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75阅读
  • 2回复

【游记】风情王村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宗亲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8-08-16) —
1、序
国家级太平湖湿地公园

    以黄山为分水岭,山南是老徽州,原区域是如今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宣州市的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的“一府六县”,属新安江水系。山北的黄山区原来是太平县,属长江水系。而“水”在中国历史上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明清时期太平、宁国、宣城、旌德、泾县、南陵六县同属于宁国府。在现黄山市中很特别,不属于老徽州。尽管都地处皖南,多数居民也是历史上的中原移民,地域文化与徽文化雷同,但有区别。又因黄山区介于徽州、宁国、池州三府接壤地带,历史上处于南北文化交汇点上,融合有各地渗透的文化,地域文化呈现多元性和独特性。加之近代由于长江发洪水逃荒及其它缘故江北人移民定居的较多,汇集有江苏扬州、安徽庐江、枞阳、无为、太湖、潜山等地的人,所以有说“太平人包容性很强”,而在黄山市徽州有“太平是江北”之说。
    而现在的黄山区也不尽是原来太平县的定义范畴了,太平湖储水前,由于原规划太平与石台淹没区很大,故撤销石台县,并入太平县。后分县时,原属于石台的夏村、乌石、清溪划归太平县。1983年12月,由于黄山初期旅游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建制,设立县级黄山市,直属安徽省。后称为“小黄山市”。期间,为了将黄山、太平湖全境归一,将原歙县的汤口、石台的广阳划入。1987年11月27日,撤销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就成了如今的黄山区了。
    太平湖是人工湖,构成太平湖的是长江水系中,下游分支青弋江。
    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后才称“青弋江”,河口在水库大坝附近。
    青弋江跨祁门、黄山区、黟县、歙县、旌德、石台、泾县、青阳、南陵、宣城、芜湖等十一个县(市、区),自芜湖汇入长江。青弋江的正源称美溪河,源出黟县西北拜年山与黄金尖之间的方坑南面,流经桃源至乌石段叫佘溪河。
    太平湖上游在乌石境内的国家级太平湖湿地公园。这里佘溪河与源于石台的清溪河、源于青阳的王村河三河在这里合一,汇集成舒溪河。
    而这三条河中,王村河最为特别,它自北向南汇入舒溪河,然后划一个360度大圆,经青弋江流入长江。发源于青阳九华山的王村河流经主要区域是石台,下游在黄山区的原清溪乡。而清溪原属夏村,所以,王村河历史上就是在石台区域。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2
2、初探王村河
    由于王村河下游地处偏僻的深山老林,一直没有机会一睹它的真面目。心底一直有去王村河的心结。2010年7月21日趁到乌石工作的机会,自告奋勇要求到最远的王村河。

    驱车途径佘溪河口来到太平湖湿地公园,清溪河与王村河这里交汇,而一同泄入太平湖。望王村河口吴家洲村就在对岸。然而由于湖面宽阔。架桥造价太高,无路可行,车必须经清溪到石台绕行。而平时,村民来往主要是渡船。

    我们沿清溪河岸边村级公路顺河而上。清溪河是三支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河口景色如画。

    清溪原来是一个乡,由于区划调整,并入乌石乡。过清溪大桥不远有一个岭,这个岭是黄山区与石台的分水岭。

    翻山越岭后到石台六都,然后朝太平湖大桥方向驶往启田,公路旁有条岔路通往山里。指示牌写有“黄山区村村通公路......”。
    黄山区村级公路入口竟然跨市跨区,在池州石台?很是诧异。车速太快,没能拍的清晰。且指示路牌的文字记得不甚清楚,留个遗憾吧!

    村级公路是平坦的水泥路,通往乌石乡的茶儿垅村。车穿行在山间,两旁林丛茂密。不久,就开始很吃力的爬坡。这个岭很高、很陡,是石台与黄山区的界山,盘山公路成之字形而上,数不清划了有多少个S。

    回眸山下,地属石台的田园风光确实让人留恋。

    翻过山就到了黄山区地域。茶儿垅村辖管有西山、茶儿垅、吴家洲、王村河四个村民组,属太平湖移民后靠村。

    见到的第一个自然村叫西山村。村子依山傍水,一汪湖水浸润丛山之间低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心岛围就的港湾里停泊的乌排、渔船,有特别恬静的意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既靠山又靠水,山水通吃。渔船里搁放的整理好的渔网,明示渔业也是这里重要一笔收入。

    还有将渔网打包搁放在岸边倒扣的船底,十分有情趣。
    尽管西山地处僻壤,但村民生活小康。看见不少村民家门前停放轿车,上的都是池州牌照。询问村民,他们说是在青阳上的牌。他们的进出都是池州境内,在池州上牌情理之中。
    我很诧异。以前见到农家普遍使用的是农用车,或是用于运输的货车、载客的客车,而这里却是代步的轿车?我猜测:一是说明这里交通不便,方便出行;二是表明这里生活优越。真切的体会到那条从邻县通往这里的村级公路的重要性。“要想富,多修路”呀?!
    感慨:如今农村人真的“与时俱进”!

    西山村不远处有一座桥,这个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太平湖桥。桥的这岸有西山的最后一个自然村,村子座落在延伸到太平湖的半岛上,三面临水,与陆地相连部分很狭窄。景色很美,桥那边的角度可以拍全景。可是过桥后只顾赶路,忘记拍了,甚是可惜。

    过桥就上岭,翻山后就到了一直想见的王村河,王村河村因王村河而得名。发源于九华山的王村河水系贯穿王村河自然村全境经吴家洲注入太平湖。境内生态极佳、古树参天,自然景色十分秀美。

    这里地处黄山区最偏僻的山区,地方经济以茶林为主,有机茶产业已形成规模。山里人居住分散,不少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村口第一村就坐落在下岭的道路边。青山环抱,翠竹林荫,世外桃源。

    墙上标语“女儿也是传后人”吸引了我的眼球,“计划生育”的国策很是强大。

    山里有山里的风情,这里村里路边、家家门前、都栽有果树。多数品种土生土长原生态,也有在外购买果树苗来栽种的。村里人家门前的板栗快要成熟了,整个树上似乎爬满了刺猬。

    柿子树上果实累累。我特别喜欢柿子成熟的季节,那时,村里村外红艳一片。

    山坡一片桃林,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干。

    梨树家家门前都有栽种,品种不尽相同,有外来品种。

    这个主人介绍是砀山梨。

    山上还有许多野山果,知青时上山砍柴,曾遇到比家栽小的很多的野柿子,很是欣喜,尽管没有红透,摘下就放到嘴里,涩的嘴唇麻木。还有八月揸、野毛栗,野板栗。野梨子等等,是那个时代山里人经常品尝的果品。图为来的路边看见的一株野生的猕猴桃,当地人称杨桃。

    野生猕猴桃没有成熟,要摘它还要到陡峭的塝下,尽管有心但是没有能力,只得作罢。拉近距离拍张照片算个弥补。

    终于见到神秘的王村河了,它从山里走来,藏身于绿色之中。发洪水时从上游夹带有枯枝残叶,在这里受到湖水的顶阻,水缓而积累,水面看起来并不“清丝”。

    青山掩映下的河水碧绿,像是翡翠,这就是王村河的魅力。

    对岸竹木茂密,有茶园、田地。

    隔河劳作要依靠渡河工具。劳动归来农妇划着竹排在积累很厚漂浮物上艰难前行,很有原始意境。

    稍上,水色纯净,河面小舟,点缀着绿色世界。

    竹林中的王村河水色纯净,涟漪中山色倒映,倒显有几分羞涩。

    河套狭窄,对岸小块田地里山民顶着烈日辛勤劳作。

    有道路通往绿荫中的山里人家。

    道旁晾晒有“乌排老子”。
    乌排是将经过火熏烤定型的竹子串在一起,拼合组成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因为火熏颜色为褐色,所以当地人称之乌排。完整的乌排前端定型翘起,可以减轻行驶时水的阻力,而前端由于首当其冲的受到水中礁石撞击,或靠岸时的摩擦,最容易破损。利用破损后的乌排重新组扎就称为“乌排老子”。“乌排老子”是山里人捕鱼、近距离过渡的工具。长时间不用时要起岸晾晒,防止腐烂。

    门前晾晒有不少小干鱼、干虾。王村河与黄山众多河流一样,水源于山体渗水,属于冷水河。河中生活有“黄山三石”之一的石斑鱼,这种鱼个体很小,肉质鲜嫩。“黄山三石”是指石耳、石鸡和石斑鱼,如果宴席上三石俱全,就是接待最高礼遇中的贵宾了。小干鱼是太平湖特产之一。

    这里收看电视要使用电视卫星接收装置。看到村民家安装有二个,我好奇的问主人。她告诉我,另一个是专门接收凤凰卫视的。呵呵!长见识了!

    沿石阶而上。走入熟悉人家。门前路口左右各有一颗果树。

    左边的梨树果实累累,可惜没有熟透。

    右边的枣树,枣果串串。

    这个季节山里人很是清闲,村民赤膊上阵麻将桌上酣战。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闯入破坏了原有的格局,搅乱原来氛围。
    侃谈中,他指着河对岸的山岗说,一次他和村里三个男人到那劳动,突遭雷击,打的昏晕,到天黑才摸索下山。尽管无恙,但他对生命的意义感受很深。儿子喜好下河捕鱼,他现在严厉禁止。

    河中打鱼的人撑竹篙划着“乌排老子”寻找合适下网的地方,画面优美。

    撑船下网的男人对我们的闯入很是诧异。

    下游方向群鸭嬉水,与水中毛竹的倒影混合一起,像是画家的一幅“涂鸦”,“风情王村河”很是贴意。

    走马观花,来去匆匆,王村河在脑中逐渐清晰。特有的风情似曾相识,但又陌生。依依不舍离开王村河,从原路返回。

    尽管走的是回头路,但角度不同景色不同,新鲜感一直没有衰退。太平湖是那么温情,羞涩、含情脉脉。

    回到石台启田。直奔青阳沙济,过太平湖大桥,从太平湖镇折回乌石。想想够离谱的了。绕了一圈,途经石台、青阳,二县一区,而工作范围只是乌石乡的舒溪、清溪、茶儿垅三个村。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2
3、二进王村河

    由于后续工作,8月28日又一次来到王村河。这次可没有上次的运气了,经清溪绕石台,六都到启田的途中,就开始下雨了。

    行到三岔路口,终于看清了指示牌“茶儿垅——六都(启田)”,标明这段“村村通”公路全长13.1公里。可修筑这13.1公里的路并不容易呀,高山公路造价一定不低。

    进岔路就淹没在林荫。两边的枝叶蘸满雨水,承受负荷向道中弯曲,车行驶其间像是进入深邃的时光隧道。豁然开朗处,依偎道路的溪水大失以往的温雅,毫不顾及的咆哮,来势汹汹的要将我们吞没。水流也不像平时的清澈,轻缓,“此一时来,彼一时”,今天的水流不仅混浊,还夹带有枯枝残叶,甚是不雅!
    拐弯处让大家吓出冷汗。不知什么时候,洪水竟将路基掏空,水泥路像是空悬的桥面,好在一半路基依附的是山体岩石。我们小心翼翼靠山行驶,有惊无险的顺利通过。

    上岭的道路毫发无损,岭头漂浮的雾霭将周边弄成虚虚实实,感觉是来到虚无缥缈的仙境。刚刚穿越黑漆漆的时光隧道,就身处在“好久好久的以前”。回眸山下,村落还是那个村落,田地还是那片田地,但浮云在其间漂游,倒应了“天上人间”。我们在云之上成了仙,此时彼时两重天。

    下坡时,路左的山间峡谷一股水流量很大,预设的过路管涵满足不了它的需求,干脆直接从路面宣泄而行。

    上游山势跌宕形成多级瀑布,水漫路面从路基倾泻而下,颇为壮观。好在路面水不深,车淌水小心通过。
    暴雨引发不少地段形成塌方,泥石基本上将山路埋没,好在及时进行了清理,但清理出来的路面仅有一车宽度。距离不长,车艰难的扎压着泥土通过。

    过岭后路就没有发生什么状况了,雨中的太平湖温情脉脉。

    相隔一个多月的王村河。有些改头换面,河里漂浮物少了,但水混浊,还是不清丝。周边环境山青青,雾蔼蔼,空气特别清新,纳入肺腑觉得甘甜。粉墙黛瓦村落点缀其间,景色让人陶醉。

    村民房屋依山而建,道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靠山的石块垒砌,路面石头铺垫,很不平整。观黄山有“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之说,而在这里只有“低头走路”,不能“抬头看人”啰!

    山里用地面积不受控制,一般人家用地面积很大。正房、柴房、厕所等布局分散。平整土地耗时耗工,形成院落造价高。就地形地势在房前屋后找块地方搭建附属建筑很常见。

    皖南山区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经常发生班狗、豺狼、狸、云豹等野兽咬死家禽的事情。由于保护野生动物,上缴了猎枪。没有天敌的野猪繁殖很快,对农作物构成很大威胁。一般人家都养有狗看家护院。看家狗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生,很是惊异。
    据说这里着手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期待将有更多的惊喜呈现观光客面前。

    这次是从原路返回,返程中路过清溪最后一个自然村叫河口。原本没有这个村,是加强农村建设,由国家专项基金补助而规划建设的。这里的村名原来都分散居住在河对岸的山上,是地地道道的山民。规划的楼房徽派建筑风格,实施一应具全。相对我们这里居住在城里人来说,就是“豪宅”了。别看门前不怎么的,而屋后一直延伸到河边空间“无限”。村民介绍,包括装潢造在内造价也只有10余万元。

    说叫“河口”名副其实。这里是清溪河口。出村的山口就看到王村河河口。

    过山口,眼前景致唯美,近处宽阔水面就是清溪河,远处凸显的尖山下就是王村河河口,这里是二水合一的地方。

    回望来处,灌木中隐现的清溪河山间云飘雾绕,倒显得有几分神秘。

    前面就是国家级太平湖湿地。这里看两河交汇很清晰。

    雨中的太平湖分外妖娆。

    湖面行舟很有风情画的意境。只顾拍照,不知什么时候镜头蘸上水迹?不去处理,铁证是雨中的真实场景。

    左面是清溪河、王村河并流入太平湖水,右边是佘溪河流入太平湖的水。三河合一处景色壮观。前方灯火处始叫舒溪河。这里如诗、如画、更像是一首悠扬的曲子。
    我在想:暇闲时,我去山里采茶,采摘山果,划着船儿泛舟,品尝野猪、野兔肉,围着“一品锅”斟点小酒......那真是“风情万种”?!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