子延晞公派下一支。传十世之德公迁祁门金岭,十一世思聪公迁古歙桂林坊,十二世竺公(千四)迁歙南高山老屋下,十九世琛公讳长生迁歙南塘林广,二十世积华公于公元1530年前后即明朝嘉靖九年间迁歙南逢川,就是现在的伏溪村,至今已近500年,世代已衍至第三十八世。 为便于和同宗交流及筒要了解常侍胡延晞公(九公)派一支的分布情况,舍去原谱的历世渊源谱和本村始迁祖后续的新谱部分,仅列出学公后至二十世的渊源谱,同时列上老谱与本村胡姓有关的两篇序言等内容。 (二)1——20世渊源谱 一 世:学:字学辉、号真翁,行十八,瞳公第十三子。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咸通九年中进士,协晋王李克用勅除黄巢有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文德二年(公元888年)归田由古歙黄墩迁徙婺源清华。卒天佑丙寅年(公元906年),墓葬十八都里元洋峩,壬山丙向。妻李氏,封歙安夫人。生八子:遵、崇、恂、文、武、愈、润、庆。学公自立一派,为清华常侍胡之始祖——常侍胡一世。 二 世:武:字延晞,行九,尊称九公,学公第五子。官勒评事。娶王氏节度使徽公之女,续娶詹氏。子二:继宁、文敏。其中继宁迁徙长饶厥派难悉。 三 世:文敏:行廿三,妻周氏。子四:珍、霆、靖、伦。 四 世:霆:行三十七,妻江氏。子四:灌、远之、拱辰、置。 五 世:置:行七十,妻张氏。子三:师宰、廿二、照。 六 世:廿二:官至评事。子三:谊、述、谅。 七 世:述:字文仲,行三十。子三:楘、务、矜。 八 世:天矜:字周简,行四十六。官至咸宁县令从正郎、复州玉沙县宰、澧州通判等,为政严明。妻丁氏。以兄楘之子非震为嗣。 九 世:非震:字彦卿,行三十九。子一:之德。 十 世:之德:字景纯,行廿九。由婺源清华迁徙祁门金岭。子三:思惠、思忠、思聪。 十一世:思聪:由祁门金岭迁徙古歙桂林坊。妻吳氏,子四:千一、千二、千三、竺(千四)。后其子千一迁浙江严州淳安梓桐,妻江氏;千二迁杭州,妻江氏;千三迁绩溪,妻毕氏。 十二世:竺(千四) :官至徽州州判,后迁徙歙南高山老屋下,即今歙县北岸镇高山村。千四公是常侍胡歙南高山派之始迁祖也。妻潘氏,子一:庚。 十三世:庚:妻程氏,子四:明旺、明庆、明广、明卿。 十四世:明庆:行德二,官淳安知县。妻吳氏、卢氏,吴氏生子四:亥、卯、未、均礼;卢氏生子一不详。 明旺:行四十,官承事郎,妻方氏,子一:進甫。 明广:行德三,妻李氏,子一:佛祖。 明卿:行德四,官任扬州盐运使,锦衣归田。妻江氏, 子一:佛家奴。 十五世:亥:字仁温,戊戍间点民兵守城公家道,封为伯长妻鲍氏生子一:智一;又妻洪氏,生子一:周保。 進甫:字义温。妻潘氏。 卯:字义端,妻程氏,生子二:关保、闰。 未:迁歙南李黄塘,即今歙县北岸镇槐棠村。 均礼:出赘金坑程氏,后迁休邑。 佛祖:迁歙南上高山民户,即今歙县北岸镇上高山村。 佛家奴:名舍字璘端,迁居坞口。 十六世:周保:妻洪氏,子一:和寿。 智一:妻范氏,子三:胜奴、外寿、山童。 关保:妻朱氏,子一:荣祖。 十七世:和寿:妻洪氏,子三:宗远、宗义、宗永。 胜奴:居中巷。妻程氏,子二:福、寿。 外寿:妻张氏、继娶方氏。未续谱,不详。 山童:妻 氏,子三:广、崇、胜。 荣祖:妻吕氏,子三:戊保、三保、文保。 十八世:宗永:字仕本。早失椿庭,克自树立。善吟咏,著有《含冤记》一帙传家。妻方氏,子五:琛、瑜、琳、球、珎。 文保:迁居金竹岭中门,即今歙县北岸镇金川村。 三保:字彦和,子二:和童、已。 十九世:琛:讳长生,迁徒塘林广,即今歙县霞坑镇塘川村。琛公是常侍胡塘川派始迁祖。妻方氏。子二:积荣、积华。 瑜:讳礼生,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迁徙淳安仁寿乡云濛溪。 琳:名智生,妻黄氏。止。 球:名仁生,妻姚氏,子二:祜、祐。 珎:名信生,妻潘氏,子三:郁、通(止)、泰。 已:字东林(三保次子),迁徒佛岭,即今歙县北岸镇佛川村。 二十世:积荣:留故土塘林广,即今塘川村。 积华:明朝嘉靖年间由塘林广迁徙逢川,即今歙县霞坑镇伏溪村。积华公是我伏溪村胡氏之始迁祖也。妻潘、方氏,子一:泾公。 (三)老谱序 (1)歙南逢川派序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祖德厚者子孙必昌。故祖宗者,子孙之根源也。覩子孙之蕃盛可不思浚其源而培其根乎?谱牒之作,上以明世糸之所本,下以见继述之有徵正。所以通其流而濬其源,理其叶而培其根也,豈细故哉?但世远年湮,虫鱼侵蚀,作于前而不续于后,将残缺失次,后人欲稽根源而无由,则其修之诚亟匕矣! 吾胡氏之先代有闻人,其迁居星源之青华,则自唐常侍公始,子八人列处四坊厥后,族姓日繁,迁居不一,难以僕数。传十二世千四公迁歙之高山,至十九世琛公讳长生公迁塘林广。琛公生二子,长积荣、次积华。荣公居故土。华公性喜山水,一日杖履逍遥林麓,见逢川之地岗巒从秀,涧谷幽深,因卜築而居焉。是华公又我逢川派之始迁祖也。 迨今孙子绳匕瓜绵瓞衍正未可量,然一脉相延久恐数典忘其祖,使家谱不修嗣后子孙何以识根源之所自呼!適有宗台、福先、秀源、丙南、石川、润川、全五等开局于祖居青华崇先祠,不以道阻且长而亲跋涉来会修,则其联宗睦族将以浚其源而培其根,固有同情也。兴等克遂素愿,于是谨叙世系溯发荣之,有自明肇迁之由来,因前谱之规而续之庶,使后人知支派虽分,縂同一脉一披,阅而瞭如指掌也。是为序。嘉庆六年嵗在辛酉菊月 常侍二十八世孙业儒兆兴 三十世孙职员正荣 同百拜撰 注:一、原序无标点,笔者试作了断句、分段,难免有错请指正。 二、逢川即今歙县霞坑镇伏溪村。 (2)古歙高山派序 环宇皆山也穹然而高,号名山者三百而泰岱为尊,其稍殺者为岗为阜,其下为培塿,千支万络不可枚举。然原而溯之岗阜、培塿根於泰岱,又祖与崑崙,是环宇之山高高下下必以崑崙为宗矣!夫人猶山也,人之於族若大若小支分,而派别亦猶山之,由崑崙而泰岱而岗阜而培塿一本而异也。 考胡氏自李唐常侍学公崛起星源之青华,磅礴郁积大发,其荣而云仍之昌炽遂不啻千岩万壑之竞秀而争奇,是青华乃胡氏之崑崙乎!阅十传而曰之德公者由青华迁祁之金岭,再传曰思聪公又转徙歙之桂林,其子竺公复自桂林仰止高山因卜居焉,嗣是子姓蕃衍别井分疆亦不一。其族惟廿世璟孙公而下世守先人遗业至今,猶山中人耳其由此而他旁者为塘林广、佛岭、逢川、绩溪仁里、遂安东亭后岭暨淳安之云濛源等派虽各聚其乡,族又以高山为尊。然则高山固未敢云泰岱乎?但从高山而分巒列嶂者或大或小幾若岗阜、培塿之环泰岱而星罗碁布矣! 岁届辛已之春,星源宗人集修谱,纪凢歙之敦本原者几与群山之赴荆门而彼高山之支脉络,相维大小相贯亦与从事焉,以见千年顾祖歙之休风。今犹有存者是又縂泰岱岗阜培塿而悉归本于崑崙也。因略述其源流垂诸简牒,使绵绵之冑与峩峩之山并峙不朽云。 峕乾隆辛已岁一阳月 星源张图南拜叙 注:1.原文无标点、分段,笔者试加的,还用了部分筒体字,难免有错请指正。 2.几个名词解释: 稍殺—渐衰、稍差。 岗阜—山脊。 培塿—土丘。 夫人—这里指众人。 宗人—这里指宗亲。 猶—犹的繁体字,如同。 垂—这里指传留后世。 胄—这里指子孙后代。 峕—时的旧体字。 以上(二)、(三)项资料来源于《清华胡氏九公宗谱(崇先堂)》有关卷宗。 (四)辈份排行: 一)嘉靖辛亥年首续谱时: 礼义家声好 诗书世泽长 云礽皆俊杰 科甲換文章 二)二十一世——三十世: 泾善元良宗 明应兆国正 三)三十一世及以后: 根本原绳孝 勋名仰烈忠 远承槐荫茂 广植桂芳浓 (五)宗祠 伏溪村胡姓原有两座三进两天井的古宗祠。其中一座总祠名《叙伦堂》,大约建于公元1600年前后,因年久失修部分倒塌于公元1957年间拆改为古戏台,现今为村民逢年过节的娱乐场所;另一座支祠名《崇德堂》,约公元1870年间建,也因失修公元1999年夏拆改为村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