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正南门不久就到了孔庙。由于历代皇帝都把儒教作为国家宗教,五千年从未中断,因此孔庙的称呼特多。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都是历代皇帝所赐。而文庙叫声最响。
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二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深深烙下中华文化烙印,是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和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同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庙前有一建于明代石坊,上面书有“金声王振”。因孟子评价孔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而得名。题字是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吼”。 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这就是泮水桥。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孔庙建筑按中国传统建筑格局,贯穿孔庙神道路就是中轴线,整个建筑群以道路左右对称排列。 这是壁水桥主桥,石栏雕刻精美,中间石条铺设,两旁砖石铺就,宽敞平整。只有皇帝祭祀时,才可以走主桥。过桥就到弘道门,弘道门原来是孔庙的正门。门额“弘道”二字是乾隆皇帝题写的。 主桥两边建有辅桥,前往弘道门,一般人只能通过两边的辅桥进庙。“璧水桥”始建于1500年,清代改建为现状。璧水因天子学宫之水“壅绕如璧”而得名,以象征教化不息。桥两侧各有一座门。东门叫“快睹门”,西门叫“仰高门”。、过圣时门,则是一个古树参天的院落,向前走不多远,一条小溪横穿而过,上面立着三座石拱桥,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得名,称“壁水桥”。 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许多树龄太大,已达暮年,树皮剥落,枝叶稀疏,不得不依托“驻拐”而立。凸显了中华文化悠久辉煌历史。 说实话,古树的树形并不好看,不少疤痕累累。这颗古柏树上的肿瘤造型倒像腾空欲飞的龙,这棵树就叫龙树。 而这棵古柏上瘤子、枯枝绞缠,大概就叫凤树吧?合在一起就是寓意“龙凤呈祥”。呵呵! 取自论语“人能弘道”而命名的“弘道门”,赞颂孔子阐发的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洪武时孔庙的大门。 过了弘道门,后面就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孔庙的大门一道又一道。有宋、明、清各朝代建的。尽管建筑时代不同,工匠不同,但感觉与整个建筑群相互映辉,浑然一体。所有门都是红色的“朱门”。 并列排放的石鼓被磨砺的油光化亮,随行学生忍耐不住和它合影。 孔庙第七道大门叫大成门,大成门并列有三门,据说平日只能从左右两旁门出入,只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而我们去时中门大开。 大成门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大成门的门槛很高,谒圣庙者必须端正举止,言行举止得体,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方能入内。 圣时门大门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两方石陛雕刻精美,云水烘托双龙戏珠,龙身翻转腾跃,姿态生动,山形奔竟,水势汹涌,行云流畅,火珠旋转,整个浮雕图形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是孔庙石刻中的精品。 孔庙的第六进院落有13座碑亭,南边8座,北边5座。东、西各有一门,是孔庙第三道腰门,为“东华门、西华门”。 亭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庙宇的纪录。字体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 碑亭前有似龟非龟的动物些驮着巨大的石碑。动物叫贔屃,传说中是龙的儿子。 在这里我还增长了见识:传说中的龙生有九子,但都不是龙。大儿子“囚牛”喜好音乐,所以一直蹲立于琴头;二儿子“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三儿子“嘲风”平生好险,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儿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儿子“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儿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七儿子子“狴犴”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儿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九儿“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这倒解释了以前到许多古建筑看到的兽形雕塑的缘由。 贔屃是六子,擅长负重,所以到这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分别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和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 “杏坛”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坛上建有亭阁,十字结脊,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阁匾是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的篆书。 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基座六边造型,基柱飞龙盘旋,炉沿彩云环绕。 过“大成门”就来到“大成殿”,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重建的。大成殿气势雄伟,结构整齐,规模宏大,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突兀凌空,金箔贴裹,群龙竞飞,东方建筑特色明显。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前檐下有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每柱二龙对翔,下饰莲花石座。自上而下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使人无不感到惊讶万分。 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周围28根石柱均以整石雕刻而成。 孔庙面积很大,门连接门,院依着院,进去后如进入迷宫。 七拐八拐来到这个大殿,望去年代久远,环境幽静,远远一瞥,没有细看。 诗礼堂是是纪念孔子教育读经的地方。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站在院中,见儿子孔鲤从堂前走过,问道:“你学过《诗》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当时上层社会交往谈话时不引用几句《诗经》无法与人交谈,于是孔鲤就退而学诗。又有一次,孔鲤又被孔子叫住问他:“你学过礼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以立身处世的,于是孔鲤退而学《礼》。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 堂内放置有讲学的书桌凳,中壁悬挂有孔子画像。 堂前有两棵宋代银杏树,据传那时孔府曾用这棵树的果实做菜,名叫“诗礼银杏”。 国子监东面有孔庙碑林,矗立着198块碑刻,记录着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录取名次。其中还有郑板桥、纪晓岚、龚自珍、翁同龢、徐世昌等名人的珍品。这里保存的汉碑,数量最多,碑刻数量仅次西安碑林,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大中门东西两侧,各建有绿瓦拐角楼一座,与孔庙北端的两座角楼遥遥相对。角楼建于元代,仿皇宫之制所建。均为三间,立于高台之上,供守卫瞭望之用,亦称“望楼”,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 依依不舍离开孔庙,赶往下一个目标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