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石砖,雕梁画栋,千百年前这些亭台楼阁古民居里曾发生过什么?一座古建筑如同一部历史书,汇集了中国古典美学、建筑学、文学、哲学和风土人情等历史信息,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旅游文化心理需求的提高,近年来,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为特色取胜的古村落旅游成为了热门时尚的旅游活动形式。
遗产保护大课题 一靠宣传二靠法
如果说,十年动乱期间和旅游开展初期,人们对祖宗留下的遗产保护全凭个人的认识与感悟的话,那么今天西递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则已经制度化和日常化。 2007年6月12日的国家旅游局网站曾刊发有这样一则新闻:黟县:“西递村民自发宣传保护文化遗产”。 “叔叔,你好,我是西递中心小学的学生。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西递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时刻需要我们的保护,请您在游览西递的时候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保护西递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这天下午,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手捧一沓《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材料,出现在西递村的古巷和老屋中,他们不停地向身边的每位游客和村民发放宣传材料,并耐心向他们解释,恳请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西递。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这年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西递当地村民对此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保护着西递古村落,同时还自发地走上街头向游客宣传保护西递。从6月7日开始,西递村的老年腰鼓队自发地在西递村口的牌坊前表演,用他们自己的精彩表演诠释西递和谐,提醒游客和村民注意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老年腰鼓队一位胡姓大妈告诉记者:“西递是我们的家,同时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西递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几个老姐妹就自己走上街头表演腰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大家保护西递文化遗产。”6月9日,西递村文艺协会又在牌楼广场上演了一台集知识性、文艺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文艺专场演出,通过文艺汇演和有奖知识竞答向游客和村民宣传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西递村自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当地政府和村民采取了多种形式来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2002年6月18日西递村民举行了承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签名仪式,并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承诺将真诚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为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2006年5月21日,安南夫妇一行特别来到西递,对西递村民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承诺和努力表示感谢。“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来,西递村民已经认识到了保护西递、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经常自发地向游客宣传保护西递。” 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给西递的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重的责任。西递再也不是一个只供当地村民居住的古村落,而是同时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列入遗产名录的单位和地方提出了严格的保护规定,要求“列入此目录的文化和自然景点均具有特殊的及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加以保护”。中国政府在向世界遗产组织提出申报的同时,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一旦申报成功,中国政府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要求,对人类的共同财富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世界遗产是一支锋利无比的双刃箭和一节烫手的山芋。 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对所列入的名录,实行严格的监控,每两年要到所在地进行检查评估,发现保护不利或者开发过度,要进行黄牌警告,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单,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将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删除,取消世界遗产资格。国内就有譬如水洗“三孔”、五当山遇真宫大火、泰山炸山劈峰等恶劣悲剧出现,因旅游过度开发使遗产失去原真性而受到黄牌警告也是不泛先例。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遗产,是摆在全县上下包括西递旅游经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一个有着上千人居住生活的村落里,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进行保护,这本身更增加了难度。时代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追求生活质量是现代人的本能。古老的民居阴暗、潮湿,采光性能差,又没有必备的配套功能,如卫生间,淋浴等,这确实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和考虑村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旅游公司从门票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补助村民用于生活配套设施的内部改造,严格按照:“外面必须是徽派,里面可以是现代”的原则进行操作,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还是如前面所说的利益驱动。 随着西递旅游的快速发展,村民们迫切希望参与到旅游创收上来,利用自家的旧房子资源,作为经营场所,是当时大部分村民的选择。对此,只要管理到位,经营有序,还是有利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的。即使由于一时的管理疏忽,而导致摊点过多,经营无序,所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是影响旅游环境,而不至于对村落的保护造成根本性危害。对遗产保护造成最大威胁的,还是少数村民为了达到扩大经营场所的目的,置保护管理要求和善意劝阻于不顾,擅自拆建,改建老房子的行为。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房子四周空闲地上,不履行任何手续而建起新房子,它所带来的危害是新建筑与古村落的不协调,而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整体风貌。对此,只要态度坚决,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可以对违章的新建筑进进行强制拆除。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对古老建筑的肆意侵害,有的在老墙上开窗打洞,或者干脆推倒老墙垒起新门面;更有甚者,拆掉整幢古民居,建起新的经营场所(如前面所说的因拆自家老房子触犯法律而被判刑的当事者)。这样的行为,是对世界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通常对上述行为可以采取经济处罚,或者责令其拆掉新建筑而恢复原状。其实这样的处理还是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与事无补的。老房子拆掉了,其原状是永远也恢复不起来的。要改变和杜绝这种对世界遗产带有毁灭性损坏行为,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建立起健全的保护机制,用机制来约束保护工作。国务院副总理职业外交家钱其琛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通过探讨摸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开始建立起来。首先是保障机制。要保护好遗产,必须有资金做保障。在积极向上争取保护资金的同时,旅游公司在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提出较大比例,专门补助村民用于古民居的维护,如日常性的危房维修、白蚁防治等。二是保护机构。在县镇两级遗产保护机构的指导下,村里又成立了专职的遗产保护组织,由旅游公司承担人员经费和工作费用,专事遗产保护工作。这些人员,除了白天工作上班外,晚上还要值班巡逻,打更报平安。夜里用沉寂多年的打更方式,来提醒人们注意用火安全,保护古村落,颇是新鲜又有实效。三是规章制度。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黟县人民政府迅即制定了《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由县人大常委会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县、镇两级政府还印发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皖南古村落保护条例》等宣传手册,广加散发,做到住户村民人手一册,以增加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珍惜、保护意识。在充分征求吸纳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里制订了:《西递古村落保护村规民约》、《西递古村落维修管理办法》、《西递古村落消防应急预案》等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的保护行为。四是利益机制,村两委研究并经全体村民同意,将村民对古村落的保护行为和效果,与旅游公司每年给村民的年终分成挂起钩来,平时考核打分,年终奖惩兑现。五是激励机制,村两委和旅游公司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保护古民居做出贡献的先进户主,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成功做法的实施,使原本困绕人们的遗产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然而,要使遗产保护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就必须建立起长效的保护机制,使其步入良性循环,也就是唤起全体村民的保护意识,将政府的保护意志,转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一项大胆而又极富创意的行动在西递酝酿起来。 胡晖生,土生土长的西递人,西递胡姓的后裔。自幼年起,一直居住西递。其居所“瑞玉庭”现在是西递的著名景点。居所厅堂内悬挂的著名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赞美、思考和传颂。这幅楹联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幅刻意的“错”字联。联文中辛苦的“辛”字分明多了一横,吃亏的“亏”字又多了一点,这楹联的寓意不仅在于,这是他们的祖先经商创业的技巧,也是他们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楹联的创作者在一生的商海搏击中感悟颇深,他告戒后代,凡事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快乐,而多吃一点亏,往往能占得更大的便宜,正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所以他在书写这副楹联时,特地在“辛”字上多加一横,“亏”字上多加一点,后辈们在深思着两个故意的“错”字时,自然会记住这楹联的真正内涵。也许是从小就受这楹联的熏陶,胡晖生一生刻苦勤俭,虽读书不多,但自学成才。他当过兵,做过小学教员,并以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在县委办公室和县委党校等任过要职。 1986年,县委、县政府着手开发黟县旅游业,当时他从县委党校,被调到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领导组担任专职副组长兼旅游办主任,因此他也成了黟县旅游开放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两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他退居二线,离岗休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却难也割舍自己和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厚感情。他以自己的一己之长,收集、回忆西递村的宗族沿革和发展历史,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文史资料,并因此成了村中少存的几位“活档案”。他还克服体弱多病,编写西递导游词,义务对导游进行培训,并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和见证,引导和鼓励乡亲们脱贫致富,支持西递旅游的发展。也许就是想继续发挥余热的缘故,胡晖生自发的把村里一百多位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西递老年协会,并亲任会长。就是因为担任了这个老年协会的会长,使他的人生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永远值得炫耀的辉煌。 老年协会在怡然自乐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力所能及的为西递旅游发展做点贡献。看到部分村民对古村落保护意识淡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损坏古民居、古建筑的行为,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感到异常痛心。因此他们要以自己的行动,配合政府和村里做好西递世界遗产的保护。“善吃祖宗饭,不断子孙粮”,他们以通俗而又深刻的语言,来唤起村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2002年6月17日,西递村179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向全村1200多名全体村民发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共创西递美好明天”的倡议。并定于第二天,全体村民在牌楼广场隆重集会,举行承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签名仪式。为此,全体村民还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致电,表达了承诺的决心。他们承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誓让青山长在,碧水长流,文明村落,遗产永存”!日理万机的安南先生,抱歉公务繁忙,不能亲自回电,特嘱联合国公共咨询处回复西递村民。安南感谢“西递全体村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递列为世界遗产所做出的反应,特别感谢他们明天(6月18日)在牌楼广场举行的签名活动,也感谢他们为保护这一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所做出的承诺”。西递村党支部书记旅游公司经理唐国强主持签名仪式(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2002年6月18日,西递西递村全体村民聚集在牌楼广场,老年协会会长胡晖生带领大家,手持右拳,宣誓承诺,真城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家在大型条幅上签名以表示决心,此举引来了广大游客的共同参与。 一群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把自己的一次行动,与世界组织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了与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的联系和交往,不能不说是一次创举。公务缠身的安南,虽然没有亲自给西递村民回复,但他心目中由此对西递产生了印象。2006年,即将卸任的安南秘书长来到了西递,他要来看看这人类宝贵的遗产,更要来看看热情而又充满责任感的乡亲们。在幽静的古街小巷里,在美涣绝伦的民居中,安南先生如痴如醉,他与乡亲们亲切交谈,亲身感受到乡亲们保护遗产的承诺,得到了认真的履行。他在惊叹西递如此美妙的同时,更对村民们多年来为保护遗产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挥笔写下了“这是一次伟大的经历,赞赏你们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的一切”的由衷赞叹!胡晖生老人代表全体西递村民,将当地艺人采用传统徽州三雕工艺制作的礼品,赠送给安南先生,以作纪念。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活动,也是世界遗产保护史上的一次“神来之笔”。从表面上看,它是由村老年协会发起,西递全体村民参与的行动,实际上它是党委和政府主导遗产保护的具体行为,是县政府和镇政府独具匠心的工作艺术。通过这次庄严而又隆重的承诺签名活动,使全体村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也备加珍惜人类的遗产。大家以自己的自觉行动,呵护着村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保护着村落的一街一巷,一墙一屋。西递人以自己的责任和智慧,创造了一个“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几级联动、有利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新摸式。 也许,正是这次活动,才促使日后安南秘书长的西递之行。 至于说到西递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有不少的故事值得记忆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