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25阅读
  • 2回复

泾县溪头都“龙坦胡氏”之探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7-20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支源流派 移动到本区(2018-08-20) —
作者:黄山怪石
    退休后一下子静了下来还真的不适应,突发要把“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弄个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年轻时绝没有想过,归咎于上了年纪,叶落归根的情缘吧?
    既然要理,就要理得彻底。泾县溪头都的“龙坦胡氏”究竟来自何方?先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定居?有没有哪些分支?去向在哪?——看来是个大工程,报着试试看,查到哪里到哪里的心态,开始了寻祖追踪。出乎意料,网上的资料很多,但同时很繁杂,各种版本的说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的进行了梳理,归纳整理初步理清了“龙坦胡氏”渊源。
一、“龙坦胡氏”渊源
胡姓始祖胡公满

    胡氏得姓: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武王,他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特别追崇舜帝,当他知道自己部下陶正(专管陶器生产)的虞父是舜帝的第三十一代孙,就把大女儿太姬许配给他,并封其子妫满(胡公满)为陈国(今河南淮阳)国君。妫满死后谥号为“胡”,胡公满被公认为中华胡姓的始祖。原居住在西周陈国的河南东部的胡公满的后人,大多迁向了西北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一带。中华胡姓公认的郡望“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所设的,范围在甘肃东和宁夏一片。“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三国时魏国车骑将军胡遵为安定临泾人,子孙有镇南大将军胡奋,将军胡烈,秦州刺史胡渊,晋武帝贵嫔胡芳。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后有雍州刺史胡僧洗,泾州刺史胡宁,徐州刺史胡虔,陇东王胡长仁,赵州刺史胡长粲。安定胡氏作为曹魏、西晋、北魏、北齐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安定胡”因此名声大震,有“天下胡姓出安定”之说。
    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是“中国第一帝都”。我们的先人一直是朝廷高官,尽管隋朝建都长安(隋炀帝时迁往洛阳),但胡氏先人还是“世居咸阳”。

1、胡福与胡裕

    隋末隋炀帝当政时,“世居咸阳”的胡氏五十八代孙“兵部郎中”胡乐陵有二子胡福和胡裕,兄弟两均在朝廷任命官。长子胡福时任姑孰(现安徽当涂境内)太守;弟弟胡裕的官比哥哥做的大,时任工部尚书。这支胡氏的南迁,缘于弟弟胡裕。
2、胡裕南迁黄山
黄山区三口尚书里

    关于胡裕到黄山(太平)的说法是:
    隋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列入贡茶,派工部尚书胡裕来黄山督办白茶事。而胡裕到黄山查看了解到此茶只产在黄山北麓的轩辕峰东北一带,产量很低,而茶农却以此维生。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让茶农无偿供奉而断了活路。一日他将官印、官帽、官服折放整齐,丢在住处,弃官而逃。此时正值隋末战乱,隋炀帝自身难保,顾及不了追究胡裕。趁天下大乱,隋大业年间(605—617年)他领全家自陕西咸阳迁来黄山,定居在现在黄山区三口黄山夫子峰下,“隋尚书,隋亡遁黄山”,由于他曾是尚书,后来人们就称该村为“尚书里”。
屯溪黄墩

    随后,灭随兴唐战乱四起,天下大乱,胡福的官位岌岌可危,为保全家,时任姑孰太守的胡福随弟弟举家也搬迁到黄山,落脚在当时的新安郡(如今屯溪)黄墩。成为今徽州胡和江西婺源清华胡始祖之一。
    唐代,胡裕的孙子胡松,胡福的后孙胡学都因为有功当了常侍官,他们俩都能在皇帝面前走动,是胡姓族人的荣耀。
3、李白为胡氏家谱作序
黄山区谭家桥罗村璧山(胡珲隐居处)

    胡裕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珲(胡松之子),住在黄山区谭家桥罗村碧山。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引见给唐玄宗后也进了翰林院,和胡珲相遇成为好友。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因醉写蛮书离开了长安,不久胡珲退休归隐碧山。
    李白曾三次来黄山,第二次来黄山是天宝十四年(755)。被泾县万村的汪伦抓住李白好酒、爱游山逛水的软肋,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弥天大谎骗来李白。
    次年的天宝十五年(756)春,遭流放遇赦后的李白第三次又来黄山,专访隐居在黄山的好友胡珲。李白到胡珲家看中他家养的白鹇,开口讨要。此时正值唐太宗下令统一修订氏族志,胡珲受命系统整理编撰从周朝得胡姓派系的首部《胡氏家谱》。于是胡珲提出送白鹇可以,必须要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欣然答应,于是,李白成就为《胡氏家谱》的第一作序人。
    按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木刻版原款式,加以句读,一般使用简化字,唯有“峕”(即“时”)保留原样。将李白写的《乾元已亥谱序》抄录于后。
    乾元已亥谱序
    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曰:“钦奉我太宗皇帝诏,高士廉岑文本,取天下谱牒,参诸传,作《氏族志》修,是以应诏。得余本,窃附己意,增新而遗诸后。敢请一言,以弁其首。”余受而观之,为之叹息不已。胡盖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世居咸阳,代有显人,曰刚,为汉大司农;曰贡,为交趾都尉;曰广,为太子太傅;曰福,为姑孰刺史;避乱歙之黄墩;曰裕,为尚书,福之弟也,因隋亡于唐,隐遁宣之黄山。传至邦公,迁宏潭。惟公家碧山。今作是谱,深得一本合族之道,此予所以观其图而叹息也。呜呼,世之氏族,孰非古帝王盛德之后哉!然历世浸远,支脉日分,盛衰隐显之迹,有不齐矣;死生患难、庆吊救恤之礼,不能以相及矣;同气相视如途人矣。是故无谱非贤子孙莫能修也,有谱非贤子孙莫能传也。珲,亦胡氏之贤子孙哉!自有虞至于今,上下数千百年,蝉联奕叶,而文献足征矣。《传》曰:“公侯之世,必复其始。”未有先世功德深厚而其子孙不能繁衍盛大者也,胡氏之族其可量也哉!故援笔序此,以复其请云。
4、朱熹为胡氏家谱作序

    南宋孝宗乾道辛卯年,理学大家朱熹为当时太平《胡氏宗谱》写了《乾道辛卯谱序》(乾道七年,1171年)。该谱序对胡姓缘起,胡福、胡裕南迁繁衍,胡姓对社会的贡献都作了论述,其中尤其是对胡珲与李白的关系作了肯定。该序有关胡姓缘起和胡珲与李白的关系部分是:
    “阅及宗谱,备查胡氏根本,方知出自舜之后也。武王克商,寻舜后而封胡公满于陈。以后生齿渐繁,星居分野,在先多住咸阳。及裕公、福公南渡,迁于徽、宣之间,碧山、清华乃其始迁也。复迁浙之龙泉、韶湖等处,闽之崇安等处,江、广之西北庐陵等处,并池、太、秣陵一带诸宗,皆一脉流传者。向仕于汉者固多,刚公、广公其杰出者,实有名于当代。仕于唐者甚众,学公、珲公其最高者,一与李克用并功,一与李白友善,后访至于其家,赠诗而作谱序,故胡氏修谱自此始矣。”
    朱熹对胡珲的评价相当高,认为他是“仕于唐者”中的“其最高者”。至于胡珲于李白的交往,说得更是明白不过。太平胡姓修谱即从胡珲开始。
    李白、朱熹均为胡氏家谱作序,可见自唐到宋,胡氏社会影响巨大。由于民国前的胡氏家谱都是将胡福、胡裕兄弟合谱修订的,故李白、朱熹作的序言也是“龙坦胡氏”的荣耀。

5、胡学常侍胡
婺源清华


    “龙坦胡氏”是胡氏五十八世隋末姑孰太守胡福的后人。胡福下传数世到胡瞳。胡瞳生七子,分别是:讳康,字寿康;讳宁,字福宁;讳仁、字聪仁;讳宅、字广武;讳惠、字靖惠;讳珍、字茂珍;讳学、字学辉。(注:胡瞳生子情况的记载,不少谱中记载有十四子,分别是:寿、康、福、宁、聪、仁、广、武、靖、惠、茂、珍、学、辉。综合清华胡氏始祖胡学是胡瞳最小的儿子和七子情况,猜想后续谱中不了解古人用名由“姓、名、号”三部分组成的习俗,将“名”去掉,把“号”两字分拆,重复了。)
    七子胡学(850年——907年)年少便聪明机灵,悟性过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他登进士第,官拜本路司户。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刚正不阿的胡学上书皇帝,痛斥宦官田令孜无视皇帝,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他还上奏说天象有异常变化,是不祥的征兆,预示着社稷有危。田令孜闻听此言,暴跳如雷,诬陷胡学诽谤大臣之罪,将胡学被贬谪福州。然而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担任舒城令。唐僖宗广明初年,黄巢攻陷长安,而僖宗皇帝在田令孜挟持下仓皇出逃,避乱于四川。由于道途险阻,诏令不通,当时天下百姓几乎都认为唐皇室日暮途穷,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但胡学却对此充满信心,认为自古国家未尝没有不以患难而重新复兴的。
    此后他与李克用、王重荣等并肩作战,讨伐黄巢,为恢复唐室,为重振唐朝河山做出巨大贡献。因为他功绩卓著,官封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诏赐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


    关于胡学退隐后举家迁移婺源清华的缘由,历史记载是:胡学十八岁时,曾经伴随父胡瞳去婺源通灵观,道经清华,见此处清溪外抱,形若环壁,群峰叠起,势嶂参天。感叹:“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他们父子投宿于清华通灵观时曾游通灵观洞。父子两游兴大盛,题诗于洞内。诗云:“三崖九洞出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丹熟已乘仙鹤去,云深惟有老龙蟠。铁船过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稀。臂破莓苔认诗句,录归传作书图看。”
    于是他于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举家由黄墩(篁墩)徙居到古邑婺北清华(婺源清华),成为为清华常侍胡始祖。这支胡姓后人称为“清华胡”,又称“常侍胡”。缘由这一支脉因胡学镇压黄巢起义立下大功被封为常侍,后人尊称为常侍公,胡学是婺源清华胡姓始祖。

6、胡汝坚定居泾县溪头都
泾县溪头都

    胡学生八子:胡遵(延简)、胡崇(延升)、胡徇(延厚)、胡文(延晖)、胡武(延唏)、胡愈(延乐)、胡润(延鲁)、胡庆(延照)。其中最为显达的当属四子胡延晖这一支。四子胡延晖生五子:长子莞居清华,莞传晓,晓传日华,日华传明远,明远传存仲,存仲传渠,渠传汝坚。胡延晖下传6世至胡渠(胡东野),胡渠是宋代宣州通判。任职期间看中了天杰地灵的泾县溪头都,于是将儿子胡汝坚举家从婺源清华迁居到“泾邑溪头都龙坦罗村”,胡汝坚成了“龙坦胡氏”的始祖。
    “龙坦胡氏”的传承脉络是:胡乐陵——胡福(隋末)——胡学(唐代)——胡汝坚(宋代)。
    (胡乐陵——胡福——......胡瞳——胡学——胡延晖——胡莞——胡晓——胡日华——胡明远——胡存仲——胡渠——胡汝坚)
    “龙坦胡氏”的迁移路径是:陕西咸阳——屯溪(篁墩)——婺源(清华)——泾县(溪头都)。
    “常侍胡”是“安定胡”的分支,而“龙坦胡”是“常侍胡”的分支。
    “龙坦胡氏”的属从关系是:安定胡(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常侍胡(婺源清华)——龙坦胡(泾县溪头都)。
7、“龙坦胡氏”分支

    之后,胡汝坚下传数世至胡显保、胡五保2人,两支一同繁衍,齐头并进。2人下传数世至胡念七,他迁居池州青阳,成为青阳始祖。
    胡念七生子胡应志。此时正当宋末元初,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身处乱世的胡应志年纪尚幼不慎在野外与家人走失,他独自一人在外流浪,寻找双亲,幸亏在路上遇到汪公(其名不详)。
    汪公见胡应志风骨不凡,非常惊奇。于是,汪公将胡应志接回家中,家人无论老小看见这垂髫小儿都啧啧称奇,不敢怠慢,认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汪公对胡应志关怀备至,时时流露出舔犊之情,最终将胡应志招为东床快婿。
    光阴荏苒,几年之后,胡应志连生2子:长子胡楠,次子胡桂。两子聪明伶俐,悟性过人。当两人还稚气未脱之时,诗书春秋已经了然于胸。宋度宗咸淳年间,胡楠、胡桂双双登榜,兄弟联芳。一时之间,胡家名闻遐迩,乡人谈及胡家往往钦佩不已。
    眼见2子业已成才,胡应志心满意足之余,思乡之情又难以抑止,但是汪公的养育之恩岂能忘怀。考虑再三,他决心定居于此,不久故土之思也慢慢消去。
    胡应志下传数世至胡廷广,胡廷广迁居歙邑。胡廷广8世孙胡绘,9世孙胡珍迁居歙县胡村,10世孙胡以文、胡以信、胡以忠、胡以行迁居婺源考川。
    “龙坦胡氏”胡鸿泽于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殿试中进士(三甲第二十九名),1875年任赣南龙南县知县,后转上饶府任知县。后人随迁移至江西,分布在鄱阳、南昌、景德镇、乐平等地。
    近期查阅,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和红毛追杀,住在泾县的胡氏、洪氏等村民纷纷外逃,迁居各处。泽大、泽二俩公,是自安徽泾县城东龙坦村迁入到湖北汉川的。其辈分、祠堂、迁徒完全吻合。
    又有记载:高宗南渡(1127年建炎元年)“龙坦胡氏”的胡应麟,为避战乱,“自宣之泾川而择北寺巷居焉,迄今为宁川之始祖也”。
    这么说,江西、湖北汉川、歙县、婺源考川、青阳、浙江湖州、兰溪、海宁、福建宁德等地也分布有“龙坦胡氏”的支脉。(近期还有东北、阜阳等地区的“龙坦胡氏”后人前来寻亲)。
    附:
龙坦胡氏家训

    秉性宜温,处事宜详,居交宜谨,赋税宜先,事君宜忠,事亲以孝,事上以敬,御下以宽,处乡以和,立身以正,夫妇以和,长幼以序,治家以法,教子以方,交友以信,亲亲以义,接人以礼,待物以恕。
泾县“龙坦胡氏”家族辈分字派

    第一轮:“德、保、庆、宗、安、林、人、心。”(8字)
    第二轮:“天、尚、一、其、龄、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良、奕、载、兴。”(20字)
    续(胡道静):“经、綸、邦、国、懋、重、农、叙、高、功、善、习、文、典、敏、勤、求、乃、福、祉”。(20字)
    声明:以上只是个人的初探,由于查阅资料来源于网络,自唐朝灭亡以后,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后修的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流传的各类古族谱、家谱都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此文作为抛砖引玉,与大家商榷。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07月21日推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7-21
    “龙坦胡氏”属胡学生四子胡延晖后裔。
    胡延晖生五子:长子莞居清华,莞传晓,晓传日华,日华传明远,明远传存仲,存仲传渠,渠传汝坚。
    龙坦胡氏传承脉络是:胡乐陵一一胡福一一胡瞳——胡学——胡延晖——胡莞——胡晓——胡日华——胡明远——胡存仲——胡渠——胡汝坚。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8-20
再说泾县望族之溪头胡氏
来源:泾县之窗   编辑:沈同同

    上次写了皖南四大姓——泾县茂林吴氏。今日经过搜集资料整理后,在此给大家介绍下泾县另一望族,溪头胡氏。
    溪头(古时称“溪头都”)胡氏世居泾县,在县东方六十里之龙坦村黄子山在其东,斜延百里,展如列屏,西、南、北三面皆有山环之都。在十里以外,一水(龙溪)穿村曲折而下,流入南香涧。余之旧居即丹溪流入南香涧之处,聚族而居者千有余家,谱牒零落,记载不详。大概在宋元之时,由江西婺源迁至泾县。“溪头”胡姓人口占全村的80%-90%,称为“龙坦胡氏”。
    龙坦胡氏”一世祖为“德四公”。自“德四公”以下分为六户,按照保甲制度,溪头龙坦胡氏一族为三甲、五甲、六甲、七甲、八甲。七甲又分为上七甲、下七甲,为六户。其他的,一甲、二甲、四甲、九甲、十甲,或非胡姓,或虽胡姓不同宗,同隶属于溪头都。三甲、五甲经商者略少,五甲力田者尤多,六甲、上七甲、下七甲、八甲多以经商为业,读书者以上七甲、下七甲为多”。
    六户有宗祠,各有支祠,建筑堂皇富丽。有二十字派曰:“天尚一麒麟,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良奕载兴。”续修二十字辈由胡怀琛长子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拟定:“经纶帮国懋,树义仰高功。善习文典敏,勤求福盛隆。”大概天字班始于明末清初。
    从清顺治到光绪年间,登文进士十三人:尚衡工部主事、承谋湖州知府、承赞福安知县、蛟龄户科给事中、承嶙云南补道署布政司、承垫展守知府、世科始兴知县、秀森福建即用知县、世墉吉水知县、鸿泽上饶知县及承珙、世琦、疏材三进士,贡明武进士,尚有许多贡生、举人、秀才。
    尤其近代,胡朴安和胡寄尘(胡怀琛),更是胡氏一族中之骄子,均为国内才子名流荟萃之南社前辈之一,海内闻名国学大师。胡朴安主要主要著述《太古政法考》、《墨子解法》、《荀子说法》、《周秦诸子学略》等二十余种,又辑有《国学汇编》、《朴学斋丛书》、《清文观止》等多种,所著宏富计有六十余种。其弟胡寄尘,更是才华横溢,南社名流柳亚子撰《亡友胡寄尘传》称:“治诗古文辞,兼及诸子百家皆有很深造旨,著述涉及哲学、伦理学、佛学、文字学、诗歌小说、考据等各方面。”主要著述《古书今读法》、《国学概论》、《墨子学辨》、《老子学辨》、《周秦伦理学史》等数十种。胡道静(胡怀琛之子),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兼职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除上述几人,还有胡承珙、胡惠生、胡耐安、胡镇远等胡氏英才。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