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生 |
2016-08-26 10:20 |
[attachment=3468] 位于旗峰山下、凤子河畔的“培风阁”是朱氏家族“藏书授读之处”。始是明末清初族人朱世美,捐田一亩九分开创的学馆。后来就读的人多了容纳不下,茶院公第二十六世的朱武勲又购买一片坡地进行扩建。正中耸起一座阁楼,后面开挖两口水池,取朱熹诗意,立碑“天光云影”。楼东建“悠然亭”,亭前有两口水池种荷花。水池的西南建“问学堂”,西面小花园栽有桂花树。花园的西边还有一座复阁“金粟山房。”这组环境幽美的建筑群,占地面积十余亩。从朱世美开始,经过朱武勲扩建,到朱法才时完善。 当年“培风阁”内的藏书的数量之多,集类之丰,与著名的“天一阁”等藏书楼比,也毫不逊色。是我国最早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创立了中国第五种藏书形式。[attachment=3470] “培风阁”改变了基本农耕和商贾为业的家族人员素质结构,历史上不但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士,而且产生了封疆大臣朱理和全国一流学者朱兰坡。近现代,泾县朱氏人才层出不穷。著名交响乐作曲家(音乐家)朱践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朱永军(音)教授,中国国电集团总裁朱永芃、著名彩墨画家朱永芳,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室主任朱永昭研究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刚,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经络研究所所长朱兵等。 民族资本家朱幼鸿于1921年在黄田创办泾县私立培风学校,后增设女子职业专科,于1928年开办当时泾(县)、旌(德)、太(平)三县唯一的初中学校。 父亲的初中就在培风中学就读。毕业时宣城地区举行会考,培风中学高中考取了六名,父亲就是其中之一。[attachment=3471] 新中国成立后,在培风中学基础上创办了培风师范,培风完全中学。直至1988年前后,改成培风初级中学,2008年因教育布局调整,培风中学迁址到榔桥镇。[attachment=3472] 黄田村区别其它古村落,不断改造成型。而黄田是依据古代风水理论一次设计成型,整个村落建构严谨,布局合理,分布有序。村落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发源于黄子山的凤子河与马冲河汇合于村口,整个村庄的布局酷似船形。[attachment=3473] 有水村子就会活,民居依河而列。“靠山吃山”,茶是黄田人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春茶开摘,河畔晾晒有茶箩和烘烤茶叶的竹拷,成了古村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道、民居、小桥流水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attachment=3474] 建于乾隆间的“思永堂”,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原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现保存面积6500平方米。“思永堂”以中间大屋为主向两侧延伸,形成一座规模巨大的群体建筑。正屋与偏房成品字形布局,围成一个完整的屋前庭院。庭院地面卵石镶嵌,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花瓶、磨盘等精彩图案,中有方形麻石旗杆斗和旗杆夹各有4个。 中间大屋大门内凹,花砖门墙,麻石门坊,墙基的麻石均有浮雕。共有三进,中有天井分割,前厅5开间,中间为堂,两侧各两间正房屋,一字天井,由照壁中门进入敞厅,敞厅3柱,梁柱十分粗大,多边形青石柱上有高浮雕的鹿、象、喜鹊、金鸡等图案,玲珑剔透。两厢天井中有麻石条搭的花墩,置放花卉盆景。后堂3开间,两侧都有一较大的正屋。左侧并列三座陪厅,均以巷道相隔,大部分为南北朝向,每部分都以堂为中心,采取三、五、七开间的对称布置,并列两座陪厅,也以巷道相隔,由于地形限制,部分布局不对称。左右偏房与正屋也有巷道相隔,自成一体,且平面组织也各有不同。 这座大屋是朱理、朱珔的住宅,原来大门上挂有“金殿传胪”四字木匾。[attachment=3475] 沿河路面基本都是长石条铺成,一端悬架河沿。有嵌入河堤的阶石方便居民下河用水。[attachment=3476] 这是个半边水街,河对面是耕地。油菜花黄,为春添加魅力。[attachment=3477] 凤子河畔有一棵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的“皂角树”,古人没有肥皂,利用“皂角树”的果实洗涤衣物,皂角是天然清洗剂,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皂角树”还是高档优质木材,是做刀板、高档家具、工艺雕刻的绝佳材料,“皂角树”的果、刺、叶、籽都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attachment=3478] 凤子河中有深潭叫“情人潭”。水呈墨绿色,瀑布溅起白色的浪花,水景精致。得名“情人潭”,缘由当地流传有一段爱情悲剧的故事。 相传古时,黄田村口有位姑娘叫凤子,村后有个小伙子叫黄子。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长地久。他们渐渐产生恋情。凤子聪明、漂亮,远近闻名。邻村一个财主的猪头儿子看上了凤子,求婚不成,就带着一帮家丁来村里抢凤子姑娘。尽管凤子坚决不从,但寡不敌众,被强行绑到轿上。当轿子抬到此潭边时,凤子为保守贞节,从轿中纵身跳下。打柴回来黄子得知,悲痛欲绝,不顾一切跳下深潭随凤子而去。此举感动了神灵,突然间乌云翻滚、雷鸣电闪、大雨倾盆。雨后,黄子化身成了村东的“黄子山”,凤子则化身为“凤子河”,而财主的猪大头儿子则化身为河中的猪头石,永世受到凤子河水的冲刷与惩罚。[attachment=3479] 这就是下游的“猪头石”。站在路上看此石,像似一个大猪头;而到河对面看,又好似是只大石龟。其实它是凤子河上一个天然的水利工程,河水将花岗岩冲刷出两个大水坑,消耗水能,保护凤子河堤与村落安全,见证黄田凤子河悠久的历史,增添了凤子河水的活力与灵性。“猪头石”是凤子河中一大奇石。[attachment=3480] 建于清雍正、乾隆间的“思慎堂”,原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原建筑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现仅保存有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思慎堂”属于黄田朱家上五房中的长房,朱庆霞(字炳章)与儿子安润公,孙子朱宁苞, 朱宁荪的居所。完整的水磨花砖墙面,千年不粘灰。[attachment=3481] “思慎堂”主体为三座并列的大屋。原来均为四大进,现中间和北侧两座均只剩下前进,南侧邻凤子河四进全部保存下来。屋前有长方形大庭院,院门开在左侧,左右各有边屋与正屋形成院落式布局,人称左青龙、右白虎。后面还有一座大屋,有巷道与前三座的大屋隔开,建筑整体坐东朝西。 三座正屋为一字形前墙,气势宏大,两条巷道间隔,巷首均建有麻石门坊连成一气。正中的正屋大门内凹,花砖门墙,麻石门坊。内有门厅,四水归堂天井,敞厅较大,两边共有4间正房,上有阁楼,窗扇上的雕花异常精美。正厅已被焚毁,残留的柱基依稀可见。后两进8开间,前后进布局相同,均有一字形天井,以堂分,正房左四右三,设有走马楼。河边两进都为六开间,均有走马楼。北侧正屋仅存前进,共六开间,呈不对称布局,以堂分,正房左三右二,较为特殊,大门内侧有“恭俭维堂”四字石额,北侧后两进于1988年被焚毁,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的故居。[attachment=3482] 长方形大庭院宽敞,沿院墙空地被充分利用,看到油菜花黄艳,女儿做了一次“花美人”。[attachment=3483] 村中树木成荫,房前屋后间隔有小块菜地,古村落呈现一派田野风光。[attachment=3484] 了解到作画的学生来自河南,都是学油画的,远道来黄田缘于古村落的魅力。[attachment=3485] 位于凤子河北岸,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荣禄大夫第”又名“裕怡堂”,是朱宗潘府第。“荣禄大夫第”占地2800平米,原建筑面积2300平米,现保存面积750平米。[attachment=3486] “荣禄大夫第”是黄田村内两所入口朝向不同的建筑之一。院门对牛背山、凤子河。因风水缘故,建筑时将门框向西偏了10度,以避凤子河的水流直冲家门。 “荣禄大夫第”前有照壁墙临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木制门屏。原为三纵两进,现仅存正厅后进五开间和九间边屋一幢,整体损毁严重,大部分仅剩屋基,但在对堂的布局和入口处理上有独到之处。[attachment=3487]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崇德堂”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 。是朱庆彩、朱绍陈父子住所。 “崇德堂”位于黄田村口,地处“凤子河”与“马冲河”的汇合处。院墙呈尖角状,是整个船型村落的船头。现存两大进古宅,坐北朝南,主体保存基本完好。 [attachment=3469] 位于荣禄大夫第南侧的九间边屋是长子朱子典故居,中有巷道相隔,沿风子河岸道路砌筑,与河岸梅花相映,自成一景。院门开在左侧。宅内一字形长天井贯通廊前,当中一间为堂,两边各有4间正房;上层相应九间,通过中堂楼梯上下。 房门、窗扇上均装小方木格,做工精细,楼下房门上装竹叶形几何纹门楣,除中堂外每间一扇八幅缕空雕栏板,取八仙过海之意,每扇中间都雕有八仙之一的神器。房前天井中有用麻石条搭成花台,上置盆栽花卉和假山盆景,古雅清幽,别有风味。经后人重修,基本恢复了原貌, 保存完好。[attachment=3489] 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群山环抱,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其建筑既有苏州园林的风格、宫庭建筑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筑的特色。 [attachment=3490] 村落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发源于黄子山的凤子河与马冲河汇合于村口,使整个村庄的布局酷似船形,而“洋船屋”就成为船中船了。 [attachment=3491] “狮子山”和“象山”把守村口,之间有凤子河源远流长,其间古石道网状交织,构成绝佳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 [attachment=3492] 景区入口处水利工程的水渠,将河水一分为二。猜想以前水渠将水引入水碓碓米,而现在已用电力取代水力,水碓已成为历史,河渠失去了使用价值。 [attachment=3493] 所以不远水渠就到尽头,抬高的水通过缺口回流到河里。[attachment=3494] 古道沿河延伸,直到林荫深处。 [attachment=3495] 入口不远处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田村古建筑群”标识牌竖立路边。 [attachment=3488] 从景区入门处走出,结束黄田的旅程,但心里好像遗漏了些什么?想想:还有旗峰公家庙、绣球桥等没有走到?留下遗憾也好为下次找个来的理由,这样去想,也就坦然了。 在象山的集体合影,记录了这次在黄田的相聚。 有人高度评价黄田古村落“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建筑美学的结晶,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回想一点不为过,初识黄田的我内心震撼,不枉此行。 离开黄田,返回榔桥。在榔桥医院,遇见从未谋面的大姑家五姐的女儿,她和大表哥的老大同在医院工作。 匆匆告别,我和女儿前往不远处的溪头都,那是我的老家,“常回家看看”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