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92阅读
  • 0回复

胡树英:为“九峰”守墓的最后一代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7
来源:浙江新闻(2018年11月7日) 作者:开发区报道组 金开宣


    九峰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成为金华家喻户晓的景点。九峰山脚下,有一位历史名人胡森安葬于此,其后代胡树英一家一直在这里看守。
    说起胡森这个名字,也许只有胡森后代汤溪镇胡碓村村民和部分汤溪人知道。但是,胡森还有一个别名——他晚年自号“九峰”,在九峰山留下许多石刻真迹。比如半山腰可看见岩壁镶嵌的胡少卿(森)石刻手书碑。并且,九峰山下至今流传着许多与胡森有关的优美传说。
    据历史记载,胡森(1493—1564年),字秀夫,号九峰,晚号太末山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以功官至太常寺少卿,转南京鸿胪寺卿。胡森在职期间拒馈金、裁冗员,以爱民节用清廉刚正、不阿附权贵著称。后因与权相不和,辞官归里,隐居九峰山。权相被人弹劾去职,未几,又被起用,赴任时道经衢江,停舟访森,意欲邀森同出为官,森称病不见。不久,权相果仍以奸败终。众皆叹服森识见卓越。嘉靖年间,邻县欲将重役转加汤溪,森作《却役书》,痛陈历年赋役已有所增加,今又添重役,则民日贫而敛日急,祸乱必起。知县亦据此申报,乃获免。著有《九峰文集》。

    如今,胡碓村大部分村民是胡森后代。每年正月初一,这些后代都会到九峰山脚下的胡森墓前祭拜。除了祭拜,他们还会顺便拜访为其守墓的老人胡树英夫妇。
    从明嘉靖年间开始,胡树英老人的祖先,就从胡碓村搬到九峰山下守墓。近500年来,守墓人在胡氏后裔间世代传承,未有中辍。胡树英在此守墓已是第六代。“我们这个家最早是个茅草屋,后来改为土房,再后来儿女们长大了,帮我们建了三层小洋楼。”胡树英说。
    今年81岁的胡树英告诉记者,自他记事起,他爷爷每天守墓的日常让他意识到这也是他以后要做的事情。“因为在后裔里,我们家经济条件最差。以前守墓可以维持生计,墓地附近的墓田范围很大,每年田租收入可以解决温饱,这样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胡树英带记者去看了胡森墓,位于他家的右后方。老人握着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棍拨开杂草为我们开路。墓葬坐南朝北,正面有三大墓穴,为三穴合葬墓。其中正中大穴为胡森父母之墓,左大穴为胡森夫妻之墓,右大穴为胡森儿子之墓。墓碑上的字迹已模糊,只有中间“明太常少卿鸿胪寺卿胡森墓”几个字还清晰。

    “原来还有墓道、石桌、石凳,现在都没有了。”胡树英感慨道。曾经有段时间,盗墓猖獗。2009年,胡树英夫妇也曾遇上一回。一天晚上,一群盗墓贼闯进老人家中,将他们捆绑起来,并用毛巾塞住他们的嘴巴。随后,盗墓人挖开胡森妻子丰氏的墓穴。幸运的是,刚好有村民发现,及时报警,这座墓才没被破坏。
    如今,胡树英每天的生活除了放牛,就是保护祖坟。胡树英的妻子说:“我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离开家的。如果我们出门看儿女,会轮流去看,肯定有一个人要留在家里。”
    老人家育有二子三女。三个女儿中两个在杭州、一个在兰溪;两个儿子都在金华本地上班,都是读书人,子女生活很幸福。如今,守墓以维持生计的保障不复存在,胡树英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守墓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老人仍然生活在过去的生活里。但是,胡树英坚定地希望今后能保护好这个祖坟。老人不会写字,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说汤溪方言,靠少量补贴和养牛维持生活。据悉,胡森墓于2004年3月被当时的市文化体育局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这块牌子立在台阶旁,已被荒草“淹没”。
    信息提供:胡永良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