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东汉末三国时 安定胡氏家族崭露头角 --]

中华胡氏网 -> 胡氏源流 -> 东汉末三国时 安定胡氏家族崭露头角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宁生 2020-05-28 08:41

东汉末三国时 安定胡氏家族崭露头角

来源:封面新闻(2019年10月21日)  记者:黄勇
[attachment=29297]
胡质画像。

    在胡姓发展史上,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门阀世族之一,“安定”是胡姓最为普遍、最为响亮的郡望、堂号。安定胡氏作为西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近800年时间。
    如今,在镇原县有一首流传下来的民谣:“天下胡姓出安定,安定胡姓出临泾。临泾胡姓哪里寻,皇后湾和胡家坪。”这首民谣表明,古临泾县是安定胡氏的肇基之地、发祥之地。

    胡姓人谁首迁安定郡至少有三种说法
    安定郡是西汉元鼎3年从北地郡划分出来的,郡治高平县,下辖12个县。
    东汉时,安定郡郡治迁徙到临泾县,后又迁到美阳县。
    三国曹魏时迁回到临泾县,西晋时郡治改到安定县。
    隋朝开皇3年被废,并入泾州。大业5年,泾州被废,重置安定郡,郡治仍在安定县。
    唐武德元年,安定郡被废。
    谁是首迁安定郡的胡姓人?目前各种记载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阳武胡氏世系第二代胡澄迁居到了安定郡,成为安定胡氏的始祖。
    另一种说法是陈国首任国君妫满的三儿子公子丹,以胡为姓后,在西汉景帝时,他的后裔胡城因做官迁居到安定郡临泾县,成为安定始迁祖。
    胡城,字允安,为人正直敢言,“慷慨有气节。”
    汉景帝3年,吴王刘濞等发动七国之乱,胡城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叛,以战功被封为大中大夫。
    胡城后来因做官,从京城迁居到临泾县,在建元元年去世,享年67岁。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朝人林宝修撰的《元和姓纂》中说:“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
    胡建,在汉朝有两个人,一个是《汉书》中记载的河东郡人胡建,另一个是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的汝南郡人胡建。
    按照《元和姓纂》的说法,这两个胡建,谁是“始居”安定郡的人呢?
    河东郡人胡建,字子孟,是汉武帝时的一个下级官吏,先后任过禁卫军守军正丞和县令,敢于与不法势力斗争,为人刚正不阿,在当时很有名声,受到后人尊崇。
    胡建在任守军正丞期间,监军御史为谋私利,私自将军营的垣墙打通,与社会上的人做买卖。
    监军御史此举违反了军纪,但构不成犯法,胡建决定用先斩后奏的方法,处置监军御史,整肃军纪。
    他选了一个校武选士的日子,把监军御史当场抓起来斩首示众,然后宣布斩杀的理由,全军震动。
    胡建此举不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扬,胡建因此知名。
    汉武帝末年到汉昭帝初年,胡建出任渭城县县令。
    当时汉昭帝刚登基,顾命大臣为上官桀和霍光,汉昭帝的皇后是上官桀的孙女,其父上官安与汉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勾结,干了很多不法之事。
    时任京兆尹的樊福,对上官安和丁外人的不法行为经常进行干涉,二人找来刺客杀死樊福,并把刺客藏在公主家里。
    公主家正好在胡建管辖的渭城县境内,胡建派兵包围公主的住宅,搜捕刺客。
    公主不但不交出刺客,反而还唆使家奴驱赶胡建派去的士兵,事后又唆使大臣弹劾胡建。
    霍光知道其中曲折,对胡建暗中保护,使得公主的恶状没有告成。
    后来,霍光因病休假,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得知消息后,愤懑自杀。
    汝南郡人胡建,字伊伯,先是安定郡太守虞放手下的掾吏,虞放退休后,举荐他为安定郡的主簿,后来官至安定郡太守。
    胡建长期在安定郡为官,由此可知,《元和姓纂》中说的胡建,当是他无疑了。

    胡质为曹操效力
    为官清正节俭
    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安定胡氏开始显现,代表人物是胡质、胡遵家族。
    据有关胡氏族谱记载,胡质先祖从安定郡迁徙到了江淮一带的九江郡寿春县,所以史书上记载胡质是寿春人,但胡姓族谱把他归于安定胡氏。
    另有一种说法是,胡质后裔迁居到安定郡,故为安定胡氏。
    胡质,字文德,年轻时与江淮名士蒋济、朱绩齐名,很有影响力。
    胡质在州郡与蒋济等任职,蒋济出使见曹操,曹操问:“胡敏年岁较大,应该有子孙了吧?”
    胡敏是胡质的父亲,字通达,也是江淮一带的名士,很有名望,曹操久闻其名,所以问起蒋济。
    蒋济说:“胡敏有个儿子叫胡质,处理大问题呢,不如胡敏,但处理细小事情很心细,超过胡敏。”
    曹操觉得胡质是个人才,任命胡质为顿丘县县令,后任丞相东曹议令史等。
    将军张辽与手下护军武周有矛盾,请胡质出任他的幕僚,胡质以病推托。
    张辽很不解,问胡质:“我有心让你作官,你为什么推掉我对你的厚意呢?”
    胡质说:“武周为人雅洁,以前您对他称赞有加,现在你们却闹了矛盾。我才能浅薄,如果做了您的幕僚,我怎么能一直得到您的信任呢?”
    张辽认为胡质说得很有理,与武周重归于好。
    曹丕建立魏国后,胡质历任吏部郎、常山郡太守、东莞郡太守。
    胡质每次得到赏赐,都分给手下人,从不吃独食据为己有。大家对他很尊敬,吏民安居乐业,将士恭敬从命。
    后来,胡质迁任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封号,赐爵关内侯。
    正始2年,东吴将领朱然围攻樊城,胡质率轻兵增援樊城,不顾兵少,排除异议,直达围城的吴军外围,稳定了城内人心。
    此后,胡质又迁任东征将军,假节都督青州、徐州诸军事。
    任上,胡质鼓励农耕,仓廪充实,与临近郡县开通渠河,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使得境内出现难得的安定局面。
    嘉平2年,胡质去世,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只有皇帝所赐的衣物和书橱。
    朝廷得知后,追封他为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号“贞侯”。
    嘉平6年,朝廷下诏追思并褒奖胡质等人的清正节俭行为,布告天下。
    胡质性情深沉,好深思,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深受他人爱戴。

    胡质祖孙忠慎清贞
    传下“淮海家声”
    胡质有胡威、胡罴两个儿子。
    胡罴,字季象,非常有才干,官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胡威,一名貔,字伯武,承袭胡质的爵位。
    胡威年轻时自勉立志向上,是个好青年,和父亲一样,清廉审慎。
    胡质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去荆州看望父亲。
    因为家里穷,没有车马僮仆随行,胡威独自一人赶着一头毛驴去荆州。
    路途中,遇到客舍暂时歇息,胡威先把毛驴拉去吃草,然后打柴做饭,饭后又上路前行。
    到了荆州,见到胡质,他在驿站马房里住了10多天。
    告别父亲时,胡质给了他一匹绢。胡威问:“您一向廉洁,哪里来的绢呢?”
    胡质说:“这是我从薪俸中节约下来的,你带回家去。”
    胡质手下有个都督,见到胡质父子如此清贫,决定暗中资助胡威回家,顺便也讨好一下胡质。
    都督先向胡质请假,说要回家,在胡威要经过的地方等候。
    胡威到后,都督热情地说与胡威作伴同行,一路上不断资助胡威。
    走了数百里后,胡威觉得很奇怪,经过交谈,明白了都督的用意。
    胡威拿出那一匹绢,赠送给都督作为答谢,然后独自一人回家。
    胡威后来写信给胡质,告知了此事。胡质打了都督100板子,将其革除官职。
    胡质父子这个廉洁慎重的故事,让大家非常钦佩。唐朝诗人李翰把胡威与东吴学者、官员陆绩相提并论,写有“胡威推缣,陆绩怀橘”的诗句。
    胡威后来历任侍御史、安丰郡太守,被封为南乡侯,升任徐州刺史。
    在徐州任上,胡威勤于研究施政方法,使得徐州教化之风盛行一世。
    胡威入朝为官后,一次,晋武帝谈到从前的事情,赞叹胡质为官廉洁,就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廉洁?”
    胡威答道:“臣不如父。”
    晋武帝问:“你父亲为什么胜于你?”
    胡威回答:“臣父廉洁,恐怕人们知道;臣却惟恐人们不知道,所以臣差得很远。”
    晋武帝认为胡威的回答坦率又委婉,谦虚又顺理。
    胡威此后又历任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朝任尚书,加奉车都尉。
    他曾向晋武帝谏言,说时政过于宽松。晋武帝说:“没有啊,尚书郎以下的官犯了错误,朕都没有原谅他们。”
    胡威说:“臣的意思,是说对与臣同等的官员也要严格,这样才可以严肃教化,晓谕法制。”
    胡威又被授任为前将军、监青州刺史,因功被封为平春侯。
    太康元年十月,胡威逝世,朝廷追赠他为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其余官职如旧,谥号“烈”。
    胡威的儿子胡奕,字次孙,胡威去世后承袭平春侯爵位,官至平东将军,也以“洁行”名垂青史。
    胡质、胡威、胡奕祖孙均以忠慎清贞著闻当世,他们的后代在门楣上题写了“淮海家声”,传至后世。

    18岁的胡渊
    冲进成都城攻杀反叛者
    相比胡质家族以文官为主,胡遵家族则以武闻名,而且后世更为辉煌。
    胡遵是安定郡临泾县人,三国时魏国的卫将军。
    景初元年,辽东郡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遣使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景初2年正月,魏明帝命司马懿率兵讨伐公孙渊。胡遵在司马懿的指示下,击破公孙渊将领卑衍、杨祚,平定辽东。
    嘉平4年11月,时任征东将军的胡遵与征南大将军王昶、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讨东吴。十二月,在东兴之战中,被吴将诸葛恪击败。
    正元2年,胡遵升任卫将军。
    甘露元年,胡遵去世,被追赠为车骑将军。
    胡遵有胡广、胡奋、胡烈、胡岐、胡传、胡世6个儿子。
    胡广,字宣祖,又字承业,历任赞佐郎、凉州刺史、散骑常侍、少府等,迁徙到长沙。
    胡广的儿子胡喜,字林甫,官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
    胡烈,一作胡列,字玄武,曹魏时为卫将军,随军攻打蜀汉。景元4年,镇西将军钟会反叛,胡烈和众多将领被关禁。
    胡烈的儿子胡渊,当时才18岁,听说消息后,身先士卒,冲进成都城,攻杀钟会,名扬远近。
    泰始元年,胡烈出任秦州刺史。
    在秦州任上,胡烈正好碰到当地连年大旱,百姓挣扎在饥饿线上。
    胡烈没有对百姓进行安抚和救济,反而施行高压手段,进占河西鲜卑族部落地带,引发鲜卑部族反叛。
    泰始6年,鲜卑部众与胡烈交战,胡烈兵败阵亡。
    在晋朝八王之乱时,胡烈的儿子胡渊受赵王司马伦调度,与齐王司马冏的军队交战,结果被成都王司马颖打败,投降被杀。

    车骑将军胡奋
    劝说国丈不要太强横
    在胡遵的6个儿子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奋。
    胡奋,字玄威,性情开朗,有谋略,年少时就喜欢打仗的事情。
    景初2年,司马懿讨伐辽东郡太守公孙渊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服侍司马懿左右,深受司马懿喜欢。
    司马懿回朝后,举荐胡奋为校尉,胡奋逐渐升任为徐州刺史,封爵夏阳子。
    甘露2年,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司马氏专权,起兵叛乱,时任大将军司马的胡奋奉命前往讨伐。
    甘露3年2月,诸葛诞被胡奋手下士兵杀死。
    泰始7年,匈奴中部统帅刘猛叛乱,朝廷派骁骑将军路蕃讨伐刘猛,任用胡奋为监军、假节,作为路蕃的后援接应。
    刘猛被平息后,胡奋因功逐渐升任为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护军,加授散骑常侍。
    胡奋只有一儿一女:胡友、胡芳,胡友死得早。
    泰始9年,晋武帝司马炎广泛挑选公卿大臣的女儿充实后宫,胡芳被选入宫,封为贵人。
    胡奋因是老臣,又因有后宫贵人女儿的帮助,受到晋武帝的宠幸优待,升任左仆射,加授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咸宁2年2月,胡人侵犯边塞,胡奋率军将其击败。
    咸宁5年11月,西晋讨伐吴国,时任平南将军的胡奋奉命出兵,与其他将领攻打吴国。太康元年,胡奋攻克吴国的江安。
    太康9年,胡奋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壮”。
    胡奋晚年喜欢读书,虽然是武将出身,也能担任文吏职务。他任职的地方,都留下声名政绩,在据守边境时既有威严又有仁爱,深受手下和百姓拥戴。
    胡奋为人正直敢言,当时皇后杨艳的父亲杨骏凭借自己是国丈身份而骄傲自大,胡奋毫不讳言地对杨骏说:“你啊,越来越强横了。历史上凡是与天子结亲的,没有不遭灭门之祸的。你这个样子,正在加速祸患的到来。”
    杨骏说:“你的女儿不也在天子家里吗?”
    胡奋说:“我的女儿只是给你的女儿当仆人而已,不可能造成什么好处或害处。”
    一席话,把杨骏说得很不安逸,却也无可奈何。后来杨骏被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所杀的事实证明,胡奋的预见是非常准确的。
    据河南新蔡胡氏族谱记载,胡奋的一支后裔后来迁居到新蔡,成为安定胡氏兴起的又一郡望地,为安定胡氏的分支,奉胡奋为始祖。
    新蔡胡氏后来向湖南东部及江西吉安、江苏南京、湖北、湖南等地播迁,西晋末年迁入福建、广东等地。
    再说说胡奋的女儿胡芳的一些趣事。
[attachment=29298]
胡芳画像

    胡芳被选入后宫后,大声痛哭,左右的人赶紧制止她说:“不要哭啦!陛下听到哭声,对你不吉利。”
    胡芳说:“我死都不怕,还怕陛下?”
    胡芳性格率直,举止刚正大方,被封为贵人后,深得晋武帝宠爱,生下武安公主,她的待遇仅次于杨皇后。
    有一次,晋武帝和胡芳玩一种叫摴蒱的古代棋类游戏,在争夺箭的过程中,胡芳抓伤了晋武帝的手指。
    晋武帝非常生气,骂道:“果然是武将家的女娃儿!”讽刺胡芳行为粗暴。
    胡芳毫无畏惧,应声答道:“我父亲北伐公孙渊,西抗诸葛亮,我不是武将家的孩子,还能是什么孩子?”
    由此可见,胡芳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子,在后宫如云的佳丽中,能得到晋武帝的喜爱,不是平白无故的。

胡宁生 2020-05-28 08:59
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2019年11月1日)

    原文: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廨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译文:(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洁。(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许昌)去探望他。(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到了之后)拜见父亲。在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在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作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做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踏上回家旅途。
    重点字词:
    (1)志尚:高尚的志向。
    (2)厉操:操行。
    (3)质:胡质,三国时人,胡威之父。
    (4)为荆州:任荆州刺吏;今湖北、湖南一带。
    (5)道路粮:旅费。
    (6)少:小的时候
    (7)省:探望
    (8) 廨:官府
    (9)具以白质:白,告诉
    (10)百余里要之:要,通“邀”
    (11)质杖其都督一百:杖,用杖打
    (12)遣:打发
    (13)毕:完
    (14)喂:对……说
    (15)对曰:回答说
    胡质品格
    胡质为官正直清廉,不仅不贪污 和收受贿赂,就连朝廷赏赐他的财物,他都是分给 部下或贫穷的百姓,从不独吞独占。
    胡威少年有很高志向,(厉操清白)严格要求自己品质清纯,不拿别人来历不明平白无故送的东西。
    相关故事: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后官职显要,不是靠逢迎拍马、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皆安”。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嘉平二年(250),胡质病逝,“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四年后,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考虑到胡质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胡质虽然当官,可家中并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好骑着毛驴独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又无不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便拿给胡质作为路上的盘缠。胡威却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从俸禄中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谢过父亲上路。


查看完整版本: [-- 东汉末三国时 安定胡氏家族崭露头角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2.248360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